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规律
矿压规律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2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6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316537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煤、煤矿安全、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5年湘赣皖闽苏五省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2015年会暨第14次全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热害冲击地压控制学术大会等;矿压规律的相关文献由89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庆雄、刘长友、屠洪盛等。
矿压规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6537篇
占比:99.84%
总计:317054篇
矿压规律
-研究学者
- 王庆雄
- 刘长友
- 屠洪盛
- 任艳芳
- 张杰
- 柴敬
- 孙璐璐
- 孟祥瑞
- 李龙清
- 高登彦
- 丁斌
- 万志军
- 余学义
- 刘奎
- 刘学征
- 周海丰
- 宋选民
- 屠世浩
- 张勇
- 李小沫
- 杨俊哲
- 杨相海
- 王建树
- 肖江
- 蔚保宁
- 袁永
- 高登云
- 黄庆享
- 丁伟伟
- 于健浩
- 付松涛
- 付玉平
- 任国军
- 任建刚
- 任有奎
- 侯春明
- 信锁林
- 冯晓栋
- 刘增平
- 刘建伟
- 刘文涛
- 刘树新
- 刘树林
- 刘海双
- 古际亮
- 吴建军
- 周伟
- 唐仁龙
- 唐永刚
- 孙凯
-
-
王洁;
尚延辉
-
-
摘要:
为弄清肖家洼煤矿下部煤层采动对上覆煤层巷道破坏特征及围岩控制,分析了肖家洼煤矿8号煤和13号煤下行开采方法,下部13号煤工作面和上覆8号煤工作面存在压茬,下部采空区垮落对上覆巷道有应力影响,通过矿压观测和三带高度发育试验得知:将上下煤层水平错距调整到85 m,下部巷道支护参数优化为锚索梁+组合锚索+锚杆钢筋梯联合支护,可有效减小巷道形变量,降低巷道维护成本,对矿井安全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
-
-
孙超
-
-
摘要:
文章针对综放工作面坚硬顶板强矿压显现现象,以斜沟煤矿13号煤综放工作面坚硬顶板条件为背景,对强矿压显现特征进行了监测,分析了矿压显现机理,提出采用深孔爆破方法以及周期来压预裂爆破相结合方法对顶板岩层进行弱化。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相邻工作面矿压实测结果,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53.6m,周期来压步距为27.6m,工作面回采影响范围在45~50m范围内,回采对巷道围岩变形影响较大,矿压显现更加剧烈;特厚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运移范围将增大,形成较大的拱形悬臂梁结构,该结构失稳后将产生剧烈矿压反应;采用深孔爆破方法以及周期来压预裂爆破相结合方法对顶板岩层进行了弱化,并对爆破参数进行了设计,根据爆破后的矿压显现结果,该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弱化顶板强矿压现象。
-
-
冯冲
-
-
摘要:
煤矿工作面由于末采阶段回撤通道矿压规律不清,顶板控制不到位,往往导致回撤通道压架,减缓工程进度。本文以安山煤矿综采2006工作面回撤巷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工作面末采段回撤通道煤柱平均应力、矿压规律以及回撤通道支护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末采段随着剩余煤柱不断减小,煤柱应力逐渐增大,剩余煤柱应力增幅也随之增大,受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越显著;工作面末采段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19~28 m,其中强烈影响范围约为10 m,应力峰值位于工作面煤壁前方3~5 m处。结合安山2006综采工作面煤柱载荷及矿压规律分析结果,提出了回撤通道“锚索+锚杆”联合支护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回撤通道应力集中程度不大,最大主应力为3.1 MPa,帮部最大主应力为5.26 MPa,位于正前方中部区域,优化后的回撤通道支护方案控制效果较良好。
-
-
王刚
-
-
摘要:
为保证下阶段将采11603工作面的正常回采,以及为下个工作面回采巷道的支护优化、护巷煤柱的留设宽度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现场采用矿压观测手段对正在回采的11602工作面巷道布置的4个测站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本工作面不同回采阶段下的顶板离层量、巷帮围岩应力变化以及锚杆索的受力状况。结果表明:巷道围岩位移变化情况及围岩支护现状均在合理可控区间,且验证了20 m区段护巷煤柱能够维护工作面的正常作业且存在优化空间。该工作面矿压规律的分析能够为将采工作面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进一步煤炭资源的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
-
-
郭宏伟;
刘正
-
-
摘要:
神东矿区矿压数据源集成信息多、技术指标复杂、预警阈值迥异,而以往矿压监测系统多以零星综采面为基础开发运行,缺乏实时响应决策和预警管理体系,且未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综合性统一管理平台,不能实现矿压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和安全管理的智能防控。为此,神东煤炭集团自主研发了集多源数据实时辨识、动态安全风险智能评估和分级高效预警的神东矿区矿压灾害安全监控远程预警快速响应智能防控体系平台,实现了矿压监测数据的有效集成,且丰富了矿压监测手段和方法。运用神东矿区矿压灾害安全监控远程预警快速响应智能防控体系平台,重点对补连塔煤矿矿压规律的分析方法及周期来压预测预报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和应急解危能力。
-
-
冯子涵
-
-
摘要:
为解决双龙煤矿采掘接替紧张状况,基于沿空留巷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在不等长201综采工作面辅助运输巷道开展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现场试验监测等综合研究方法,进行了切顶参数优化、围岩支护参数设计,并对沿空留巷效果进行了矿压规律分析评价,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双龙煤矿的沿空留巷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以卸压-改性双重围岩控制为核心思想,单体液压支柱+铰接梁+注浆改性+恒阻锚索等联合支护手段进行沿空留巷,顶底板累计相对移近量值最大为940 mm,两帮收敛量值最大为580 mm,验证了该沿空留巷技术体系的有效性。
