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稻幼苗

水稻幼苗

水稻幼苗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3149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全国第十六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全国植物化学控制与化感作用交流研讨会等;水稻幼苗的相关文献由970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振飞、刘娥娥、刘洋等。

水稻幼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3149 占比:99.39%

总计:33354篇

水稻幼苗—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玲; 冯乃杰; 郑殿峰; 罗安宁; 余明龙; 陈观杰; 母德伟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水稻幼苗形态建成及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丰富微生物菌剂在调节水稻生长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为水稻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稻海红1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于水稻1叶1心期分别浇灌100 mL浓度均为1%的5种微生物菌剂[短小芽孢杆菌(BP)、红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液(RS)、枯草芽孢杆菌(BS)、纳豆芽孢杆菌(BN)、解淀粉芽孢杆菌(BA)],以浇灌100 mL清水为对照(CK)。于水稻4叶期取样,对比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1叶1心期水稻幼苗灌根后形态特征、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5种外源菌剂均能促进海红12幼苗生长,显著增加株高、地上部干重、根表面积和根体积(P0.05);BP、BS、BN和BA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长率分别为5.6%~17.8%、61.1%~126.7%、66.1%~117.9%,BP、BS和BN处理的过氧化氢酶酶(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7.6%、29.7%、21.6%;BN处理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提高112.8%,其中BS和BN处理调控效较优;BP、BN和BA处理显著降低叶片MDA含量11.8%~16.6%,O^(-)_(2)·产生速率在BP和BN处理后显著降低53.2%和42.9%。【结论】微生物菌剂通过增加株高、地上干重、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促进海红12幼苗形态建成,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可溶性蛋白积累来增强水稻幼苗的代谢水平与抗逆能力。5种菌剂中以纳豆芽孢杆菌的综合调控效果较优。
    • 余欣; 童飞; 詹妮; 叶婷; 王琴; 叶辉; 武立权; 李娟
    • 摘要: 以水稻品种‘N22’为试材,设置水稻幼苗正常生长(CK)、单一高温处理(H)以及干旱-高温交叉处理(DH)的水培试验,测定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观察表皮气孔和叶肉细胞形态、叶绿体结构。结果表明,与CK相比,H处理水稻幼苗的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和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Ⅱ)]显著降低,下降的幅度分别为82.15%、66.82%、64.83%、8.23%、66.20%和27.51%。DH处理下水稻幼苗叶绿素a、b含量、P_(n)、G_(s)、C_(i)、T_(r)及Y(Ⅱ)与CK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H处理,分别是H处理下的4.35、2.67、3.20、1.17、3.46和1.23倍。干旱预处理的水稻幼苗,通过维持正常的叶绿素含量、稳定的叶肉细胞及叶绿体结构和适度的气孔开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后期高温胁迫对水稻幼苗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小高温对水稻幼苗生长的伤害,提高了水稻幼苗的耐热性。
    • 姚丽华; 查建军; 李亚丽; 潘小翠; 于红梅; 束良佐
    • 摘要: 为探究pH对锑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水稻中锑的吸收量以及锑对水稻的生长、叶绿素荧光特性、光响应曲线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锑胁迫抑制了水稻的生长以及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的积累,其中株高较无锑处理减少了4.30%~11.72%;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以及荧光快速光响应曲线参数曲线的初始斜率(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m)和半饱和光强(IK)在锑胁迫下均显著下降,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1.66%、16.86%、17.85%和22.04%。