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合生理

光合生理

光合生理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7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5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1257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江苏省植物生理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等;光合生理的相关文献由185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金祥、李强、胡庭兴等。

光合生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5 占比:3.80%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1257 占比:96.05%

总计:11720篇

光合生理—发文趋势图

光合生理

-研究学者

  • 刘金祥
  • 李强
  • 胡庭兴
  • 费永俊
  • 梁哲军
  • 胡红玲
  • 林立金
  • 王璞
  • 金则新
  • 陶洪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孝初; 王盼; 康华靖; 郭书亚; 周钰鸿; 潘德月; 陈子林; 肖琛闻
    • 摘要: 为探明棘茎楤木和树参的适宜光强及不同生境下的光合生理特征,研究棘茎楤木和树参对林窗(A)、 林缘(B)和林下(C)3种生境下的光合生理响应,以期更好地林下推广种植.结果表明,在光强较高的A生境下,棘茎楤木和树参的光合速率、电子传递速率以及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实际量子效率均较低.结合光响应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棘茎楤木和树参在A生境下出现了光抑制现象.而C生境下,棘茎楤木和树参的最大光合速率显著较高,分别为19.325和12.451μmol·m-2·s-1;同样,其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均为最高(P<0.05),分别为145.263和99.053μmol·m-2·s-1.光合速率和电子传递速率对光强响应的拟合结果表明,棘茎楤木和树参的光饱和点分别约为900和800μmol·m-2·s-1.由此可见,棘茎楤木和树参均属于半阳生树种.另外,不同生境下棘茎楤木和树参叶片的光补偿点均较低,其范围分别为19.590~28.392μmol·m-2·s-1和13.200~23.829μmol·m-2·s-1,说明两者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因此,棘茎楤木和树参适合林下种植.建议在浙中低海拔山区种植时,生境光强为800~900μmol·m-2·s-1最为适宜.
    • 吴艳芬; 刘秋鸣; 刘卫欢; 蒙爱萍; 陈振翔; 刘灵
    • 摘要: 为探索接种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简写为A)和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简写为R)对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Lour.)Swingle(简写为F)/大豆Glycine max(简写为S)间作系统中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分析间作系统中各处理大豆的光合与呼吸代谢及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1)所有间作处理的大豆根系菌根侵染强度η_(m)和根系泡囊强度η_(V)均比相应的单作处理低,各相对应处理间η_(m)差异均显著,η_(V)差异均不显著(除间作双接种处理较单作双接种处理η_(V)显著增加外)。与相应的S或F+S对照相比,所有单接种A或单接种R处理分别表现出显著或不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双接种处理的增加效应最大且差异显著。2)间作F+S处理的大豆根瘤数量和干质量均比相应的单作S处理低,但分别单接种A或R处理后,均呈增加趋势;单作系统和间作系统中,双接种A+R处理的促进效果最显著。3)间作系统中,F+S处理的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比相应的单作S处理低,分别单接种A或R后均呈升高趋势,双接种处理的促进效果优于单接种处理,间作双接种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高。4)间作系统的大豆叶片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高于相应的单作处理,接种处理的促进效果由大到小均为双接种A+R、单接种A、单接种R。5)大豆叶片线粒体膜H^(+)-ATP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6)各间作接种处理的大豆生物量及产量均高于其相对应的单作接种处理,且各间作接种处理均有A+R>A>R的促进趋势。可见,幼套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双接种处理可显著促进间作大豆植株生长,促进效应优于单接种处理。
    • 文静; 胡红玲; 陈洪; 刘喜建; 代大川; 张如义
    • 摘要: 【目的】研究巨桉幼树对镉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为巨桉适宜立地条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巨桉幼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CK(0 mg/kg)、T1(12.5 mg/kg)、T2(25 mg/kg)、T3(50 mg/kg)、T4(100 mg/kg)5个镉(Cd)处理水平,每个处理重复3次,将每个处理Cd用量等分为5份,分别于2018年5-9月施入,10月底测定各处理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光合-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随着Cd施入水平的升高,巨桉幼树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总叶绿素Chl(a+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呈下降趋势,Chl a/b呈先升后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逐渐减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逐渐增大;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暗呼吸速率(Rd)均逐渐降低,光补偿点(LCP)则逐渐上升;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逐渐降低,电子传递效率(ETR)先降低后升高,PSⅡ潜在活性(Fv/F0)先升高后降低,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无显著变化;天线热耗散能量(D)和光化学反应耗散能量(P)降低,而非光化学反应耗散能量(Ex)增加。【结论】土壤中较高的镉含量对巨桉幼树的光合生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应尽量避免在镉污染严重地区发展巨桉人工林,也不宜选择巨桉作为镉富集植物用于污染区的生态修复。但在镉污染程度较轻的地区,如土壤中Cd含量在12.5 mg/kg以下时,种植巨桉还是可行的。
