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合速率

光合速率

光合速率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41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5篇、会议论文107篇、专利文献16760篇;相关期刊546种,包括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89种,包括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中国马铃薯大会、2010年全国观赏园艺学术年会等;光合速率的相关文献由671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明、胡瑾、张海辉等。

光合速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5 占比:11.70%

会议论文>

论文:107 占比:0.56%

专利文献>

论文:16760 占比:87.74%

总计:19102篇

光合速率—发文趋势图

光合速率

-研究学者

  • 赵明
  • 胡瑾
  • 张海辉
  • 蒋德安
  • 李少昆
  • 翁晓燕
  • 辛萍萍
  • 李强
  • 王智永
  • 张光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紫萌; 刘仪莹; 赵心雨; 陈思瑜; 李国芳; 冯金朝; 石莎
    • 摘要: 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的常绿阔叶灌木植物,具有独特的干旱环境适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浇水前后蒙古沙冬青的光合生理和水分生理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浇水后,老龄、中龄和幼龄蒙古沙冬青的蒸腾速率日均值分别增大了29.33%、18.41%和89.53%,光合速率日均值分别减小了30.06%、24.68%和8.82%。蒙古沙冬青的光合作用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影响,包括光反应的原初电子捕获效率、电子传递功能、暗反应的Rubisco酶活性和RUBP再生受到抑制,导致其光合作用降低。
    • 张晓艳; 侯学会; 王猛; 王丽丽; 刘锋
    • 摘要: 为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小麦条锈病的实时监测以及大范围作物病害识别,明确条锈病胁迫下小麦光谱反射率和净光合速率与病情指数的关系,利用光谱植被指数预测小麦光合速率的变化,在2018年—2019年度冬小麦生长季节,以易感条锈病的济麦15号小麦品种为对照,以生产上播种面积较大的济麦22和鲁原502为供试品种,基于大田小区条锈病接种试验,从抽穗期到乳熟期,每隔7~10 d进行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光谱反射率测定及病情指数调查。研究发现,随感病程度加重,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扬花期济麦22光合速率高于鲁原502。灌浆期可见光波段,病斑部位的光谱反射率始终高于正常部位,这是由于病斑部位叶片单位面积上叶绿素含量较低,对光吸收的少;而在反射平台区域,病斑部位的光谱反射率较正常叶低得多。利用与病害胁迫、生长状况以及产量相关较大的光化学反射指数(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PRI)、植被衰减指数(plant senescence reflectance index,PSRI)和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来反映病情指数变化,结果显示,病斑部位的光化学反射指数和植被衰减指数大于正常部位,且植被衰减指数变化率较大,而比值植被指数变化率小于正常部位。小麦不同生育期,光合速率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不同,模拟光合速率的植被指数也不同。灌浆期,鲁原502的光合速率与光谱反射率始终呈正相关关系;在可见光范围内,对照光合速率与光谱反射率呈正相关,济麦22呈负相关;在反射率平台位置,对照光合速率与光谱反射率呈负相关,济麦22呈正相关。在小麦灌浆期,可以利用植被衰减指数进行病害程度识别及光合速率估测。该研究为利用遥感手段大面积监测小麦长势及病害发生情况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探讨利用光谱指标无损监测的方法预测小麦条锈病发生及危害程度奠定了基础。
    • 李欣欣; 叶敏; 王丽华; 慕长龙; 邓小兵; 王泽亮; 杜晋城
    • 摘要: 通过研究四川3个生态区内5个油橄榄品种的叶片生理特征及开花座果率,提出油橄榄川内最适宜生长的地区及相对较优的品种。以油橄榄主栽品种:‘豆果’‘皮瓜尔’‘克罗莱卡’‘小苹果’和‘科拉蒂’为研究对象,测定西昌冕宁、广元利州和金堂淮口3个区域油橄榄叶片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叶片功能性指标,结合各生态区各品种相应的开花和座果情况,为油橄榄适生生态区及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3个区内5个油橄榄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总体表现为西昌冕宁>广元利州>金堂淮口,就净光合速率而言,‘豆果’‘克罗莱卡’‘科拉蒂’‘小苹果’和‘皮瓜尔’在西昌冕宁较金堂淮口分别提高33.76%、51.11%、126.92%、8.61%和81.99%。就蒸腾速率而言,5个油橄榄品种在西昌冕宁较金堂淮口分别提高1.242、2.57、9.47、3.45和0.59倍;就叶绿素总量而言,5种油橄榄在西昌冕宁较金堂淮口分别增加26.79%、34.09%、45.44%、55.38%和82.51%;在西昌冕宁更有利于油橄榄叶片光合色素合成,更有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且在5个品种中‘豆果’叶片光合作用较强,‘科拉蒂’次之。(2)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内油橄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出现显著性差异,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西昌冕宁广元利州>金堂淮口,就品种而言,从优至劣依次为‘豆果’>‘克罗莱卡’>‘科拉蒂’>‘小苹果’>‘皮瓜尔’,‘豆果’在3个区域15 d后出现显著性差异变化,其在西昌冕宁较在广元利州和金堂淮口分别提高1.21%和2.17%,表明在西昌冕宁更有利于油橄榄开花座果。可得结论:在3个生态区油橄榄叶片功能性状特征与开花座果率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在西昌冕宁地区油橄榄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合作用强,适应性强,开花座果率也较高,5个品种中豆果最优。
