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破坏特征

破坏特征

破坏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72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7篇、会议论文114篇、专利文献66368篇;相关期刊308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98种,包括34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2012年全国砌体结构领域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等;破坏特征的相关文献由2045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川、封坤、韦四江等。

破坏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7 占比:0.88%

会议论文>

论文:114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66368 占比:98.95%

总计:67069篇

破坏特征—发文趋势图

破坏特征

-研究学者

  • 何川
  • 封坤
  • 韦四江
  • 刘海生
  • 李鹏
  • 张明建
  • 时旭东
  • 王猛
  • 郜进海
  • 金洪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鲁细根; 纪洪广; 余小妹; 蒋华; 高宇; 吴浩源
    • 摘要: 孤岛工作面煤体和巷道受周边开采扰动影响,煤体受循环荷载作用存在卸荷力学行为而表现出动态破坏特性.为探讨不同路径下煤体力学特性,利用TAW-2000三轴电液伺服刚性试验机分别进行常规三轴(T)、三轴循环荷载(TC)以及相应卸围压试验(TU、TCU),分析不同围压下煤体卸围压强度、变形、声发射事件以及能量耗散演化特征,开展扰动区域煤体卸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轴循环荷载卸围压(TCU)下拟合回归强度低于常规三轴卸围压(TU)下拟合回归强度,高于三轴循环荷载(TC)下拟合回归强度;卸围压(TU、TCU)应力路径下声发射峰值滞后应力峰值,AE振铃计数在煤样破坏点突增,高于常规三轴(T、TC)数值;循环过程(TC、TCU)中应力水平达到峰值强度的70%时,Kaiser效应逐渐消失,Felicity效应出现;循环加卸载(TC)试验中,相对应力水平达到60%,煤样损伤加剧,弹性应变能占比逐渐减小;围压越大,煤样破坏时冲击能指数越小,三轴循环荷载(TC)冲击能指数<常规三轴(T)冲击能指数<三轴循环荷载卸围压(TCU)冲击能指数<常规三轴卸围压(TU)冲击能指数;围压对煤样有横向束缚作用,减弱冲击能释放速率,降低煤样破碎程度.
    • 祁虎根; 宋纯良
    • 摘要: 为研究采空区遗留煤柱下特厚煤层软弱顶板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特征,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系统分析了无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特厚煤层回采巷道首先在拱肩及两侧顶角产生剪切破坏,且随时间变化顶板岩层发生明显离层,塑性破坏区范围逐渐向深部扩展,巷道顶板整体变形严重。现场生产时,应加强回采巷道支护系统应力位移的监测监控,避免围岩的过度变形破坏,且巷道支护时应坚持高强恒阻让压互补的支护原则。
    • 朱明勇; 耿欧; 孙倩; 孙亚琼
    • 摘要: 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盾构隧道维护问题越来越重要。为了揭示盾构隧道加固改造中钢板加固管片的受力机理和破坏模式,本文针对徐州市轨道交通中埋、超深埋两种盾构管片,在两点抗弯的极限承载力试验的基础上,对已有损伤的管片进行内粘钢板加固后再进行二次加载抗弯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钢板加固前后管片的破坏特征、裂缝开展、混凝土应变及钢板应变等参数的变化规律,为实际工程中钢板加固盾构隧道提供科学依据。
    • 张超翔; 尹超; 张亚勇; 张志强
    • 摘要: 我国地铁建设飞速发展,由于地层结构的复杂性,特定情况下地铁线路不可避免地穿越断层构造。针对双断层错动影响下地铁隧道力学响应,从断层面接触关系和衬砌-围岩接触关系入手,结合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破坏准则,建立考虑双断层共同作用的地铁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着重研究双断层错动下(不同错距、间距以及倾角)的隧道位移响应规律、剪应力响应规律、衬砌开裂分布特征以及纵向衬砌结构设防分区长度等。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拉剪作用对地铁隧道衬砌结构造成的破坏范围、破坏程度均更大;随着错距的增大,衬砌严重破坏范围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断层面附近;在断层破碎带宽度为30 m的条件下,双断层邻近距离进入120 m以内时,将会对隧道结构产生“叠加效应”影响,衬砌开裂连成整体危害更大;断层倾角越大,隧道衬砌纵向错动影响范围越小,严重破坏范围也更集中。
    • 李瑞雄
    • 摘要: 以太原植物园为工程背景,结构采用了胶合木网壳-拉索新型结构体系,网壳采用双向叠放木梁,沿主向间隔两跨在上部木梁对应位置增设一根加强木梁,形成双向三层叠放木梁新型节点。该新型节点采用钢销和高强螺钉进行连接,受力复杂,需要进行足尺节点试验。根据受力特点分别设计了沿主向木梁加载和沿次向木梁加载试验方案,分别对节点进行了主、次向加载试验,得到节点抗剪承载力和位移关系曲线,结合主、次向加载节点破坏现象分析了节点受力特征。结果表明沿主、次向加载节点延性较好,具有较大的延性变形能力。进一步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和试验结果数据计算得到节点的剪切刚度。
    • 张辉; 陆嘉伟; 王健; 张继勋; 任旭华
