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保护酶

保护酶

保护酶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6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6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441589篇;相关期刊303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全国第十六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保护酶的相关文献由3469位作者贡献,包括多立安、赵树兰、张文辉等。

保护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6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1589 占比:99.76%

总计:442643篇

保护酶—发文趋势图

保护酶

-研究学者

  • 多立安
  • 赵树兰
  • 张文辉
  • 杨振德
  • 马成仓
  • 刘缠民
  • 和淑琪
  • 宋关玲
  • 桂富荣
  • 石贵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红燕; 任永康; 孙然
    • 摘要: 为了大力推广杂交谷的种植面积,充分发挥杂交谷的抗逆性优势,从而更好地提高作物产量,比较在除草剂胁迫下谷子杂交种和常规种保护酶活性的差异,研究通过2因素4水平的完全随机设计,对2种杂交谷(张杂谷5号、张杂谷13号)和2种常规谷(晋谷21号、晋谷59号)在除草剂12.5%烯禾啶乳油胁迫下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谷子的3种保护酶活性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OD和SOD保护酶活性张杂谷5号显著高于晋谷21号和晋谷59号;CAT保护酶活性晋谷21号显著高于张杂谷13号。不同烯禾啶浓度处理后,谷子3种保护酶活性也存在极显著差异,烯禾啶5 mL/L下,各谷种SOD和POD保护酶活性最高,但各谷种CAT保护酶活性随烯禾啶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烯禾啶浓度下不同品种之间谷子3种保护酶活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张杂谷5号的SOD和POD保护酶活性在烯禾啶浓度胁迫中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杂交谷较常规谷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 党绪; 马瑞; 魏林源; 张莹花; 侍新萍; 马彦军
    • 摘要: 为探究多次净风和风沙流胁迫下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cium)适应能力及其响应机制,以两年生黑果枸杞实生苗为材料,采用风洞模拟试验,在9 m·s^(-1)的风速下,于第1、3、5天08:00进行20 min的净风和风沙流吹袭胁迫,观察记录叶片形态变化,并于第1、3、5天胁迫结束30 min后及第7天同一时间点采集黑果枸杞叶片,测定分析膜透性和膜保护系统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净风和风沙流胁迫导致黑果枸杞部分叶片出现褐色斑块、萎蔫,风沙流伤害大于净风;净风胁迫下,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先增后减,过氧化物酶(POD)先减后增,可溶性蛋白(SP)波动减小,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脯氨酸(Pro)呈增加趋势;风沙流胁迫下SOD先减后增,SS、SP先减后增再减,MDA、POD、膜透性、CAT、Pro的变化趋势均与净风胁迫一致。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黑果枸杞对风和风沙危害的逆境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徐宁伟; 姚楠; 沈江洁; 李婧实; 路斌; 仲心雨; 徐兴友; 路丙社
    • 摘要: 为探究自然贮藏时间对叶底珠种子营养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及种子活力的影响,运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不同年份叶底珠种子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和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将不同年份叶底珠种子浸种24 h,置于30°C、25°C、20°C、15°C4个温度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观察种子发芽进程,统计发芽个数,测量胚根长度。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叶底珠种子可溶性糖、淀粉以及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最低,2018年最高,蛋白质含量与之相反。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2019年最高,2018年最低;POD活性和MDA含量呈升高趋势,2018年最高,2020年最低;CAT活性呈下降趋势,2020年最高,2018年最低。温度影响着叶底珠种子发芽的起始与结束进程,25°C下叶底珠种子的萌发启动时间最短,20°C、15°C下2018年种子不能发芽;相同温度下叶底珠种子的萌发启动时间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而延长,2020年种子发芽时间最短;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度均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由大到小排序是2020年、2019年、2018年。
    • 魏江文; 刘磊; 王森山; 陈丽霞; 蒋明君; 王庚浩; 徐亨昊
    • 摘要: 本研究通过测定豌豆蚜在取食“抗”“感”2个紫花苜蓿品种(高抗品种‘甘农5号’和感虫品种‘猎人河’)之后的存活率、体内酶活性等指标,分析2个苜蓿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存活率及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高抗苜蓿品种的豌豆蚜在24 h时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和细胞色素P450s(Cytochrome P450s,P450s)活性最高,其存活率从12 h的85.3%降到46.7%;取食感虫苜蓿品种的豌豆蚜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SOD和CarE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存活率从12 h的90.7%降到24 h的86.0%。从结果可以看出,抗虫品种对豌豆蚜的影响大于感虫品种,24 h为豌豆蚜通过酶活维持机体内代谢平衡的关键期,且CarE在豌豆蚜适应两苜蓿品种时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 许子洁; 曹子健; 胡宝; 徐子昕; 王晶; 郑素月; 王春霞
    • 摘要: 为探究低温诱导糙皮侧耳菌丝成熟的机制,为糙皮侧耳在实际栽培与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以糙皮侧耳菌株“双抗黑平”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糙皮侧耳的出菇情况及菌丝生理指标的变化。设置3种不同温度处理,分别为对照组(25°C)、低温处理组(17°C)、高温处理组(33°C)。结果表明,经低温17°C诱导处理糙皮侧耳后可正常出菇,而25、33°C诱导处理后均无原基形成,无法形成子实体。经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DAB染色显示处理组中菌丝的染色程度较深。经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处理组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17°C处理组>25°C处理组;高温处理组菌丝POD活性最高,达到115.63 U/(g·min),但17°C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不同温度诱导处理7 d,对照组中SOD活性最高,然而经12 h和24 h处理后,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 李宝华; 达海钰; 周丹; 雷春苗; 马玉芳; 郑玲
