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巷煤柱
护巷煤柱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1790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煤、煤矿安全、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33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中国)、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等;护巷煤柱的相关文献由245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国瑞、郭军、任玉琦等。
护巷煤柱—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1790篇
占比:99.94%
总计:161892篇
护巷煤柱
-研究学者
- 冯国瑞
- 郭军
- 任玉琦
- 刘中洋
- 刘岩
- 刘维信
- 初艳鹏
- 孔国强
- 孟庆新
- 宋增路
- 宋天奇
- 崔家庆
- 张假妮
- 张吉雄
- 张红星
- 战玉宝
- 李俊孟
- 李彩荣
- 李文斌
- 李金贵
- 潘立友
- 牛龙喧
- 王宇
- 王永宝
- 王泽华
- 王贵文
- 王镇
- 申辰
- 窦林名
- 陆超
- 陈理强
- 黄艳利
- 齐文跃
- Chen tong
- Geng Yao-qiang
- Huang Ke-jun
- Qiao Yi-lin
- Sun Zedong
- 丁志清
- 丁志清1
- 丁永红
- 严斌
- 乔懿麟
- 任尚磊
- 何富连
- 侯大海
- 侯志成
- 兰虎虎
- 冯之前
- 冯宇峰
-
-
李艳龙
-
-
摘要:
为提高矿井回采巷道掘进效率、提高工作面煤岩采收率等,提出将切顶卸压留巷技术应用到36031巷围岩控制中,并针对巷道围岩特征以及矿井现有施工设备情况,对切顶卸压留巷段超前支护、切顶卸压以及采空区段加固参数等进行详细设计。现场应用后,留巷段顶板、巷帮变形量分别控制在35 mm、156 mm以内,采面可多回收约10万t煤炭,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5700万元,取得较为显著的应用成果。
-
-
荆星刚
-
-
摘要:
为保障上社矿9304回风顺槽动压巷道围岩的稳定,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护巷煤柱合理宽度进行分析探讨。模拟方案设置煤柱宽度为8 m、12 m、20 m和25 m,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不同煤柱宽度下应力分布和塑性区分布情况,认为煤柱宽度留设12 m比较合理。巷道决定采用锚网索支护方案,并拟定具体支护参数。巷道掘进实施支护后,对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矿压监测数据表明,巷道掘进期间,围岩最大变形量为75 mm,围岩变形量小。
-
-
杨文宇
-
-
摘要:
针对山西某矿31107运输巷在靠近31105采空区掘进期间会遇到增压区,此范围内围岩应力集中且煤岩体容易破碎的现象,提出将巷道掘进进尺控制在700 mm,并综合采用密集锚索、注浆、角锚杆以及L型钢棚强化顶板及煤柱帮支护。经现场应用后,巷道安全通过增压区且围岩变形量较小,取得较好应用成果。
-
-
张倍源
-
-
摘要:
黄陵二号煤矿区段护巷煤柱留设较大,造成煤炭资源浪费,巷道变形较大,维护较为困难。为了有效控制巷道变形,减少煤炭资源浪费,对303工作面护巷煤柱宽度进行了合理确定和支护设计。基于工作面煤层赋存地质条件,借助数值模拟软件分析护巷煤柱留设宽度应在5~10 m区间范围内,确定303辅运巷区段煤柱合理宽度为7 m。辅运巷支护采用顶板为“锚杆+钢筋托梁+注浆锚索+钢带”,帮部为“高强锚杆+注浆锚杆+防腐锚索”的联合支护方式可有效地控制围岩位移变形,保持巷道的稳定,回收了大量的煤柱资源,为煤矿创造了较大的产值。
-
-
王刚
-
-
摘要:
为保证下阶段将采11603工作面的正常回采,以及为下个工作面回采巷道的支护优化、护巷煤柱的留设宽度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现场采用矿压观测手段对正在回采的11602工作面巷道布置的4个测站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本工作面不同回采阶段下的顶板离层量、巷帮围岩应力变化以及锚杆索的受力状况。结果表明:巷道围岩位移变化情况及围岩支护现状均在合理可控区间,且验证了20 m区段护巷煤柱能够维护工作面的正常作业且存在优化空间。该工作面矿压规律的分析能够为将采工作面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进一步煤炭资源的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
