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相
双水相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81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64506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化学与生物工程、化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100次学术会议暨全国第十四次工业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开发会议等;双水相的相关文献由195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宇亮、孟涛、滕弘霓等。
双水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64506篇
占比:99.94%
总计:664881篇
双水相
-研究学者
- 李宇亮
- 孟涛
- 滕弘霓
- 张喜峰
- 秦建华
- 刘海涛
- 张磊
- 王峰
- 卢筱佳
- 王垚磊
- 高云涛
- 余筱洁
- 修志龙
- 刘洪来
- 周存山
- 孙钰琨
- 罗光宏
- 孙润广
- 孙鹤家
- 李墨
- 栾龙
- 卢艳敏
- 张永强
- 王萍
- 邓凡政
- 郝长春
- 霍清
- 魏西莲
- 严宗诚
- 刘杨
- 刘永明
- 尚亚卓
- 徐帅
- 李蕾
- 杨宏朋
- 杨生辉
- 林金清
- 王丹霞
- 王佳静
- 王娜
- 王慧
- 肖玉秀
- 郭婷
- 金志敏
- 钟方丽
- 陈砺
- 魏文博
- 余军霞
- 冯志彪
- 南延青
-
-
李敏;
徐东明;
杨钰雯;
贺姗姗;
齐改改
-
-
摘要: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一种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的最佳萃取条件,与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检测食醋中杂环胺(HAAs)类物质Harman和Norharmane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选用[C_(6)MIM]Br-K_(2)HPO_(4)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C_(6)MIM]Br用量200μL,K_(2)HPO_(4)用量0.5 g,pH值10,超声时间3 min;在此条件下,Harman和Norharmane的线性范围均为10.0~400.0μg/mL,相关系数R^(2)均为0.9995,LODs分别为0.50μg/mL和0.45μg/mL,精密度、重复性和回收率均良好,即该方法适用于检测食醋中的Harman和Norharmane。
-
-
王浩豪;
王术荣
-
-
摘要:
[目的]优化野蘑菇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野蘑菇菌种培养所得的菌丝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野蘑菇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并建立检测野蘑菇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对影响三萜类化合物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异丙醇体积浓度、硫酸铵质量浓度、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野蘑菇菌丝体内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异丙醇体积浓度45%,硫酸铵浓度0.175 g/mL,超声波提取时间35 min(320 W 4°C)。在该条件下,三萜提取率为最高。[结论]该研究为野蘑菇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
-
郑晶晶;
张晓华;
刘秀平;
牛瑞芳;
杨凯龙;
张京哲
-
-
摘要:
以荆条蜜为主要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双水相萃取方法提取蜂蜜中多酚类化合物。考察蜂蜜处理液添加量、盐浓度、PEG6000添加量、pH值和超声时间5个因素对蜂蜜中多酚类化合物分配系数和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蜂蜜多酚提取率的影响排序为盐浓度>PEG6000添加量>超声时间>蜂蜜处理液添加量>pH值。当蜂蜜处理液添加量为0.4 mL、盐浓度为12%、PEG6000添加量为2.5 g、pH值为9.0、超声时间为25 min时,蜂蜜多酚提取率最高,达到94.81%。另外,对荆条蜜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得样品中多酚含量为1.246 mg/g、回收率为91.76%~100.26%、标准偏差为0.31%~0.78%。
-
-
王湘敏;
李婧闻;
邬旭然;
刘永明
-
-
摘要:
本文直接以白酒中的乙醇为萃取剂,通过双水相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建立了一种测定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实验对双水相体系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双水相体系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萃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乙醇-磷酸氢二钾-水双水相体系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有较高的萃取效率,在上相萃取液中加入无水MgSO4去除水分后,可直接进行GC-MS检测.该方法操作简便,无需使用其他有机溶剂,有效避免了样品处理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用于白酒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测定,回收率为80.3% ~98.0%,相对标准偏差为0.5% ~8.5%,检出限为0.01~0.31 mg·kg-1.
