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铜污染

铜污染

铜污染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29813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生态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草地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国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大会等;铜污染的相关文献由716位作者贡献,包括彭红云、杨肖娥、吴洁婷等。

铜污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9813 占比:99.91%

总计:129933篇

铜污染—发文趋势图

铜污染

-研究学者

  • 彭红云
  • 杨肖娥
  • 吴洁婷
  • 张世熔
  • 徐小逊
  • 李婷
  • 杨可明
  • 于畅
  • 包红旭
  • 李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佳; 蔡文启; 闫智聪; 赵建民; 周智
    • 摘要: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胁迫加剧了珊瑚礁白化事件的发生;其中,海水酸化和Cu^(2+)污染已成为部分礁区面临的主要胁迫因子。本研究设置2个pH水平(pH 8.1和pH 7.6)和2个Cu^(2+)水平(4.25μg·L^(-1)和16.47μg·L^(–1))的暴露实验,以探讨海水酸化和Cu^(2+)污染短期暴露对虫黄藻Cladocopium goreaui营养同化、能量消耗和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短期海水酸化暴露能够增加虫黄藻的营养同化(糖类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同时显著减少了虫黄藻的能量消耗,进而增加了虫黄藻细胞内的能量分配比例;然而,单独Cu^(2+)暴露显著增加了虫黄藻的能量消耗,进而降低了虫黄藻细胞内的能量分配比例;此外,与单独Cu^(2+)暴露相比,海水酸化和Cu^(2+)复合暴露促进了虫黄藻的营养同化和能量分配。综上,本研究表明,礁区海水酸化和Cu^(2+)污染能够对虫黄藻的营养代谢和能量分配带来负面影响,长期持续暴露可能会对其生长和繁殖构成潜在威胁。
    • 裴烈飞
    • 摘要: 首次采用铁基非晶合金作为渗透反应墙材料联合电动法(EK)修复冶炼厂周边受铜污染的农田土壤。在模拟土壤试验中,首先进行了以Fe_(78)Si_(9)B_(13)^(AP)非晶粉末和零价铁(ZVI)为渗透反应墙以及无渗透反应墙的电动反应。通过土壤连续浸提分析电动过程中Cu^(2+)的迁移转化性能。Fe_(78)Si_(9)B_(13)^(AP)-EK修复后总铜去除率最高可达82.7%,ZVI-EK可达74.9%,而单纯EK仅为67.5%。通过反应机理的探究发现,Fe_(78)Si_(9)B_(13)^(AP)表面的产物层存在大量的垂直于反应界面的孔道结构,能够将Cu^(2+)快速传递到反应界面并被还原为稳定的Cu0,及时消除了由于Cu^(2+)的积累所产生的反向电势。在此基础上选用最佳试验组Fe_(78)Si_(9)B_(13)^(AP)-EK修复实际铜污染土壤。结果显示,此方法的修复效果受污染土壤中铜的化学形态的影响较大,迁移态中铜的去除率仍保持在65.2%。因此,Fe_(78)Si_(9)B_(13)^(AP)有望取代ZVI作为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应用于土壤修复领域。
    • 薛忠财; 王冶; 柳洁; 吕芃; 杜瑞恒
    • 摘要: 过量的铜进入植物体后会对其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并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威胁人类健康。虽然甜高粱可以作为修复镉和铅污染农田的植物材料,但关于其在铜污染耕地上的应用潜力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田间控制试验阐明甜高粱对铜吸收和富集的规律,分析其在铜污染耕地上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从生态效益方面看,种植甜高粱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铜,且其对铜的吸收量与土壤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植株体内的铜含量表现根>茎>叶>子粒的分布特点,当土壤铜含量为291.25mg/kg时单株地上部铜的积累量最高可达3.94mg,但是随着体内铜含量的进一步增加,会对甜高粱的正常生长造成抑制;从经济效益方面看,种植甜高粱可生产甜高粱茎秆20.3~40.1t/hm^(2)、子粒510~1140kg/hm^(2);从社会效益方面看,种植甜高粱可在固碳释氧上发挥重要作用,种植1hm^(2)甜高粱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49.5t、释放氧气36t。在中、低含量铜污染的耕地上种植甜高粱,可以在保证农民收益不减的前提下,实现对污染耕地的利用。
