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附特性

吸附特性

吸附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755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2篇、会议论文180篇、专利文献109582篇;相关期刊327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43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中国化学会第18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 等;吸附特性的相关文献由2581位作者贡献,包括苏海佳、谭天伟、吴江等。

吸附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2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180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09582 占比:99.35%

总计:110294篇

吸附特性—发文趋势图

吸附特性

-研究学者

  • 苏海佳
  • 谭天伟
  • 吴江
  • 刘希
  • 张锦红
  • 曾光明
  • 曾兴
  • 李裕恒
  • 任建兴
  • 王兆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侯腾跃; 孙炎辉; 孙舒鹏; 肖瑛; 郑雁公; 王兢; 杜海英; 吴隽新
    • 摘要: 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不同的材料结构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材料的功能特性。为了实现材料的最优化设计,常采用交叉实验的方法,通过开展大量实验探寻材料的最佳结构。该方法步骤繁琐,无法解决涉及高度非线性或大规模组合过程的复杂问题,也很难揭示材料一些罕见特性。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兼顾开发效率以及开发成本的方法,已经逐渐应用于材料发现、结构分析、性质预测、反向设计等诸多领域,并且在材料学研究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然而,机器学习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瓶颈。数据集的高效获取、异构型数据集的信息处理、基于轻量化数据集的预测模型建立、材料性能的可靠预测等问题制约着该方向的发展,这些也正是该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机器学习在材料结构与性能预测中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关于机器学习在材料中应用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利用机器学习指导新型高性能材料合成的案例也比比皆是。通过采用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数据集来构建模型,以预测材料的结构、吸附特性、电学特性、催化性能、力学特性和热力学特性等材料性能,大大推动了机器学习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并且已经取得重要突破。为了合理地归纳整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指导后续研究,该综述从应用角度出发,讨论了机器学习在材料结构与性能预测中的数据来源、预测模型以及预测结论等,并对机器学习在未来材料领域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谢伟雪; 何碧红
    • 摘要: [目的]研究改性废纺织基生物炭的性能及其吸附特性。[方法]通过对纺织废物改性,对制备出的生物炭进行产率、元素组成、SEM谱图、红外谱图、pH等的研究,确定出改性废纺织基生物炭的性能和吸附特性。[结果]炭化温度为400°C时,改性生物炭含碳量增加了7.2%,产率增加了15.1%,pH呈弱碱性。改性样得到的生物炭中含有—OH、—CH_(3)、—CH_(2)、C=O、C=C基团,表面结构有大量的微孔和中孔,碘和亚甲基蓝吸附值都很高,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脱色能力,Cr(Ⅵ)初始浓度为80、150 mg/L时,平衡吸附量分别为7.3、27.6 mg/g,对废水中Cr(Ⅵ)有较好的吸附效果。[结论]改性废纺织基生物炭含碳量高,吸附效果好,具有化学稳定性,可应用于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
    • 郭娅; 过利敏; 周玉岩; 郝光飞