    • 摘要: 岩质边坡的安全稳定性一般由其内部的软弱夹层控制。建立了几种典型的软弱夹层分布的岩质边坡,基于强度折减法,并考虑破坏过程中的张拉作用,逐步增大折减系数,得到不同折减系数的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计算结果,并与传统强度折减法的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在软弱夹层控制的岩质边坡的顶部存在张拉破坏;考虑抗拉强度计算得到的塑性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且结果偏保守。
    • 王顺国; 丁祖德; 汪伟伟; 张万平; 沈万虎
    • 摘要: 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发泡聚苯乙烯(EPS)颗粒来预制目标孔隙率以模拟混凝土的不同孔洞缺陷,制备了不同孔隙率的C25和C30两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开展单调及往复荷载下含孔洞缺陷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混凝土试件破坏形态、强度、应变、弹性模量等随孔隙率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孔洞缺陷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调及往复荷载下,无预制孔洞缺陷的混凝土试件均表现为脆性破坏特征。但随着孔隙率的增加,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明显降低,应力-应变曲线逐渐趋于鱼肚状分布,试件由脆性向延性破坏转变,逐渐呈现多裂缝扩展特征,特别是对于往复加载情况。两种加载方式和两种强度等级条件下,试件主要力学参数随着预制孔隙率的增加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随孔隙率的上升呈指数下降,而峰值应变和应变极值呈线性增大。往复荷载下试件力学性能受孔隙率的影响程度均大于单调加载情况,而且,这种影响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减小。在往复加载过程中,孔隙率越大,峰值应力前试件的刚度比值越大,而峰后的刚度退化也愈严重。对于相同的孔隙率,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峰值应力前的刚度增长率及峰后的刚度退化程度越小。
    • 张冬冬; 智奥龙; 李震; 张振国; 李鹏; 秦其智
    • 摘要: 煤矿地层广泛分布有层状砂岩、煤、页岩等层状岩体,层状岩体是一种沿着层面力学性质相同、垂直层面力学性质各异的各向异性岩体,基质和层面的不同组合导致层状岩体具有尺寸效应、层理密度和层面倾角效应等结构性效应,将影响层状岩体的强度和破坏特征。针对结构性效应对层状岩体力学性质和破坏特征的影响,开展了基质的尺寸效应、层状岩体的层理密度和层面倾角效应研究,分析了结构性效应对层状岩体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峰值强度、变形特征和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表现出随试样高宽比增大而减小的尺寸效应;围压对尺寸效应有弱化作用,围压约束条件下,岩体结构性失稳程度减弱,延性特征逐渐显现;层面倾角为90°时层状岩体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围压和层面倾角影响层状岩体的脆延转化特性、损伤程度和破坏形式。研究结果可为深井巷道层状围岩力学参数标定和破坏机制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宋常胜; 王文; 刘凯; 袁瑞甫; 张世威; 李东印; 李化敏; 康迎春
    • 摘要: 煤矿冲击地压发生与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所受静载荷与动载荷的结构失稳等因素有关。煤岩体失稳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储存、转换和释放,现场煤岩体破坏是受多种环境影响下的复杂过程,较难完成定量描述煤岩体释放吸收能量的大小,真三轴动静组合加载条件煤岩变形破坏的机理和能量耗散特征值得深入研究。采用真三轴动静载霍普金森冲击加载系统对自然与饱水2种状态煤样进行不同动静组合加载试验,通过试验分析2种状态煤样真三轴动静组合加载变形破坏过程中各能量变化规律及占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饱水处理能够降低煤样对弹性能量的储存能力,饱水煤样的能量反射率比自然煤样高17.25%~37.04%,在相同Y轴静载作用下自然煤样的能量吸收率比饱水煤样高17.13%~55.95%;揭示了自由水在煤样裂隙中抑制能量的透射率,使入射能以反射能的方式进行无用耗散,减小煤样的能量吸收率;自然煤样的能耗密度大于饱水煤样,在冲击加载X方向煤样能耗密度与峰值动态应力呈正相关,在Y,Z轴方向呈负相关。证实了水在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作用下对煤样吸能破坏的诱导作用,冲击能量在煤样中被煤样和水吸收,煤样吸收能量用于诱导形成新的裂隙,形成煤样宏观破坏,水吸收能量用于新旧裂隙的相互贯通,形成煤样内部微观结构破坏。
    • 贺庆丰; 孙利辉; 宋家乐; 丁斌; 王宗泽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对弱胶结砂岩力学特征的影响规律,本文以红庆河煤矿岩层中的弱胶结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含水率下弱胶结岩石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对岩石的力学特性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弱胶结砂岩在加载前期的非线性及峰后脆性跌落现象更加明显;含水率与岩石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呈负相关,与干燥岩样相比,含水率为2.31%、5.47%、7.72%,岩样峰值强度分别降低了25.2%、47.6%、59.2%,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29.9%、43.1%、53.1%;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试样破坏模式逐渐由劈裂破坏向剪切破坏转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