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3年内共计2686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安全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4篇、会议论文250篇、专利文献250394篇;相关期刊330种,包括煤、煤矿安全、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114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第五届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2015年安徽省煤炭学会通风安全专业委员会七届一次学术交流会、33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中国)等;采煤工作面的相关文献由508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继平、刘毅、王磊等。
采煤工作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0394篇
占比:99.21%
总计:252388篇
采煤工作面
-研究学者
- 孙继平
- 刘毅
- 王磊
- 李晓豁
- 朱磊
- 王勇
- 谢广祥
- 牛剑峰
- 刘伟
- 庞义辉
- 李剑锋
- 李帅
- 李强
- 赵光明
- 韩德品
- 刘治成
- 古文哲
- 孟祥瑞
- 张向阳
- 张鹏
- 潘浩
- 王刚
- 王强
- 王振
- 王超
- 于宝种
- 付军辉
- 刘新华
- 吴玉意
- 吴荣新
- 孙海涛
- 孙锐
- 张倩
- 张农
- 张吉雄
- 张帆
- 张成
- 张玉明
- 徐凯
- 李伟
- 李俊斌
- 李化敏
- 李日富
- 李鹏
- 林府进
- 栗伟
- 栗磊
- 江万刚
- 王然
- 穆朝云
-
-
段培育
-
-
摘要:
作为煤矿生产中的重点,安全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煤过程往往涉及多个种类的安全工作,煤矿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已成为现阶段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对煤矿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可为煤矿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
-
张钟文
-
-
摘要:
为实现采煤工作面安全回采,针对11305采煤工作面过F103断层破碎带期间存在顶板冒落、煤壁片帮等问题,采用以注浆、锚杆(索)支护为核心的协调控制技术对断层破碎带煤岩体进行支护。依据11305采面、F103断层位置关系以及地质条件,对注浆、锚杆(索)布置参数进行设计,并辅助采用强化液压支架管理、降低采高等方式对顶板及煤壁进行管理。现场应用后,采面过断层期间未出现顶板冒落问题,同时煤壁仅出现深度在0.3 m以内的片帮,不会给采面回采安全带来威胁,现场取得较好应用成果。
-
-
陈侯虎
-
-
摘要:
以正利煤业14-12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发了正利煤业14-1201工作面自动化采煤系统。该系统由集控中心、采煤机控制系统、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供电设备和泵站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防爆网络摄像系统、通讯系统等构成,确定了自动化采煤系统控制原理、控制模式和控制条件,系统应用后实现了正利煤业14-1201工作面的自动化采煤。
-
-
周跃飞
-
-
摘要:
在浅部开采矿井,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一般采用单体支柱、铰接顶梁组合方式。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增加以及推进速度增快,此种超前支护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支护强度不足、围岩变形量大、支护效果差等问题也随之浮现了出来。以31103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超前支护为例,在对原采用的超前支护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巷道实际条件,提出采用3×ZQL2×3500/15/30超前支架进行支护。现场应用表明,该超前支架可以有效控制回风巷超前段围岩变形、提高了超前支护效率并降低了劳动强度。
-
-
郭美俊
-
-
摘要:
在DF19断层影响下,11#煤层不连续,从而给31102综采工作面正常回采带来制约。为实现采面安全高效通过DF19断层,提出采用预掘巷道并在预掘空间内向断层影响区进行松动爆破,以达到提高采煤机破岩效率、弱化岩层目的。依据采面实际情况,对松动爆破方案以及过断层技术方案进行设计。现场应用后,采面在过断层期间可保持3.2 m/d推进速度,采煤机磨损程度也有所降低,为采面过大落差断层创造了良好条件。
-
-
孙建华;
张培亭;
刘敬斌
-
-
摘要: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能源之一,随着煤矿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矿山压力显现逐渐明显,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沿空巷道,若支护强度不足或支护距离不够,容易发生冒顶、鼓帮甚至冲击地压事故,根据矿压显现规律,对金属顶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自移式顺槽支架支护、交替移动式支架支护及单元式支架支护几种支护方式进行对比。实践证明,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采用单元式支架是目前最好的支护方式,通过优化巷道断面尺寸和采取超前支护措施,可达到既安全支护顶板又方便操作的效果。采取合理的超前支护方式对采煤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至关重要。
-
-
杨景麟(摄影);
陈佳龙(摄影)
-
-
