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杂环胺

杂环胺

杂环胺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43361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食品与健康、南方水产科学、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211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食品安全高端论坛、第二届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第十四届中国肉类科技大会等;杂环胺的相关文献由834位作者贡献,包括曾茂茂、陈洁、何志勇等。

杂环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3361 占比:99.91%

总计:243569篇

杂环胺—发文趋势图

杂环胺

-研究学者

  • 曾茂茂
  • 陈洁
  • 何志勇
  • 秦昉
  • 彭增起
  • 张德权
  • 王振宇
  • 潘晗
  • 王硕
  • 陈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美莹; 李琳; 代媛媛; 王昱苏; 王柳岑; 查恩辉
    • 摘要: 以鸡胸肉为原料,空气炸锅烤制为熟制方式,以调理鸡排的嫩度、保水性、感官品质、安全性为检测指标,考察高良姜素、槲皮素对调理鸡排食用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高良姜素、槲皮素添加量及熟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高良姜素添加量为0.002%,槲皮素添加量为0.002%,空气炸锅145°C烤制10 min时,调理鸡排综合评价指数最高,为18.83,其中剪切力为23.2 N,失水率为13.25%,感官评分为32.5分,杂环胺Norharman和Harman的含量分别为20.96μg/kg和7.39μg/kg。
    • 程轶群; 雷阳; 周兴虎; 金福源; 汪昌保; 黄明
    • 摘要: 我国传统肉制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其复杂的加工工艺通常伴随着多种烹饪诱导有害物的形成。杂环胺(heterocyclic amines,HAs)作为一类热诱导形成的有害物,具有较强的致癌致突变性,广泛存在于富含蛋白质的加工食品中。相较于西式肉制品较为简单的加工工艺,我国传统肉制品的加工过程更易形成HAs并残留于产品中,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也更为突出。本文对我国现有传统肉制品中HAs含量分析与减控技术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与分析,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结合最新研究动向进行展望,旨在促进传统肉制品安全性的提升。
    • 严东寅; 张新庆; 唐君伟; 谭宇; 郑存川
    • 摘要: 目的解决天然气脱除酸性气体过程中多数复合吸收溶剂对CO_(2)共吸收率过高、对部分工况条件下Claus硫磺回收单元的运行造成一定影响的问题。方法对比不同杂环胺复合溶剂体系、不同杂环胺质量分数条件下其对天然气中CO_(2)和COS的吸收速率,优选了MDEA与杂环胺的复合体系在塔里木盆地某天然气净化厂进行现场侧线试验。通过考查不同气液比、不同MDEA与杂环胺配比条件下对天然气中酸性组分的吸收效果,并将MDEA、MDEA与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的复合溶剂(MD)和Sulfinol-M对酸性组分的吸收性能进行对比。结果当MD溶剂中MDEA与DBU复配质量比为5∶5、MD质量分数为40%时,相对于单一MDEA溶液,其COS、CH_(3)SH和CO_(2)脱除率分别提升43.4%、32.3%和5.5%。质量分数为40%的Sulfinol-M对CH_(3)SH和COS的脱除率相比MD分别高7.2%和低10.3%,但对CO_(2)脱除率达到92.2%。结论使用单一的MDEA脱除酸性气体往往难以达到工业要求,而搭配不同杂环胺形成的复合溶剂体系可对酸性气体的吸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总结了几种不同的复合溶剂体系对酸性气体的吸收情况,可为其他天然气脱除酸性气体工艺提供参考。
    • 李星雨; 徐筱莹; 雷秋琪; 易阳; 王宏勋; 王丽梅
    • 摘要: 目的:优化猪肉的煎制条件和杂环胺的提取条件,考察香辛料及其主效成分对煎制猪肉中杂环胺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5种香辛料(丁香、桂皮、花椒、草果、黑胡椒)提取物及其主效成分腌制的猪肉在煎制后杂环胺的含量。结果:猪肉的最优煎制条件为220°C,6 min(双面),杂环胺的最佳提取溶剂为甲醇∶0.1 mol/L盐酸为1∶4(V/V);5种香辛料提取物及其主效成分对煎制猪肉中杂环胺生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丁香水提物对Norharman、4,8-DiMeIQx、Harman、PhIP的抑制作用最显著(P<0.05),最佳抑制率分别为56.41%、51.58%、50.11%、89.35%,主效成分丁香酚对MeIQx、MeIQ、4,8-DiMeIQx、Norharman的抑制作用较显著(P<0.05),最佳抑制率分别为64.28%、67.39%、76.96%、89.58%。结论:香辛料抑制杂环胺形成的作用与其主效成分有关,其中丁香水提物及其主效成分效果最显著,在煎制猪肉过程中可考虑添加含有丁香或丁香酚的香辛料,文章为日常生活中控制或降低烹饪肉制品中杂环胺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参考。
    • 董浩; 徐燕; 吴家大; 冼燕萍; 杨娟; 于立梅; 钱敏; 曾晓房; 白卫东
    • 摘要: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油煎猪肉饼中6种氨基咔啉类杂环胺(2-氨基-3-甲基-9H-吡啶并[2,3-b]吲哚、2-氨基-9H-吡啶并[2,3-b]吲哚、1-甲基-9H-吡啶并[3,4-b]吲哚、9H-吡啶并[3,4-b]吲哚、3-氨基-1,4-二甲基-5H-吡啶并[4,3-b]-吲哚和3-氨基-1-甲基-5H-吡啶并[4,3-b]吲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检测方法,并研究加工条件对猪肉饼中6种氨基咔啉类杂环胺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待测杂环胺的最优提取和净化条件为:1 g样品中添加1.5 g NaCl、10 mL 1 mol/L NaOH溶液-乙腈(4∶6,V/V)提取,StrataTM-X-C柱净化,4 mL甲醇-氨水(90∶10,V/V)洗脱。6种杂环胺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方法检出限和方法定量限分别为0.02~0.15μg/kg和0.05~0.5μg/kg,回收率为64%~91%。油煎5 min后生成的6种杂环胺含量为9.50μg/kg。选用菜籽油、复合涂层锅、猪肉饼直径4 cm加工条件下,6种杂环胺生成量最高,分别为47.62、76.83μg/kg和29.33μg/kg。
