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灰霉病菌

灰霉病菌

灰霉病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5068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暨科技交流会、2014年中国魔芋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等;灰霉病菌的相关文献由74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桂华、秦庆明、张明哲等。

灰霉病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3.69%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5068 占比:95.93%

总计:5283篇

灰霉病菌—发文趋势图

灰霉病菌

-研究学者

  • 李桂华
  • 秦庆明
  • 张明哲
  • 纪明山
  • 李乐涛
  • 冯会强
  • 祁之秋
  • 俞晓平
  • 刘刚
  • 刘慧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泽西; 孙大运; 曲俊杰; 潘凤英; 刘露露; 尹玲
    • 摘要: 【目的】克隆不同抗性葡萄品种中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基因CHS1,明确该基因在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侵染下的表达模式,并对CHS1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功能验证,为探究CHS1的广谱抗病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野酿二号’、欧亚种(Vitis vinifera)‘无核白’和山葡萄(Vitis amurensis)‘双红’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CHS1,分析不同品种中CHS1的序列差异,并对CHS1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检测不同葡萄品种受到灰霉病菌和霜霉病菌侵染后CHS1的表达模式;构建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技术,分别在烟草和‘无核白’组培苗叶片中进行亚细胞定位和抗病功能验证。【结果】CHS1在不同葡萄品种中高度保守,ORF全长均为1 182 bp,编码393个氨基酸,预测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42.92 kD,为稳定的亲水蛋白。受灰霉病菌侵染后,毛葡萄VqCHS1和欧亚种VvCHS1的表达模式变化类似,但灰霉病抗性品种‘野酿二号’中VqCHS1的表达水平整体显著偏高;受霜霉病菌侵染后,山葡萄VaCHS1和欧亚种VvCHS1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变化,霜霉病抗性品种‘双红’中VaCHS1的表达量不断增加,而VvCHS1的表达量逐渐下降。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HS1蛋白在细胞膜质、细胞核中都有分布,但以细胞核定位为主。人工接种灰霉病菌和霜霉病菌后,与阴性对照相比,过表达VaCHS1的‘无核白’叶片具有更强的灰霉病和霜霉病抗性。【结论】抗性品种中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1的表达量比感病品种高,过表达CHS1能够提高感病葡萄品种对灰霉病和霜霉病的抗性。
    • 赵建江; 韩秀英; 马雪梅; 路粉; 吴杰; 王文桥; 毕秋艳; 赵鹏翔; 张涛;
    • 摘要: 本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部行业专项及河北省财政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针对番茄灰霉病菌缺乏精准高效的抗药性检测技术,无法及时进行早期预警,最终导致生产上"用药多、防效差、农残高、污染重"等重大问题,历时15年,首创了灰霉病菌多抗性高通量检测技术,明确了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多抗性类型及群体分布,筛选获得克抗单剂及增效组合,集成创新了番茄灰霉病精准减量绿色防控技术1套,授权发明专利3件,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3篇。
    • 王辰元; 王钒; 徐静; 李文静; 张秉乾; 冉隆贤; 甄志先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60)Co-γ辐照对葡萄枝条、果实病害的防治效果,为葡萄高效安全生产和提高防霉保鲜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葡萄灰霉病菌、白腐病菌和溃疡病菌为靶标菌,选用剂量分别为40、100、600、1000、2000 Gy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就不同剂量的^(60)Co-γ辐照对3种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情况进行试验与观测分析;并在巨峰葡萄1年生嫩枝上经刺伤接种葡萄灰霉病菌、白腐病菌和溃疡病菌,然后分别用剂量为40、100、600 Gy的^(60)Co-γ射线对发病的嫩枝进行辐照处理,统计嫩枝成活率和嫩枝上的病斑扩展面积;再在巨峰葡萄果实上经刺伤接种葡萄灰霉病菌和白腐病菌,然后用剂量分别为100、600、1000 Gy的^(60)Co-γ射线对发病的葡萄果实进行辐照处理,统计葡萄果实的发病率。