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温室番茄

温室番茄

温室番茄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99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保护、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8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6093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中国农技推广、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微灌大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温室番茄的相关文献由124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亚灵、曹红霞、倪纪恒等。

温室番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8 占比:1.43%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6093 占比:98.50%

总计:26491篇

温室番茄—发文趋势图

温室番茄

-研究学者

  • 李亚灵
  • 曹红霞
  • 倪纪恒
  • 李莉
  • 温祥珍
  • 刘勇
  • 张伟亮
  • 毛罕平
  • 吴宣毅
  • 周靖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坤林; 王钊英; 杨会民; 陈毅飞; 蒋永新; 张佳喜
    • 摘要: 【目的】研究温室番茄果实直径变化量的动态预测模型,为番茄所需水肥规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番茄果实横径为研究对象,以5株番茄果实膨大期的数据建立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植物生理生态信息和环境信息进行分析,提取主要成分,以主成分为自变量,输出变量为因变量,建立一个包含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含水率、叶片温度及果实横径的BP神经网络回归动态预测模型,并以3株番茄果实膨大期内所测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进行预测,比较预测值和实测值。【结果】第1株番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为(R^(2))0.964,均方根误差(RMSE)为0.238,第2株番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60,均方根误差(RMSE)为0.051,第3株番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51,均方根误差(RMSE)为0.047。【结论】该模型可以预测温室短时内番茄果实直径变化量,可以用于新疆连栋温室内的秋季番茄果实直径变化预测,可根据预测量与实测量之间差值对水肥实行微调。
    • 曹媛媛
    • 摘要: 本文对温室番茄主要病虫害的田间危害症状进行描述,提出应采取科学用药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措施,制定温室番茄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方案,以求为高品质番茄生产提供依据。
    • 徐明喜; 甘小虎; 魏猷刚; 胡静; 黄雯; 阎庆九; 李昀晔; 杨会玲
    • 摘要: 为探明堆肥基质促进番茄生长发育的效果,作者开展了不同栽培基质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堆肥基质栽培的番茄,其产量与泥炭基质和椰糠基质栽培的番茄相当,且有助于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但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也显著增加。堆肥基质的开发与应用能减轻环境污染,有助于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探究堆肥基质的养分释放规律,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施肥策略会更利于堆肥基质的推广应用。
    • 张倩; 曾健; 张振华; 雷宏军; 张鹏; 柳栋
    • 摘要: 为探讨循环曝气地下滴灌不同肥气耦合处理对作物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以番茄(京鲁6335)为研究对象,利用循环曝气装置实现水肥气一体化灌溉,设置4个曝气量(高曝气O1,中曝气O2,低曝气O3,不曝气S,掺气比例分别为16.25%、14.58%、11.79%和0),3个施肥量(高肥F1,中肥F2,低肥F3),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12个处理,研究不同肥气耦合处理对温室番茄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室番茄进行循环曝气地下滴灌可显著提高植株株高和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随曝气量的升高,株高和茎粗总体上呈现增大趋势,曝气灌溉较不曝气灌溉处理株高最大增幅为22.57%,茎粗最大增幅为7.25%。同一施肥水平下高曝气灌溉处理较不曝气灌溉处理番茄植株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平均分别增大52.46%、60.64%和36.88%,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平均升高33.17%和48.71%。中肥水平下高曝气灌溉处理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果实干物质积累量较不曝气灌溉处理平均提高31.66%和36.95%,单株产量和单果质量较不曝气灌溉处理平均提高12.80%和19.51%,同一曝气水平下,中肥处理番茄株高、茎粗、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和植株干物质量较高肥和低肥处理均有显著增大。循环曝气地下滴灌肥气耦合下番茄单株产量与植株株高、茎粗和净光合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曝气灌溉中肥处理番茄产量与植株株高、茎粗和净光合速率相关系数高于其他试验处理。因此,考虑各处理对番茄植株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综合影响,高曝气灌溉中肥水平是本试验条件下温室番茄较优的灌溉施肥模式。
