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巷道围岩

巷道围岩

巷道围岩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105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7篇、会议论文93篇、专利文献14521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金属矿山、煤、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75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陕西省煤炭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巷道围岩的相关文献由266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卫军、余伟健、孟祥瑞等。

巷道围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7 占比:3.10%

会议论文>

论文:93 占比:0.62%

专利文献>

论文:14521 占比:96.29%

总计:15081篇

巷道围岩—发文趋势图

巷道围岩

-研究学者

  • 王卫军
  • 余伟健
  • 孟祥瑞
  • 赵光明
  • 辛亚军
  • 郭罡业
  • 张农
  • 袁超
  • 李桂臣
  • 吴拥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汀先
    • 摘要: 复杂地形巷道围岩现场地质条件复杂,难以获取巷道围岩和支护的应力、变形及破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规律。因此,分析了巷道围岩应力的规律,推导了各种水平应力条件围岩应力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并构建了锚杆支护理论模型,通过分析内部侧压系数、外部预应力、内部弹性模量和对锚索长度的支护影响,为巷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控制的锚杆支护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 叶义成; 刘一鸣; 姚囝; 邓兴敏
    • 摘要: 为分析急倾斜层状岩体巷道顶板注浆后的支护效果,采用ABAQUS软件分别建立其顶板层理面普通型浆体注浆和膨胀型浆体注浆加固以及未注浆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注浆条件下巷道顶板的位移、应力与塑性应变的变化特征。开展了急倾斜层状岩体巷道顶板注浆相似模拟试验,在相似模型中设置了与数值模拟对应的位移与应力监测点,对比分析了普通型浆体注浆和膨胀型浆体注浆后的顶板位移及应力变化特征,并结合相似模拟试验现象分析了膨胀型浆体的注浆加固机理。研究表明:普通型浆体注浆和膨胀型浆体注浆条件下的顶板垂直位移较未注浆分别平均减少了19.7%和30.2%,膨胀型浆体注浆较普通型浆体注浆的垂直应力平均降低了18.4%。相似模拟试验中,巷道顶板位移及内部应力变化规律与数值模拟相吻合,膨胀型浆体注浆后的顶板承载能力和抵抗变形能力更强,加载后较普通型注浆下的顶板位移与应力更小。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膨胀型浆体对于急倾斜层状岩体巷道顶板注浆加固具有良好的支护效果。
    • 宋明明
    • 摘要: 针对回风大巷应用的原有支护方案存在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基于矿井回风大巷工程地质概况,分析了围岩变形机理,结合内外承载结构力学模型与耦合支护的原理及特点,对围岩支护结构进行了优化,提出采用锚网索+注浆加固的支护策略,并详细设计了主要支护参数。通过进一步分析对比围岩支护方案优化前后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可知优化后的巷道围岩变形量明显减小,更好地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 王志强; 黄鑫; 武超; 石磊; 苏泽华
    • 摘要: 针对双向不等压直墙半圆拱形巷道围岩塑性区的解析问题,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通过复变函数中的保角变换的方法将物理平面非圆形弹性区域映射到像平面的单位圆外域进行求解,将确定弹塑性区的交界问题转化为映射函数系数的求解问题。得到巷道围岩应力复变函数解以及巷道围岩塑性区的范围,并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的手段对理论计算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复变函数理论能够较为准确地得到直墙半圆拱形巷道塑性区范围的理论计算公式,结合公式可以发现影响直墙半圆拱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发育的影响因素为巷道断面尺寸(包括巷道宽度,直墙高度以及拱高)、垂直应力、侧压系数、黏聚力以及内摩擦角的大小,将理论应用于工程实例计算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提取数值模拟试验的数据,对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水平方向塑性区受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影响的范围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得出虽然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存在误差,但已能反映直墙半圆拱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情况,通过研究还发现,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比较小时,巷道呈现“X”形破坏,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增大时,巷道呈现类似椭圆形破坏,随着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巷道塑性区范围的减幅减小,并且当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时,在垂直方向塑性区范围变化幅度较大。
    • 李鹏飞
    • 摘要: 为了提升巷道围岩稳定性,以某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原有支护方案下主回撤巷道应力及塑性变形进行分析,发现在巷道两帮出现高应力集中,在巷道的四角位置应力最大值为6.23 MPa,通过模拟分析给出了锚杆+锚索+冷拔丝网+W钢带+8号铁丝网的支护方案。通过对优化后的支护方案进行研究发现,经过优化后巷道两帮应力最大值从原有的6.23 MPa降低至5.79 MPa,可行性较强,可为矿井安全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 柴敬; 乔钰; 高士岗; 高登彦; 陈苏社; 吕情绪; 杜文刚; 韩志成