此外,pH 4、pH 5处理促进了水稻对锑的吸收,增大了锑胁迫对水稻幼苗各参数影响的幅度,而pH 6、pH 7处理有效缓解锑胁迫导致的水稻幼苗各指标的变化。因此,锑胁迫下水稻植株吸收大量的锑,破坏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等生理过程,进而对植株造成毒害,而pH 6和pH 7条件下通过减少锑吸收、维持细胞膜稳定性、调控热耗散机制以及抗氧化酶系统来缓解锑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 戎红; 汪承润; 陶雨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苯并三唑(BTA)(2.5、5和10 mg/L)、镉(Cd)(5μmol/L)单一及其组合处理对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生长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浓度的升高,BTA显著降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抑制水稻幼苗生长,降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但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与单一Cd相比,BTA与Cd复合处理加剧了叶绿素的降解代谢,并显著抑制水稻生长。同时,低浓度(2.5或5 mg/L)BTA与Cd复合降低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而高浓度(10 mg/L)BTA与Cd复合则提高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此外,BTA与Cd复合处理提高了游离氨基酸含量和NR活性,但降低了GOGAT活性,且Cd与不同浓度BTA的组合对GS活性具有高促低抑的特点。结果表明,BT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碳氮代谢,但与Cd复合后,对碳氮代谢具有高促低抑的浓度效应。
    • 李丽芳; 许江环; 袁启东; 梁均业; 何梓峰; 谢平; 周鸿凯
    • 摘要: 为探究微/纳米气泡水增氧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以9311(模式种)和JX99(较耐盐)为供试材料,用Yoshida营养液+蒸馏水与Yoshida营养液+微/纳米气泡水培育水稻幼苗,再进行0.6%NaCl盐胁迫与无盐胁迫处理,测定水稻幼苗生长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无盐胁迫下,微/纳米气泡水增氧,9311水稻幼苗的根长、茎鲜重和茎基宽显著减小,分别减少24.87%、11.20%和12.50%,JX99的根长、叶片数显著增大,分别增加31.76%、21.88%,2个品种幼苗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减小,分别减少41.19%、15.85%,2个品种的脯氨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0.6%盐胁迫下,微/纳米气泡水增氧,9311水稻幼苗的根长、茎鲜重、根鲜重显著减小,分别减少45.16%、46.81%和38.64%,JX99的茎长、根长、茎鲜重、根鲜重显著减小,分别减少28.09%、35.67%、67.97%和55.43%,2个品种幼苗的丙二醛显著增大,分别增加46.25%、36.11%,2个品种幼苗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大,分别增加85.63%、131.64%。无盐胁迫时,微/纳米气泡水减缓2个品种幼苗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降低活性氧的伤害;0.6%盐胁迫下,微/纳米气泡水加剧2个品种幼苗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剧活性氧的伤害,渗透胁迫也加剧。
    • 童彤; 纪荣婷; 许秋瑾; 宋永会; 李小鸥; 张悦
    • 摘要: 为进一步探讨活性污泥萃取液的农用安全性及应用效果,以水稻为试验材料,开展活性污泥萃取液安全性及与化肥不同配施量处理试验,通过设置5个处理组(CK,空白对照;CF,常规施肥对照;LMF,化肥减氮30%配施低量萃取液;HMF,化肥减氮30%配施高量萃取液;MF,化肥减氮100%配施全量萃取液),分析萃取液对水稻苗期生长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萃取液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含氨基酸水溶肥料》(NY 1429—2010)农用标准,0.33%~10%浓度的萃取液浸种可促进水稻种子萌发.施用萃取液可促进水稻幼苗株高、茎宽、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与地下部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增加.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萃取液后,土壤pH显著提高0.51%~13.8%,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14.3%~66.3%,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可显著增加68.0%.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丰度位于前10位的细菌门类在各处理土壤中均有分布,施用活性污泥萃取液改变了菌群分布比例,且对近根际土壤中菌群结构的影响最大.施用活性污泥萃取液后,与碳循环相关的门类菌群显著增加,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等;常见于胁迫环境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减少.研究显示,活性污泥萃取液具有农用安全性,配施高量萃取液能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生长,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土壤菌群结构,可与有机肥施用效能相当.
