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荧光参数

荧光参数

荧光参数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64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3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139301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科学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 、2016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等;荧光参数的相关文献由1610位作者贡献,包括廖飞勇、张伟、康华靖等。

荧光参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3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9301 占比:99.75%

总计:139651篇

荧光参数—发文趋势图

荧光参数

-研究学者

  • 廖飞勇
  • 张伟
  • 康华靖
  • 郁继华
  • 史宝胜
  • 曹卫星
  • 杨再强
  • 杨彬
  • 郭天财
  • 陈修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孝初; 王盼; 康华靖; 郭书亚; 周钰鸿; 潘德月; 陈子林; 肖琛闻
    • 摘要: 为探明棘茎楤木和树参的适宜光强及不同生境下的光合生理特征,研究棘茎楤木和树参对林窗(A)、 林缘(B)和林下(C)3种生境下的光合生理响应,以期更好地林下推广种植.结果表明,在光强较高的A生境下,棘茎楤木和树参的光合速率、电子传递速率以及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实际量子效率均较低.结合光响应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棘茎楤木和树参在A生境下出现了光抑制现象.而C生境下,棘茎楤木和树参的最大光合速率显著较高,分别为19.325和12.451μmol·m-2·s-1;同样,其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均为最高(P<0.05),分别为145.263和99.053μmol·m-2·s-1.光合速率和电子传递速率对光强响应的拟合结果表明,棘茎楤木和树参的光饱和点分别约为900和800μmol·m-2·s-1.由此可见,棘茎楤木和树参均属于半阳生树种.另外,不同生境下棘茎楤木和树参叶片的光补偿点均较低,其范围分别为19.590~28.392μmol·m-2·s-1和13.200~23.829μmol·m-2·s-1,说明两者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因此,棘茎楤木和树参适合林下种植.建议在浙中低海拔山区种植时,生境光强为800~900μmol·m-2·s-1最为适宜.
    • 马博闻; 李庆; 蔡剑; 周琴; 黄梅; 戴廷波; 王笑; 姜东
    • 摘要: 采用对渍水胁迫和渍水锻炼响应差异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四叶一心期和六叶一心期分别进行渍水锻炼2 d;在开花后7d进行渍水胁迫5d,分析不同小麦品种对渍水胁迫响应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花后渍水胁迫显著降低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抑制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PAA),导致籽粒千粒重和产量降低;与不耐渍型品种相比,耐渍型品种在渍水胁迫下可维持较高的SPAD、ΦPSⅡ和PA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酶活性提高,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丙二醛(MDA)含量较低。与花前未进行渍水锻炼和花后渍水处理(NW)相比,花前渍水锻炼和花后渍水处理(PW)下,渍水锻炼敏感型品种较渍水锻炼不敏感品种显著提高了花后渍水胁迫下小麦旗叶SPAD (8.8%)和ΦPSⅡ(17.6%)、降低非调节性能量耗散ΦNO (10.7%)和调节性能量耗散ΦNPQ (16.5%),提升SOD (15.8%)、CAT (17.8%)、APX (8.9%)以及GR (30.7%)酶活性,增加了叶片可溶性糖(17.5%)和蔗糖含量(21.6%),促进花前贮藏物质向籽粒的转运率REP(20.0%),同步提升PAA(10.8%)。与不耐渍型品种相比,耐渍型小麦品种在花后渍水胁迫下旗叶的光合能力、抗氧化能力和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能力更强。花前渍水锻炼提高了各品种小麦花后渍水胁迫下旗叶的光合能力、抗氧化能力和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能力,增强了小麦耐渍性;与渍水锻炼不敏感型品种相比,渍水锻炼敏感型品种的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幅较大。
    • 王洋洋; 贺利; 任德超; 段剑钊; 胡新; 刘万代; 郭天财; 王永华; 冯伟
    • 摘要: 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生理代谢的影响,构建综合生理指数精确评价冻害程度,对农业减损增效和宏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弱春性的偃展4110和兰考198以及半冬性的郑麦366和丰德存21为材料,在低温处理前1周进行灌水和不灌水处理,于雌雄蕊分化期将盆栽小麦移至低温模拟室进行低温处理,分别为正常(CK)、–2°C(T1)、–4°C(T2)、–6°C(T3)、–8°C(T4)和–10°C(T5).在处理结束后第2天测定小麦生理指标和荧光参数,在成熟期收获小麦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分和低温胁迫及其互作对小麦拔节期生理指标及荧光参数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低温胁迫加重,叶片含水量、叶绿素a含量及荧光参数qp、Fv/Fm和Fv/Fo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表现先升后降特征,但MDA含量则相反.灌水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温胁迫对植株生理代谢的影响,低温对半冬性品种的影响相对较小.利用主成分分析将测定参数转化成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且反映了88.55%的原始信息,并构建出冻害生理综合指数(FIPCI).聚类分析热图显示的颜色越深,生理指标响应程度越大.