-
-
李亚男;
杨铭;
陈正行;
罗小虎;
万盈
-
-
摘要:
黄浆水酯化液含有丰富的酯类风味物质,利用酯化液中过量的乙醇与无机盐形成双水相体系对酯类进行分离提取,优化萃取工艺,研究5种绵柔型白酒最主要的风味酯类(己酸乙酯、戊酸乙酯、丁酸乙酯、辛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规律和萃取率.结果表明,选用成相迅速、溶解度大的K2 HPO4为萃取用盐,较优的酯类萃取条件为:K2 HPO4质量分数为80%,pH 4.5,乙醇体积分数20%,在此工艺条件下,5种酯类的萃取率均达到90% ~99%,萃取液中5种酯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是酯化液的3~5倍;以无水Na2 SO4对萃取液进一步脱水得到调味液,调味液总酯含量(67.85 g/L)显著高于黄浆水(1.37 g/L),证明双水相体系对黄浆水酯化液的酯类有较好的萃取效果.调味液的风味酯类总量明显高于白酒,且不含有机酸,说明调味液有较强的菠萝型、水蜜桃型等甜果香气,而无腐臭、恶臭等不愉快的气味,适合勾兑酸化基酒,从而达到改善酒体风味的效果.
-
-
张丽华;
张月芬;
黄仁杰
-
-
摘要:
本文研究了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的组成对藤茶蛇葡萄素萃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pH和NaCl质量分数对萃取率的影响.其次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对萃取率影响显著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聚乙二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pH.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优化后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聚乙二醇1000质量分数28%、硫酸铵质量分数11.2%、pH为6.0.在该条件下的理论萃取率为98.82%,经过工艺验证实际萃取率为98.53%,与预测值接近,比优化前萃取率(71%)提高了约17.53%,有利于蛇葡萄素的进一步分离纯化或应用.
-
-
蒋新龙;
蒋益花;
何星谷
-
-
摘要:
以花生衣为原料,用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双水相法制备花生衣高纯度黄酮,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140 mg/mL,液料比100∶ 1,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20 min,微波功率为200 W进行超声-微波协同双水相花生衣黄酮提取实验,得率为22.86%;二级双水相纯化,纯度可达80.17%.抗氧化实验表明:所得黄酮DPPH自由基清除率低于同一质量浓度的VC,纯化后黄酮DPPH自由基清除率略高于纯化前,二级双水相纯化有利于增强黄酮抗氧化活性.
-
-
李诺;
张云竹;
钟秋平
-
-
摘要: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有机双水相超声辅助萃取黄秋葵叶 β-胡萝卜素的最佳条件并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其进行纯化.方法 采用乙醇-正丁醇超声辅助萃取黄秋葵叶β-胡萝卜素,以β-胡萝卜素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乙醇质量分数、正丁醇质量分数、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对超声辅助萃取所得的 β-胡萝卜素粗提液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分离,研究其静态、动态吸附曲线,上样吸附及洗脱条件.结果 超声辅助萃取黄秋葵叶β-胡萝卜素的最佳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9%、正丁醇质量分数35%、超声时间3 min、超声温度40°C,此条件下β-胡萝卜素的得率为9.12 mg/g.优选X-5型树脂并以乙醚为洗脱剂,β-胡萝卜素上样质量浓度为400μg/mL,上样吸附流速和洗脱流速为1 mL/min时纯化效果最好,此条件下洗脱液中β-胡萝卜素的质量浓度最高为326.54μg/mL.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易,耗资低,适合扩大生产.
-
-
初正帅;
彭效明;
蔡青蔓;
段阳;
梁晓旭
-
-
摘要:
该文筛选能够应用在桑叶多糖提取中可形成双水相现象较好的离子液体和无机盐体系,并研究含离子液体萃取体系中桑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谷氨酸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等15种离子液体分别加入磷酸二氢钾、无水碳酸钠、硫代硫酸钠等13种无机盐中形成双水相现象的难易程度,筛选出形成双水相现象较好的离子液体.采用溶剂浸提法对桑叶进行提取,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离子液体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桑叶中多糖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并根据响应面设计试验和验证试验获得桑叶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离子液体浓度0.000 3 mol/L、提取温度76°C、料液比1 ∶ 20(g/mL)、提取时间 109min.
-
-
张莉莉;
李艳;
高静
-
-
摘要:
与聚合物双水相体系相比,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具有相分离效率高和选择性强的特点,在萃取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中常见的kosmotropic组分为无机盐或有机盐,溶液环境通常呈现强碱性,不利于保持萃取分子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以低共熔溶剂替代盐类作为kosmotropic组分、以离子液体为chaotropic组分构建新型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双水相体系,考察了不同温度下的相行为规律,筛选出具有高临界共熔温度(UCST)和低临界共熔温度(LCST)两种截然相反的热可逆相转变行为的萃取体系,从宏观角度探索了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水三元体系的黏度、密度、电导率以及pH等理化特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量子化学计算从微观角度分析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旨在揭示热可逆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双水相体系的成相机理,为萃取温敏性生物分子设计新的理想萃取体系提供基础数据.