摘要: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二号煤矿450 m智能化超长综采工作面单月产量突破100万t,综采工作面开采成套关键技术、设备均属国内首创。小保当煤矿在地面建设了智能化综采集控中心,在采煤工作面布设了125台云台摄像仪、上千个传感器,远程集控工通过5G网络传输可以实时了解井下开采情况,并通过远程控制来完成液压支架自动跟机作业、推移刮板输送机精确控制、液压支架自动补压。
-
-
孙昊;
黄海鹏
-
-
摘要:
31105综采工作面在回采期推进过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区时,受顶板破碎、煤体松软以及采动压力等因素叠加作用,导致顶板易出现冒落问题,制约煤炭安全高效回采。依据现场条件,提出综合使用顶板铺设金属网、采面煤壁及顶板超前注浆等方式加固顶板,提高顶板稳定性及强度,并设计顶板冒落控制技术方案。现场应用后,采面在区域构造影响区(顶板易冒区)内回采时,顶板及煤壁始终保持稳定,采面保持4.8m/d的推进速度,取得较好的顶板控制效果。
-
-
李祖佶
-
-
摘要:
根据采面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对实现煤炭安全高效回采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以卸压为核心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设计卸压钻孔布置方案。现场应用后,采面过地质构造期间未出现冲击地压征兆,实现了煤炭安全回采。
-
-
刘秋生;
孙江
-
-
摘要: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加快,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多,这对开采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而煤矿安全生产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尤其是进入深层开采后,煤矿瓦斯含量增高,危险性也加大。为确保煤矿开采工作安全顺利进行,需要采取适宜的瓦斯抽采技术预抽。对此,本文主要分析采煤工作面瓦斯来源,就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展开探讨,结合瓦斯抽采技术的应用实例做进一步分析,给出瓦斯抽采技术选择建议。
-
-
HU Xiongwu;
胡雄武;
MENG Dangdang;
孟当当;
ZHANG Pingsong;
张平松;
WU Rongxin;
吴荣新
-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论坛》
| 2019年
-
摘要:
深部煤层开采受下伏灰岩水害威胁日益严重,探测采煤工作面底板富水区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矿井电法是富水区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存在对富水区定位不准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对采煤工作面底板岩层富水区的判定精度,在充分分析单巷电法和双巷电透视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视电阻率观测与反演方法的改进,提出视电阻率全方位探测方法.以全空间球状模型为例,给出了球状模型外空间中任意三极装置的视电阻率表达式.针对采煤工作面内侧、巷道和外侧底板不同位置的5个低电阻率模型,分别计算了全方位和双巷透视视电阻率数据,通过三维反演分别获得了采煤工作面底板岩层的电阻率图像,对比可见:①在平面上,前者的低阻核心区与5个模型位置一致;后者的低阻核心区与工作面内侧及巷道底板的3个模型位置一致,而与工作面外侧底板的2个模型位置存在误差,误差系数分别为1.0和2.0,反映工作面外侧模型距离巷道越远,误差则越大;②在垂向上,两者对模型深度的判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但相比而言,前者定位误差小,对模型深度的判定更准确.分析结果表明在全方位视电阻率反演过程中,单巷测深数据与双巷透视数据之间能够相互约束,促使低电阻率球状模型的准确归位,体现了全方位视电阻率探测方法的优越性.工程实践进一步表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
GUO Chen;
郭晨;
夏玉成;
XIA Yucheng;
SUN Xueyang;
孙学阳;
WANG Shengquan;
王生全;
WANG Sherong;
王社荣;
DU Rongjun;
杜荣军;
解海军;
XIE Haijun;
XU Ke;
许珂
-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论坛》
| 2019年
-
摘要:
瓦斯灾害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类型,在当前煤炭精准开采背景下,如何在工作面尺度实现瓦斯地质分级评价与风险精准识别,成为保障高瓦斯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韩城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构造条件复杂,瓦斯含量高且瓦斯动力现象频发,但工作面尺度瓦斯地质及致灾风险缺乏精细研究,对实际生产指导性不足.基于此,本文立足韩城矿区瓦斯地质条件,基于适用性与可行性原则优选煤层埋深、厚度、煤体结构、构造变形、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共6个参数作为基本指标,厘定其分级评价阈值标准;基于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原理,提出了包括评价参数体系确立与分级、隶属函数与权重确定、数学模型构建、地质成图与分区评价等流程的工作面瓦斯地质分级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桑树坪矿4321回采工作面为例,对其进行网格剖分,耦合单因素地质指标计算瓦斯地质分级评价指数,结果显示该工作面瓦斯地质条件差异显著,可划分为Ⅰ型有利区、Ⅱ型相对有利区、Ⅲ型相对不利区和Ⅳ型不利区,分区结果与实际地质条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煤层构造变形及煤体结构破碎是制约工作面安全回采的主要地质因素.建立的工作面多层次模糊数学瓦斯地质分级评价方法符合当前煤炭精准、安全开采的现实需求,对其他高瓦斯矿井和构造煤区瓦斯地质保障具有借鉴意义.
