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12年全国农学博士后学术论坛
2012年全国农学博士后学术论坛

2012年全国农学博士后学术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福州
  • 出版时间: 2012-07-12

主办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会议文集:2012年全国农学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背景: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造成蔬菜产量和品质降低,而且导致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生物炭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较强的吸附性能,在增加土壤碳库容量、持留土壤养分、构筑土壤肥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方法:本研究以秸秆炭和竹炭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加水平的两种生物炭对小青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两种生物炭对小青菜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当施加量为40t·hm-2时,秸秆炭和竹炭使小青菜维生素C含量有所升高,总糖含量分别显著升高31.2%和19.5%,硝酸盐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5.0%和16.4%,综合效果秸秆炭优于竹炭,而对小青菜粗纤维和蛋白质的作用不明显;高水平施加秸秆炭和竹炭(20t·hm-2、40 t·hm-2)均能显著降低菜地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全N、速效K,但对土壤有效P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施加生物炭有利于改善小青菜品质,能够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并增加土壤肥力。生物炭可作为土壤改良剂施用于蔬菜,但适宜施用量要根据生物炭和蔬菜种类来确定。
  • 摘要:对引进的23个茄子品种在福建地区利用夏季高温栽培对其抗热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高温条件下其产量表现较大差异,所有品种均表现较严重的果实表面木栓化,其中海南枕头茄、南京紫长茄、紫苏山奇茄和益农长身红茄表现较好,在高温环境下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且果实木栓化程度较低;同时也发现,高温条件下不同花柱类型花的比例与其产量高低没有相关性。就同一品种而言,不同花柱类型花的花粉活力差异较大,超过80%的参试品种表现为长花柱类型花的花粉活力高于中短花柱类型;对水分代谢和光合作用的初步研究中发现,耐热性强的品种其束缚水的比例和叶绿素的含量较高。
  • 摘要:背景:IPCC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期全球大气CO2浓度将比目前的浓度增加50%,将达到550μmol·mol-1。CO2浓度升高将影响大豆的生长及产量。方法:利用FACE系统开展大气CO2浓度升高(550μmol·mol-1)对大豆光合生理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使夏大豆功能叶叶绿素a、b、叶绿素总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有下降的趋势。高CO2浓度条件下,夏大豆净光合速率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大气CO2浓度升高使夏大豆生物量和产量增加。产量的增加是由于百粒重、荚粒数的增加。结论与意义:大气CO2浓度升高将有利于大豆光合作用的提高,促进大豆产量的提高。大气CO2浓度升高将使大豆叶片气孔导度下降,导致的夏大豆蒸腾作用的减少,这将有助于夏大豆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减轻土壤水胁迫对夏大豆的危害,增加大豆的抗旱能力。
  • 摘要:依据刺桐不同品系叶片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结合其对刺桐姬小蜂的抗性表现,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对于揭示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选育抗虫刺桐品系并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刺桐高感品系的叶片形状、厚度与高抗和中抗品系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抗性鉴定的依据之一。从叶表微观形态来看,高抗品系上表皮不存在气孔器,上、下表皮的表皮细胞形状、大小均匀一致,排列致密,细胞间隙很小,表面密被霜状蜡质层保护,是不利于刺桐姬小蜂侵入和产卵的构造;从叶片横切面结构上看,高感刺桐品系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维管束鞘、上下表皮显著薄于高抗品系,且各内部组织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不能有效抵御刺桐姬小蜂侵入与危害。同时,刺桐东方变种是高感品系,应禁止调运和引种;本地刺桐具有很强的抗虫性,宜于推广种植。