    • 范震; 赵有欣; 陈钰蓉; 万云婷; 邢玉美; 王鹏飞; 刘延龙; 田晓飞
    • 摘要: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普通尿素(U)、尿素+硝化抑制剂(NI)、尿素+脲酶抑制剂(UI)、凝胶尿素(SU)和包膜尿素(CRU)共6个处理,探究不同缓/控释氮肥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夏玉米各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叶片净光合速率。与U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均显著提高拔节期和灌浆期夏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与普通尿素相比,各缓/控释尿素处理夏玉米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SU和CRU处理分别显著增产45.05%和49.23%。因此,施用缓/控释尿素能改善夏玉米生育后期土壤氮素供应状况,使叶片维持更高的净光合速率,有利于地上部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其中凝胶尿素和包膜尿素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 袁洋; 董奇琦; 贾佩岩; 史晓龙; 蒋春姬; 王晓光; 张正; 万书波; 于海秋; 赵新华
    • 摘要: 为明确玉米花生宽幅带状间作下不同肥料处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设置玉米花生间作不施肥(K0)、间作玉米花生施常规肥(K1)、间作玉米施缓控肥花生减施肥料(K2)、单作玉米施常规肥(SM)、单作花生施常规肥(SP)5个处理,测定形态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氮含量及相关酶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间作玉米氮代谢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各器官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K2>K1>K0,且间作玉米边行显著高于中间行。K2和K1处理间作玉米产量比K0和单作分别显著增加21.95%、17.34%(pK2>K0,中间行>边行,且单作>间作。K2和K1处理花生中间行净光合速率比K0显著增加67.75%和64.82%(p<0.05),产量比K0处理显著增加30.65%和21.26%(p<0.05),但比单作显著降低6.81%和13.49%(p<0.05)。可见,间作玉米施用缓控肥提高了玉米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净光合速率,生长速率加快,进而增加产量。施肥增加花生生长前期氮素吸收量,促进氮代谢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增加、加快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K1和K2处理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研究结果对创新优化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玉米花生宽幅带状间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 魏凤国
    • 摘要: 分析了光合作用中几个常见疑问:遮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缺水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水的光解是否需要酶的催化;光反应产物O_(2)释放为何要穿过类囊体膜而NADPH不穿过类囊体膜;光合作用需要的CO_(2)是否都通过叶片吸收;植物光合午休非气孔限制的原因;光合作用是否都产生O_(2);光反应产生的ATP是否只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影响气孔运动的主要因素是否为温度;类囊体是否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叶绿体中;希尔反应为何需要额外氧化剂;光反应中水为何在光下分解。以期帮助教师和学生解疑。
    • 李静; 周杨果; 陆志峰; 丛日环;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 摘要: 【目的】角果皮作为典型的非叶器官,其光合作用不仅是油菜(Brassica napus L.)光合作用的重要补充,更是生育后期产量建成的重要碳源。我们研究了氮、钾营养及氮钾配施对冬油菜角果形态、角果皮光合特性、光合器官氮分配的影响及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差异机制。【方法】采用双因素田间试验,设4个施氮量(N_(0)、90、180、270 kg/hm^(2),分别以N_(0)、N_(90)、N_(180)、N_(270)表示),两个钾用量(K_(2)O 0、120 kg/hm^(2),分别以K_(0)、K_(120)表示),试验共计8个处理:N_(0)K_(0)、N_(0)K_(120)、N_(90)K_(0)、N_(90)K_(120)、N_(180)K_(0)、N_(180)K_(120)、N_(270)K_(0)、N_(270)K_(120),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角果期测定角果形态参数、净光合速率(A_(n))、角果皮氮钾养分含量、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以及最大羧化速率(V_(cmax))等相关光合、生理参数,并计算角果皮氮素在光合器官(羧化系统、电子传递系统和捕光系统)的分配比例。