-
-
吴国强
- 《福建省煤炭学会、福建省煤炭工业协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文章以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丰海煤矿403采区-330mC1#S采煤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开采过程中受遇断层构造影响的矿压显现特征.研究结果为丰海煤矿今后C1#煤层工作面的开采设计、工作面支护选型设计以及生产技术管理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意见.通过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丰海煤矿403采区一330m C 1# S采煤工作面受遇断层构造影响的局部块段开采进行分析,掌握了回采期间对工作面的影响特征:即工作面推采至断层构造的水平距离越近,越容易形成工作面采空区支承压力与断层应力集中区域的应力叠加,现场表现为顶板裂隙变大,顶板和支柱下沉,煤壁片帮严重和支柱下缩流液等等,随着工作面与断层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两者的应力叠加现象逐渐消失;同时,划定其影响范围为5-6m。这对工作面小眼合理布置和采面支护质量维护加固提供了一定依据,为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
-
-
吕广罗;
李文平;
黄阳;
张勇;
田刚军;
吕品田
- 《第一届中国西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学术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离层是由煤层顶板采动覆岩不同步弯曲沉降引起的层面(或薄弱面)破裂分离现象,高延法(1996)将采后覆岩结构力学模型分为破裂带、离层带、弯曲带和松散层带,许家林等(2004)认为覆岩离层主要出现在各关键层下,覆岩离层最大发育高度止于覆岩主关键层,孙占国等(2012)对煤层开采离层的形成机制和发育规律等做了相关研究.离层的萌生、发展、扩大、闭合是覆岩运动的结果,所形成的空间为离层水体的赋集、运移和储存提供了必要的通道和空间.
-
-
杨军辉;
周艳青
- 《第二次全国矿山顶板灾害预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邢东矿大采高11212超高水充填工作面末采阶段首先采用锚网支护控制顶板,撤架时先就位掩护架,利用掩护架保证撤架空间安全,利用移架平台撤出剩余支架,随支架撤出打密闭墙进行高水充填阻止顶板垮落,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
-
杨军辉;
周艳青
- 《第二次全国矿山顶板灾害预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邢东矿大采高11212超高水充填工作面末采阶段首先采用锚网支护控制顶板,撤架时先就位掩护架,利用掩护架保证撤架空间安全,利用移架平台撤出剩余支架,随支架撤出打密闭墙进行高水充填阻止顶板垮落,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
-
杨军辉;
周艳青
- 《第二次全国矿山顶板灾害预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邢东矿大采高11212超高水充填工作面末采阶段首先采用锚网支护控制顶板,撤架时先就位掩护架,利用掩护架保证撤架空间安全,利用移架平台撤出剩余支架,随支架撤出打密闭墙进行高水充填阻止顶板垮落,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
-
杨军辉;
周艳青
- 《第二次全国矿山顶板灾害预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邢东矿大采高11212超高水充填工作面末采阶段首先采用锚网支护控制顶板,撤架时先就位掩护架,利用掩护架保证撤架空间安全,利用移架平台撤出剩余支架,随支架撤出打密闭墙进行高水充填阻止顶板垮落,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
-
冯泽康;
赵力;
乔顺兴
- 《第二次全国矿山顶板灾害预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针对邢东矿2127工作面深部大断面切眼出现的围岩支护难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深井巷道和大断面切眼围岩变形情况及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一次成巷施工工艺,并采用高预应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进行深部大断面切眼的围岩支护.实践表明,此种支护方案有效控制了深部大断面切眼的围岩控制难题,保持了切眼的稳定,为设备安装及现场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