-
-
杜炜
-
-
摘要:
以东四采区左翼10#煤层综采面为研究背景,在工作面煤壁后方200~300m范围内实施了预裂切顶方案,利用双向聚能爆破,采用6眼连爆的方式引爆。矿压规律显示,液压支架压力范围为10.2~49.6 MPa,工作面推进至33m左右时顶板垮落,证明了预裂切顶方案的可行性。
-
-
刘新礼
-
-
摘要:
针对综采工作面初采期间瓦斯超限问题,以霍尔辛赫煤矿3305、3307工作面条件为背景,对瓦斯治理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①对相邻工作面初采矿压特征进行了分析,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31.7 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9.7 m,动载系数平均为1.79,工作面来压是引发瓦斯超限的主要原因;②采用深孔预裂爆破放顶、本煤层顺层钻孔抽采、采空区插管抽采等技术对工作面瓦斯进行了治理,并对抽采方案进行了设计,根据初采期间抽采效果,工作面瓦斯浓度在0.1%~0.2%范围内,上隅角瓦斯浓度在0.2%~0.3%范围内,抽采效果显著。
-
-
陈阳;
金朋飞;
高攀
-
-
摘要:
象山矿井南一下山采区三条下山系统巷道均倾向布置在煤层中,回风下山沿3#煤布置,轨道下山和运输下山沿5#煤布置,采区内采面均按走向布置,采面停采线与系统巷道留设有安全煤柱。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采区三条下山系统巷道受采动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地变形破坏,尤其是5#煤轨道下山破坏最为严重,3#煤回风下山破坏较为严重,巷道断面已经无法满足安全生产需求。本文主要对象山矿井南一下山采区系统巷道围岩失稳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收集、处理、分析采面回采及掘进期间的矿压数据,确定5#煤层系统巷道围岩失稳破坏原因,为巷道维修提供理论依据。
-
-
周明;
刘建刚
-
-
摘要:
该文针对贵州省发耳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特殊矿压显现规律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发耳煤矿智能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发耳煤矿31004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基本顶平均初次来压步距21.3m,基本顶平均周期来压步距12.6m,轨道巷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在面前20~30m。工作面轨道巷高水材料充填帮随工作面推进,变形量不大,能够承受工作面超前采动影响,巷道整体稳定。随着工作面推进,充填帮支护结构受力呈增长趋势,且下帮部锚杆受力增长幅度略大于上帮部。
-
-
SHI Liang;
石亮
- 《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为研究近煤层群开采时亚关键层结构对工作面矿压规律的影响,以李家豪煤矿为研究背景,结合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相关理论,运用数值模拟软件UDEC对不同煤层间距条件下单一关键层和复合关键层的老顶结构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煤层群开采煤层间亚关键层结构对工作面矿压规律影响很大,当存在两层亚关键层且岩性差异较大时,周期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强度无规律性,不可线性研究.
-
-
陈涛
- 《第二次全国矿山顶板灾害预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针对某矿新开综放工作面围岩地质条件,综合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分别对该工作面的直接顶和基本顶的运动参数进行了相关计算,得出了相应的计算值.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面参数,提出并建立了该新开工作面的采场围岩结构模型,运用结构模型法计算出该工作面顶板压力和支架支护强度,为指导采场顶板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
王庆雄
- 《2016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基于哈拉沟煤矿12101综采工作面末采过上覆空巷的实践,采用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对综采工作面末采进上覆煤柱和空巷矿压显现规律及机理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末采时空巷存在对贯通等压的影响.结果表明:上煤层开采后关键层破断块体形成的结构回转运动导致下煤层工作面进煤柱时提前来压,且来压持续时间较长,同时,若采高较低,进煤柱时关键层结构不失稳,进煤柱来压强度不大.上覆空巷支承压力造成下煤层工作面对应老顶破坏,工作面过空巷时发生周期来压.当上覆空巷距离工作面主回撤通道很近时,空巷处来压相当于贯通前等压,即贯通时无须等压.
-
-
王庆雄
- 《陕西省煤炭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基于哈拉沟煤矿12101综采工作面末采过上覆空巷实践,采用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对综采工作面末采进上覆煤柱和空巷矿压显现规律及机理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末采时空巷存在对贯通等压的影响.结果表明:上煤层开采后关键层破断块体形成的结构回转运动导致下煤层工作面进煤柱时提前来压且来压持续长度较大,同时,若采高较低,进煤柱时关键层结构不失稳,进煤柱来压强度不大.上覆空巷支承压力造成下煤层工作面对应基本顶破坏,工作面过空巷时发生周期来压.当上覆空巷距离工作面主回撤通道很近时,空巷处来压相当于贯通前等压,即贯通时无须等压.
-
-
王庆雄
- 《陕西省煤炭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哈拉沟煤矿22206综采工作面近距离煤层开采时,在采空区下开采阶段的矿压显现强度明显大于实体煤下开采阶段,这与一般近距离煤层开采矿压规律认识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一特殊的矿压现象,采用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对22206综采工作面近距离煤层开采的特殊矿压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两开采阶段顶板赋存条件的变化,采空区下开采阶段覆岩第一层关键层所处层位偏低,造成其破断运动时形成"悬臂梁"结构,不同于实体煤下开采阶段关键层形成的"砌体梁"结构.因"悬臂梁"结构破断时回转空间大,支架顶梁需完全推过关键层破断线后来压才可结束,造成工作面来压持续长度明显偏大;同时,由于"悬臂梁"破断块体缺失后方已断块体的水平约束力,导致结构易发生失稳错动,造成端面冒顶的发生,这也是造成22206工作面在采空区下开采阶段矿压显现强度明显高于实体煤下开采阶段的根本原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