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渗透调节物质

渗透调节物质

渗透调节物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7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0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560624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云南省土壤肥料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相关文献由208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新、郭世荣、陈双林等。

渗透调节物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0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0624 占比:99.90%

总计:561193篇

渗透调节物质—发文趋势图

渗透调节物质

-研究学者

  • 刘建新
  • 郭世荣
  • 陈双林
  • 孙宗玖
  • 李培英
  • 王金成
  • 丁红
  • 孙存华
  • 张智猛
  • 戴良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庆; 吴春燕; 宋述尧; 王雪科; 王状; 姜雨欣; 刘希元; 张晓明
    • 摘要: 为探究低温条件下外源NO对缓解黄瓜幼苗伤害的机制,以黄瓜品种吉杂17为试材,采用对黄瓜幼苗叶片喷施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的方法,设7个处理,分别为常温对照(25°C/17°C)、低温对照(15°C/5°C)以及5个浓度梯度的SNP处理(0.1、0.3、0.5、0.7、1.0 mmol/L),测定植株生物量及生理生化特性指标后进行对比筛选。结果表明,单独低温处理下的黄瓜幼苗受胁迫明显,冷害指数高达0.41,与之相比喷施一定浓度SNP后可提高黄瓜幼苗的生物量、生理生化特性指标。当SNP浓度为0.5 mmol/L时效果最显著,此时冷害指数降至最低,为0.19,缓解低温伤害效果最好;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NO可提高低温下黄瓜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的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效缓解低温伤害,对提高黄瓜的耐低温程度起到积极作用。
    • 刘燕; 罗文敏; 段如雁; 李芸; 杨秀忠
    • 摘要: 【目的】比较9份茶树种质资源的抗旱性,以期为高海拔高寒干旱的威宁地区茶树种植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威宁县茶叶种植区的9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叶片解剖结构观察、抗氧化酶活性(SOD、CAT、POD)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测定,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评价9份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结果】9份种质资源在叶片解剖结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均存在差异;根据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SOD、CAT、POD、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作为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指标,抗旱性为鸠坑小叶种>威宁老茶树>福鼎大白>茗科1号>银霜>安吉大白茶>龙井43>云南大叶茶>黄金芽。根据综合评价值,强抗旱品种为鸠坑小叶、福鼎大白和威宁老茶树,其综合评价值高于0.59;中抗旱品种为茗科1号和银霜,其综合评价值为0.39~0.59;弱抗旱品种为安吉白茶、龙井43、云南大叶茶和黄金芽,其综合值小于0.39。【结论】鸠坑小叶种、威宁老茶树、福鼎大白茶抗旱性较强,适合威宁地区种植和推广;黄金芽、云南大叶茶抗旱性较弱,不适合在威宁地区种植。
    • 李爱花; 王丹丹; 李唯奇
    • 摘要: 复苏植物可以耐受极度干旱的环境,脱水至10%相对水分含量后仍然可以复苏。苦苣苔科植物包含有较多复苏植物,不同类群的复苏机理可能存在差异。该文选择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石灰岩地区的锈色蛛毛苣苔(Paraboea rufescens)和心叶马铃苣苔(Oreocharis cordatula)两种苦苣苔科植物,并对这两个物种的叶片先分别脱水1、2、3 d,再分别复水1 d,检测不同脱水复水过程的叶片形态、相对含水量(RWC)、光合活性、膜完整性、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锈色蛛毛苣苔的叶圆片在脱水后即发生向内折叠,脱水2 d时将叶上表面完全包裹,同时表征最大光合潜力的叶绿素荧光F_(v)/F_(m)受到抑制;而心叶马铃苣苔的叶片仅发生轻度皱缩,且F_(v)/F_(m)基本维持对照水平,同时具有更高的光保护能力[Y(NPQ)];复水后,两个物种的叶片均展开,F_(v)/F_(m)恢复。(2)两个物种均在脱水2 d时,RWC降低至5%,相对电导率(REC)分别升高至51.8%和56.2%,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复水后,RWC、RE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恢复到对照水平。(3)进一步脱水3 d时,锈色蛛毛苣苔和心叶马铃苣苔叶片RWC均达到1.5%,复水后的REC升高至95%,F_(v)/F_(m)消失。(4)锈色蛛毛苣苔在可复苏脱水复水过程的叶绿素a+b含量下降50%,而心叶马铃苣苔基本保持不变,说明二者均为叶绿素维持型复苏植物,可在脱水后复水时迅速恢复光合作用;在脱水复水过程中,两个物种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且保持极低水平,说明两个物种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可以维持其细胞膜脂免于被氧化。综上所述,两个物种可以耐受5%RWC脱水,均为复苏植物。剧烈脱水时,锈色蛛毛苣苔通过卷缩叶片来避免吸收过量光照对植物造成伤害;而心叶马铃苣苔则通过光系统Ⅱ(PSⅡ)的光保护机制将吸收的过多能量通过热耗散形式散布出去,从而保护其光系统的完整性。