    • 向魏; 彭定祥; 刘立军
    • 摘要: 铜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主要的元素之一,土壤铜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亚麻对重金属有较强耐受性,可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候选作物。试验采用CuSO_(4)·5H_(2) O模拟铜胁迫环境,设置0、50、100、150、200 mg/L 5个铜浓度,研究铜胁迫对9个亚麻品种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浓度≥50 mg/L时对亚麻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显著降低了亚麻的发芽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9个亚麻品种进行耐铜性分级,派克斯和陇亚10号为高耐型,伊亚5号、云亚3号、同升福、天鑫3号、伊亚3号为中耐型,伊亚4号为低耐型,云亚1号为敏感型。
    • 祝世文; 程涛; 屈刘盼盼; 倪兵
    • 摘要: 以铜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修复技术和生物炭修复技术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铜离子对土体的污染机理出发,针对铜的吸附机理、有效性、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比了固化/稳定技术及生物炭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发现固化/稳定技术在改善污染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能方面表现优越,生物炭修复技术在降低重金属污染方面表现良好,并明确了以生物炭修复技术联合固化/稳定技术来修复铜污染土体是一个值得深入的研究方向。
    • 邓祎; 寇太记; 赖路宽; 徐晓锋; 王旭刚; 马明
    • 摘要: 当前部分农业土壤铜(Cu)富集与非对称气候变暖潜在地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理解夜间增温与土壤Cu污染对小麦吸持利用Cu的影响有助于确保小麦的安全优质生产。本研究利用田间被动式夜间增温系统,设置土壤Cu污染与对照对比盆栽试验,研究小麦地上部物质积累、不同组织Cu含量与积累量、Cu迁移系数对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夜间增温显著增加小麦茎叶(增幅为25.1%)、穗(增幅为221.3%)、地上部(增幅为22.7%)和全株(增幅为22.3%)的生物量,能缓解土壤Cu污染对小麦生长的抑制。夜间增温使对照处理小麦茎叶、穗、地上部与全株的Cu积累量显著增加14.7%~56.5%;使Cu污染下小麦根、穗和全株的Cu积累量显著增加12.1%~22.8%,却使Cu污染下小麦茎叶Cu含量显著降低13.9%。夜间增温和Cu污染胁迫影响Cu在不同小麦组织间的迁移和利用,夜间增温显著增加了对照处理下Cu由根向茎的迁移系数,但由茎向叶、茎向穗的迁移系数显著降低;Cu污染胁迫下,夜间增温显著降低了由根向茎的转运,且未显著影响Cu由茎向叶的转运,却增加了茎向穗的转运利用。Cu污染胁迫改变了小麦吸收利用Cu对夜间增温的响应规律。夜间增温有利于小麦生物产量、缓解Cu胁迫生长危害,但增加了Cu胁迫农田粮食遭受Cu污染的潜在风险。
    • 王海涛; 李仕力; 鞠舰波; 张智; 罗艳龙
    • 摘要: 某L458M钢管道在无损检测过程中发现检测缺陷,射线和超声检测方法对缺陷复验的结论差别较大,不能确定缺陷种类.采用宏观分析、金相分析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该管段取样进行缺陷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L485M钢管道无损检测缺陷为裂纹,该位置处进行过管体补焊,裂纹为焊接过程中产生,服役过程中并未发生扩展.原损伤位置在补焊前即存在铜污染,裂纹主要与焊缝金属凝固过程中液体金属不能及时充填收缩位置以及低熔点金属铜引起的结晶裂纹等两方面原因有关.
