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毒性

生态毒性

生态毒性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00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69634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润滑油、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环境安全与生态学基准/标准国际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研讨会等;生态毒性的相关文献由125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启星、宋玉芳、宋雪英等。

生态毒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0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6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69634 占比:99.53%

总计:69966篇

生态毒性—发文趋势图

生态毒性

-研究学者

  • 周启星
  • 宋玉芳
  • 宋雪英
  • 刘征涛
  • 张薇
  • 张敏
  • 孙铁珩
  • 王长友
  • 田丰
  • 李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燕春; 张亚男; 王明明; 牟勇霖; 刘爱菊
    • 摘要: 人类生产生活废弃物的不规范排放,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作为反映土壤污染的敏感指标,在土壤污染生态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目前氨氧化微生物在评价土壤污染中的生理指标,重点介绍氨氧化微生物在评价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潘莉璇; 毛连纲; 张兰; 张燕宁; 朱丽珍; 蒋红云; 张清明; 刘新刚
    • 摘要: 噻虫嗪是当前全球使用范围最广、销量最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之一。随着噻虫嗪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归趋行为及其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效应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农田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等环境行为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概述了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对不同环境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与此同时,基于目前针对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农田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毒性效应的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应该关注的重点和方向。本文对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科学合理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缓解噻虫嗪或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土壤的污染以及降低该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 周欣欣; 吴声敢; 王倬; 焦思明; 蓝帅; 袁善奎
    • 摘要: 为明确植物免疫诱导剂酰氨寡糖素对4种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毒性风险,本文参照GB/T 31270—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的3种方法,即饲喂法(鸟类、蜜蜂经口)、半静态法(鱼类)和静态法(溞类),分别评估了95%酰氨寡糖素醋酸盐原药(TC)和7.5%酰氨寡糖素醋酸盐可溶液剂(SL)对4种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限度试验下,供试物对非靶标生物均表现为低毒,且非靶标生物均未出现死亡。其中,95%酰氨寡糖素醋酸盐TC和7.5%酰氨寡糖素醋酸盐SL对日本鹌鹑的7 d半致死剂量(7 d-LD_(50))分别为>2.24×10^(3) mg a.i./kg和>762.6 mg a.i./kg;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LD_(50)值分别为>130μg a.i./蜂和>118μg a.i./蜂;对斑马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96 h-LC_(50))分别为>168 mg a.i./L和>150 mg a.i./L;对大型溞的48 h半数有效浓度(48 h-EC_(50))分别为>224 mg a.i./L和>152 mg a.i./L。以上结果说明,95%酰氨寡糖素醋酸盐TC和7.5%酰氨寡糖素醋酸盐SL对上述4种非靶标生物安全。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应用酰氨寡糖素提供参考。
    • 魏嘉嘉; 王隆; 沈佳怡; 罗希雅; 邓丽蓉; 贺美
    • 摘要: 由于环境中微塑料导致的生态效应备受关注,微塑料的长期暴露会对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构成威胁,针对环境中多因素导致的微塑料老化问题,综述了机械磨损、紫外光照、温度、氧化等环境因素作用于微塑料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微塑料老化后其碎片化程度、比表面积、热力学性能等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微塑料表面的官能团及吸附性能等化学性质也发生明显改变;总结了微塑料对动植物的生态毒性效应,阐明了微塑料老化后生态毒性效应改变的机理。针对微塑料在环境中的老化会对其理化性质、生态效应等产生显著的影响,导致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发生改变,提出了应在今后的研究和治理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
    • 刘超; 田庆恒