    • 龙应霞; 刘洋; 陈菊; 陈世军; 郭治友
    • 摘要: 以贵州省黔南州水稻地方品种撒哈麻谷(3)、红岩粘、小红米(2)、合爱黑糯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不同水平Cd^(2+)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获得耐镉性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d^(2+)浓度的增加,4个品种水稻幼苗根数、根长、叶数、株高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根数表现为低促高抑,而根长、叶数、株高的变化情况因品种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红岩粘有明显优势;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各品种幼苗叶片所含叶绿素逐渐下降,合爱黑糯和小红米(2)下降快、降幅较大,而撒哈麻谷(3)和红岩粘降幅小、降速慢;各品种过氧化物酶含量随Cd^(2+)处理浓度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表现在撒哈麻谷(3)、小红米(2)、合爱黑糯叶内过氧化物酶在Cd^(2+)胁迫浓度为20μmol·L^(-1)时开始快速上升,且幅度较大,红岩粘在Cd^(2+)胁迫浓度低于60μmol·L^(-1)前上升速度慢,升幅小。综合来看,Cd^(2+)耐性排序为红岩粘>撒哈麻谷(3)>合爱黑糯>小红米(2)。
    • 刘慧娟; 齐慧敏; 刘康; 陈亚东; 赵凤云; 韩秀丽
    •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DR5::GUS转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中花11)为研究材料,观察不同浓度SA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同时检测其中生长素的时空分布变化,以及检测生长素合成运输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低浓度SA (10 µM)促进水稻幼苗生长,高浓度SA (1 mM)抑制水稻幼苗的生长。低浓度SA和高浓度SA的处理影响了水稻幼苗根中生长素的时空分布状态,并且影响了生长素合成和运输基因的表达水平。因此,不同浓度的SA可能通过调控了生长素的时空分布参与调控了水稻幼苗的生长调节过程。
    • 尹雅洁; 张宗杰; 夏险; 汪劲松; 梁运祥; 胡远亮
    • 摘要: 通过喷施分子量浓度为2000~3000壳寡糖溶液,分别研究低温、干旱和盐胁迫条件对水稻幼苗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水稻幼苗分成1个正常对照组和8个处理组,其中,处理组分别喷施0、5、12.5、25、50、125、250和500 mg/L的壳寡糖溶液并进行逆境处理,定期采集叶片样本,测定抗逆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施加壳寡糖浓度为25和50 mg/L时,低温下水稻的相对电导率较低,恢复正常条件24 h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下降,恢复72 h幼苗茎高分别增加19.85%和24.40%,主根长分别提高49.50%和42.30%;恢复24 h,50 mg/L处理组叶片MDA含量显著下降.测定相对电导率结果表明,干旱和盐胁迫对水稻幼苗影响较大,12.5、25、50和25 mg/L处理组可降低干旱胁迫对水稻叶片的伤害,而25和50 mg/L浓度能缓解盐胁迫对水稻生长的不良影响.壳寡糖可提高水稻幼苗抗逆性并促进作物生长.
    • 高大林; 叶文玲; 马友华; 鲁洪娟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硅(Si)肥水平下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及锌(Zn)、铜(Cu)的吸收和转运情况.[方法]试验以水稻'皖稻71号'为材料,通过水培方式,设置硅肥(以SiO2计)水平分别为0(对照,CK)、30、60、90、120和150 mg·L?1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Si肥水平处理下水稻幼苗的生物量、Zn和Cu含量及积累状况.[结果]施用Si肥后,水稻幼苗叶片数、株高和根长均高于对照,水稻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鲜质量)分别增加5.44%~52.81%和4.83%~42.49%,叶片数、株高、根长和地上部生物量均在90 mg·L?1 SiO2处理达到最高值.施Si处理的水稻幼苗根部Zn净吸收量提高了5.79%~77.43%,Cu净吸收量提高了6.51%~44.96%.60和90 mg·L?1 SiO2处理的Zn转运系数较对照分别提高10.91%和38.18%,Cu转运系数较对照分别提高8.70%和26.09%.水稻地上部Zn、Cu含量随着Si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90 mg·L?1 SiO2处理达到峰值,之后随Si肥水平的增加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结论]综合考虑水稻生长指标、生物量和对Zn、Cu的吸收等因素,本研究中90 mg·L?1 SiO2处理是微量营养元素Zn、Cu吸收的最佳施用Si肥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