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采
末采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专利文献24095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煤、煤矿现代化、煤炭工程等;
末采的相关文献由411位作者贡献,包括乔建永、王志强、王树帅等。
末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095篇
占比:99.35%
总计:24253篇
末采
-研究学者
- 乔建永
- 王志强
- 王树帅
- 苏泽华
- 范新民
- 何富连
- 孙强
- 李良红
- 杨涛
- 樊建军
- 田灵涛
- 胡红伟
- 谢地
- 郭军
- 陈冬冬
- 高丽霞
- 高扬
- 万晓鹏
- 任江波
- 任海强
- 任玉琦
- 何文瑞
- 余波
- 冯国瑞
- 刘伟雄
- 刘俊
- 刘小哲
- 刘平
- 刘建军
- 刘文岗
- 刘海双
- 刘玉波
- 刘结高
- 史之印
- 吕凯
- 夏海涛
- 孙中光
- 孙守孝
- 孙雪峰
- 孙魏
- 孟祥甜
- 张向阳
- 张培亭
- 张建国
- 张懿
- 张文彬
- 张聚国
- 张银星
- 徐玉胜
- 徐衍
-
-
樊胜杰
-
-
摘要: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回收支架三角区顶板管理的难题,改变常规打设单体柱支护的方式,对S1206工作面末采段巷道采取加密钢丝绳配合锚网索,并辅助以增加掩护架来控制抽架后三角区的顶板。通过实践证明:该顶板控制技术取消了支、回单体柱工序,每架支架节约材料费约1090元,且加快回收进度及提高作业安全系数。
-
-
褚乾鑫
-
-
摘要:
为提高综放工作面末采生产效率以及安全保障能力,以90506综放工作面为工程研究对象,采用现场测试法分析采面矿压显现规律,发现采面矿压显现不明显,采动动压影响范围为超前采面20 m,其中应力峰值位置位于采面前方5.5~7.5m范围内。针对采面开采实际情况,针对性提出末采工艺技术,实现末采安全高效进行。
-
-
许起
-
-
摘要:
基于综放工作面在末采时预留顶煤厚度大、应力集中,采用传统锚杆(索)耦合支护效果差、支护体韧性低,支护失效严重,威胁工作面后期安全高效回撤问题,长春兴煤矿提出了末采期间使用高强度柔性纤维网支护,可缩短末采时间4.5 d,节约支护成本费用达20余万元,有效提高了回撤通道顶板稳定性,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
-
范卫军
-
-
摘要:
为解决寺河矿5303大采高工作面在末采阶段出现的片帮、冒顶问题,通过分析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破坏机理,提出深孔注浆加固技术。通过对末采段深孔注浆钻孔及注浆方案设计、注浆材料及设备选取,工程实践效果表明:实施深孔注浆后末采段煤柱的煤体结构强度得以增强,工作面两巷及回撤巷围岩变形速率减缓,回采期间片帮次数由每班11次降低至每班6次,最后的50 m仅用时8 d便顺利回采结束,未发生较大片帮及冒顶事故,保证末采阶段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末采段的安全生产及回采设备的顺利回撤。
-
-
冯冲
-
-
摘要:
煤矿工作面由于末采阶段回撤通道矿压规律不清,顶板控制不到位,往往导致回撤通道压架,减缓工程进度。本文以安山煤矿综采2006工作面回撤巷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工作面末采段回撤通道煤柱平均应力、矿压规律以及回撤通道支护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末采段随着剩余煤柱不断减小,煤柱应力逐渐增大,剩余煤柱应力增幅也随之增大,受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越显著;工作面末采段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19~28 m,其中强烈影响范围约为10 m,应力峰值位于工作面煤壁前方3~5 m处。结合安山2006综采工作面煤柱载荷及矿压规律分析结果,提出了回撤通道“锚索+锚杆”联合支护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回撤通道应力集中程度不大,最大主应力为3.1 MPa,帮部最大主应力为5.26 MPa,位于正前方中部区域,优化后的回撤通道支护方案控制效果较良好。
-
-
田亮;
毛小娃
-
-
摘要:
结合张家峁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末采回撤施工经验,分析了15206综采工作面末采阶段矿压规律,预测了工作面末采期间来压步距,优化了综采工作面末采施工工艺流程,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末采高效快速贯通和顶板控制提供了借鉴。
-
-
陈小云
-
-
摘要:
为保障2201工作面回撤区域顶板和回撤通道围岩的稳定,通过分析柔性网护顶技术原理及施工工艺,结合工作面末采区域的具体特征,进行柔性网护顶技术方案中钢丝绳、网片、锚杆索及拖网锚杆等参数的设计,并对回撤通道的施工方式及锚网索支护参数进行设计。根据工作面回撤期间的现场观测结果可知,工作面在现有柔性网护顶和回撤通道支护方案下,回撤期间顶板无大范围漏冒现象,回撤通道围岩处于稳定状态,工作面顺利进行了回撤作业。
-
-
赵伟
-
-
摘要:
为了解决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末采期间耗时长的问题,缓解矿井采掘衔接紧张的局面,增加矿井经济效益,确保矿井高效安全生产,引进了聚酯纤维柔性网快速停采工艺技术。通过聚酯纤维柔性网快速停采工艺技术在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末采期间的应用,分析总结得出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末采期间采用聚酯纤维柔性网快速停采工艺技术相比传统金属网锚杆(索)停采工艺,在工时利用方面,整个末采工期缩短了7d,同时简化了人工频繁运网、展网、联网、吊网等工序,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在安全管理方面,避免了作业人员频繁进入机道内造成煤壁片帮伤人,也避免了支架回收时三角区金属网剪切现象;在经济效益方面,虽然多花费了3.0119×10^(5)元,但多创造经济效益2.24×10^(7)元。技术实用可行,操作工序简单,末采提前,同时满足综放工作面末采技术及安全管理要求,取得了降本增效的效果,为今后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
-
靳毅军
-
-
摘要:
为解决慈林山煤矿9107大采高工作面末采段的煤壁片帮、巷道变形量大等问题,保证工作面末采的安全,通过分析大采高工作面末采阶段的煤壁片帮机理,提出深孔注浆加固技术。通过对9107工作面末采段煤体实施深孔注浆加固后,煤壁片帮现象明显低于未注浆加固的回采工作面,且未发生较大片帮,工作面两巷及回撤巷最大变形量57 mm,满足工作面安全回采及顺利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