    • 王惠汀; 孙学颖; 王丹; 郭进; 靳烨; 赵丽华
    • 摘要: 杂环胺类化合物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的一类致癌、致突变物质,该文综述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杂环胺类化合物的形成机制;分析影响肉制品中杂环胺类化合物产生的因素,包括烹饪方式、加工温度与时间、前体物质含量、水分含量以及脂肪含量;重点综述杂环胺的控制措施,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控制其形成,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适当降低加工温度与时间、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添加外源物质如抗氧化剂、香辛料等;另一方面是控制其代谢,如添加乳酸菌吸附杂环胺使其失活、添加辣椒辣素降低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减少杂环胺的代谢等,以期为肉制品中杂环胺的监控技术提供更多新方案。
    • 薛桂中; 乔明武; 黄现青; 宋莲军; 王飞; 孟少华; 马相杰
    • 摘要: 烧烤肉制品因具有独特的色泽、香气和口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传统烤制通常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肉制品在高温下会发生脂肪裂解、美拉德反应等生成多环芳烃、杂环胺等有害物质。该文综述了烧烤肉制品中多环芳烃、杂环胺等有害物质形成途径、影响因素、抑制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烧烤肉制品通过HAVA机理和Diels-Alder机理形成多环芳烃,通过自由基途径及美拉德反应形成杂环胺,并为此提出合理控制烤制温度和烤制时间,合理选择烤制技术,添加外源物质抑制有害物质的生成等防控方法,为优化烧烤肉制品加工工艺,促进肉制品行业的绿色安全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李敏; 徐东明; 杨钰雯; 贺姗姗; 齐改改
    • 摘要: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一种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的最佳萃取条件,与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检测食醋中杂环胺(HAAs)类物质Harman和Norharmane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选用[C_(6)MIM]Br-K_(2)HPO_(4)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C_(6)MIM]Br用量200μL,K_(2)HPO_(4)用量0.5 g,pH值10,超声时间3 min;在此条件下,Harman和Norharmane的线性范围均为10.0~400.0μg/mL,相关系数R^(2)均为0.9995,LODs分别为0.50μg/mL和0.45μg/mL,精密度、重复性和回收率均良好,即该方法适用于检测食醋中的Harman和Norharmane。
    • 薛桂中; 黄现青; 宋莲军; 乔明武; 赵建生; 马相杰; 徐俊涛
    • 摘要: 高温肉制品因具有独特的色泽、香气及口感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但高温肉制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工,其中的还原糖和氨基酸等会通过自由基途径或美拉德反应生成杂环胺等有害物质。本文综述了高温肉制品中杂环胺形成途径、防控方法及其在体内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基于此提出在热加工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加工方式、食用油脂、糖及金属阳离子、天然香辛料及抗氧化剂等;摄入体内后应通过降低杂环胺活性、抑制杂环胺活化过程、酶降低杂环胺遗传毒性、核苷酸切除修复降低杂环胺在体内代谢消化吸收率等方法减控杂环胺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调节杂环胺在体内代谢。本文可为优化高温肉制品加工工艺,促进肉制品行业绿色发展和提高消费者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 周娜; 张会敏; 潘飞; 艾欣; 赵磊; 王成涛
    • 摘要: 目的:研究矢车菊-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及其主要代谢物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对杂环胺诱导细胞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分别采用2-氨基-3-甲基咪唑并[4,5-f]喹啉(2-amino-3-methylimidazo[4,5-f]quinoline,IQ)和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4,5-b]吡啶(2-amino-1-methyl-6-phenylimidazo[4,5-b]pyridine,PhIP)诱导HepG2细胞损伤,利用细胞毒性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Hoechst33258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评价C3G和PCA对杂环胺诱导损伤细胞的存活情况、细胞周期以及凋亡和DNA损伤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C3G和PCA能够显著提高杂环胺损伤细胞的存活率(P<0.05),并使细胞发生S期阻滞。与IQ单独损伤组相比,C3G和PCA均可显著降低GADD45α和促凋亡基因Bim的mRNA水平,并显著提高抑凋亡基因Bcl-2和Bcl-xl的mRNA水平(P<0.05);与PhIP单独损伤组相比,C3G和PCA能够促进大多数促凋亡基因表达。结论:C3G和PCA能够通过减少DNA损伤和细胞凋亡修复IQ和PhIP诱导的细胞损伤,当细胞损伤严重至无法逆转时,可促进细胞凋亡,减少癌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