  • 摘要:背景: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在2008年首次在我国广州被发现,寄主范围很广,严重威胁我国棉花等作物以及花卉的生长,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措施势在必行。方法:本实验采用浸虫法测定吡虫啉、阿维菌、杀虫单、氯氰菊酯、苏云金杆菌(Bt)、除虫脲6种不同药剂对2龄若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化学药剂毒力效果显著高于生物农药。触杀毒力依次为:吡虫啉>阿维菌素>杀虫单>氯氰菊酯>Bt苏云金杆菌>除虫脲。其中吡虫啉、阿维菌素、杀虫单和氯氰菊酯都是相对较好的备选防治药剂,吡虫啉推荐使用浓度为1.25 mg/L,阿维菌素为5.00 ul/L,杀虫单0.02 mg/L,氯氰菊酯11.25ul/L,2龄若虫累计死亡率可分别可达到88.24%,64.70%,61.11%,57.41%; LC50分别为0.30mg/L,2.46ul/L,0.02mg/L,8.8ul/L。LT50分别为5.06,44.06,41.47,58.97小时; LT95则都超过8天;结论与意义:本实验表面化学杀虫剂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生物源农药,实验测浓度为生产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运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了福建茶园茶叶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等有机氯农药(OCPs)的分布、组成和来源。结果表明,∑OCPs浓度为0.764~10.561 ng·g-1,永泰最高,福鼎最低,一般而言,老叶中∑OCPs浓度高于嫩叶。∑HCHs浓度为0.373~7.427 ng·g-1,永泰最高,政和最低,老叶中HCHs浓度显著高于嫩叶。茶叶中 HCHs同系物以γ-HCH为主,占总量的51.3%~94.1%。α-/γ-HCH表明所有茶园均存在有林丹的使用或输入,β-/(α+γ)-HCH表明所有茶园均非HCHs历史污染,可能存在HCHs其它新的来源。∑DDTs浓度为0.123~5.168 ng·g-1,政和最高,福鼎最低,老叶和嫩叶中无显著差异。与土壤类似,茶叶中DDTs同系物以p,p'-DDT和o,p'-DDT为主,两者之和占总量的67.3%~96.0%。p,p'-DDE/ p,p'-DDT表明,除福鼎、永泰和安溪外,其它茶园均存在工业DDTs的使用或输入。o,p'-DDT/ p,p'-DDT表明除政和外,其它茶园均大量的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或输入,以安溪较为严重。
  • 摘要:本文通过查找相关历史文献与档案资料,发现大约1910年以后凤眼莲曾入侵浙江省杭嘉湖平原水网河道,1910年代以来凤眼莲也是珠三角地区十分常见的水生植物。1910—1950年代基塘农业是这两个地区的典型农业经营模式,凤眼莲在这两个地区都曾被利用来做有机肥。195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当地政府曾推广了凤眼莲的栽培技术并进行大规模养植,但人民公社时期的广积肥运动控制了凤眼莲的繁殖。1980年代以来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普遍被废弃、河网湿地水文生态环境恶化是凤眼莲入侵南中国基塘区的主要原因。
  • 摘要:概述了林木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的新变化,分析了我国现代林木遗传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林木遗传改良新技术进行评述和展望。
  • 摘要:对海拔、立地条件、坡向、林分结构、立竹度5种不同培育措施人工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 H. de Lehai]材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材热水抽出物、苯-醇抽出物、Klason木素和灰分的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1%NaOH抽出物和硝酸-乙醇纤维素的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海拔600m毛竹材聚戊糖含量最小。毛竹材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Klason木素和灰分的含量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减小;聚戊糖含量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增大;Ⅱ级地毛竹材苯-醇抽出物和硝酸-乙醇纤维素的含量最大。阴坡毛竹材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苯-醇抽出物、硝酸-乙醇纤维素和灰分的含量均大于阳坡的,而聚戊糖、Klason木素的含量却小于阳坡的。纯林毛竹材1%NaOH抽出物、苯-醇抽出物、硝酸-乙醇纤维素和灰分的含量均大于混交林;纯林毛竹材聚戊糖、Klason木素的含量介于竹杉混交林和竹阔混交林毛竹材之间,毛竹材1%NaOH抽出物含量随着立竹度的增大而增大;聚戊糖、Klason木素的含量随着立竹度的增大而减小;立竹度3000株·hm2毛竹材苯-醇抽出物、硝酸-乙醇纤维素、灰分的含量最大。海拔对毛竹材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和聚戊糖含量影响极显著;立地条件和立竹度对毛竹材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聚戊糖含量和Klason木素含量影响极显著;坡向对毛竹材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聚戊糖含量、Klason木素含量影响不显著;林分结构对毛竹材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影响极显著。从化学组成角度,培育毛竹纸浆材应选择海拔300m、Ⅱ级地、阴坡营造纯林,且立竹度宜控制在约3000株·hm2。
  • 摘要:为了研究南获植株与愈伤组织显微结构的差异,采用冰冻切片技术进行超薄切片,应用丫啶黄荧光染料对幼茎和愈伤组织的切片进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南荻幼茎与愈伤组织中木质部结构的差异。结果发现,南荻幼茎中木质部呈现典型的禾本科特征,能清晰的观察到构成导管系统的韧皮部,维管鞘,V型导管等结构;而愈伤组织中呈现出薄壁细胞脱分化后形成的管胞。这一结果映证了植株形态发育的一般规律,即愈伤能组织能够形成植株,胞管发育成导管系统。
  • 摘要:在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促进闽台农业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ECFA实施催化区域经济整合,促使两岸农业深入合作,其中闽台农业合作加速明显。福建现代农业转型和台湾农业经济纾困,将后 ECFA时代闽台农业经济一体化的构想提上了战略高度。闽台农业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规划根源于闽台农业间存在的要素互补性、产业梯度性、共同市场溢出效应以及制度对共同利益的诉求,因此战略规划具体集中体现于资源配置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产品市场一体化以及政策制度一体化。
