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98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9篇、会议论文87篇、专利文献103815篇;相关期刊499种,包括地学前缘、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等; 相关会议78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分配系数的相关文献由2526位作者贡献,包括朱腾义、于静、司高华等。

分配系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9 占比:0.76%

会议论文>

论文:87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03815 占比:99.15%

总计:104701篇

分配系数—发文趋势图

分配系数

-研究学者

  • 朱腾义
  • 于静
  • 司高华
  • 王连生
  • 张艾明
  • 朱君
  • 刘丛强
  • 李雪花
  • 程浩淼
  • 邓安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孝建
    • 摘要: 本文运用Autodesk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 Professional软件对水平集中力在四跨高桩框架码头的分配系数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不同作用排架、不同作用高程和不同排架间距对水平集中力分配系数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高桩框架码头结构整体受力性能更好以及水平集中力作用点高程变化大等特点,四跨高桩框架码头中水平集中力分配系数不能单纯按照《码头结构设计规范(JTS 167-2018)》附录F中的规律进行推算选取。本文研究结论对规范做了一定适应性验证,为高桩框架码头平面排架计算水平集中力分配系数选取提供了合理化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 崔迪; 杨冰; 郭华明; 连国玺; 孙娟
    • 摘要: 地浸铀矿山退役后,含水层中残留的含铀浸出液随着地下水的运动向下游迁移扩散,存在对周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本文设计了若干组批实验和柱实验,研究铀在北方某地浸铀矿山砂岩含水介质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砂岩对铀的吸附在12 h以内达到平衡,铀初始浓度越高,砂岩的铀吸附容量越大;砂岩对铀的吸附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溶液pH值和共存HCO_(3)^(-)浓度会对铀的吸附作用产生强烈的影响:pH值在7左右时,铀的吸附量最高;HCO_(3)^(-)浓度越高,铀的吸附量越低。这些影响是通过改变溶液中铀的络合形态和砂岩矿物表面的电荷性质实现的。柱实验表明,pH值、铀浓度、流速和HCO_(3)^(-)浓度是影响铀在饱和砂岩含水介质中迁移的重要因素。pH值≤7时,pH值越高,砂岩柱越不易被铀穿透;而铀浓度、流速、HCO_(3)^(-)浓度越高,砂岩柱越易被铀穿透。两点非平衡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不同条件下铀在砂岩柱中的迁移过程。批实验获得的分配系数是柱实验的1.1~6.6倍。通过对比实验条件、含水层特性和地下水化学特征,确定分配系数为48.1 mL/g时,较适合描述研究区内砂岩含水层中的铀迁移。上述认识为地浸铀矿山地下水铀的反应运移过程和天然自净化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摘要: 中文通用名称:硫虫酰胺英文通用名称:Tiorantraniliprole理化性质:硫虫酰胺属于新型酰胺类杀虫剂。纯品外观为类白色粉末;熔程:222.2~223.4°C;蒸气压:1.942×10^(-21) Pa(20°C)、1.709×10^(-20) Pa(25°C);分配系数:正辛醇/水Log Pow=3.34;化学名称:3-溴-1-(3-氯吡啶-2-基)-N-[2,4-二氯-6-(异丙基氨基硫代甲酰基)苯基]-1H-吡唑-5-甲酰胺.
    • 朱腾义; 陈颖; 程浩淼; 孙凤; 丛海兵
    • 摘要: 基于定量构效关系(QSAR),运用线性(逐步多元回归MLR)和非线性(支持向量机SVM)两种计算方法开发了两种可靠且高效预测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树脂(XAD)和空气之间分配系数(K_(XAD-A))的模型.构建模型的数据包含醇类(Alcohols),苯类(Benzenes),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香烃(PAHs)等,共计70种有机污染物.两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2)_(adj)和外部验证系数Q^(2)_(ext)均在0.930以上,同时所有物质均在定义的应用域内,结果表明两种QSAR模型有较高的拟合度、稳健性和较为优秀的预测能力,且非线性(SVM)模型比线性(MLR)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
    • 汤婧
    • 摘要: 对注水开发油田而言,“注够水、注好水”是油田开发效果的有力保证,目前优化注水方面仍以工作量为导向,通过提高分层配注及合格率水平以及完善井网等方式,未涉及改善注水效率、实现注采结构调整方面的研究及工作方向。故有必要开展海上典型油田注水效率研究,改善水驱剖面,提高水驱效率,达到优化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
    • 豆静静; 郑志伟; 王仰仁; 刘宏武; 武朝宝
    • 摘要: 水分胁迫对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的模拟研究是作物栽培及灌溉管理的重要依据。基于山西霍泉灌溉试验站连续三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水分胁迫试验资料,利用分配系数和分配指数两种方法进行冬小麦光合产物分配与转移的模拟研究,以确定性系数R2、相对误差RE为指标,对其模拟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相关性有一定的影响,会导致茎叶比减小,穗茎比、根冠比增大;②水分胁迫对分配系数有影响,对分配指数影响不明显;③两种方法对地上干物重模拟结果没有影响,但对作物产量的模拟,分配指数法优于分配系数法;④水分胁迫使茎光合产物转移率增大,对叶光合产物转移率无明显影响。在作物生长过程的模拟中,分配系数法、分配指数法模拟效果均很好,从整体上看,分配指数法优于分配系数法。但是,分配系数法机理性强,有助于理解冬小麦生长过程。
