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3年内共计4385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安全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5篇、会议论文317篇、专利文献50004篇;相关期刊368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矿安全、煤矿开采等; 相关会议129种,包括深部煤炭开采灾害防治工程技术论坛、全国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高端论坛、201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al Mining and Safety(2013年煤炭开采与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冲击地压的相关文献由6310位作者贡献,包括潘一山、潘俊锋、潘立友等。

冲击地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65 占比:5.92%

会议论文>

论文:317 占比:0.59%

专利文献>

论文:50004 占比:93.49%

总计:53486篇

冲击地压—发文趋势图

冲击地压

-研究学者

  • 潘一山
  • 潘俊锋
  • 潘立友
  • 夏永学
  • 姜福兴
  • 李忠华
  • 齐庆新
  • 杜涛涛
  • 赵善坤
  • 姜耀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郝旭东
    • 摘要: 文章针对深部开采造成的冲击地压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问题,以大兴煤矿2北2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研究方法探究了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地压分区、治理措施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2北206工作面回采期间共存在7个弱冲击危险区;(2)提出了大直径钻孔卸压、煤层超前注水和底煤卸压爆破的联合解危卸压措施;(3)现场观测结果表明:采用上述解危卸压措施后,巷道浅基点和深基点最大应力监测值分别为7.24 MPa和6.08 MPa,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活动强度较低,超前支承压力较小,解危卸压效果良好。此研究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参考。
    • 陈星; 冯美华; 尚楠; 秦子晗
    • 摘要: 为研究厚硬顶板宽煤柱临空巷道冲击地压致灾机理,以彬长矿区文家坡矿41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分析了两次回采扰动下宽煤柱垂直压力分布状态及覆岩活动规律,得出了该矿工作面集中动、静载荷的演化机制及冲击地压致灾机理。针对4104工作面临空巷道44.5m宽煤柱及顶板以上20m处厚硬砂岩岩层,设计了基于帮部煤体爆破卸压及顶板深孔爆破预裂卸压的动静载荷分源治理补强方案,通过微震监测结果分析,相比措施调整前临空巷道围岩活动性降低了95%,防治效果显著。
    • 张倩; 王文才; 王云
    • 摘要: 针对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工作中各项评价指标难以确定权重的问题,通过改进综合指数评价法,基于客观赋权与各评价指标的变异程度的熵权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信息熵原理算出各指标熵权值,通过优化各评价指标,使得指标权重更为客观。通过对比力学试验与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一步论证综合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在内蒙古某矿16-4工作面的安全开采过程中得到成功应用,该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验证。
    • 李磊
    • 摘要: 受矿井采掘布局影响,耿村煤矿13230工作面和13200工作面在一定回采时期会出现同时回采,两工作面同时回采期间存在应力集中叠加,增加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可能性。为确定两工作面同时回采的可行性,通过FLAC^(3D)软件建立2个工作面不同回采阶段的回采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两工作面同时回采期间相互影响很小,不是引发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13200工作面单采期间的采动应力和影响范围均高于同时回采期间。两工作面回采期间需制定冲击地压专项措施,加强回采全过程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并提出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建议,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回采及冲击地压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 杜孝杰
    • 摘要: 冲击地压灾害是煤矿近几年经常发生的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和破坏性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冲击地压的预测和防治非常重要。通过测定万峰煤矿1^(#)煤层的动态破坏时间、弹性能量指数、冲击能量指数和单轴抗压强度等参数,计算1^(#)煤层的冲击倾向性距离系数,综合评判该煤层的冲击危险性等级,为该矿开采1^(#)煤层提供了防冲技术依据,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 赵亚明; 杨伟; 陈洋
    • 摘要: 为了预防冲击地压矿井易自燃工作面回撤周期长导致采空区自然发火,通过分析冲击地压条件下易自燃厚煤层工作面回撤时期防灭火特点,提出了以地面堵漏、调压气室堵漏、“O型圈”堵漏和通风系统调压等措施为主的多层采空区漏风精确调控技术,以采空区全断面帷幕注氮工艺为手段的采空区氧化带宽度精确调控技术,以采空区不放煤区域钻孔注浆、放煤区域埋管灌浆相结合的温度精确调控技术,构建了“控风-降氧-抑温”的立体化防治体系,并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在工作面回撤的近3个月内,采空区温度始终维持在27°C以下,无自然发火迹象,该技术体系能有效保障工作面长期的回撤安全。
    • 刘波
    • 摘要: 以姚桥煤矿7263孤岛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姚桥煤矿7263工作面采矿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并对7263孤岛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通过综合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然后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及工作面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对7263孤岛工作面进行了危险区域划分。针对7263工作面不同冲击危险区域,对7263孤岛工作面采取了大直径钻孔、顶板预裂爆破、底板钻孔卸压等措施,保证了7263孤岛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 张万鹏; 李松营; 姚小帅; 赵红利
    • 摘要: 为了建立针对义马煤田地质条件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借鉴综合指数法原理,分析确定了义马煤田冲击地压的8个主控地质因素,并对地质因素进行归一化分级、赋值,引入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地质因素权重,建立了基于义马煤田地质条件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指数计算模型。通过计算198个地质勘探钻孔的综合指数,并对比分析以往发生冲击事件区域的地质条件,确定了分区评级指标,并将义马煤田划分为无冲击危险区、弱冲击危险区、中等冲击危险区和强冲击危险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了验证。基于AHP优化的冲击地压危险性地质因素指数评价模型针对性强,为义马煤田各矿从地质条件科学评价冲击地压危险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为其他地区的冲击地压矿井建立针对自身条件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提供借鉴。
    • 刘华博; 段翠芳; 孟凡净; 花少震
    • 摘要: 以某矿井21103工作面生产地质条件为背景,研究了单侧采空工作面矿震活动规律、冲击地压显现特征以及矿震活动与冲击地压时间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针对单侧采空工作面,邻空侧巷道冲击显现可划分为邻空侧巷道帮鼓明显,顶底板破坏不明显;顶底板破坏明显,巷道帮鼓不明显;巷道帮鼓、顶底板破坏均明显三类。工作面矿震以低能级矿震为主,能级大于1E4 J矿震较少,断层构造、邻空侧煤柱是矿震主要诱发因素。矿震活动与冲击地压存在高频低能弱冲击危险、低频高能强冲击危险、高频高能强冲击危险三种相关形式。
    • 祁和刚; 夏永学; 陆闯; 王凯; 张学亮; 余达桂
    • 摘要: 针对深部冲击地压矿井智能化工作面防冲开采面临的技术难题,围绕冲击地压煤层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的目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矿井生产活动和防冲管理中,首次提出了智能化防冲控采的技术思想,其科学内涵与技术途径为:首先,通过数据传输平台快速采集区域煤岩冲击危险信息及全工作面设备、工况环境、人员定位等实时信息,建立冲击地压与智能开采的多源信息数据库;其次,采用具有高吞吐量、低延时特性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清洗、存储、聚类、融合,将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的危险信息与智能化开采进行动态耦合,搭建冲击地压智能防冲大数据平台;最后,在冲击地压多源信息精准识别与数据融合的基础上,开发互联互通、分析决策、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开采响应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采煤机自调整、支架自适应、防冲风险自感知与自预警相叠加的智能化防冲控采模型,使开采强度与冲击风险相匹配,最终形成无人干预的自决策、自控制、自优化的防冲、减冲、无冲的智能防冲控采新模式。该技术通过将冲击危险预测、防治与智能化开采系统有机结合,形成智能响应闭环,可以保障冲击地压预警信息的高效反馈,实现采掘、运输、安全保障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