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d2+

Cd2+

Cd2+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04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28252篇;相关期刊378种,包括海洋科学、水生生物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全国环境矿物学学术研讨会、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分析化学年会暨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等;Cd2+的相关文献由2345位作者贡献,包括施国新、徐勤松、孟昭福等。

Cd2+—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2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28252 占比:99.84%

总计:428956篇

Cd2+—发文趋势图

Cd2+

-研究学者

  • 施国新
  • 徐勤松
  • 孟昭福
  • 郑世英
  • 曾光明
  • 杜开和
  • 王丽燕
  • 郭平
  • 康春莉
  • 廖柏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周润娟; 张明
    • 摘要: 为研究生物炭对水体中Pb^(2+)和Cd^(2+)的竞争吸附性能,本研究以水葫芦为原材料,制备得到水葫芦生物炭,对单一和二元体系中WHBC吸附Pb^(2+)和Cd^(2+)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传统的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对两个体系中的吸附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前者对Pb^(2+)和Cd^(2+)的拟合都较好,WHBC对单一体系中Pb^(2+)和Cd^(2+)的最大理论吸附容量Q_(m)分别达到了195.24,142.59 mg/g,而对二元体系中的Q_(m)则相应减小为131.24,105.65 mg/g,表明在竞争体系中,水葫芦生物炭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有所下降。引入Extended-Langmuir和Modified-Langmuir模型对竞争吸附的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结合吸附容量比R_(q,i),分析探讨了竞争体系中重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Pb^(2+)和Cd^(2+)在二元体系中具有拮抗作用,Cd^(2+)对Pb^(2+)的抑制作用强于Pb^(2+)对Cd^(2+)。
    • 朱佳俊; 修祎帆; 孙建刚; 黄凯
    • 摘要: 通过将ZnS纳米粒子负载在阳离子树脂D001中制备负载纳米ZnS阳离子树脂吸附剂,即ZnS@D001,吸附湿法冶金锌浸出液中共存杂质金属离子(如Cu^(2+)和Cd^(2+))。在10 g/L Zn^(2+)的合成溶液中实现了对Cu^(2+)的高度优先吸附,而对Cd^(2+)没有任何吸附效果。吸附后的ZnS@D001树脂可以被1 mol/L HNO_(3)有效解吸,然后再次加载ZnS。同时利用含有Cu^(2+)和Cd^(2+)的锌离子溶液进行固定床柱吸附,经过吸附处理后,可以有效去除溶液中铜杂质,纳米ZnS树脂可作为锌冶炼行业深度净化锌液的潜在功能材料。
    • 隽茂玲; 吴敏
    • 摘要: 使用450°C下热解制得的污泥生物炭(SBC)对重金属"Cd"进行吸附实验,并结合各种表征方法,研究SBC对Cd2+的吸附效果及作用机理。在本研究中,在初始Cd2+浓度为20~250 mg/L,反应时间为0~1440 min,pH值(2~8)和生物炭投加量(0.2~0.8 g)下进行批次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投加量0.3 g,pH值对吸附效果有显著影响。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比其他模型更符合实验数据,表明污泥生物炭的吸附主要是单层化学吸附。根据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分析,结合SEM、BET和FTIR结果,得出污泥生物炭对Cd2+的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吸引、阳离子-π、表面络合以及沉淀作用。本研究得出结论,即剩余污泥制得的生物炭,可以作为一种低成本的吸附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Cd。
    • 吕飞勇; 易浩然; 王玉环; 郝焱; 白琼; 初茉
    • 摘要: 环境pH对腐植酸-重金属的结合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采用不同pH解吸液对吸附Cd^(2+)后的腐植酸(腐植酸-Cd^(2+))进行解吸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基腐植酸(HA1和HA2)的官能团、腐殖化与芳构化程度是影响腐植酸-Cd^(2+)稳定性的主要结构特征。HA1较HA2含氧官能团更多,Cd^(2+)吸附量更高,HA1和HA2对Cd^(2+)吸附量在Cd^(2+)初始浓度100mg/L时分别为905mg/g和582mg/g;HA1-Cd^(2+)和HA2-Cd^(2+)在纯水解吸的保留率总体大于80%;pH=3解吸液中Cd^(2+)保留率降低明显,HA2对Cd^(2+)的保留作用更强;pH=5、7解吸液中随Cd^(2+)初始浓度的增大HA1-Cd^(2+)和HA2-Cd^(2+)解吸规律一致,Cd^(2+)初始浓度越高,三次解吸后保留率越大,均在60%左右;ζ电位分析表明,HA-Cd^(2+)中Cd^(2+)解离存在自发解离和离子交换两种途径,H、Na及醋酸根配体的共同作用导致结合不稳定的Cd^(2+)再次释放。
    • 黄宝美; 钟雪; 吴田甜; 罗熙
    • 摘要: 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氨基改性的Fe_(2)O_(4)(NH_(2)-Fe_(3)O_(4))纳米材料,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合成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并将NH_(2)-Fe_(3)O_(4)滴涂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成电化学传感电极(NH_(2)-Fe_(3)O_(4)/GCE)。结果发现,NH_(2)-Fe_(3)O_(4)/GCE在最优条件下可以同时测定Cd^(2+)和Pb^(2+),Cd^(2+)在1.2×10^(-8)~9.6×10^(-5)mol·L^(-1)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9),检测限为1.4×10^(-9)mol·L^(-1);Pb^(2+)在4.8×10^(-8)~9.6×10^(-5)mol·L^(-1)时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843),检测限是2.7×10^(-9)mol·L^(-1)。