    • 韦春婉; 许成; 付伟; 易泽邦; 李卓骐; 石爱国; 范朝熙; 匡光喜
    • 摘要: 稀土元素对绿色科技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范围内新兴技术的发展进程对稀土的需求日益提高,稀土矿床成矿机理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地学的研究热点。稀土元素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能够为研究稀土在岩浆和水热系统中的迁移、分异和沉淀机制提供有效制约,为了解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和稀土成矿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稀土元素在岩浆-热液体系中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其中包括部分熔融作用稀土的分配行为,液态不混熔过程中稀土在共轭熔体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分离结晶作用过程中稀土在结晶矿物相与残余熔体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岩浆演化后期稀土在熔体和分异流体相之间的分配行为,以及稀土在热液流体中的迁移、分异和沉淀机制的相关研究。基于目前的实验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稀土实验地球化学研究中依旧存在的一些问题:部分熔融作用对于成矿物质组成的影响,碳酸盐熔体和硅酸盐熔体液态不混熔对于碳酸岩稀土成矿作用的影响,岩浆晚期演化的热液流体对于稀土成矿作用的影响,稀土元素在液态不混熔、分离结晶和热液交代过程中的分异和富集机制等,并对未来需要继续完善和拓展的方向提出了展望。
    • 郝鑫; 易立新; 李璐旋; 杨永鹏
    • 摘要: 近十多年来天然放射性镭(Ra)同位素在水环境、水资源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Ra同位素应用在海底地下水排泄估算、湖泊水均衡计算、地下水年龄研究、地下水地表水污染源解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这得益于Ra同位素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对Ra地球化学性质认识的深化。Ra的固液分配系数(K;)是影响Ra在土壤和含水层中迁移的关键参数,正确认识K;是利用Ra同位素精准示踪水文过程特别是地下水循环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对前人报道的地下水中Ra的K;值分布范围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K;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天然环境下K;值的变化范围为0.1~1×10^(6)mL·g^(-1),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相差7个数量级。水的盐度、pH值和沉积物中铁(Fe)的含量等对K;具有显著影响。总结了Ra的K;值的确定方法,把不同研究者提出的方法归纳为氡(Rn)平衡法、热动力学吸附平衡计算法、实验法和离子交换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建立精准的水溶液中Ra的α离子输入反冲项测定方法,优化分析计算流程,提供准确获得Ra的K;值的技术思路。本研究成果能够为Ra水文地球化学性质研究及其在水文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 王涌钦; 余新; 陈仁良; 叶尚卿
    • 摘要: 针对双螺旋桨推进复合式直升机在过渡阶段存在的操纵面冗余问题,设计了不同操纵机构之间操纵分配系数以及最优俯仰角过渡路线。建立了复合式直升机动力学模型并提出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操纵策略。对于过渡段以全机功率最优为优化目标,使得操纵杆量连续光滑过渡为边界条件,优化得到最优过渡路线以及不同操纵机构之间操纵分配系数。对于低速阶段会出现的推进螺旋桨涡环状态,选择最优过渡路线规避推进螺旋桨涡环状态。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得到的分配系数及过渡路线能够使复合式直升机不同通道的操纵杆量光滑连续过渡,确保驾驶员的操纵性能。
    • 杨道明; 潘荣昊; 王萌; 侯通
    • 摘要: 火成碳酸岩及其风化产物是全球战略性关键金属稀土元素(REE)和铌(Nb)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关键金属在火成碳酸岩中的超常富集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表明成矿碳酸岩常常与碱性杂岩体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因而母岩浆应属于碳酸盐化的硅酸盐岩浆,并以霞石岩岩浆为主。针对碳酸岩关键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过程,已有实验发现母岩浆在地壳内的演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分离结晶作用,也可以通过液态不混溶作用形成碳酸岩。然而,更加接近自然样品的多组分体系的实验均表明液态不混溶作用总是先于碳酸盐矿物分离结晶作用。因此,液态不混溶作用对关键金属成矿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如此,已有不混溶实验表明当碳酸盐熔体和硅酸盐熔体发生不混溶之后,关键金属REE与Nb总是优先分配到硅酸盐熔体(碱性岩)中,但是在成矿杂岩体中,REE与Nb是高度富集在碳酸岩中。虽然不混溶实验表明REE与Nb在碳酸盐-硅酸盐熔体中的分配系数与含水量有关,即与熔体的聚合程度有关,但是绝大部分成矿碳酸岩成矿过程一般并不富水,所以碳酸岩中REE和Nb等关键金属元素超常富集的机理并不明确。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在碳酸岩演化的过程中,除了水以外,其他配体对于关键金属元素在不混溶硅酸盐-碳酸盐熔体之间分配系数是否有影响,从而找到控制碳酸岩中关键金属成矿的关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