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联合修复

联合修复

联合修复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63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40077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国际研讨会、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会议等;联合修复的相关文献由192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丽娜、包红旭、马新攀等。

联合修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6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0077 占比:99.86%

总计:140279篇

联合修复—发文趋势图

联合修复

-研究学者

  • 孙丽娜
  • 包红旭
  • 马新攀
  • 刘宪斌
  • 徐恒
  • 王晓旭
  • 刘晓艳
  • 刘淼
  • 叶茂
  • 姜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奕
    • 摘要: 本研究从工艺、周期、经济等多个角度对堆体修复及地下水修复方案进行对比,选定了适用于非正规填埋场地下水的修复手段——原位封场-监控自然衰减法联合修复技术。通过对某非正规填埋场实施垂直防渗、水平防渗等工程切断地下水污染源后,借助微生物分子技术方法评估了监控自然衰减的可行性,对填埋场周边地下水实施了1年期的自然衰减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此项联合修复技术能有效去除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中的耗氧量、氨氮和硝酸盐,其去除率可分别高达95.1%、99.8%和99.3%,此项研究对于科学提升非正规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石杨; 李家豪; 于月; 杨雨薇; 李斌; 陈思奇; 陈稷; 赵珂; 黄进
    • 摘要: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迫在眉睫。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经济、环保等优点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存在修复植物稀少的问题。将其他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联用可能是突破植物修复这一局限性的关键举措之一。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微生物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联用中植物根际促生细菌、菌根真菌的作用;概述了材料化学技术联合植物修复的应用现状,着重介绍了土壤改良剂和螯合剂的实际应用。最后对基因工程、微生物、材料化学等技术联合植物修复技术在研究和应用中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前景展望,旨在为植物修复技术发展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和参考。
    • 康馨; 井永苹; 张小村; 孔凡美; 耿立清; 赵瑞君; 李彦
    • 摘要: 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突出,如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单一修复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别从重金属钝化剂、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及其二者联合作用进行综述。文中列举了15种不同种类钝化剂及其作用机理,并阐述其对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的影响;分析了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种类,如真菌、细菌、放线菌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固定和生物转化等作用机理。最后探讨了二者联用的修复效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 崔伟; 曹利
    • 摘要: 石油烃类有机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以及土壤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质量分数,室内通过大量实验研制了一种适合有机物污染土壤的表面活性剂-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即首先通过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清洗,再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进一步降低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5%、实验温度为50°C以及p H值为7时,表面活性剂对目标油田油泥样品的清洗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降解菌2#、4#和5#对原油的降解效率较高,降解30 d后降解率均可以达到75%以上;培养温度对石油烃降解效率的影响较小;初始含油量越高,降解效率越小;3种单一降解菌经过两两复合后,均能使目标油田油泥样品的含油率降低至2‰以下,达到国家规定的农耕土壤标准要求。
    • 刘乐; 张国良; 王芳; 牛远; 齐波; 刘新海
    • 摘要: 氯苯类化合物(Chlorobenzenes,简称CBs)不仅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工原料,还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难以分解,带来一系列潜在危害。鉴于CBs污染带来的严重性与技术修复的急迫性,综述了氯苯类化合物的使用状况及其在环境中的污染水平,论述了生物修复、物理化学修复、联合修复等对氯苯类污染物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认为开发绿色环保、反应高效、价格低廉的单元技术或联合工艺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同时指出实现氯苯类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王信粉; 时利香; 李薇
    • 摘要: 随着石油的开采和使用,土壤石油烃污染的问题已经十分严峻,研究绿色、高效、低成本的修复技术对于污染土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影响因素以及优缺点,并针对以上技术的局限性,归纳整理电动-化学氧化、电动-微生物修复、表面活性剂淋洗-生物修复、预氧化-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修复等联合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 刘亚男; 强毅; 牛玉彪; 覃荣高
    • 摘要: 重金属污染红黏土修复近年来备受关注,生物炭和植物都是常用的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材料,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是采用动物修复的研究较少。为了提高Cd^(2+)污染土壤的修复率,考虑加入生物炭、植物和动物进行联合修复,选取鸡粪生物炭(B)、蚯蚓(A)、君子兰(P)等3种材料,研究了这些材料对红黏土中Cd^(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及其对Cd^(2+)污染红黏土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炭和动植物联合对于Cd^(2+)污染红黏土的修复效果最显著(p<0.05),同时也促进了植物生长,改善了红黏土的微碱性环境;且修复材料投入的时间越长,生物炭和动植物对Cd^(2+)污染红黏土的修复效果越好。该成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 时唯伟; 周长行; 刘凯; 王榕
    • 摘要: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环境问题。重金属Cd易被植物吸收,迁移性强,很难在环境中降解,已对我国部分土地造成严重污染,是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关注对象之一。植物修复绿色无污染,它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重金属Cd污染治理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植物-化学联合修复及农艺强化修复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王玺洋; 辛在军; 李晓晖; 李亮; 孙小艳; 闵芳芳
    • 摘要: 通过野外小区试验施加不同用量(0、5000、10000、15000、20000 kg·hm-2)的稻秆生物炭(稻秆炭),探究施用稻秆炭对巨菌草修复铜镉复合(Cu-Cd)污染土壤的影响,并评价稻秆炭与巨菌草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和优势.结果表明,稻秆炭施用可明显提高巨菌草在Cu-Cd污染土壤中的成活率,提高其地上生物量;稻秆炭的施用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u、Cd和全量Cd含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巨菌草对Cu的富集,但同时促进了巨菌草对Cd的富集,于5000 kg·hm-2处理下增幅最大,其根、茎、叶的Cd吸收量分别增加60.75%、230.31%和83.34%;稻秆炭施用显著增加了巨菌草地上部重金属绝对富集量,Cu最高达3741.04 g·hm-2(用量为10000 kg·hm-2),Cd最高达167.81 g·hm-2(用量为5000 kg·hm-2);各处理的修复边际效率显示,5000 kg·hm-2稻秆炭施用量更经济、有效.研究表明,稻秆炭施用提升了巨菌草地上部对Cu、Cd的富集水平,其联合修复潜力巨大.
    • 祝世文; 程涛; 屈刘盼盼; 倪兵
    • 摘要: 以铜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修复技术和生物炭修复技术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铜离子对土体的污染机理出发,针对铜的吸附机理、有效性、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比了固化/稳定技术及生物炭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发现固化/稳定技术在改善污染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能方面表现优越,生物炭修复技术在降低重金属污染方面表现良好,并明确了以生物炭修复技术联合固化/稳定技术来修复铜污染土体是一个值得深入的研究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