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顺槽
回风顺槽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5189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山西科技、采矿技术、煤矿现代化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9年西部矿山建设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等;回风顺槽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卫国、朱国庆、汪丹华等。
回风顺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5189篇
占比:99.91%
总计:115294篇
回风顺槽
-研究学者
- 朱卫国
- 朱国庆
- 汪丹华
- 吴绍倩
- 于利洋
- 于忠厚
- 侯志强
- 刘金生
- 周凯
- 宋建国
- 宋涛
- 宋银林
- 崔斌
- 康显强
- 张少鹏
- 张红鸟
- 张银星
- 施崇才
- 朱天龙
- 李刚
- 李彬彬
- 李腾
- 李莉
- 杨晓明
- 桑盛远
- 江海洁
- 牛明涛
- 王琦
- 郭建平
- 郭文孝
- 闫殿华
- 闫飞
- B.A.波塔品科
- Xia Zhiguang
- 严肃
- 乌云娜
- 乔港介
- 乔福祥
- 付仁龙
- 付宝生
- 何国华
- 侍爱军
- 冯继春
- 刘俊伟
- 刘保金
- 刘听成
- 刘善荃
- 刘昌铨
- 刘晋升
- 刘绍康
-
-
拜敬
-
-
摘要:
以莒山煤矿10号煤层10207回风顺槽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巷道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提出U型钢棚+锚杆的联合支护思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单架U型钢棚达到屈服极限时的载荷为83.6 kN,达到抗拉极限时的载荷为120.2 kN,顶板压力88 kN/m,确定U型钢排距为0.8 m,可以满足支护要求。理论计算得出,顶板破坏深度为0.57 m,顶锚杆长度为1.17 m.现场实践表明,巷道围岩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以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要求。
-
-
郑伟
-
-
摘要:
基于煤矿井下回风顺槽围岩经常产生不稳定性因素,对井下人员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通过理论知识对围岩变形破坏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得到巷道拉裂和剪切力学状态;联系井下的实际情况,提出锚网索支护方案,完成支护方案中具体参数设定,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完成方案力学分析,并在煤矿井下巷道围岩设置传感器,完成围岩实时受力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在新的支护方案下,两帮和顶底板位移减小量显著,说明围岩变形问题处理有效,回采巷道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提升。
-
-
郭建平
-
-
摘要:
针对大断面回风顺槽变形大难以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以三元煤业4302大断面回风顺槽为背景,分析了采动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存在支护时机不对、仅用W钢带、角锚索布置不对等因素,提出了“锚索+角锚索+钢带+菱形网+钢梁+钢筋梯+组合锚索”的支护对策.工程实践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巷道控制效果较好.
-
-
周世强
-
-
摘要:
为保证1901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在分析研究1901回风顺槽功能、地质、瓦斯等条件的基础上,基于普氏自然平衡拱理论计算并确定锚杆长度、直径以及间距、排间距等参数,并在锚杆支护基础上计算并确定锚索长度、直径以及间距、排间距等参数,形成一套完整、准确的支护参数设计理念.
-
-
康显强
-
-
摘要:
为了解决回风顺槽变形严重的问题,以沙坪煤矿W1319回风顺槽为研究背景,给出了锚杆、锚索为主,网、梁(钢带)为辅的联合支护方案。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锚杆、锚索的参数设定,通过现场实践,确定了支护的优越性,为矿井支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
-
张飞
-
-
摘要:
为保证煤巷使用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某煤矿煤层的6105工作面工程为例,对其煤巷支护方案进行设计,包括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锚网支护方案及参数,对其支护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包括无支护条件下6105开切眼模拟分析、围岩应力云图以及围岩位移分布的对比.
-
-
牛明涛
-
-
摘要:
针对开拓煤业3119回风顺槽原支护作业的情况,提出了将原有的前支架配合π型梁支护的方案更改为棚架支护、锚网索补强的支护方案。通过对优化前后巷道顶板和两帮位移量的监测可知,优化后巷道顶板最大位移量比优化前降低约35.92%,巷道两帮最大位移量比优化前降低约49.38%,回风顺槽支护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
-
杨勇
-
-
摘要:
15102回风顺槽顶板赋存K2灰岩坚硬岩层,提出了以高强度及时主动支护、充分发挥坚硬顶板岩层的承栽能力为核心的巷道围岩控制思路.基于此,开发了神农煤业坚硬顶板下15102回风顺槽围岩控制技术,现场工业性试验证明了技术及参数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
-
牛明涛
-
-
摘要:
针对开拓煤业3119回风顺槽原支护作业的情况,提出了将原有的前支架配合π型梁支护的方案更改为棚架支护、锚网索补强的支护方案.通过对优化前后巷道顶板和两帮位移量的监测可知,优化后巷道顶板最大位移量比优化前降低约35.92%,巷道两帮最大位移量比优化前降低约49.38%,回风顺槽支护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
-
马斌;
马龙驹
-
-
摘要:
为了掌握王洼二矿210503工作面回风顺槽在沿空掘巷过程中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准确评价工作面开采对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对该巷道进行了矿压实际监测.通过分析巷道掘进期间和回采期间的矿压监测数据,得出巷道表面位移、深部围岩位移以及锚杆和锚索受力情况的矿压显现规律,为合理优化巷道支护参数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