【结果】与N_(0)K_(0)处理相比,氮钾配施处理单株角果数增加了1.7~3.0倍,角果长和角果面积分别提高了12.1%~30.2%和9.9%~43.8%。在不同氮肥施用量下,施钾后角果皮氮含量平均降低了19.5%;在不同施钾量下,氮肥施用后角果皮钾含量平均降低了20.9%。氮钾配施处理角果皮气孔导度(g_(s))、叶肉导度(g_(m))、V_(cmax)及A_(n)较N_(0)K_(0)处理平均提高了11.1%、158.8%、88.2%和115.0%。与N_(0)处理相比,施氮后角果皮光合系统氮库平均增加了51.1%,但羧化系统(N_(cb))和电子传递系统(N_(et))中氮分配比例分别下降了8.4和2.5个百分点,PNUE降低了21.1%;相反,施钾后角果皮光合氮库和分配比例分别较K_(0)处理提高了28.7%和15.6个百分点,其中N_(cb)和N_(et)氮库分别提高了35.9%和31.4%,PNUE增幅高达65.7%。与N_(0)K_(0)处理相比,尽管氮钾配施对角果皮光合系统氮分配比例的提升作用较小,但光合系统氮库容量增加了90.7%,远高于单施氮肥或钾肥对角果皮光合氮库的提升幅度。PNUE与角果皮钾含量和光合系统中各组分氮分配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角果皮氮含量及氮钾比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氮钾配施一方面提高了角果皮光合面积、协调氮钾营养平衡、降低CO_(2)传输阻力,另一方面增加了角果皮光合氮库、改善了光合系统中氮分配比例,从而提高了角果光合能力、优化了PNUE。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氮钾肥要合理配施,最大化个体光合潜能,进而提高群体生产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 谢晓东; 王应梅; 何铎; 王佳; 谭占明; 杜红斌
    • 摘要: 为研究南疆温室环境下不同嫁接品种黄瓜光合速率变化及不同因子间的相关性,以‘金尊’‘寒越’‘金秀台木’为砧木,‘富阳’为接穗进行嫁接试验,以未嫁接的‘富阳’为对照,测定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合辐射、气孔导度、水汽压差、叶温、胞间CO_(2)浓度等指标。结果发现,不同嫁接品种的日光合速率变化呈现单峰变化,而CK品种呈现双峰变化。在不同品种的通径系数分析中,CK品种的蒸腾速率是光合速率的主要决定因子;‘富阳-金尊’和‘富阳-金秀台木’品种的胞间CO_(2)浓度是主要决定因子;‘富阳-寒越’品种的光合辐射强度是主要决定因子。不同嫁接品种与CK品种,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
    • 王彩虹; 郝水源
    • 摘要: 2018—2020年连续3年设置常规化肥(S1)、未接菌复合肥(S2)、普通复合肥(S3)、腐殖酸复合微生物肥(S4)和不施肥(CK),研究长期施用腐殖酸复合微生物肥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2020年小麦叶片长度、叶片数目、基茎、分蘖数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年份小麦叶片长度、叶片数目、基茎、分蘖数均表现为S4>S3>S1>S2>CK,不同处理均显著高于CK(P0.05)。小麦叶面积指数和比叶质量呈一致的变化趋势,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年份小麦叶面积、叶面积指数、比叶质量均表现为S4>S3>S1>S2>CK,不同处理均显著高于CK(P0.05);小麦叶隙分数、叶片透光率表现为S4S3>S1>S2>CK,不同处理均显著高于CK(P0.05)。小麦产量和结实率呈一致的变化趋势,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年份小麦产量和结实率大体表现为S4>S3>S1>S2>CK,不同处理均显著高于CK(P<0.05)。综合分析表明,腐殖酸复合微生物肥对小麦产量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大,具体表现为促进小麦产量的增加。
    • 颜佳倩; 顾逸彪; 薛张逸; 周天阳; 葛芊芊; 张耗; 刘立军; 王志琴; 顾骏飞; 杨建昌; 周振玲; 徐大勇
    • 摘要: 旨在阐明耐盐性不同水稻的产量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特性。本研究以5个耐盐水稻品种和两个盐敏感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了5个不同盐浓度处理(0、1、2、2.5和3 g kg^(-1))。结果表明,相较于盐敏感水稻,耐盐水稻能够耐受更高浓度的盐胁迫(2.5 g kg^(-1)),且产量受盐胁迫减产幅度较小。耐盐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得益于其较高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率。与盐敏感品种相比,耐盐水稻品种叶片,在分蘖中期、穗分化期、抽穗期,具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的果糖、海藻糖、山梨醇、脯氨酸等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较高的K;/Na;值;分蘖至拔节以及抽穗至成熟期具有较高的作物生长速率;抽穗期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上述结果表明,不同耐盐性水稻产量差异,主要来源于分蘖期、穗分化期与抽穗期的耐盐生理差异,这些生育时期是决定水稻穗数、穗粒数、结实率的关键时期。耐盐水稻在这些关键生育时期的良好生理表现是这些水稻品种获得高产的基础。该研究结果对水稻耐盐生理机制研究与水稻耐盐育种有借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