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甜高粱

甜高粱

甜高粱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69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3篇、会议论文137篇、专利文献4672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中国种业、中国糖料、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2015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等;甜高粱的相关文献由2926位作者贡献,包括邹剑秋、刘晓辉、王艳秋等。

甜高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3 占比:19.61%

会议论文>

论文:137 占比:2.29%

专利文献>

论文:4672 占比:78.10%

总计:5982篇

甜高粱—发文趋势图

甜高粱

-研究学者

  • 邹剑秋
  • 刘晓辉
  • 王艳秋
  • 叶凯
  • 张志鹏
  • 朱凯
  • 李文建
  • 赵威军
  • 李十中
  •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张亚萍; 王致和; 张肖凌; 张秀华; 唐桃霞
    • 摘要: 测定了6个甜高梁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成分及光合特性,比较分析其光合特性与生物产量和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6个甜高粱品种中'中科甜24号'的生物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20070.4 kg/hm2、21.4 g/100 g,生长势、分蘖数等均表现良好;(2)在河西地区引进6个不同甜高粱品种种植,大部分不能正常成熟,收获时早熟品种仅处于灌浆期或成熟初期,其生物学产量和茎秆含糖量处于较高时期;(3)在河西地区种植条件下,不同甜高粱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与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之间均有显著正相关性或极显著正相关性,Pn、Tr、Gs与可溶性糖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中科甜24号'可在河西地区推广种植,在该地区种植甜高粱可选择在灌浆期或成熟初期收获,可用作青饲料、青干、青贮饲料.在育种中可以将Pn、Tr、Gs、Ci作为选择高光效、优质甜高粱的有效指标,将高光效育种与传统育种相结合,以提高育种效率.
    • 王炜; 陈琛; 葛玉彬; 罗俊杰; 叶春雷
    • 摘要: 为创制甜高粱新种质,本研究以甜高粱自交系甜94为供试材料,以甲基磺酸乙酯(EMS)为诱变剂,采用种子浸泡法进行诱变,并调查了株高、生育期、茎粗等性状。结果表明,以半致死率为筛选标准,适宜诱变的EMS浓度和时间为0.20%和16 h;通过对诱变后代的逐代表型进行观察、鉴定和筛选,在M;代共获得18份在生育期、株高、含糖量等性状方面与对照具有明显差异的甜高粱种质材料,其中早熟材料2份、高含糖量材料4份、矮秆材料6份、白粒材料3份、散穗材料3份;分别选取5种变异性状的材料进行品质检测,结果表明,性状变异材料中糖、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均超过对照。本研究结果可为甜高粱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新种质和基础材料,同时为甜高粱EMS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 王志丹; 刘吉利; 吴娜
    • 摘要: 为研究粉垄耕作对甜高粱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山农牧场,以BJ0603为供试品种,设置传统耕作(CK)、粉垄30 cm(FL30)、粉垄50 cm(FL50)和深翻40 cm(DT40)4种耕作方式,测定甜高粱农艺性状、产量及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相比CK和DT40处理,粉垄耕作(FL30和FL50)能显著提高甜高粱的茎节数、干物质量、糖含量和籽粒产量;相关分析表明,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与株高、茎节数、干物质量、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粉垄耕作(FL30、FL50)下,甜高粱整个生育期各项光合生理指标都优于CK;在开花期和成熟期优于DT40处理。主成分分析显示,FL50、FL30、DT40、CK处理的综合值分别为0.20、0.11、-0.03、-0.14。由此表明,粉垄耕作有助于提高甜高粱的光合生理特性,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粉垄耕作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杨笑笑; 刘信宝; 陈震; 尚辉; 管永祥; 孙政国; 沈益新
    • 摘要: 采用盆栽方式,设置低(1g/kg)、中(3g/kg)、高(5g/kg)3种土壤盐度梯度,分析盐度差异对甜高粱苗期与拔节期生长生理特征的影响以及不同脱盐因素对土壤脱盐的贡献。结果表明:甜高粱在3种盐度土壤上的株高、根长、生物量均较CK显著降低。随着盐度增加,苗期与拔节期株高、茎粗、根长、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下降,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上升。出苗至拔节期,高盐处理盐度降幅和脱盐速率最高,中盐处理次之,低盐处理最低。3种脱盐因素下的脱盐率和脱盐贡献率表现为人工灌溉>自然降水>植株吸收。滩涂土壤种植甜高粱明显降低了土壤盐分,还有一定的饲草产出,是一种高值高效的滩涂资源利用模式。
    • 杨宝钰; 陈凤; 柏梁耀; 王娇; 阿依古丽·艾买尔; 许贵善; 张苏江; 单安山
    •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用甜高粱与苜蓿混合比例为100:0(组Ⅰ)、80:20(组Ⅱ)、60:40(组Ⅲ)、40:60(组Ⅳ)和20:80(组Ⅴ)的青贮饲喂卡拉库尔羊后对其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生长发育相近的原则,将30只羊,随机分为5组。结果表明:(1)在60 d时,组Ⅳ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高于其他各组,与组Ⅰ差异显著(P0.05)。(3)各组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P>0.05);在30 d时,组Ⅱ、Ⅲ、Ⅳ的肌酐高于组Ⅰ、Ⅴ,差异显著(P0.05),组Ⅲ、Ⅳ的碱性磷酸酶高于组Ⅰ、Ⅱ,差异显著(P0.05);组Ⅲ、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组Ⅳ的总抗氧化能力高于组Ⅱ、Ⅴ,差异显著(P<0.05)。综上,40%~60%的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可提高育肥羊的生长性能,对血常规指标无明显影响,可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并提高抗氧化能力;该比例混合青贮可作为育肥羊的优质饲粮进行推广。