  • 摘要: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焦点和集中反映。当前农民增收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要求系统总结中国在农民增收问题上的经验和缺失,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积极探索“十二五”期间实现中国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路径,并迈出实质性的步伐。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与观点的梳理可以看出,从“三农”内部、“三农”外部、政府制度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可以作为现阶段农民增收问题的一个理论框架。
  •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国计民生的发展大计。绿色农业承载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根本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发展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绿色农业是21世纪人类进入绿色生态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相对短缺、农业人口比例高、农业生态持续退化和农业生产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走绿色农业之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农业建设的具体发展模式,是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文章在深入分析发展绿色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基础上,提出加强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绿色农业理念、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强化科学管理构建绿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示范典型、制定相关政策形成绿色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等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有效性路径,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创新体系,以此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 摘要:风险无处不在,林业投资风险评价与管理是林业投资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以博弈论为基础,通过对林业投资中利益相关方的相互约束及激励关系进行博弈分析,建立风险博弈假设、博弈树及相关模型,研究证实了风险投资者与企业家之间纳什均衡的存在性,提出求解最佳决策的思路,为林业投资风险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 摘要: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对中国农民农业收入起正向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化肥使用量、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农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虽然也能增加农业收入,但效果不如前三个指标明显。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制约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成灾率虽对农业收入起制约作用,但明显其制约作用远小于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 摘要:为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检测鸭脾脏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方法,本研究采用PHA、离子霉素和佛波酯作为T淋巴细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刺激物,与鸭脾脏淋巴细胞共同培养48小时,再经MTT染色后在酶标仪490nm波长下读取OD值。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有效稳定的鸭脾脏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实验方法。
  • 摘要:背景:看家基因的确定对于基因表达的定量测量至关重要。方法:为了得到来自4个不同发育阶段和2个抗药性品系的小菜蛾RNA-Seq数据中38150个基因表达标签的稳定模式,计算了每个基因表达标签的平均值、变异系数以及最大倍数。在此基础上,用geNorm软件计算已筛选出的部分基因表达标签的平均基因稳定性指标。结果:将变动异数<=0.1、最大倍数<=2.0、平均值大于20以及平均基因稳定性<0.17的基因表达标签作为看家基因,得到泡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非网格外壳蛋白gamma2-COP、硫化物氧化还原酶、一种钙联结蛋白AGAP005032-PB作为小菜蛾看家基因。同时,本文研究发现一些常见的看家基因在小菜蛾的基因表达中并不稳定。结论与意义:本文是首次尝试从RNA-Seq数据中筛选小菜蛾的看家基因。本研究为其它昆虫看家基因的选择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思路。