    • 高娜; 杨阳
    • 摘要: 在温室番茄栽培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叶柄卷曲、茎秆变扁、落花落果等。我们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供菜农朋友们参考。1叶柄卷曲番茄叶柄卷曲主要集中在植株中上部,也就是生长点位置。导致叶柄卷曲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生长素过量,另一个是植株受外界环境刺激特别严重而出现的应激反应。
    • 李莉; 李伟; 耿磊; 李文军; 孙泉; SIGRIMIS N A
    • 摘要: 针对温室番茄无法按需灌溉问题,提出了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的温室番茄结果前期蒸腾量预测方法,并开发了一套基于番茄蒸腾量的智慧灌溉系统。基于物联网实时获取数据,采用RF算法对影响温室番茄蒸腾量的变量进行特征重要性排序,选取作物相对叶面积指数、温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基质含水率和基质温度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GRU的番茄蒸腾量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RF-GRU在番茄蒸腾量预测中具有准确的预测效果,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9490、10.96 g和5.80 g。同时,基于此模型进行指导灌溉相比于定时灌溉,在番茄长势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灌溉量降低了20%,可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 张晓明
    • 摘要: 利用保护地日光温室设施既可解决北方蔬菜周年生产难题,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伴随科技发展进步,保护地番茄栽培生产技术也有了较大提高。温室大棚先进栽培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番茄栽培为主的日光温室种植模式在北方地区获得迅速发展。总结多年日光温室番茄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与生产实践经验,提高温室番茄生产水平与效益,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的。
    • 文延年; 汤砚岗; 吴青林; 刘天英; 梁增文; 林俊凤
    • 摘要: 导读:通过对山东寿光及周边地区温室番茄调查发现,近几年设施番茄受栽培设施和种植习惯、销售市场的影响,各个地方大多都是重茬种植,栽培环境以及品种、病害耐药性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番茄髓部坏死病的发生比前些年相对严重,在番茄接近成熟期茎秆水烂、植株萎蔫,从而导致发病田块番茄大幅度减产,严重的甚至出现绝产。
    • 姚圣俞; 张林
    • 摘要: 研究作物耗水和光合特性有助于了解其增产机理,制定合理的灌溉策略。以温室番茄为研究对象,布置了0.15(S1)、0.19(S2)、0.23(S3)、0.26(S4)和0.30(S5)L/h 5个微孔陶瓷灌水器设计流量处理,并以地下滴灌(CK)为对照,研究其对土壤含水率、番茄耗水特性、光合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下滴灌干湿交替的土壤水分环境相比,微孔陶瓷根灌能够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且土壤含水率随灌水器设计流量的增加而增大。番茄耗水量、耗水强度与灌水器设计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在耗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微孔陶瓷根灌稳定的土壤水分环境相较于地下滴灌能够使番茄避免充分耗水和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抑制。陶瓷灌水器设计流量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番茄光合作用和产量,表现最佳的S4处理各生育期净光合速率较CK处理分别高1.1%~8.6%(春夏茬)和2.3%~8.4%(秋冬茬),微孔陶瓷根灌使番茄叶片生理活动更加活跃,促进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S4处理两季番茄产量较CK处理分别增产8.4%(春夏茬)和9.1%(秋冬茬)。因此,番茄微孔陶瓷根灌时,选择设计流量为0.26 L/h微孔陶瓷灌水器有利于番茄获得较高的产量。
    • 秦佳豪
    • 摘要: 以称重式蒸渗仪实测的温室番茄日腾发量为标准值,对基于FAO-56 Penman-Moneith方程的简化P-M法(P-M_(s))、修正P-M法(P-M_(m))2种模型方法计算的温室番茄腾发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2种方法在温室环境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时段内P-M_(s)模型计算温室番茄日均腾发量存在较大偏差,P-M_(m)模型方法计算得到的日均腾发量与实测值较接近,因此,在温室环境条件下应优先选P-M_(m)法,而P-M_(s)法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不建议直接在温室环境中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