    • 摘要: 为了研究分层开采下分层工作面大断面开切眼顶煤稳定性问题,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1-2煤层下分层203开切眼顶煤的14个钻孔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钻孔窥视分析了上分层开采与下分层开切眼掘进对开切眼顶煤塑性区的影响,并通过岩体完整性指数对顶板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价。从顶煤结构形态来看,由于上分层开采造成开切眼顶煤局部超挖或欠挖现象,开切眼的最大超挖量为1.2 m,最大欠挖量为0.8 m,顶煤不平整率为27.7%。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受上分层开切眼顶煤采动影响,底煤塑性区深度为2.02 m;受下分层开切眼掘进扰动影响,顶煤塑性区深度为1.50 m。钻孔窥视结果表明:将开切眼顶煤塑性区分别按理论计算和钻孔窥视划分为理论塑性区与实测塑性区,上分层采动影响造成的底板实测塑性区深度范围为1.06~2.04 m,下分层开切眼掘进扰动影响造成的顶煤实测塑性区深度范围为0.34~1.50 m,上分层采动影响造成的底板实测塑性区比理论塑性区平均小17.63%,下分层开切眼掘进扰动造成的顶煤实测塑性区比理论塑性区平均小25.82%。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上分层采动影响造成的底煤塑性区深度范围为1~2 m,下分层开切眼掘进扰动影响造成的顶煤塑性区深度为1 m。上述3者所得结果一致性程度较高。开切眼顶煤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顶煤完整性指数范围为42.9%~87.9%,顶煤厚度与完整性指数呈正相关,与裂隙发育呈负相关,顶煤完整性评价为良好以上的占比超过1/2,说明顶煤整体结构基本完整。该研究结果可为分层开采下分层大断面开切眼同类工矿条件的顶煤厚度留设及支护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 刘鹏帅
    •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需对采煤参数和采煤工艺进行优化。以32010工作面为例在对其地质、煤层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工作面实际开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规律和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对32010工作面的采煤参数及其对应工艺进行优化,并得到明显的优化效果。
    • 李桂臣; 杨森; 孙元田; 许嘉徽; 李菁华
    • 摘要: 煤炭资源开采正不断向深部迈进,面临的复杂地质条件问题也日益突出。深部资源开采、地下空间开挖等深部岩石工程活动迅速增加,而这些工程活动的开展和巷道的稳定性密切相关。重点总结了复杂条件下煤矿巷道围岩控制领域的相关成果,梳理了当下巷道围岩控制面临的主要复杂条件,划分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2类巷道复杂条件。阐明了各类复杂条件下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指出了围岩应力、围岩性质和支护结构是巷道围岩控制的3类基本对象,明确了围岩应力环境恶化、围岩性质劣化和支护体性能弱化3种失稳形式,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不同地质环境与采掘时空关系下回采巷道的失稳机制。分析了现阶段困难巷道围岩控制基本机理:改善围岩应力环境、改良围岩性质与强化围岩承载结构;详述了基于卸压、改性、支护与协同控制的围岩控制技术在不同复杂条件巷道的阶段性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现状。同时,分析了泥质采动巷道渗流失稳与围岩控制的典型工程案例,揭示了该类复杂困难条件的巷道围岩失稳机理,提出了疏水泄压、泥岩置换、分级注浆、高强度封层支护结构与底板结构等多种方法协同作用的高强度综合修复与控制技术体系。最后,基于上述4方面研究,结合工程实践,展望了未来复杂条件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 曹金钟; 杨志良; 王文杰
    • 摘要: 采掘反复扰动诱导的加卸载效应是造成井巷工程岩体破坏的重要诱因,但目前缺乏对西部广泛分布的弱胶结砂质泥岩在加卸载状态下力学响应的研究。针对该问题,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布尔台煤矿钻孔BK209中砂质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单轴分级加卸载试验方案(设置Ⅰ,Ⅱ,Ⅲ 3种加卸载路径,其中加卸载路径Ⅰ采用位移控制,加卸载路径Ⅱ,Ⅲ采用荷载控制),研究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砂质泥岩的力学及声发射(AE)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加卸载路径I下试样应力达到峰值后跌落较快,表现出脆性特征;加卸载路径Ⅱ下试样应力达到峰值后跌落有限,有一定残余强度;加卸载路径Ⅲ下试样应力达到峰值后分级跌落,表现出一定延性特征。(2)加卸载路径越短,卸载阶段弹性模量增加越大,主要是因为在加载过程中新生裂隙接触面因剪切滑移产生碎屑,卸载路径短,受到拉应力脱落的碎屑充分充填到附近空隙,裂隙面之间的摩擦能力变强。(3)第1次加载阶段,路径Ⅰ下AE振铃计数呈先增后减的对称变化,路径Ⅱ下AE振铃计数呈左偏峰变化,路径Ⅲ下AE振铃计数呈增减波动变化,中间波动较大;第2次加载阶段,在加载路径Ⅰ,Ⅲ下,当应力增至临近峰值,达到砂质泥岩屈服极限时,AE振铃计数陡增,出现Kaiser点;最后1次加载至峰值过程中,路径I下AE振铃计数先均匀持续发生,接着渐进式增加,路径Ⅱ,Ⅲ下AE振铃计数均先均匀持续发生,临近峰值应力呈跳跃式增长。(4)第1次加载阶段,由于应力较低,AE振铃计数较少,AE处于相对平静期;在卸载阶段,基本无振铃计数,AE处于间歇期;随着应力提高和加卸载次数增多,AE振铃计数相对增加,AE处于波动期;最后1次加载至峰值的过程中,砂质泥岩处于破坏阶段,AE振铃计数激增,AE进入活跃期。
    • 曹建来
    • 摘要: 针对五阳煤矿8005运输巷巷道支护时支护密度大、支护成本高、施工速度慢、控制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根据巷道实际所处的地质情况,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等综合研究方法,选用超高强柔性锚杆支护技术进行巷道支护。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使用超高强柔性锚杆支护技术后,提高了巷道围岩承载能力,巷道变形量得到控制,降低了巷道变形速度,缩短了巷道稳定时间,满足了生产需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