  • 摘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香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浓度和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栽培香菜条件下,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温室气体浓度均高于对照,并以CM处理最高;裸地CO2排放浓度均大于栽培香菜地,同一处理的CH4、N2O排放浓度在裸地和栽培香菜条件下差异很小。(2)CF处理具有促进N2O排放作用,对CO2具有吸收作用,CM处理具有吸收CO2和CH4的作用;同一处理下,裸地土壤CO2排放通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栽培香菜地,二者之差按照CM>SM>PM>CK>HM顺序依次减小。(3)除HM处理外,栽培香菜地各处理土壤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通量均为负值,表现为温室气体的吸收汇,按照SM>PM>CF>CK>CM顺序依次减小。而裸地各处理累积排放通量除CF外均为正值,表现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源,按照CM>SM>CK>PM>HM依次减小。
  • 摘要:背景:目前大多数果园肥料利用率低,土壤酸化严重,施肥劳动力紧缺,已成为制约果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型肥料的应用迫在眉睫;目前对控释肥的应用研究大多集中在大田作物,对多年生果树研究较少。方法:采用苹果专用控释肥和普通复合肥为试材,设计不同控释肥养分含量处理,研究专用控释肥对果园土壤微生物、有机质、 pH和N、P、K、Ca、Mg、Cu、Fe、Zn、Mn等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相比普通复合肥,施用控释肥的处理,增加了果园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了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Ca、交换性 Mg和Mn含量;盛果期红富士园Fe和Cu含量降低,Zn含量增加;幼果期嘎啦果园Fe和Cu含量增加,Zn含量降低;对土壤pH和有机质有增加的趋势,但数据规律不明显;同一指标的不同控释肥处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规律不明显。结论与意义:控释肥有效改善果园土壤环境,提高了土壤N的利用率,减轻了果园酸化趋势,促进了根系对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该研究初步探讨了果园土壤对控释肥的响应机制,为控释肥在果树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摘要:背景:作为Rho族GTP酶最主要成员之一的Rac1蛋白,在许多生物中参与调控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和极性生长过程。水稻病原真菌—稻瘟病菌是研究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重要模式生物。然而该菌的致病机制仍尚未深入阐明。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稻瘟病菌中的Rac1同源蛋白MoRac1,是该菌产孢和致病所必需的关键调控蛋白。而Rac1是如何通过其互作蛋白,特别是效应蛋白,有效地调控致病过程,则还需要深入研究阐明。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分子遗传和生化手段对 MoRac1的互作蛋白NADPH氧化酶Nox以及调控因子MoNoxR进行功能分析及过氧化物含量鉴定,并通过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Nox2下游的假定底物。结果:酵母双杂交和NBT染色实验证实了稻瘟病菌中两个NADPH氧化酶Nox1和Nox2均是MoRac1的效应蛋白,MoRac1突变体细胞内过氧化物含量明显改变。此外,MoRac1的另一个效应蛋白MoNoxR,是 NADPH氧化酶调控因子的同源物。表型分析发现,MoNoxR的失活突变体虽然菌丝,孢子和侵染结构附着胞形态正常,但其完全丧失了对水稻的致病力。最后为了鉴定MoRac1-Nox下游作用靶标,我们通过双杂交cDNA文库的筛选,获到若干 Nox2下游的假定底物。结论与意义:MoRac1有可能通过与MoNoxR、Nox1和Nox2形成复合体,调节NADPH氧化酶的活性,影响稻瘟病菌菌丝和孢子细胞中过氧化物的含量,进而介导侵染相关的信号途径。因此进一步分析Nox底物蛋白的功能及活性,将为完美阐释MoRac1-Nox信号途径对稻瘟病菌侵染及致病的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国计民生的发展大计。绿色农业承载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根本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发展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绿色农业是21世纪人类进入绿色生态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相对短缺、农业人口比例高、农业生态持续退化和农业生产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走绿色农业之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农业建设的具体发展模式,是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文章在深入分析发展绿色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基础上,提出加强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绿色农业理念、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强化科学管理构建绿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示范典型、制定相关政策形成绿色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等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有效性路径,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创新体系,以此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 