    • 刘亚男; 强毅; 牛玉彪; 覃荣高
    • 摘要: 重金属污染红黏土修复近年来备受关注,生物炭和植物都是常用的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材料,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是采用动物修复的研究较少。为了提高Cd^(2+)污染土壤的修复率,考虑加入生物炭、植物和动物进行联合修复,选取鸡粪生物炭(B)、蚯蚓(A)、君子兰(P)等3种材料,研究了这些材料对红黏土中Cd^(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及其对Cd^(2+)污染红黏土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炭和动植物联合对于Cd^(2+)污染红黏土的修复效果最显著(p<0.05),同时也促进了植物生长,改善了红黏土的微碱性环境;且修复材料投入的时间越长,生物炭和动植物对Cd^(2+)污染红黏土的修复效果越好。该成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 张立; 朱倩; 任波源; 涂新满
    • 摘要: 通过一步电沉积方式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聚(5−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PAMT)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复合膜。利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所制备的MWCNTs/PAMT复合膜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表征。随后,将该电极用于水中痕量Cd^(2+)、Pb^(2+)的同时检测。结果表明:Cd^(2+)和Pb^(2+)在MWCNTs/PAMT复合膜电极上能产生2个独立的差分脉冲信号,信号强度与目标物浓度呈正比。在最佳检测条件下,Cd^(2+)和Pb^(2+)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50μg/L和2.0~200μg/L,检测限分别为0.4μg/L和0.3μg/L。6次重复性实验显示,Cd^(2+)和Pb^(2+)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4%和5.6%。抗干扰实验表明,复合膜电极对Cd^(2+)和Pb^(2+)具有较高选择性响应。本方法制备的MWCNTs/PAMT复合膜电极对水中痕量Cd^(2+)、Pb^(2+)的同时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泽亚; 龚香宜; 任大军; 孟德康; 吴凤英
    • 摘要: 制备了以梧桐叶为原料的生物炭(BC),并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将β-环糊精负载在梧桐叶基生物炭上制备β-环糊精改性生物炭(β-BC)。采用比表面积分析和红外光谱对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并将其用于吸附水中的镉离子(Cd^(2+)),考察吸附时间、投加量、吸附剂用量和pH等不同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生物炭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均稍有下降,β-BC对Cd^(2+)的去除率高达99.2%,比BC高14%,且更快达到吸附平衡。此外,BC对Cd^(2+)的吸附满足伪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β-BC对Cd^(2+)的吸附满足Elovich方程模型,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BC和β-BC均有更好的拟合效果。
    • 王旻; 石林
    • 摘要: 为提高伊利石对水中Cd^(2+)和Pb^(2+)的吸附能力,将伊利石与活化辅料石膏、石灰石和白云石组成伊利石-硫酸盐-碳酸盐矿物体系,焙烧活化制备新型矿物吸附材料(MAM),对合成过程进行热重差热分析。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初始pH值和吸附剂投加量对MAM单一和竞争吸附Cd^(2+)和Pb^(2+)的影响,并分析吸附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在25°C、pH值为4、吸附时间为1 h的条件下,MAM对Cd^(2+)和Pb^(2+)的吸附率达98.91%和99.87%,吸附过程符合拟二阶动力学,以多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竞争吸附对Cd^(2+)去除影响更大,对Pb^(2+)的影响较小。MAM吸附机理与离子交换、表面沉淀、吸附作用相关。
    • 来张汇; 吴山; 李涵; 吴代赦
    • 摘要: 为了探究热解温度对生物炭吸附镉的性能及机制影响,以水稻秸秆为生物炭原料(BC),制备了300°C,500°C和700°C3种不同热解温度的生物炭(BC300、BC500和BC700)。通过灰分测定、元素分析、BET、FT-IR和XRD等方法,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BC500、BC300相比,BC700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C700具有更高的Cd^(2+)去除能力。BC700对Cd^(2+)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最大理论平衡吸附量为20.3 mg·g^(-1)。生物炭对Cd^(2+)的主要吸附途径是离子交换作用(Q_(i))和沉淀作用(Q_(p)),其中,离子交换作用是低温热解制备生物炭的主要吸附途径,沉淀作用在高温热解制备生物炭吸附Cd^(2+)过程中所占比例最高。这项研究表明,热解温度不仅影响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能力,也影响了生物炭吸附Cd^(2+)的作用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