    • 邓祎; 寇太记; 赖路宽; 徐晓锋; 王旭刚; 马明
    • 摘要: 当前部分农业土壤铜(Cu)富集与非对称气候变暖潜在地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理解夜间增温与土壤Cu污染对小麦吸持利用Cu的影响有助于确保小麦的安全优质生产.本研究利用田间被动式夜间增温系统,设置土壤Cu污染与对照对比盆栽试验,研究小麦地上部物质积累、不同组织Cu含量与积累量、Cu迁移系数对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夜间增温显著增加小麦茎叶(增幅为25.1%)、穗(增幅为221.3%)、地上部(增幅为22.7%)和全株(增幅为22.3%)的生物量,能缓解土壤Cu污染对小麦生长的抑制.夜间增温使对照处理小麦茎叶、穗、地上部与全株的Cu积累量显著增加14.7%~56.5%;使Cu污染下小麦根、穗和全株的Cu积累量显著增加12.1%~22.8%,却使Cu污染下小麦茎叶Cu含量显著降低13.9%.夜间增温和Cu污染胁迫影响Cu在不同小麦组织间的迁移和利用,夜间增温显著增加了对照处理下Cu由根向茎的迁移系数,但由茎向叶、茎向穗的迁移系数显著降低;Cu污染胁迫下,夜间增温显著降低了由根向茎的转运,且未显著影响Cu由茎向叶的转运,却增加了茎向穗的转运利用.Cu污染胁迫改变了小麦吸收利用Cu对夜间增温的响应规律.夜间增温有利于小麦生物产量、缓解Cu胁迫生长危害,但增加了Cu胁迫农田粮食遭受Cu污染的潜在风险.
    • 蹇守卫; 赵红晨; 王亮; 李宝栋; 高文斌; 黄伟超
    • 摘要: 将含重金属的污染土壤用于制备轻集料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资源化处置技术,弄清重金属在轻集料制备过程中的固化机理对合理制定相应的工艺和技术路线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在污染土壤中掺入少量含铜氧化物的方法,研究了高温烧结对污染土壤中铜的固化以及固化极限,探讨了轻集料中高温烧结固化铜的作用机理以及铜对轻集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铜氧化物在轻集料烧结过程中存在较强的助熔作用.总体来说,在1200°C的烧结温度下,铜的固化率与价态及掺加量有关,当铜掺量小于1.5%时,轻集料的重金属固化效果较好,固化率为99.6%~99.99%,因为污染土壤中铜的含量通常低于0.2%,所以利用含有少量铜氧化物的固废制备轻集料是安全的.同时,XRD结果表明,轻集料的晶相组成以石英、高温石英、赤铁矿和莫来石为主,且铜的固化与高温石英关系密切,推测其固化机理是铜离子与硅氧四面体配位而被固化.
    • 袁源远; 颜晓; 陈晨; 卢志红; 吴建富; 魏雪娇
    • 摘要: [目的]稻田铜污染会抑制水稻幼苗光合作用、膜损伤、引起脂质过氧化等,导致水稻幼苗代谢紊乱,影响其正常生长,为减轻和控制铜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危害展开研究.[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种硫(S)施用量(0,0.013,0.026 g/kg土)和3种硅(Si)施用量(0,0.05,0.1 g/kg土)配施对铜污染下水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0.026 g/kg硫(S)与0.1 g/kg硅(Si)配施,对400 mg/kg铜胁迫下水稻幼苗的苗高、茎基宽及根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0.013 g/kg硫(S)与0.1 g/kg硅(Si)配施,则能最大效率地增长幼苗出叶速率、绿叶数及根冠比;(2)0.026 g/kg硫(S)与0.1 g/kg硅(Si)配施,水稻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减幅最高26.12%,抗氧化酶类(SOD、CAT、POD等)活性下降幅度最高分别为28.28%、45.35%和27.56%;(3)铜胁迫下,施用硫、硅肥对水稻幼苗叶片中非蛋白质态巯基总量(NPT)无明显影响,一定范围内,硫硅肥配施会降低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与此同时,0.013 g/kg硫(S)与硅(Si)的不同施用量配施,植物螯合肽(PCs)及金属硫蛋白(MT)含量增加的效果最为显著;(4)不同用量的硫硅肥配施也能显著降低茎叶和根部的铜含量,降幅最高分别为64.77%和47.11%.[结论]不同浓度硫肥与较高浓度硅肥配施可提高铜胁迫下水稻幼苗素质,减轻铜对水稻细胞膜的损伤和膜脂质过氧化程度,降低水稻根茎叶中铜含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