依据生理指标聚类热图及FIPCI值将冻害划分为5个级别,且其与产量损失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水分处理的产量损失率自T3温度开始差异较大,不灌水和灌水处理分别降低了30.4%~44%和21.0%~29.2%.同一水分条件下,产量损失率在品种间差异为LK198>YZ4110>ZM366>FDC21,半冬性品种低于弱春性品种.综合聚类热图和各处理产量,未受冻(CK)和轻度冻害(T1)的产量损失率低于10%,中度冻害(不灌水的T2、灌水的T2和T3)的产量损失率为10%~30%,重度冻害(不灌水的T3、灌水的T4)的产量损失率为30%~50%,特重度冻害(不灌水的T4和T5、灌水的T5)的产量损失率高于50%.可见,低温前灌水有利于缓解低温胁迫造成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量损失.利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构建综合生理冻害指数及模型,可以准确评价小麦晚霜冻害的程度,为灾后产量恢复及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马博闻; 李庆; 蔡剑; 周琴; 黄梅; 戴廷波; 王笑; 姜东
    • 摘要: 采用对渍水胁迫和渍水锻炼响应差异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四叶一心期和六叶一心期分别进行渍水锻炼2 d;在开花后7d进行渍水胁迫5d,分析不同小麦品种对渍水胁迫响应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花后渍水胁迫显著降低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抑制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PAA),导致籽粒千粒重和产量降低;与不耐渍型品种相比,耐渍型品种在渍水胁迫下可维持较高的SPAD、ΦPSⅡ和PA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酶活性提高,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丙二醛(MDA)含量较低。与花前未进行渍水锻炼和花后渍水处理(NW)相比,花前渍水锻炼和花后渍水处理(PW)下,渍水锻炼敏感型品种较渍水锻炼不敏感品种显著提高了花后渍水胁迫下小麦旗叶SPAD (8.8%)和ΦPSⅡ(17.6%)、降低非调节性能量耗散ΦNO (10.7%)和调节性能量耗散ΦNPQ (16.5%),提升SOD (15.8%)、CAT (17.8%)、APX (8.9%)以及GR (30.7%)酶活性,增加了叶片可溶性糖(17.5%)和蔗糖含量(21.6%),促进花前贮藏物质向籽粒的转运率REP(20.0%),同步提升PAA(10.8%)。与不耐渍型品种相比,耐渍型小麦品种在花后渍水胁迫下旗叶的光合能力、抗氧化能力和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能力更强。花前渍水锻炼提高了各品种小麦花后渍水胁迫下旗叶的光合能力、抗氧化能力和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能力,增强了小麦耐渍性;与渍水锻炼不敏感型品种相比,渍水锻炼敏感型品种的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幅较大。
    • 马步东; 黄海霞; 陆刚; 周晓瑾; 张君霞
    • 摘要: 以2年生裸果木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土壤干旱过程中,监测叶片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揭示裸果木幼苗对水分变化的生理响应机制,以期为裸果木抗旱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猝灭(NPQ-Lss)系数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持续上升;最大荧光(F_(m))、原初光能潜在活性(F_(v)/F_(o))、光化学最大量子产量(F_(v)/F_(m))、光化学猝灭(qP-Lss)系数和稳态光量子效率(QY-Lss)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呈现下降的趋势;荧光衰减率(Rfd-Lss)在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23.23%时迅速下降。土壤水分含量减少时,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过程受抑制,但叶片能通过显著提高NPQ-Lss,消耗过剩的光能来减轻干旱对光合机构的伤害。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逐渐加剧,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显著积累,增加幅度却逐渐减小;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先下降,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31.38%时开始显著增加;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含量持续增加。在干旱过程中,裸果木叶片能够通过积累Pro、SS和SP,来降低渗透势,起到一定的抗旱作用。
    • 高战武; 范春燕; 鄢上钦; 刘金霖; 崔艳辉
    •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油菜素内酯、接种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及其复合使用对盐碱胁迫(150 mmol/L)下羊草生长、光合生理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探明两者缓解羊草盐碱胁迫的机制。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羊草生理生化指标受到显著影响。接种AM真菌、施用油菜素内酯皆可有效提高盐碱胁迫下羊草地上部、根系生物量累积,改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光合气体交换参数(Pn、Ci、Gs、Tr)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NPQ、qP)指标,激活抗氧化酶(SOD、CAT、APX、GR),提高抗氧化酶合成基因(Cu/Zn-SOD、CAT和APX)的表达水平,降低丙二醛(MDA)和H_(2)O_(2)累积。盐碱胁迫条件下,油菜素内酯与AM真菌结合使用上述效果更佳,其潜在机制可能是,改善AM真菌生长、保护光合色素、维持光合生理、激活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降低脂质过氧化和ROS累积。
    • 刘凯强; 贾志锋; 梁国玲; 刘勇; 马祥; 刘文辉