    • 摘要: 为改善红花籽粕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部分理化性质和其吸附特性,以红花籽粕为原料,分别考察碱-酶法、酶-高温蒸煮法、碱-高温蒸煮法3种不同改性方式对其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等部分理化性质及对葡萄糖、阳离子、胆固醇和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高温蒸煮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碱-高温蒸煮法改性的红花籽粕SDF的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最佳,分别为5.58 g/g、3.98 mL/g和4.38 g/g;对葡萄糖吸附能力为16.08 mmol/g,在1%NaOH添加量为1~4 mL时,阳离子吸附效果最佳;在pH为2和7时,对胆固醇吸附能力分别为7.68 mg/g、10.14 mg/g,对亚硝酸盐吸附能力为56.43μg/g、30.53μg/g。
    • 宋洪艳; 赵航; 严霞; 史晓凤; 马君
    • 摘要: 海洋中多氯联苯污染监测受到广泛关注,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探究四种代表性的多氯联苯(PCB15,PCB28,PCB47和PCB77)的拉曼光谱差异以及在金纳米表面的吸附特性,并对比了物质吸附特性差异对各自SERS定量检测的影响规律。首先,计算了多氯联苯的拉曼光谱和振动模式贡献,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归属拉曼峰位。然后,构建了PCBs-Au吸附体系并计算其结合能、吸附前后分子空间结构变化来预测分子在金基底上的吸附特性。最后,以金溶胶为SERS增强基底对四种物质进行了SERS探测,以此来体现吸附特性对定量分析的影响。结果显示,计算结果与实测光谱能够较好的吻合,PCBs分子的共性特征峰包括:桥键伸缩振动峰(1290 cm^(-1)附近),环呼吸振动峰(1000 cm^(-1)附近),环伸缩振动峰(1590 cm^(-1)附近)。Cl原子的取代位置差异会对拉曼振动产生明显的影响,最终导致C—Cl键和C—H键的振动峰复杂化。物质的吸附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PCB15(-6.46 kcal·mol^(-1))、PCB28(-3.01 kcal·mol^(-1))、PCB77(-1.95 kcal·mol^(-1))和PCB47(-0.31 kcal·mol^(-1)),取代氯数目增多和Cl原子邻位取代会降低结合能,减少分子在金基底上的吸附形态。桥键邻位取代数目增加导致位阻效应增大,阻碍分子吸附。吸附特性影响SERS定量,四种物质的SERS峰强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水环境中吸附能力强的分子率先达到饱和状态,且拥有最低的检出浓度。以上结论为SERS技术检测识别海洋环境中多氯联苯和定量分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王蒋镔; 钱虹洲; 朱红卫; 王毅; 黄建元
    • 摘要: 针对现代煤化工行业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大,资源化再利用效率低,且废水有机物浓度大、难降解等问题,探究了煤化工固废复合物去除煤气化难降解有机废水污染物的特性。通过投加量、搅拌时间、pH等单因素实验得知,当投加量为2×10^(5)mg/L、搅拌时间为5 min、pH在7左右时,COD、总酚、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4.5%、39.9%、97.9%。根据固废复合物的吸附特性,探究了与混凝剂聚合氯化铝组合使用的可能性。与混凝剂相比,固废复合物与混凝剂组合使用不仅可使COD、总酚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5.7%、24.2%、19.3%,同时还可以减少75%的聚合氯化铝用量,每年可节约废水处理单药剂成本400万元以上。
    • 韦琴; 张明鸣; 周帆
    • 摘要: 为探讨板栗壳活性炭对印染染料的吸附作用,制备板栗壳活性炭,以振荡时间、pH和温度为因素,考察板栗壳活性炭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效果,分析了等温吸附过程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2种染料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板栗壳活性炭对甲基橙染料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 4、温度35°C、振荡时间150 min;对亚甲基蓝最佳吸附条件为pH 4、温度30°C、振荡时间120 min;板栗壳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过程与Langmuir模型拟合程度更高,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而板栗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与Freundlich模型拟合度更高,主要是多分子层吸附;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比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板栗壳活性炭对这两种染料的吸附情况更好,板栗壳活性炭对2种染料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
