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锚杆支护

锚杆支护

锚杆支护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3年内共计4844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65篇、会议论文327篇、专利文献196812篇;相关期刊528种,包括煤、煤矿安全、煤矿开采等; 相关会议199种,包括第八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大会、水电工程大型地下洞室关键技术研讨会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大会等;锚杆支护的相关文献由7339位作者贡献,包括康红普、等、张农等。

锚杆支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65 占比:1.97%

会议论文>

论文:327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96812 占比:97.87%

总计:201104篇

锚杆支护—发文趋势图

锚杆支护

-研究学者

  • 康红普
  • 张农
  • 林健
  • 吴拥政
  • 柏建彪
  • 马念杰
  • 侯朝炯
  • 姜鹏飞
  • 谭云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汀先
    • 摘要: 复杂地形巷道围岩现场地质条件复杂,难以获取巷道围岩和支护的应力、变形及破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规律。因此,分析了巷道围岩应力的规律,推导了各种水平应力条件围岩应力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并构建了锚杆支护理论模型,通过分析内部侧压系数、外部预应力、内部弹性模量和对锚索长度的支护影响,为巷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控制的锚杆支护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 李跃
    • 摘要: 对高应力软岩隧道预应力锚索支护设计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例,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FLAC3D,对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的作用原理、设计参数及支护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锚杆锚索联合支护主要通过控制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垂直应力、压应力、拉应力和岩体的屈服特征来解决高应力软岩隧道的支护问题,相比于传统的支护方式更加有效。
    • 张农; 魏群; 吴建生
    • 摘要: 结合锚杆支护中常规金属网、喷射混凝土护表存在的问题,提出喷涂柔膜技术(简称喷膜)。总结了喷膜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展了喷膜在不同养护期的拉伸性能测试,分析了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揭示了喷膜材料承载响应快、变形能力大的力学特性,进而确定了一种适用于煤矿巷道的非反应型聚合物水泥基喷膜材料。通过直接拉拔法,测试了喷膜与红砂岩基体的法向黏结性能,结果显示破坏均发生于基体内部,表明喷膜与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黏结强度。开展了喷膜的块体承载能力测试,分析了喷膜承载的不同阶段,获得了被测喷膜的线性承载能力指标,基于所获得的指标对喷膜的块体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估,认为喷膜理论上具有强大的块体承载能力。基于煤矿巷道工程特点,探讨了喷膜潜在的围岩封闭、金属支护构件封闭、注浆时壁面封闭等密闭作用,在承载及时性、承载能力、变形能力、与围岩表面贴合性、施工性能、结构性作用、密闭性能等方面,对喷膜与网、喷射混凝土开展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认为喷膜在大多数指标中表现优异,尤其在施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进一步讨论了喷膜在煤矿巷道锚杆支护中应用的原则,分析了喷膜在锚杆支护中的功能定位和不能适用的3种典型工程条件,为喷膜在煤矿巷道锚杆支护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 赵志研
    • 摘要: 煤矿沿空留巷开采技术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意义而被我国煤矿企业大范围采用,但沿空留巷也具有使用时间长,经历采动影响次数多,围岩支护较为困难等问题。为探究某矿3304工作面大采空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研究巷旁充填体参数对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的影响,并通过“三高一低”锚杆支护设计理念,提出沿空留巷锚杆不对称支护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对比及现场实践检验,得出合理的巷旁支护体参数和沿空留巷锚杆不对称支护方案对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具有明显作用。
    • 王立杰; 耿帅; 尹爱民; 张素娜; 何伟