摘要:以筛选的自毒物质忍耐型(01号)和自毒物质敏感型(02号)杉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分析邻羟基苯甲酸对2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化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ABA含量表现为促进效应,其中01号杉木无性系的促进效应大于02号;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IAA、GA3含量表现为抑制效应,胁迫后期邻羟基苯甲酸对02号无性系GA3含量的抑制效应比01号强,2个无性系间IAA含量的抑制效应差异不明显;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无性系ZR含量的化感效应表现为胁迫第20天达到抑制效应高峰期,随后抑制作用下降,邻羟基苯甲酸对02号杉木无性系ZR含量的抑制效应强于01号无性系。
  • 摘要:目的:在NPP模型中,光合有效辐射和光能利用率是二个决定性因子,而植被冠层对入射光有效辐射的吸收系数 (fPAR)和最大光能利用率则尤为重要。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这两个参数已能够通过遥感方式获取或者调整,基于遥感方法已展示出诱人的前景。方法与结果:根据NDVI与FPAR之间的良好相关性,建立了2个FAPR估算模型。经检验:实测的FPAR值与模型(1)及模型(2)估算的FPAR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二个模型的估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本文使用了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叶面积指数,以中国草原18大类分类结果为基础单元,对中国草原18单元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进行调整。结论:本研究中通过多种FPAR的估算方法,采取求均值后计算了我国草原的FPAR,并与 NASA-FPAR产品进行了嵌套和互补,形成全国完整的草原FPAR空间分布图。文中根据不同的植被覆盖类型和叶面积指数,对最大光能利用率取值进行改进,使最大光能利用率的值更接近我国草原的实际情况,进而使NPP估算更具可信性。
  • 摘要:背景:运用ISSR标记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建立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遗传分化指纹图谱,为筛选可产石杉碱甲的目标菌株提供快捷的判别依据。方法:以从皱边石杉中分离的99株内生真菌为材料,建立其ISSR优化反应体系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TLC、HPLC检测发酵产物。结果:优化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对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3975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占100%。遗传相似系数为0.59~0.96,在0.64水平,可分为11类;在0.67水平,第Ⅰ类又可分为5个亚类。UBC868对13号菌株及皱边石杉基因组DNA扩增,在500 bp、200 bp均具有清晰的扩增条带,发酵产物经TLC/HPLC检测,发现13号菌株与宿主植物皱边石杉一样可生产石杉碱甲。结论与意义: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遗传多样性高,遗传距离较远,遗传基础较宽,与13号菌株同属一类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石杉碱甲生产的潜力菌株进行重点筛选和诱变。
  • 摘要:因父母进城务工,处于隔代监护或寄养环境下生活的农村留守儿童,其日常生活保障、膳食营养及生长发育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我国农村正式的照料服务体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极度不完善,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照料质量下降的同时,又难以获得正式制度的弥补。本文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数据,采用两阶段 Multivariate logit模型,在解决劳动力流动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准确评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营养摄取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儿童热量、蛋白质摄取不足的概率,降低了脂肪摄取过量的概率。由此看出,父母外出务工将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结构的不合理,对其营养摄取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 摘要:本文在食用豆需求日益增加,而食用豆生产面临着价格不稳定、缺少政府扶持、豆农种植积极性不高的背景下,以吉林省白城市和江苏省南通市的豆农为例对我国食用豆生产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受资源条件的制约,欠发达地区食用豆生产有巨大潜力,也面临很多挑战,建议政府可以参照大宗农作物给予政策支持,建立权威公开的食用豆信息发布平台,引导豆农理性生产,加大主产区食用豆深加工企业的技术和设备投入,最终促进我国食用豆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 摘要:背景:线粒体的外膜转运酶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这些线粒体前体蛋白运输到线粒体内,在线粒体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本血吸虫线粒体外膜转运酶34基因(SjTOM34)可能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42d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中扩增SjTOM34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SjTOM34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表达状况。