    • 程玉弯; 安锋; 史静儒; 谢贵水; 蔡靖
    • 摘要: 为研究橡胶苗不同器官渗透调节物质对渗透势的贡献及其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进而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树不同器官渗透调节过程与光合作用、木质部—韧皮部水分平衡、胶乳产量等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以橡胶树‘热研7-33-97’袋育组培苗为材料,测定了其根、叶渗透势和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有机酸、Ca^(2+)、Mg^(2+)、K^(+)、Na^(+)、NO3^(−)、Cl^(−)、P、S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橡胶苗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主要由有机物组成,根部渗透调节物质主要由无机物组成,且橡胶苗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总含量远高于其根部的;在根和叶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K^(+)、Ca^(2+)对渗透势的贡献虽不同但均为其主要渗透调节物质
    • 党绪; 马瑞; 魏林源; 张莹花; 侍新萍; 马彦军
    • 摘要: 为探究多次净风和风沙流胁迫下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cium)适应能力及其响应机制,以两年生黑果枸杞实生苗为材料,采用风洞模拟试验,在9 m·s^(-1)的风速下,于第1、3、5天08:00进行20 min的净风和风沙流吹袭胁迫,观察记录叶片形态变化,并于第1、3、5天胁迫结束30 min后及第7天同一时间点采集黑果枸杞叶片,测定分析膜透性和膜保护系统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净风和风沙流胁迫导致黑果枸杞部分叶片出现褐色斑块、萎蔫,风沙流伤害大于净风;净风胁迫下,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先增后减,过氧化物酶(POD)先减后增,可溶性蛋白(SP)波动减小,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脯氨酸(Pro)呈增加趋势;风沙流胁迫下SOD先减后增,SS、SP先减后增再减,MDA、POD、膜透性、CAT、Pro的变化趋势均与净风胁迫一致。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黑果枸杞对风和风沙危害的逆境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刘松; 曹孟会; 李芹梅; 张天谣; 李文祥; 黄美娟; 黄海泉
    • 摘要: 为探析绿萼凤仙花对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性,本研究在前期预试验基础上,以20°C为对照,分别在2°C和0°C处理0、12、24、48、72h,测定其细胞伤害率(CIR)、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脯氨酸(PRO)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绿萼凤仙花开发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降低及胁迫时间的延长,低温胁迫对绿萼凤仙花的伤害程度不断加剧。2°C和0°C低温胁迫下,绿萼凤仙花的CIR及MDA、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胁迫72h时分别高于对照3.18倍和5.09倍、80.85%和2.31倍、1.02倍和1.24倍、2.39倍和4.93倍,差异极显著;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在胁迫72h时分别显著低于对照43%和71%、53%和60%,差异极显著;SOD、CAT活性及PRO含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温度越低,越快达到峰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IR、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P含量和POD活性可作为绿萼凤仙花耐寒性鉴定的主要指标,SOD和CAT活性、PRO和SS含量可作为辅助指标。综合来看,绿萼凤仙花对2°C低温具有一定的耐性,在0°C低温下生长受抑并表现出一定的寒害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绿萼凤仙花的引种驯化、杂交育种及抗寒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孙晓春; 黄文静; 李铂