    • 摘要: 土壤干旱是限制青海省燕麦(Avena sativa)幼苗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燕麦对干旱的响应机理,本研究以青海省主栽燕麦品种‘青燕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水分梯度,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对照)、60%、45%和30%,探讨幼苗叶绿素及其前体物质和荧光参数变化特点,完善该品种在干旱研究中的不足,为评价燕麦抗旱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不同土壤干旱显著影响燕麦幼苗的发育,与对照相比,幼苗株高降低了24.3%~57.4%;叶长宽比降低了44.0%~68.2%,根冠比增加了90.3%~129.0%。干旱导致叶绿素及其前体物质代谢失衡,胁迫增加了叶绿素合成前体δ-氨基乙酰丙酸含量,降低了胆色素原、粪卟啉原Ⅸ、原卟啉Ⅸ、镁原卟啉Ⅸ和原叶绿素酸酯含量,最终造成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引起了燕麦光合系统的光能吸收、利用和分配失衡,土壤干旱下过剩光能主要通过热耗散的形式散失,这可能是燕麦保护光合系统光抑制和光破坏加剧的重要策略。
    • 王鑫; 张玉霞; 陈卫东; 林聪颖; 候文慧; 斯日古楞; 丛百明
    • 摘要: 为探讨不同饲用燕麦品种产量、叶绿素含量、荧光特性及光合特性对施氮量的响应情况,以科尔沁沙地适宜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氮肥对饲用燕麦产量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燕王、牧王、甜燕1号和牧乐思4个主栽饲用燕麦品种,分别于燕麦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按照15%、40%、25%、20%比例追施0(N0,CK)、100(N100)、200(N200)、300 kg·hm^(-2)(N300)氮肥(纯N),灌浆期测定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荧光参数指标及光合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燕王和牧王在N200施氮水平下产量最高,为低氮高效型饲用燕麦品种;甜燕1号和牧乐思在N300施氮水平下产量最高,为高氮高效型饲用燕麦品种。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饲用燕麦品种叶绿素含量、潜在光化学效率(potenti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actu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qP)、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_(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_(s))、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_(r))呈现先增加后降低或增加的变化趋势,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NPQ)和胞间CO_(2)浓度(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C_(i))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却出现相反的趋势。产量与叶绿素a、叶绿素b、F_(v)/F_(m)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氮肥主要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F_(v)/F_(m),降低NPQ,提高光合性能,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 郑治洪; 刘剑东; 邹芳
    • 摘要: 以金钗石斛为试验材料,研究金钗石斛在不同季节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和不同施肥措施的条件下随着季节变化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均值变化。结果表明,在春、夏、秋、冬四季金钗石斛叶绿素荧光参数F_(o)值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F_(m)、F_(v)/F_(m)、F_(v)/F_(o)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不同施肥措施中随着季节变化需肥情况相近,在氮、磷肥适中高钾的情况下最大荧光值(F_(m))、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PSⅡ最大光能转化潜力(F_(v)/F_(o))较高。
    • 张占琴; 张力; 田海燕; 杨相昆
    • 摘要: 在天山北坡棉花主产区,设置棉花-棉花-春小麦(C-C-W)、春小麦+复播饲料油菜-棉花-春小麦(W-C-W)两种轮作模式,以春小麦+复播饲料油菜连作为对照(CK),研究轮作倒茬后麦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轮作倒茬后对小麦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W-C-W模式和CK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1.61 g·kg^(-1)和1.89 g·kg^(-1),轮作模式(W-C-W和C-C-W)有效减缓碱解氮和速效磷的损失,增加全氮、全磷含量,降低土壤电导率,降幅为220.33~278.67μs·cm^(-1);(2)W-C-W模式在蜡熟期净光合速率(Pn)、光能利用率(LUE)、水分利用效率(WUE)及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较CK提高10.51%、136.49%、35.88%、33.26%,C-C-W处理在蜡熟期LUE、WUE、WUEi较CK提高15.85%、3.24%、0.71%;(3)轮作模式提高了小麦灌浆中期以后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及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等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提高了灌浆中期以后叶片吸收的光能进入光化学的部分(P)所占比例、电子传递速率,有效提高了小麦的光合作用能力;(4)W-C-W模式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和群体光合势(LAD)最高,冠层开度(DIFN)较低,后期平均叶倾角(MTA)较大,最终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564、8925 kg·hm^(-2)。综上所述,小麦与棉花隔年轮作有利于培肥土壤、改善小麦冠层结构、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