    • 摘要: 锚网喷支护是最常用和经济的矿山巷道支护方式,主要以锚杆为主体控制围岩变形与破坏,其锚杆长度、间排距与预应力的选取是体现支护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某铁矿复杂破碎矽卡岩巷道,现有锚网喷支护效果不理想,展开支护参数优化研究。首先采用探地雷达进行巷道松动圈测试,根据围岩松动圈范围及岩体结构特征对矽卡岩进行分类,共分为3类分别进行锚网喷支护参数优化;然后在前期点荷载试验及现场地压监测结果的基础上采用黄金分割法对岩体力学参数进行反演,获得围岩强度及变形参数;最后根据松动圈支护理论确定最佳锚杆长度、合理预紧力,利用FLAC3D建立巷道支护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巷道变形及塑性区面积,对锚杆间排距进行优化,分别确定3类矽卡岩巷道合理的锚杆支护参数。经实践验证,优化后支护效果较稳定可靠。研究结果可为复杂矽卡岩巷道锚杆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 赵南南; 邵珠山; 郑晓蒙; 吴奎; 秦溯
    • 摘要: 深埋软岩隧道围岩表现出显著的塑性软化与剪胀特性,而当下的理论分析很少同时考虑这两点,导致预测结果与隧道实际变形行为存在一定误差.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基于Kelvin-Voigt流变模型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考虑了塑性阶段时围岩软化与剪胀特征,并引入了掌子面空间约束效应,建立了深埋软岩隧道黏弹-塑性计算分析模型.进一步,为考虑锚杆对隧道围岩的支护作用,在理论模型中,利用等效刚度法建立了加固围岩的力学模型.结合围岩塑性半径与锚杆长度相对关系,给出了6种工况下考虑锚杆加固作用的隧道黏弹塑性力学响应的时效解答.此外,通过数值解与理论结果的对比,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较好的验证.最后,为研究锚杆支护对围岩的加固效果,基于理论解答,讨论了锚杆安装时间、锚杆刚度及开挖速度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锚杆加固作用下,开挖速度仅影响围岩前期变形的发展规律,但对围岩的最终变形量几乎没有影响.若不考虑塑性变形将大大低估围岩变形,造成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过大.若隧道开挖速度越快,锚杆的安装应尽量提前,才能保证锚杆有效地发挥限制围岩变形的作用.锚杆刚度与隧道位移存在一种亚线性关系,且锚杆刚度的增加也能够延长围岩进入塑性变形所需的时间.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相关隧道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李瓒
    • 摘要: 煤矿工作面沿空留巷时,锚杆锚索支护是确保巷道稳定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在确保沿空留巷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煤矿工作面以及沿空留巷支护方案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了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无损检测主要是检测承受不同轴向力的锚杆对外界激励的响应频率存在的差异,通过检测响应频率推导出锚杆轴向力。将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到煤矿工程实践中,经检测发现工作面沿空留巷时煤帮锚杆的轴向力比柔模锚杆轴向力大两倍,说明煤帮锚杆的稳定性低,柔模锚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工程实践中,需要加强煤帮锚杆支护,并可适当减少柔模锚杆数量。
    • 拜敬
    • 摘要: 以莒山煤矿10号煤层10207回风顺槽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巷道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提出U型钢棚+锚杆的联合支护思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单架U型钢棚达到屈服极限时的载荷为83.6 kN,达到抗拉极限时的载荷为120.2 kN,顶板压力88 kN/m,确定U型钢排距为0.8 m,可以满足支护要求。理论计算得出,顶板破坏深度为0.57 m,顶锚杆长度为1.17 m.现场实践表明,巷道围岩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以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要求。
    • 卢小维
    • 摘要: 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更新,虽有效提升了煤炭行业的开采速度和效率,但随之出现诸多问题,例如集中控制不到位、安全隐患突出等。因此,就煤矿开采安全而言,高强支护技术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以此为主题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高强支护技术的特点和中国几种主要的高强支护技术,分析了高强支护技术对采煤掘进过程的有利影响,并展望了未来高强支护技术在采煤掘进中的发展。
    • 张鹏鹏
    • 摘要: 以大坪煤业3115运输顺槽与3117回风顺槽区段煤柱留设宽度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区段煤柱下方布置底抽巷后对区段煤柱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3115工作面和3117工作面间区段煤柱宽度为25 m时,底抽巷所处的应力环境相对较好。现场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在两侧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下,底抽巷顶板下沉量116.8 mm、底臌量63.5 mm、左帮位移量98.3 mm、右帮位移量83.3 mm,总体来说围岩变形量较小,在现有的锚杆(索)支护方式下,可保持巷道围岩的稳定,能很好地满足两个工作面瓦斯治理的需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