    • 摘要: 为探讨桔梗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机制及水杨酸对桔梗抗旱性的影响,以桔梗幼苗为材料,研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下桔梗幼苗的抗旱性,对桔梗幼苗根和叶片中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同时以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叶绿素酸酯a氧化酶基因(CAO)、叶绿素合酶基因(CHLG)、过氧化物酶基因(POD)和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基因(P5CR)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浓度水杨酸处理可增加桔梗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叶片中CAO、CHLG、POD、P5CR基因表达量与相应酶活性检测结果相一致。由此可见,外源添加水杨酸可提高桔梗幼苗叶片中CHLG、POD等基因的表达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有效提高桔梗的抗旱能力,为阐明桔梗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机制奠定基础。
    • 马步东; 黄海霞; 陆刚; 周晓瑾; 张君霞
    • 摘要: 以2年生裸果木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土壤干旱过程中,监测叶片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揭示裸果木幼苗对水分变化的生理响应机制,以期为裸果木抗旱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猝灭(NPQ-Lss)系数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持续上升;最大荧光(F_(m))、原初光能潜在活性(F_(v)/F_(o))、光化学最大量子产量(F_(v)/F_(m))、光化学猝灭(qP-Lss)系数和稳态光量子效率(QY-Lss)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呈现下降的趋势;荧光衰减率(Rfd-Lss)在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23.23%时迅速下降。土壤水分含量减少时,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过程受抑制,但叶片能通过显著提高NPQ-Lss,消耗过剩的光能来减轻干旱对光合机构的伤害。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逐渐加剧,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显著积累,增加幅度却逐渐减小;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先下降,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31.38%时开始显著增加;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含量持续增加。在干旱过程中,裸果木叶片能够通过积累Pro、SS和SP,来降低渗透势,起到一定的抗旱作用。
    • 闫敏; 王艳; 鲍荆凯; 王程成; 卢登洋; 吴翠云
    • 摘要: 本试验选取多年生骏枣为试材,设计不同浓度(30、60、90、120、150 mmol·L^(-1))的NaCl和NaHCO_(3)混合盐溶液来模拟南疆土壤盐碱复合胁迫环境,以清水为对照(CK),分析叶片形态和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碱性综合评价,以期为盐碱地种植骏枣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盐浓度的增加,骏枣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普遍下降,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S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有机酸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SOD、CAT活性在6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达到峰值,分别是CK的2.07、1.57倍;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则在9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达到峰值,分别是CK的1.49、1.33倍;脯氨酸在12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达到峰值。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在0~15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骏枣植株均表现出较强的耐性,其中,60 mmol·L^(-1)盐碱胁迫下其保护机制运行较好。
    • 许子洁; 曹子健; 胡宝; 徐子昕; 王晶; 郑素月; 王春霞
    • 摘要: 为探究低温诱导糙皮侧耳菌丝成熟的机制,为糙皮侧耳在实际栽培与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以糙皮侧耳菌株“双抗黑平”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糙皮侧耳的出菇情况及菌丝生理指标的变化。设置3种不同温度处理,分别为对照组(25°C)、低温处理组(17°C)、高温处理组(33°C)。结果表明,经低温17°C诱导处理糙皮侧耳后可正常出菇,而25、33°C诱导处理后均无原基形成,无法形成子实体。经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DAB染色显示处理组中菌丝的染色程度较深。经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处理组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17°C处理组>25°C处理组;高温处理组菌丝POD活性最高,达到115.63 U/(g·min),但17°C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不同温度诱导处理7 d,对照组中SOD活性最高,然而经12 h和24 h处理后,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