    • 摘要: 本试验以“红提”葡萄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计弱光环境下不同湿度的胁迫试验和恢复试验,研究弱光环境下,高湿胁迫对葡萄衰老特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弱光环境下,高湿胁迫对设施葡萄的光合特性有抑制作用。(2)高湿胁迫加速衰老。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95%高湿胁迫处理下CAT、POD、SOD酶的活性呈不同程度的先升后降趋势。(3)高湿胁迫程度越高,恢复处理后,葡萄难以恢复到CK相当的水平。(4)随着高湿胁迫程度的增强和时间的延长,葡萄受害受灾越严重。综合不同湿度胁迫后葡萄的恢复状况和综合评价指数Si值,将设施葡萄在弱光下高湿灾害分为无灾等级、轻度灾害、中度灾害、重度灾害。
    • 蒋春艳
    • 摘要: 用浓度为1.0×10^(8)个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分别与不同浓度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鱼藤酮和印楝素混配处理黄曲条跳甲,室内进行了联合毒力测定和3种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金龟子绿僵菌与低浓度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鱼藤酮混合处理黄曲条跳甲都有增效作用,其中1.0×10^(8)个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浓度为1.92×10^(8) IU/L苏云金杆菌混配效果最好,协同毒力指数达165.0,其次为与浓度0.01 mg/L阿维菌素混配,协同毒力指数为96.0;保护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120 h内各处理酶活性均出现一定规律变化,1.0×10^(8)个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1.92×10^(8) IU/L苏云金杆菌混配处理后3种酶活性最大值均高于其他所有混合处理中最大值,SOD、POD和CAT活性分别在混配后24、120和24 h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对照,即SOD活性值为190.270 U/g鲜重、POD活性值为1573.333 U/g鲜重、CAT活性值为396.237 nmol/min/g鲜重。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苏云金杆菌混合对黄曲条跳甲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这与联合毒力测定结果相一致。
    • 赵淑琴
    • 摘要: 为了研究钾对缓解樟子松苗木淹水胁迫的生理效应。该试验在盆栽条件下,以2a生樟子松为试材,设置0(CK)、4、8、12g/株4个钾肥施用量处理,3次重复。试验结果显示:(1)随淹水时间延长,樟子松光合速率降低,施用钾肥提高了光合速率,第7~10天,8g/株和12g/株处理显著高于4g/株;(2)施钾提高了第4~10天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第10天,8g/株和12g/株处理显著高于4g/株处理,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3)施钾降低了淹水胁迫第4~10天的胞间CO_(2)浓度,第10天8g/株和12g/株处理显著低于4g/株;(4)施钾提高了第7~10天SOD和POD活性,第10天8g/株和12g/株处理显著高于4g/株和对照。(5)钾肥可以提高淹水胁迫下樟子松光合能力和保护酶活性,且随淹水时间延长效果越显著。表明:钾能够提高樟子松植株在淹水状态下的光合能力,也会通过影响植株保护酶活性来改善其胁迫状态。不同施用量分析认为钾肥施用量为8g/株可以有效缓解樟子松的淹水胁迫。
    • 卫凯; 朱慧森; 岑慧芳; 程映杰
    • 摘要: 当前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干旱严重制约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偏关苜蓿(Medicago sativa ‘Pianguan’)是山西地方品种,具有抗寒、抗旱性强以及营养价值高等特点。研究采用20%PEG对偏关苜蓿苗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0(对照组)、72 h(干旱组),测定叶片SOD、POD、CAT和APX活性,利用高通量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对照组和干旱组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偏关苜蓿干旱组的SOD、POD、CAT及APX的活性较对照组均显著上升;结果共得到79 794个Unigene,平均长度1 018 bp,对照组和干旱组差异表达基因中上调和下调表达数量分别是2 715、3 152个。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表明,对照组和干旱组的基因功能在代谢过程、催化活性、金属伴侣活性、抗氧化活性和酶调节活性差异显著;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在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显著富集。研究获得干旱胁迫下偏关苜蓿对照组与干旱组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信息,发现bHLH35、ERF25、PCF7、RF2b等转录因子在偏关苜蓿响应干旱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转录因子与苯丙氨酸酶、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光合作用蛋白、淀粉酶以及蔗糖合酶有关的基因可作为偏关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候选基因。
    • 陈宝玲; 杨开太; 龚建英; 唐庆; 苏莉花; 汪小玉; 龙定建
    • 摘要: 为探究兰科菌根真菌对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生长的影响,用4个分离自广西野生兜兰根部的兰科菌根真菌(Cladosporium perangustum、Kirschsteiniothelia tectonae、Phialophora sp.和Cyphellophora sp.)与带叶兜兰试管苗和营养钵苗进行菌-苗共生试验,对其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和生理效应,Cladosporium perangustum和Phialophora sp.对试管苗的接种效果最佳,鲜质量增量、3种保护酶活性和叶绿素总量均与对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鲜质量增加了360%~380%。Kirschsteiniothelia tectonae、Phialophora sp.对营养钵苗的接种效果最佳,鲜质量增量、叶面积及3种保护酶活性均与对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鲜质量增加了261%~330%。因此,实际生产中可在带叶兜兰不同生长阶段接种适当菌株,Phialophora sp.对带叶兜兰表现出较好的促生效应,可研发为带叶兜兰育苗期通用型有益菌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