    • 周振祥; 赵博; 王唯先; 仝骁鹏; 郑剑波; 李艳红; 高建明; 罗峰; 孙守钧; 裴忠有
    • 摘要: 茎秆含糖量是甜高粱(Sorghum dochna)重要的农艺性状,其可溶性糖的组分与含量的测定,是甜高粱QTL定位和性状改良的前提。本研究以粒用高粱的‘忻粱52’与甜高粱‘W452’重组自交系F8代255个群体为材料,采用改良蒽酮比色法来测定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的最佳显色时间为10 min,显色温度为100°C;测定蔗糖的最佳处理条件为1 mol·L^(−1)的KOH溶液处理10 min;果糖测定的最佳显色温度为50°C,显色时间为3 min。优化过后的蒽酮比色法能测得较稳定的数值,精密度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测定甜高粱汁液的糖含量。重组自交系后代糖锤度与可溶性糖总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885,线性回归方程为y=37.082×可溶性糖总量+3.990。
    • 沈笑天; 邓雪; 李满有; 王斌; 曹立娟; 倪旺; 兰剑
    • 摘要: 为筛选适宜宁夏雨养区推广种植的甜高粱(Sorghum dochna)品种,于2019−2020年对12个高粱品种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甜高粱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大力士’茎粗最大(19.32 mm);‘F438’株高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340.94 cm和32.78 t·hm^(−2);1~4和5~7节茎秆强度最大的分别是‘光明星’(76.82 N)和‘绿巨人’(53.29 N);糖锤度表现最优的是‘晋甜杂1号’,为16.70%,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极光’,达9.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是‘光明星’(60.3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是‘F968’(40.97%)。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综合评价得出,‘F438’、‘极光’、‘大卡’产量和品质较优,适宜在宁夏雨养区推广应用。
    • 童殷迪; 徐志鹏; 玉霞; 侯振平; 张雪蕾; 刘大林; 吴端钦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比例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组合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氢气和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试验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全自动体外模拟发酵系统进行48 h体外瘤胃发酵试验。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的比例分别为1:9(QY组)、3:7(QS组)、5:5(QW组)、7:3(QQ组)和9:1(QJ组)。结果表明:(1)5组瘤胃48 h产气量差异极显著(P0.05)。综上,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组合的推荐比例为5:5,在此比例下,瘤胃起始底物降解速率较高,饲粮的吸收效果较好,甲烷产量较低,能量损失较少。
    • 孟帅辰; 王希; 陈丽
    • 摘要: 启动子是启动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研究启动子的表达模式,对于理解靶基因的调控和时空表达特异性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快速、高效和可复制的启动子评价工具与遗传转化技术,对各种启动子与基因的功能分析至关重要;启动子克隆则更是构建基因工程载体,表达目的蛋白以及验证启动子自身功能的必要前提。文章综述了糖料作物关于启动子克隆与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的研究存在问题对未来启动子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研究发现,甘蔗的启动子克隆与分析在分蘖、糖分代谢及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甜菜、甜叶菊和甜高粱糖料作物的启动子研究也已经起步,但研究对象相对比较分散,研究也不够系统,此外,目前在启动子分子机制、结构、详细功能等方面则均有大量的未知信息有待研究。启动子研究的进展又依赖于序列信息与分子机制信息的丰富,因此糖料作物的启动子研究与基因资源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有必要互相支持、协同发展,且均需要数量更多、质量更高、信息更全面的序列信息作为支撑。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各种序列与注释信息的继续丰富,相信将会有更多糖料作物的启动子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并为基因调控机制等研究提供依据。
    • 汪雪; 刘晓静; 赵雅姣; 王静
    • 摘要: 为探明豆/禾间作在不同生长阶段及种间互作的氮营养动态特征,本试验采用营养液砂培法进行了盆栽根系分隔模拟间作试验,通过根系分隔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甜高粱(Sorghum dochna)不同生育时期的氮代谢特性及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在各生育时期下均表现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分隔和单作;紫花苜蓿4个氮代谢酶活性在初花期时表现为紫花苜蓿单作显著大于不分隔和尼龙网分隔(P<0.05);甜高粱氮代谢特性均在紫花苜蓿初花期时均表现为不分隔显著大于甜高粱单作。因此,紫花苜蓿/甜高粱种间根系互作紧密时,有利于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由此加强了紫花苜蓿/甜高粱种间氮营养的互馈利用,提高其中禾本科牧草甜高粱氮代谢水平。另外,紫花苜蓿/甜高粱在不同生长阶段种间氮营养互馈动态均表现为随着生长动态进程而增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