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震监测

微震监测

微震监测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2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8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447937篇;相关期刊201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采矿技术、金属矿山等; 相关会议61种,包括2013年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四届全国工程物探与岩石工程测试学术大会等;微震监测的相关文献由2401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春安、徐奴文、王平等。

微震监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8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47937 占比:99.82%

总计:448736篇

微震监测—发文趋势图

微震监测

-研究学者

  • 唐春安
  • 徐奴文
  • 王平
  • 蔡永顺
  • 戴峰
  • 李庶林
  • 窦林名
  • 马天辉
  • 张达
  • 李连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学敏; 叶尔布兰·瓦黑提; 石峰
    • 摘要: 针对黄山铜镍矿30#矿体开采过程中采空区顶板冒落规律分析难的特点,建立微震监测系统,对采空区顶板冒落及地表破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对采空区顶板大范围冒落及井下地压活动进行监测预警。基于监测数据分析可知目前微震事件圈定范围高度为700m,微震事件逐渐向东南部倾斜,地表表现为不断向32#塌陷区倾斜,呈“西北低、东南高”趋势,与地表无人机扫描结果相一致。分析微震事件b值演化特征,预示大震级微震事件将会占比增多,地表开裂及沉降将进一步发展。
    • 孟祥军; 赵鹏翔; 王绪友; 刘李东; 杨俊生
    • 摘要: 为了明确大倾角高瓦斯煤层采动覆岩裂隙发育情况,提高卸压瓦斯抽采效果,运用了微震监测技术对新疆硫磺沟煤矿(4-5)06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动上覆岩层的微震事件进行实时记录,据此分析了采动上覆岩层的裂隙发育形态特征和演化趋势,且运用经验公式对微震监测结果加以验证,并结合监测结果对高位钻场瓦斯抽采参数进行了优化,检验了卸压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4-5)06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约15 m,采动覆岩断裂带高度约60 m,裂隙发育形态整体呈不对称椭抛带,其中心对称轴向回风巷一侧偏移。以此为依据,对高位钻场瓦斯抽采钻孔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高、中、低3个层位钻孔,且全部布置于靠近工作面一侧的瓦斯优势运移通道带以内区域。通过分析现场瓦斯抽采监测装置记录的数据发现,高位钻场中高、中、低3个层位钻孔瓦斯抽采浓度及抽采流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中层位钻场瓦斯抽采浓度明显高于其余层位。优化后高位钻场瓦斯抽采流量为63~85 m^(3)/min,钻场瓦斯抽采体积分数为6.22%~10.94%,井下回风巷及上隅角瓦斯浓度均低于阈值1%,有效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推进。实践表明微震监测技术可有效运用于大倾角高瓦斯煤层裂隙带高度发育情况与形态定位的监测,为高位钻场瓦斯抽采参数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 毕慧杰; 邓志刚; 李少刚; 莫云龙; 苏振国
    • 摘要: 为保证深埋坚硬顶板厚煤层开采条件下小煤柱巷道稳定性,采用深孔爆破的方法对巷道顶板进行预卸压。通过小煤柱巷道顶板弧形三角块结构分析,确定顶板预断裂位置,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地质及施工条件,首先分析确定深孔爆破单孔施工参数及装药参数,然后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爆破试验的方法,综合确定爆破孔间距为10 m,进而指导现场爆破方案设计。工程实践表明:工作面微震事件大多集中在回风巷一侧,未采取深孔爆破预卸压措施时,能量大于10^(4) J的微震事件释放能量占总能量的69%,采取措施后,工作面回采区域尤其是回风巷一侧顶板能量以小能量微震事件的形式有效释放,大能量微震事件明显减少;微震层析成像分析表明,断顶爆破作用致使煤岩体中高应力区域向深部转移,避免了对巷道及煤柱的直接影响;支架工作阻力监测得出,回风巷侧顶板来压周期较短且较稳定,来压步距平均为19.1 m,约为爆破孔间距的2倍,说明断顶爆破对顶板来压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由现场巷道变形观测得出,采取断顶爆破预卸压措施后,巷道两帮变形量及顶板下沉量较未采取措施时减少了78%和80%,未出现严重帮鼓和支护失效现象,巷道变形控制效果明显。
    • 尹金喜
    • 摘要: 煤矿开采过程会破坏周边地表结构与岩石层,位于该区域内的矿井和建筑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护建筑物或开采中预留的某些结构,可在采煤过程中留出一部分不进行开采,即设置保护煤柱。预留煤柱能提高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同时用以衡量某区域内煤矿开采率。文章主要分析特厚煤层区段煤柱宽度的变化数值及岩爆动力危险性,通过监测巷道掘进过程中岩石开裂产生的震动及声音等数据,得出煤柱宽度变化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危险程度的影响因素。