    • 白如霄; 范守杰; 和海秀; 罗静静; 崔瑜
    • 摘要: 为明确氮磷肥施用量对甜菜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以甜菜品种Beta79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低氮高磷(N∶P_(2)O_(5)=150 kg/hm^(2)∶225 kg/hm^(2),T_(1))、高氮低磷(N∶P_(2)O_(5)=270 kg/hm^(2)∶120 kg/hm^(2),T_(2))、高氮高磷(N∶P_(2)O_(5)=270 kg/hm^(2)∶225 kg/hm^(2),T_(3))、不施氮正常施磷(N∶P_(2)O_(5)=0 kg/hm^(2)∶180 kg/hm^(2),N0)、不施磷正常施氮(N∶P_(2)O_(5)=210 kg/hm^(2)∶0 kg/hm^(2),P0)5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氮磷肥配比对甜菜气体交换、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的配合施用相比于单独施用可促进甜菜的生长发育。尤其在施入150 kg/hm^(2)纯氮和225 kg/hm^(2) P_(2)O_(5)处理下可通过提高叶面积指数(LAI)、光合色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使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P_(n))。该处理还通过提前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t_(1))、推迟最大积累速率结束时间(t_(2)),延长了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Δ_(t)),最终提高干物质积累及收获期的块根产量。此外,该处理通过促进收获期块根中的糖代谢过程,增加了块根中的蔗糖和果糖含量,使更多的可溶性糖在块根中积累,但也降低了块根品质。综合不同处理下甜菜的产量和品质表现,新疆塔额盆地滴灌条件下甜菜的管理中氮磷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50、225 kg/hm^(2)。
    • 李娟霞; 田青
    • 摘要: 【目的】探究6种园林植物的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为兰州市园林植物的筛选和配置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兰州市常见的6种园林植物旱柳(Salix matsudana)、紫丁香(Syringa oblata)、木槿(Hibiscus syriacus)、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红瑞木(Cornus alba)、月季(Rosa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合仪测定植物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_(2)浓度的日变化,室内测定植物叶片形态和生理指标,对叶片形态指标与光合指标进行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筛选影响植物光合生理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兰州市6种园林植物叶片形态和光合生理均有差异,其中金叶女贞比叶面积最小,叶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重均最大,有较强的抗旱和耐阴性;6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而胞间CO_(2)浓度随光照的增强呈下降趋势。(2)6种植物叶绿素总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比叶面积>叶面积>比叶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干物质含量是植物生态适应性和获取资源的主导因子。【结论】在兰州市实际园林生产应用中,光照充足的环境可考虑种植旱柳和红瑞木,干旱或潮湿的背阴处可优先考虑种植金叶女贞,光照一般的环境可考虑种植紫丁香和月季,光照较弱的环境可优先考虑种植木槿。
    • 郭瑶; 柴强; 殷文; 范虹
    • 摘要: 在有限土地面积上生产足够粮食保证粮食安全,关键在于提高单产。密植作为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农艺措施,适度增加种植密度,其群体光合速率不受影响甚至有所提高,进而可以增加单产。揭示玉米密植光合生理学机理,是当前提高单产的重点研究方向。密植致使玉米光合特性发生改变,调控限制光合生理因子是有效促进玉米密植增产的关键所在,而挖掘密植增产的光合生理学潜力是玉米密植生理学基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光合生理研究方法与思路变迁,国内外玉米适应密植的光合生理响应和相关农艺调控途径研究现状,为光合生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围绕未来玉米密植生产对科技的需求,依据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传统研究方法必须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挖掘光合潜力或缩小实际与理论光合速率之间的差距以实现高光效是未来玉米密植研究的主要目标。探讨光合生理功能基因差异表达对栽培措施的响应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明确农艺措施与密植玉米光合相关基因表达信息的联系与互作关系,通过农艺栽培措施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融合挖掘玉米密植增产的光合生理潜力,为玉米密植增产提供光合生理理论和实践支撑。
    • 万连杰; 何满; 田洋; 郑永强; 吕强; 谢让金; 马岩岩; 邓烈; 易时来; 李建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椪柑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提出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为柑橘化肥减量与提质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在重庆连续进行田间试验,供试材料为15年生枳砧台湾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Ponkan)。设置CK(不施肥)、FP(单施化肥)、T1(有机替代率为氮10%、磷25%、钾18%)、T2(有机替代率为氮15%、磷38%、钾27%)、T3(有机替代率氮20%、磷51%、钾36%)、T4(有机替代率为氮30%、磷76%、钾54%)共6个处理,除CK外,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一致。