    • 摘要: 吡噻菌胺作为新型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手性杀菌剂,自研发以来便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登记使用。相较于传统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Inhibitors,SDHI)类杀菌剂,吡噻菌胺对多种病菌都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弥补传统SDHI类杀菌剂抗药性日益增强的同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本文旨在通过对吡噻菌胺的合成工艺、生物活性和生态毒性、环境行为和农药抗性研究进行综述,为其农业合理应用、科学有效管理与生态风险规避提供科学参考。
    • 张越; 刘潇威; 张艳伟; 张景然; 刘冰洁
    • 摘要: 高浓度染毒水平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植物体的毒性效应信息,不能作为低浓度环境水平毒性效应的依据,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浓度PFOS对植物体的毒性效应,本研究采用高通量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不同浓度PFOS对拟南芥在代谢水平上的毒性效应。通过染毒组和对照组的无菌盆栽实验,以及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筛选出差异代谢物。PCA得分图显示高浓度暴露组(5、10 mg·L^(-1)和20 mg·L^(-1))和低浓度暴露组(0.1 mg·L^(-1)和1 mg·L^(-1))呈现出显著的分离。低暴露组发现了11~24种差异代谢物,而高暴露组发现了23~29种差异代谢物。低暴露组中受到干扰的代谢通路为氧化应激反应中的苯丙烷代谢和能量代谢中的糖代谢,而高暴露组受到干扰的代谢通路为氨基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氨酰tRNA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角质、木栓碱和蜡质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芥子油甘生物合成和α-亚麻酸代谢,以及硫代谢等多种复杂代谢通路。研究发现高、低浓度PFOS对拟南芥叶片造成了不同的代谢毒性,拟南芥对不同浓度的PFOS启动了不同的代谢防御机制。
    • 陶园; 汤怀武; 张红艳; 王可; 吴田乡; 张明超; 张以谦; 王红春
    • 摘要: 漂浮水生植物暴发式增长,对江苏省水域生态环境、水源质量、航运交通、水利排灌、水产养殖等造成了较大影响。选取江苏省常见漂浮水生植物浮萍、紫萍、芜萍和满江红为供试植物,测定了20种常见除草剂的药效,分析了不同除草剂的生态毒性,旨在为防治漂浮水生植物提供安全高效的化除药剂。结果表明:25%氟磺胺草醚AS、40%双草醚SC、50 g/L双氟磺草胺SC、50%异丙隆WP对浮萍、紫萍、芜萍和满江红的生长抑制率均达100%,生态毒性为低毒,可作为防除漂浮水生植物的备用除草剂。
    • 陈美林; 高雅倩; 郭瑞昕; 刘艳华; 陈建秋
    • 摘要: 多溴联苯醚(poly 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分布广泛且检出率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综述从PBDEs类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分布、转化再到生态毒性,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目前水环境中PBDEs的污染现状。对PBDEs在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和组成特征研究发现,PBDEs在水环境中已无处不在,海洋和地下水均遭受到污染,且在淡水水体中工业区的污染严重程度远高于低工业区。在水环境中以BDE-209污染为主,随着与污染源距离增大,BDE-209的相对丰度呈现下降趋势。PBDEs可在水生生物体内进行转化,高溴代PBDEs转化为低溴代PBDEs或者氧化还原为其他PBDEs的衍生物。在水环境中的PBDEs对水生生物具有生殖毒性、神经毒性以及血管毒性等毒性效应,可以抑制胚胎发育和生物的生长繁殖。本文从分布、转化和生物效应3个方面概述PBDEs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以及潜在风险,为之后PBDEs的研究以及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能够推动对PBDEs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和系统化。
    • 黄辉; 吕雨薇; 梁敏; 朱咏莉; 梁文; 蒋亚辉; 张增强; 李荣华
    • 摘要: 通过设置不同的热解温度(350,550和750°C)对牛粪废弃物进行碳化处理,并使用光谱技术手段对牛粪炭的微观特点及Cu、Zn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表征,同时结合淋溶和毒性实验探究了热解温度对牛粪炭生态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碳化明显改善牛粪孔隙结构,使其比表面积从牛粪原料的1.15m2/g提高至牛粪炭的5.51(350°C)~195.90m2/g(750°C).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牛粪炭pH值从8.18(350°C)提高到了10.14(750°C);牛粪炭中Cu、Zn含量则从牛粪原料中的1.22和1.23mg/g分别升高至18.29~35.11和18.58~31.24mg/g.透射电镜-选区衍射以及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热解处理可使牛粪中Cu、Zn离子分别转化为副黑铜矿(Cu4O3)和红锌矿(ZnO)等金属氧化物,从而明显降低了牛粪炭中水溶态、DTPA提取态以及HNO3-H2SO4提取态的Cu、Zn离子浓度;此外,FTIR分析及混合有机酸浸提实验结果也表明,350°C牛粪炭中酚羟基、烷烃基、羧基、酰胺类等有机官能团通过吸附和络合作用固定未完全转化的Cu离子,而升高热解温度会使得这些官能团显著减少、促进Cu离子的完全转化以及无机物与Cu、Zn离子之间稳定金属氧化物化合键的形成.淋溶和生态毒性实验表明,高于550°C的热解温度能够显著降低牛粪炭中Cu、Zn的溶出率以及生态毒性,是高Cu、Zn含量牛粪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推荐优选技术.
    • 孙明亮
    • 摘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传统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性差的弊端越发突显出来,环境友好润滑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从源头上消除润滑油对环境的污染,对VC100,VG150,VC220,VC320和VC460黏度等级的环境友好工业减速机油进行了开发。环境友好工业减速机油以生物降解率在60%以上的合成酯和/或植物油为基础油,并添加有经过平衡设计的硫化脂肪抗磨极压剂和丁二酸半酯/琥珀酸衍生物防锈剂,以及聚醚酯破乳化剂和有机硅/聚丙烯酸酯复合抗泡剂。开发的环境友好工业减速机油具有良好的黏温特性,防锈抗腐蚀性能,泡沫特性和破乳化性,齿轮试验达到或超过了12级,生物降解率达到69%以上,无生态毒性,生物基碳含量高达90%,满足国际标准化组织(IS012925标准)和欧盟“生态标签”对环境友好润滑油的要求。(图2表6参考文献7)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