    • 高新; 王泉海; 熊得杨; 卢啸风; 李建波; 张戎迪; 龙潇飞; 张家宝; 邹兴东
    • 摘要: 为研究我国西南地区燃用高汞煤工业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中汞的迁移转化特性以及飞灰对汞的吸附特性,使用LumexRA-915M汞在线分析仪对锅炉烟道不同位置烟气进行在线监测,同时对入炉煤、底渣、飞灰、脱硫浆液、脱硫废水等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除尘器前烟气中的汞超过87%富集于飞灰中,底渣中汞仅占0.07%,飞灰对汞的富集主要归因于其未燃尽碳(UBC)含量、矿物组成及孔隙结构;锅炉所配备的布袋除尘器和湿法脱硫设备的除汞效率分别为91.19%和51.49%,最终排往大气的烟气汞质量浓度仅为3.43μg/m^(3),高汞煤在CFB内燃烧汞排放达到了国家排放要求。此外,发现不同粒径下飞灰汞含量与UBC含量有相同趋势,而且飞灰中汞主要富集在飞灰表面并主要是以HgO和Hg0的形式存在。
    • 魏建平; 王洪洋; 司磊磊; 席宇君
    • 摘要: 为了探明瓦斯氛围下煤水固液接触机制,搭建了瓦斯氛围下煤水润湿角测试系统,测试了CZ(山西成庄矿无烟煤)及DW(陕西大湾矿烟煤)2种煤样在不同甲烷及氦气压力条件下的润湿角变化,结合煤表面形貌测试、低压CO_(2)吸附试验及XRD试验分析了瓦斯氛围下煤水接触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加,煤润湿角逐渐增加,但在吸附性气体环境中,煤润湿角增加幅度更为明显,在0~2 MPa,CZ煤样的润湿角由72.99°增加到106.90°,从亲水性润湿过渡为中性润湿,最终转变为疏水性润湿,而DW煤样的润湿角由61.23°增加到85.14°,始终为亲水性润湿。分析认为,煤对甲烷的吸附能力是影响煤润湿角的主要原因。煤吸附甲烷后,在煤表面形成气膜,特别是在高压条件下,煤孔隙中的游离气体也会阻碍水对煤的润湿。而且吸附甲烷后,煤表面自由能降低,表面状态更加稳定,致使润湿性进一步减弱。气液竞争吸附也是影响煤水润湿性减弱的原因之一。进一步的,无烟煤的表面更加粗糙且具有更加发育的微孔结构,致使其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对甲烷的吸附能力更强,这是造成无烟煤在甲烷氛围下其润湿角变化更为明显的重要因素。此外,煤中矿物质可以影响煤的瓦斯吸附能力及表面润湿特性,也是影响含瓦斯煤润湿角的重要因素。
    • 周军平; 范茂琳; 鲜学福; 杨康; 陆朝晖
    • 摘要: 为探究页岩矿物组分、孔隙结构及其分形维数对页岩吸附特性的影响,开展龙马溪组、五峰组以及延长组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测试、X射线衍射(XRD)测试、低温N_(2)吸附测试,CH_(4)等温吸附实验,基于吸附相体积V_(a)恒定、吸附相密度ρ_(a)恒定2种方法对页岩气绝对吸附量进行了校正,并采用Langmuir模型对绝对吸附量进行了拟合,在此基础上获得了页岩矿物组分、孔隙结构以及Lang⁃muir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实验条件下CH_(4)在不同页岩上的吸附数据,且Langmuir模型对基于V_(a)恒定方法得到的页岩气绝对吸附量拟合结果精度更高。Langmuir体积V_(L)与页岩TOC、石英含量、比表面积、孔体积均呈正相关关系,与平均孔径呈负相关关系,与黏土矿物相关性较差;页岩孔隙结构分形维数D与其TOC含量、石英矿物含量、比表面积、孔体积呈正相关关系,与平均孔径呈负相关关系,与黏土矿物相关性较差;分形维数D与V_(L)呈正相关关系,与Langmuir压力P_(L)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分形维数越大,页岩吸附能力越强。
    • 梁越; 常雪岩; 周洋; 陈晴空
    • 摘要: 通过土壤吸附试验研究不同级配土壤对双酚A(BPA)的吸附特性,并分析了土壤颗粒特性、水力特性与土壤吸附特性间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级配土壤对BPA的吸附均为非线性吸附,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描述;粒径小于0.075 mm的土壤颗粒对BPA的吸附接近线性吸附,非线性因子为0.979;粒径0.01 mm以下颗粒质量分数与土壤吸附能力成正比;土壤吸附能力与土壤渗透系数大小成反比,随着渗透系数增大,土壤对BPA的吸附能力趋于恒定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