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围岩应力

围岩应力

围岩应力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707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3篇、会议论文91篇、专利文献55048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矿安全、煤矿开采等; 相关会议75种,包括2016中国(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5届地铁学术交流会、第七届全国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学术研讨会、第13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等;围岩应力的相关文献由170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宁、张向阳、张春生等。

围岩应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3 占比:0.92%

会议论文>

论文:91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55048 占比:98.91%

总计:55652篇

围岩应力—发文趋势图

围岩应力

-研究学者

  • 刘宁
  • 张向阳
  • 张春生
  • 涂敏
  • 田洪铭
  • 谭贤君
  • 赵武胜
  • 陈卫忠
  • 侯靖
  • 张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汀先
    • 摘要: 复杂地形巷道围岩现场地质条件复杂,难以获取巷道围岩和支护的应力、变形及破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规律。因此,分析了巷道围岩应力的规律,推导了各种水平应力条件围岩应力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并构建了锚杆支护理论模型,通过分析内部侧压系数、外部预应力、内部弹性模量和对锚索长度的支护影响,为巷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控制的锚杆支护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 胡明秀; 胡升伟
    • 摘要: 地下厂房的洞室变形和应力监测基本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围岩变形情况、支护锚杆及锚索的工作状况。围岩应力、锚索荷载在地下厂房洞室开挖和支护初期的增加间接验证了围岩变形监测成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地下洞室的首层开挖对顶拱变形较大,第一、二层的开挖对拱脚和边墙的变形影响较大,位移增量区域均存在向低高程(开挖面)下移、扩展的趋势,而远离开挖面高程的区域位移增量逐渐减小。阐述了对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初期监测成果进行的分析。
    • 肖青; 李南骏
    • 摘要: 对于近距离煤层群,上煤层开采后底板的变形破坏和应力分布情况是影响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的关键因素。矿井浅部资源回收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某矿9煤巷道在掘进过程中是否受到上位7煤回采工作面产生的超前支承应力和侧向支承应力的影响展开研究,对实现矿井安全开采和经济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 李世辉; 范雪峰; 李世领; 孙仕元
    • 摘要: 以淮南矿区丁集矿西三采区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FLAC3D计算软件对深井软岩巷道全长锚固支护条件下围岩稳定性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不同围岩应力和支护强度作用下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规律。得知,随着围岩应力环境增大,巷道顶帮下沉量和底板底鼓量增大,巷道顶底板变形位围岩移量变化趋势与巷道两帮变形趋势基本一致,在10 MPa围岩环境中,锚杆支护排距以800 mm×800 mm较优。研究结果可为深埋回采巷道锚杆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刘志强; 赵静
    • 摘要: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加大,侏罗纪煤层向石炭纪煤层倾斜,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也在逐渐的变长,保证回采设备的安全稳装,切眼工作面的开口、贯通、二次开口扩帮的巷道支护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对燕子山矿C3煤层8212工作面开切眼巷道支护设计进行研究,考虑在遇到断层、上覆采空区及过25 m的煤柱压力区时,出现钢带断裂的情况,对专用锚杆轴力动态监测,通过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对切眼工作面在第1次掘进贯通时无支护条件下和有支护条件下的围岩应力、应变分析,之后在进行切眼工作面在第2次扩帮时以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现场实测结果分析,与支护条件下数值模拟变形量的结果基本相似,及时调整锚索网的支护设计方案,保证了开切眼的稳定,可为相同地质条件下的切眼巷道提供参考。
    • 李艳龙
    • 摘要: 为提高矿井回采巷道掘进效率、提高工作面煤岩采收率等,提出将切顶卸压留巷技术应用到36031巷围岩控制中,并针对巷道围岩特征以及矿井现有施工设备情况,对切顶卸压留巷段超前支护、切顶卸压以及采空区段加固参数等进行详细设计。现场应用后,留巷段顶板、巷帮变形量分别控制在35 mm、156 mm以内,采面可多回收约10万t煤炭,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5700万元,取得较为显著的应用成果。
    • 毛永明
    • 摘要: 围岩应力可表征围岩稳定性,其理论计算模型的构建对工程建设意义重大。为研究不同净距(d)、错台高度(h_(c))对浅埋小净距错台偏压隧道围岩应力的影响,基于围岩整体滑移剪切、应力解析法建立隧道围岩应力理论计算分析模型,给出围岩应力计算表达式,结合数值仿真验证该理论的合理性,研究d或h_(c)变化对拱顶、拱脚、拱肩和拱腰围岩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应力模拟值曲线与理论值曲线变化趋势一致,模拟值与理论值吻合度较高,说明该计算模型合理,理论计算可行;经参数分析,围岩应力受d及hc影响较大,整体上围岩应力随d或h_(c)的增大而减小,符合隧道实际受力规律;围岩应力受参数影响的最大范围为8 m围岩应力出现极大值,且发生在拱脚、拱肩处。
    • 王沉; 郭臣业; 张钰; 刘明发; 虞志钢; 熊斌; 李海洋; 胡侨云
    • 摘要: 针对复合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安全过陷落柱问题,结合山西省盂县常顺煤矿实际工程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揭示了9108工作面过陷落柱过程中围岩所受应力的变化分布规律。结果表明:9108工作面过陷落柱过程中围岩所受应力变化分为增大、异常增大、降低、二次增大阶段,即工作面揭露陷落柱前,工作面顶板及前方煤壁所受的应力与工作面推进距离成正比,且在即将揭露陷落柱时剧增;工作面揭露陷落柱中,陷落柱对顶板没有支撑作用,同时顶板也对陷落柱没有作用应力,工作面顶板及前方煤壁所受应力有明显的降低;工作面揭露陷落柱后,工作面顶板及前方煤壁的应力开始增大,直至达到原岩应力区以后,工作面顶板及前方煤壁所受应力开始不发生明显变化。研究成果可为同等地质条件下矿井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 杨伟; 兰世瑞; 李振雷; 张传玖; 李红平; 钟涛平; 宋大钊; 周超
    • 摘要: 现有研究只是针对特定条件下的冲击显现特征进行分析,缺乏对厚硬顶板条件下煤柱诱发冲击显现的研究。针对该问题,以新疆某矿I0102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厚硬顶板多煤层开采条件下的工作面冲击显现特征及原因。通过分析现场监测的微震大能量事件空间分布规律、支架压力分布特征,以及数值模拟的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得出结论:工作面运输巷区域应力集中程度和微震事件密集程度均高于回风巷区域,顶板与煤层区域应力集中程度与微震事件密集程度大于底板区域。基于上述结果,采用动静载叠加诱冲理论分析了I010203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煤柱型冲击显现原因:①运输巷区段煤柱上方易产生侧向悬顶,长悬顶突然破断并产生大量动载荷,同时在开采过程中煤柱和顶板积聚了大量静载荷,当两者叠加超过临界载荷时可能造成工作面冲击显现或大能量事件;I01020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受煤柱集中应力、上覆顶板及围岩支承应力等主控因素影响,易产生煤柱型、厚硬顶板垮落型冲击显现。②当工作面回采位置逐渐接近“刀把形”采空区边界时,边界应力向下传递至I010203工作面,从而导致I010203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进一步增大。
    • 谢龙; 梁顺
    • 摘要: 根据寸草塔31204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建立了FLAC3D数值计算模型,得到两顺槽在采掘影响下的围岩应力分布、顶板垂直位移和塑性区发育特征,得出超前支承压力与侧向支承压力的叠加效果决定了回采巷道超前支护强度与支护范围。其中,运输顺槽(实体煤巷道)的超前支护强度、支护距离均小于辅运顺槽(沿空侧巷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