构建了SjTOM34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及该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该蛋白在虫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获得了SjTOM34的基因序列,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083bp。该基因在所检测的不同发育阶段童虫和成虫中均有表达,其中在35d虫体中的表达量略高于其他时期的虫体。成功构建了重组的原核表达质粒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重组蛋白在上清和沉淀中都有存在,并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在所检测的各时期虫体中均可检测到该蛋白的存在,并且主要分布在虫体的实质组织中。结论与意义:获得了日本血吸虫SjTOM34基因,初步明确了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中的表达情况,及在成虫中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摘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的目光聚集于此,作为薄弱环节的农村自然而然地成为聚焦区,有些国家打着“人道”、“人权”的幌子对中国做出偏颇报道,使中国的国际威望受到损害。农村的和谐稳定可以最直接地反驳国际上的不实报道,大幅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谈不上强盛的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农村的和谐稳定小到牵扯到农村局面的好坏,大到联系国计民生的优劣。作为相对弱势群体的农村,不断拉大的城乡差距越来越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全局。因而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对维护我国政治稳定,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赋予农民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阐述了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对农村和谐稳定的促进作用。
  • 摘要: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检测乙偶姻和四甲基吡嗪的方法,其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水(含1%的醋酸和0.05%三氟乙酸,pH2.5):甲醇=45:55,采用Zorbax SB-C18柱,柱温45℃;流速0.8 mL/min等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97 nm,3 min内完成色谱检测。该方法可同时检测乙偶姻和四甲基吡嗪,检测限分别为5.625μg/mL、0.033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03%、92.06%;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02-20 mg/L、0.12-80μg/mL;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该方法可应用于食品、饮料、天然产物和药物中四甲基吡嗪的日常检测。收集了全国不同品牌食醋样品并对其乙偶姻和四甲基吡嗪含量进行测定,发现食醋中乙偶姻和四甲基吡嗪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食醋中四甲基吡嗪可能是由乙偶姻转化而来。
  • 摘要:建立了一套适合测定龙眼果实胸腺嘧啶的HPLC分析方法,并对影响结果的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方式、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分离胸腺嘧啶的最佳方案。根据此方案测定了福建省12龙眼品种的胸腺嘧啶含量。结果表明,12个龙眼品种果皮、假种皮、果核中胸腺嘧啶平均含量表现为假种皮>果皮>果核,果皮中超过其平均含量的品种有:福眼、石硖、立冬本、水涨和油潭本,占总品种数的47.1 %;假种皮中超过其平均含量的品种有:苗翘、石硖、水南一号、松风本、赤壳、水涨、八一早和油潭本,占总品种数的58.8%。因此,龙眼果皮和假种皮可作为胸腺嘧啶提取的资源,而果核中胸腺嘧啶含量少,不适合作为胸腺嘧啶提取的资源。
  • 摘要:通过我国8个水稻连作或轮作的农田生态系统的长期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和轮作制度对水稻产量可持续性影响。施肥处理包括化肥NPK(氮磷钾)的不同组合(N,NP, NK, PK, NPK)、全施用有机肥(M)、化肥配施肥有机肥(NPKM)及不施肥(CK)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施肥下水稻的SYI值不同,不施肥和化肥偏施(N、NK和PK)水稻SYI值较低(0.54~0.56),而NP、NPK、M及NPKM处理水稻SYI值较高(0.61~0.65)。不同区域间水稻SYI值差异不明显,但不同轮作间差异显著,单季稻(0.61)显著高于早稻(0.51)和晚稻(0.50)。水稻SYI值与各处理的平均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产量变异系数显著负相关,可以通过提高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来提高水稻可持续性。要利用SYI评价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性时还需进一步改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