-
-
-
-
郅文波;
邓秋云;
宋江楠;
欧阳藩
- 《2007年天然产物分离应用技术成果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生物大分子的液-固色谱纯化过程中固相载体会产生产物吸附、变性等不良影响。高速逆流色谱无需固相载体,且具有高分便率和高回收率的优点。其中有机相/水相体系在分离天然产物中应用广泛,而应用双水相体系分离生物大分子尚处于研究阶段。双水相高速逆流色谱体系的建立与仪器设备及操作工艺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多分离柱高速逆流色谱仪,研究了PEG1000-无机盐双水相体系对标准蛋白质混合物以及卵白蛋白的分离.pH值和PEG浓度对不同种类蛋白质的分配系数影响不同,实验发现在pH9.2的15.0%(W/W)PEG1000-17.0%(W/W)磷酸钾盐体系中,细胞色素C、溶菌酶和肌红蛋白的分配系数差异较大,且分布合理,因而采用该体系在0.8mL/min流速,850r/min转速的条件下,成功分离了细胞色素C、溶菌酶和肌红蛋白的混合物.实验也发现在pH9.2的16.0%(W/W)PEG1000-17.0%(W/W)磷酸钾盐体系中,鸡蛋清样品中的主要蛋白质成分:卵转铁蛋白、卵白蛋白和溶菌酶的分配系数差异最大,因而采用该体系在1.8mL/min流速、850r/min转速的条件下,200 min内从鸡蛋清样品中成功分离卵白蛋白,其电泳纯度为100%,收率为95%。
-
-
-
-
邓刚;
姚善泾;
林东强
- 《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对阳离子型疏水改性聚氧乙烯(HM-EO)水溶液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HM-EO在水溶液中呈现两亲性,可以形成胶束,进而形成胶束簇集体.所形成胶束聚集体具有带电性,而且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盐浓度及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SDS,均可改变胶束聚集体的带电状态.盐的种类对HM-EO水溶液的相行为也有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增加双水相区域的效率上,阳离子的作用大小次序是:K+>Na+;而阴离子的次序则为:SO42->F->Cl->Br->I-.通过测定透光度和电导率考察了HM-EO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DS能与HM-EO形成混合胶束簇集体.
-
-
杨根生;
竹弘;
蒋亚群
- 《第三届全国制药工程科技与教育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以黄芩为原料,EOPO溶液和混合磷酸盐为上下相材料,考察了利用双水相技术来分离提取黄芩提取液中的主要万分——黄芩甙,并考察了在不同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黄芩甙在温度诱导系统中的分配系数.初步得出了温度和pH值对黄芩甙在温度诱导系统中的分配系数和提取率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黄芩甙在双水相系统和温度诱导系统中的提取奠定了基础.
-
-
朱慎林;
朴香兰;
沈刚
- 《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ASTP)对氨基酸的萃取分离特性.本文用溴化十二烷基三乙铵(C12NE)与十二烷基硫钠(SDS)混合体系形成双水相,测定混合配比与分相比例的关系,并以苯丙氨酸为萃取对象研究其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及多级错流萃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C12NE/SDS为1.6:1-1.7:1时体系有分相,其中当C12NE/SDS为1.65:1时,分相所得上下相体积比为1:1,且分相时间为10min左右,因此适合作实验条件.双水相体系萃取苯丙氨酸的结果表明,单级萃取率可达到80%以上,两级萃取率可达到99%以上.
-
-
-
张天喜;
李文钧;
周维金;
高宏成;
陈景;
吴瑾光
- 《200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大会》
| 2000年
-
摘要:
本工作报道KAu(CN)在聚乙二醇/硫酸钠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实验考察水相金浓度对KAu(CN)分配影响.结果表明:富硫酸钠相(下相)的KAu(CN)几乎全部转移到富PEG相(上相).在上相,随KAu(CN)含量增加,电导率下降.FT-Raman光谱表明,KAu(CN)与PEG可能没有强的相互作用.双水相体系为金分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