-
-
刘建军;
张焦;
靖晓颖
-
-
摘要:
针对综放工作面厚煤层护巷煤柱过大,造成煤炭资源浪费等问题,本文以串草圪旦煤矿6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结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宽度的护巷煤柱应力及弹塑性区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掘巷期间,随着护巷煤柱宽度的增大,6103工作面采空区侧的应力分布基本无明显变化,而6102工作面辅运巷道侧的应力分布呈降低趋势,护巷煤柱中部应力叠加现象也呈降低趋势;(2)当护巷煤柱宽度大于15 m时,护巷煤柱两侧的塑性区范围基本无明显变化,护巷煤柱内的弹性区宽度随着护巷煤柱宽度的增大而增大;(3)回采期间,留设的护巷煤柱宽度大于14 m时,回采工作面附近的护巷煤柱存在弹性区,综合考虑合理的护巷煤柱的宽度为14 m。现场实践证明巷道围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
-
侯大海
-
-
摘要: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护巷煤柱留设造成煤炭资源损失的问题,以长平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护巷煤柱的应力分布规律,揭示了小煤柱护巷原理,设计了6 m小煤柱的配套巷道支护方案,并进行现场实测.实践表明:在工作面采动之前,矿井巷道顶底板的变形量基本小于10 mm,在工作面采动过程中,巷道顶底板的最大位移量为450 mm,监测数据表明,小煤柱护巷以及配套的巷道支护方案是可行的.
-
-
屈海峰
-
-
摘要:
为保障8128回风巷沿空掘巷期间围岩的稳定,根据沿空掘巷力学模型分析,代入回风巷围岩各项力学参数,得出合理的煤柱宽度为5.436~7.248 m,结合沿空掘巷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确定护巷煤柱宽度为6 m,根据巷道围岩破碎软弱的具体特征,确定沿空掘巷采用锚网索+钢带+煤柱注浆的支护方案,掘进期间进行巷道表面位移观测验证支护效果.结果表明:巷道掘进期间,顶底板移近量及两帮移近量均较小,在现有煤柱宽度和支护方案下保证了围岩稳定性.
-
-
孙强;
冯国瑞;
郭军;
王朋飞;
钱瑞鹏;
李松玉;
文晓泽
-
-
摘要:
为了研究浅埋近距离煤层中下煤层回撤通道护巷煤柱合理留设宽度,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下煤层回撤通道护巷煤柱覆岩结构特征,确定了采空区边缘下方回撤通道护巷煤柱合理留设宽度.研究表明:在上煤层开采完毕后,由于上煤层停采线煤柱的原因,下煤层回撤通道因布置位置不同将造成护巷煤柱的覆岩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煤柱所承载的荷载出现不同;在煤柱宽度留设时,从采空区压实区到卸压区应逐渐减小,从卸压区到上煤层实体煤下应逐渐增大,采空区压实区煤柱宽度应小于实体煤区.通过建立工况条件下采空区边缘下方回撤通道数值模拟模型,确定了护巷煤柱合理留设宽度为18 m.
-
-
-
-
李金贵
- 《33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中国)》
| 2014年
-
摘要:
论文针对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护巷煤柱尺寸展开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两种手段.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文明煤矿开采5号煤层的两综放工作面之间留设煤柱尺寸不小于19.8m,为进一步验证理论计算的客观性,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了15m,20m,25m,30m,35m,40m六种方案,综合煤柱稳定性与支承应力分布,最终确定留设煤柱尺寸为20~25m.最后与现留设40m宽煤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可提高回采率7.9%,对于类似矿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