    • 孙学波; 李志福; 王元杰; 陈法兵; 李岩
    • 摘要: 目前国内微震监测设备均以线缆传输为主,导致在冲击地压矿井中设备的安装与后期升级改造较为困难。针对此现状,研究了基于5G无线通信网络的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设计了一款支持IEEE 1588协议的无线微震监测系统,其包含高精度三分量MEMS微震传感器,以5G网络通信模块SIM8200EA-M2为通信接口,通过PTP协议实现精准时间同步,使用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和LWIP协议栈处理数据流。该系统实现了采集终端采集到的微震信号通过5G网络进入光纤环网,光纤环网经过支持PTP协议的网络交换机传输数据到计算机进行定位计算,各终端微震信号传输同步精度达120 ns。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接入5G网络的延迟小、精度高,满足冲击地压矿井微震信号智能化监测的需求。
    • 谷建强
    • 摘要: 多年来,岩爆的频发严重制约着最大深埋隧洞的工程建设进度,给现场施工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具有地应力高、埋深大、地质结构复杂等特点,为减少在开挖过程中岩爆带来的危害,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岭北TBM洞段实施全天候不间断监测。通过分析微震事件的时空演化规律,对K46+735~K45+730之间变砂岩与闪长岩交界面处岩性转换带的岩爆孕育机制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微震事件的时空演化规律可以有效揭示岩爆区岩体的破裂过程,并显示出了微震监测震源参数的变化情况与现场发生的岩爆现象一致;(2)岩性转换带的岩爆孕育受开挖扰动影响,当岩爆区域在高应力作用下发生静力破坏时,结构面滑移错动产生高应力,并与静应力形成叠加效应,最终诱发强烈岩爆。研究成果可以为最大深埋隧洞施工过程中的岩爆预防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以保证现场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李彪; 丁泉富; 徐奴文; 戴峰; 许媛; 曲宏略
    • 摘要: 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大变形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的严重灾害,围岩大变形孕育过程中将产生一系列的岩石破裂,运用微震监测技术可监测到这些破裂信息。在地应力水平不同的两个典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构建精度微震监测系统,分析了围岩大变形微震b值及其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地应力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大变形过程微震b值小于1.0,而低地应力情况下微震b值大于1.5。对于高、低地应力地下厂房洞室群而言,围岩大变形前十日内,微震b值均出现超过10%的下降。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围岩大变形微震震源破裂特征的认识,也可为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大变形预警提供重要参考。
    • 刘跃成; 康跃明; 赵智辉; 周创; 周水
    • 摘要: 微震监测技术是目前预测岩体损伤最有前景的探测技术之一。为提升微震监测技术的准确性,以云县至凤庆高速公路隧道开挖工程为背景,现场进行了微震监测,并对爆破、打炮眼、电气干扰及岩石破裂信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根据体变势、频谱最大频率、视体积及视应力大小等特征来区分不同信号。其中爆破信号的体变势、视体积和视应力的数值最大,频谱最大频率多数分布在0~10 Hz。岩石破裂产生的微震信号的体变势大多集中在0~10 m^(3),数值较大,频谱最大频率多数分布在50~60 Hz和180~200 Hz。研究结果对剔除干扰信号和指导现场微震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高涛; 张小宇; 王速勇
    • 摘要: 为优化小庄煤矿40302工作面防冲措施,采用微震监测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对该工作面顺槽掘进期间分区段防冲技术展开研究。根据冲击危险性评价结果,可将40302掘进工作面分为中等冲击危险性区段和弱冲击危险区段;从经济、安全及有效的角度考虑,结合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及不同冲击危险性区段选择合理的钻孔卸压方式保障工作面安全掘进。
    • 周刚
    • 摘要: 为实现安全回采,在陕西火石咀煤矿8704工作面开展了冲击地压预警和防治技术的研究。通过综合指数法确定8704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评估指数为0.29。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有弱冲击危险性。通过采用微震监测、在线应力监测以及钻孔卸压、煤层注水等,形成了冲击地压分级监测、解危控制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