调查分析椪柑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肥料贡献率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结果】1)与FP相比,有机肥替代处理(T1至T4)增加了根系量、根系活力和枝梢生长量,显著增加了细根(直径0~0.5 mm)比例,且增加幅度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大而提高;有机替代处理的春梢叶片SPAD、P_(n)、PI_(abs)和PI_(total)等较FP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T2和T3处理对椪柑生长发育较好;2)2019和2020年有机肥替代处理的枝梢和果实N、P和K积累量相比FP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19和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较FP处理平均增产了7.2%~26.4%和2.0%~36.9%,肥料贡献率比FP处理分别提升了5.2%~45.4%和3.3%~54.9%,但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T2和T3处理促进养分积累和增产的效果较好;3)有机肥替代处理的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及可培养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FP均有所增加,且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大而增加,7月时达最大,而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以T3和T4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特性较好。【结论】等氮磷钾养分情况下,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了椪柑侧根根系特别是细根和春、秋枝梢的生长发育,改善了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枝、叶、果对养分的积累和椪柑产量,改善了果园土壤生物学特性。本试验条件下,以有机替代15%~20%的氮肥、38%~51%的磷肥和27%~36%的钾肥的效果最好。
    • 郭占强; 肖国举; 李秀静; 胡延斌
    • 摘要: 采用农田生态系统大田取样的方法,通过棋盘式布点法定点确定样点位置,按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选取5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有机碳T1(2.44 g·kg^(-1)),T2(3.70 g·kg^(-1)),T3(4.95 g·kg^(-1)),T4(6.14 g·kg^(-1)),T5(7.51 g·kg^(-1)),探究不同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净光合速率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抽丝期从T1到T5,净光合速率由31.22μmol·m^(-2)·s^(-1)增加到54.22μmol·m^(-2)·s^(-1);蒸腾速率在各个生育期表现为先减后增的趋势;气孔导度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关系,在开花期从T1到T5,气孔导度由0.06 mol·m^(-2)·s^(-1)增加到0.28 mol·m^(-2)·s^(-1);胞间CO_(2)浓度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关系,在拔节期从T1到T5,胞间CO_(2)浓度由491.57μmol·mol^(-1)波动减少到112.79μmol·mol^(-1);在拔节期从T1到T5,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由1.62μmol·mmol^(-1)波动增加到10.22μmol·mmol^(-1);在大喇叭口期叶绿素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波动升高,而在开花期、抽丝期和成熟期两者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开花期从T1到T5,株高增加20.37%,茎粗增加23.70%,单株叶面积增加13.83%,叶面积指数增加13.70%;从T1到T4,玉米单穗穗重从156.13 g·kg^(-1)增加到236.18 g·kg^(-1),地上部分干重从235.7 g增加到380.22 g。土壤有机碳对玉米的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不是土壤有机碳含量越高越好,土壤有机碳含量6.14 g·kg^(-1)效果较好。
    • 王丹丹; 李岚涛; 韩本高; 张倩; 盛开; 王宜伦
    • 摘要: 为探究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夏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于2019年6月—10月在河南省鹤壁市、新乡市两地同步开展肥效田间试验,设置农户施肥(FP)、经验施肥(ST)、养分专家推荐施肥(NE)、在NE基础上施用缓控释肥(RNE,50%包膜氮肥,施肥量同NE)、在NE基础上不施氮肥(NE-N)、在NE基础上不施磷肥(NE-P)、在NE基础上不施钾肥(NE-K)共7个处理。以夏玉米浚单22为试验品种,于关键生育时期测试叶片叶绿素、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光合速率和叶片解剖结构,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分析计算肥料利用特征,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推荐施肥(NE、RNE)处理较肥料减施状态下(NE-N、NE-P、NE-K)处理分别增产28.69%、23.23%、22.89%,较FP平均增产16.62%、11.40%。氮、磷、钾合理施用有效降低叶片胞间CO_(2)浓度、提高净光合速率,并且对叶片解剖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具有积极影响,光合有效辐射分量在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对产量的影响较大。进一步研究表明,NE处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平均为29.63%、15.23%、40.55%,肥料农学效率分别是11.95、22.59、24.49 kg∙kg^(-1)。综上可知,氮磷钾合理施肥显著改善夏玉米生育期叶片的光合性能,提升肥料利用率,促进干物质的合成,提高了夏玉米产量。
    • 吴昊; 陈子寒; 王俊达; 袁阳阳; 饶本强
    • 摘要: 为明确水稻(Oryza sativa)与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在氮添加条件下竞争力的变化,采用de Wit取代法盆栽实验比较了2种植物各自的生物量及光合生理等指标的差异性及施氮对其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处理中,水稻的最大茎长、根长、根面积和叶面积均显著高于空心莲子草;且水稻的生物量及相对产量均显著高于空心莲子草;空心莲子草整体的氮平衡指数、叶绿素指数、类黄酮指数、暗适应后最小荧光和暗适应后最大荧光均显著高于水稻。施氮导致混播处理中水稻的总氮含量显著高于空心莲子草,但使得空心莲子草的稳态荧光衰减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上升、水稻的稳态荧光衰减率显著下降。综上,水稻具备较高的形态及生物量优势,而施氮提升了空心莲子草在光合生理等方面的竞争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