【结果】^(60)Co-γ辐照对葡萄3种病原真菌的孢子和菌丝都有明显的抑制甚至致死作用,且当辐照剂量大于600 Gy时才始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不同剂量的^(60)Co-γ辐照处理对葡萄3种病菌在嫩枝上病斑的扩展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病斑的扩展面积显著减小,经600 Gy剂量的^(60)Co-γ辐照后其病斑扩展的面积最小,说明辐照的抑制效果最好,该剂量的辐照处理对3种病菌在葡萄嫩枝上病斑的抑制率均在75%以上,且该剂量的辐照处理不影响葡萄嫩枝的扦插成活;^(60)Co-γ辐照葡萄果实的适宜剂量为600 Gy,以此剂量辐照葡萄果实可使灰霉病和白腐病在其贮藏期的发病时间推迟4~6 d。【结论】^(60)Co-γ辐照葡萄嫩枝和果实的适宜剂量均为600 Gy,剂量为600 Gy的辐照能有效抑制葡萄灰霉病、白腐病和溃疡病的发生及其病斑的扩展,还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 文延年; 刘霞云; 王俊英; 刘天英; 王一杰
    • 摘要: 灰霉病是日光温室彩椒冬季的主要病害,对彩椒灰霉病菌生长发育环境进行调控,通过调控温度、湿度等灰霉病菌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配合适当的化学防控,可抑制灰霉病的发展和为害,实现彩椒灰霉病的绿色防控。彩椒灰霉病的病原菌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属真菌子囊菌门锤舌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孢盘菌属。适宜发病温度2~31°C。
    • 宋郝棋; 杨晓琦; 李阿根; 吴鉴艳; 张传清
    • 摘要: 本文采用单孢分离法对四川汉源和山东烟台等地采集的樱桃果实进行了采后灰霉病的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采用区分剂量法分别测定了菌株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甲基硫菌灵、乙霉威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的敏感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抗药性菌株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54株樱桃采后灰霉病菌均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甲基硫菌灵的总抗性频率高达79.6%,其中甲基硫菌灵抗性-乙霉威敏感(BEN R1)菌株频率为25.9%;甲基硫菌灵-乙霉威双重抗性菌株(BEN R2)频率为53.7%;检测到腐霉利抗性菌株(DCF R)9株,频率为16.7%。甲基硫菌灵抗性菌株在β-tubulin基因上的突变共有2种类型:BEN R1抗性菌株中,第198位密码子发生点突变(GAG→GCG),编码氨基酸由Glu(E)突变成缬氨酸Ala(A);在BEN R2抗性菌株中,第198位密码子发生点突变(GAG→GTG),编码氨基酸由Glu(E)突变成缬氨酸Val(V)。DCF R菌株在BcOS1的第365位密码子由ATC突变成AAC或AGC,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Ile(I)突变成天冬酰胺Asn(N)或丝氨酸Ser(S)。本研究表明樱桃采后灰霉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存在不同程度抗性,应在加强抗药性监测的同时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发展。
    • 刘刚
    • 摘要: 日前,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果蔬作物灰霉病菌和菌核病菌抗药性及治理关键技术”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灰霉病和菌核病是果蔬生产和运储过程中最难防治的两种重要病害,这两种病害的病原菌寄主广、周年危害,变异快、药敏性相似,常因抗药性而防控失败。
    • 周明洋
    • 摘要: 采用区分计量法,对采自扬州、苏州、南通、上海、嘉善、宁波等不同地区番茄、草莓、莴苣、西瓜、黄瓜和瓠瓜等不同作物上的153株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监测,嘧霉胺、多菌灵、速克灵和咯菌腈等4种药剂的选用浓度分别为1ppm、1ppm、5ppm和0.5ppm.结果表明,供试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多菌灵、速克灵和咯菌腈的抗性频率分别为64.05%、67.97%、64.05%和0.00%,对前三种药剂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建议生产中减少这几种药剂的使用次数和剂量并避免单剂使用.
    • 郭蕾; 颜媛媛
    • 摘要: 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设施和露地栽培均容易发生。主要危害花器和果实,果实感病表现在开花坐果后,病菌从残存的花瓣附近或接触湿土的果面部位入侵,然后沿果柄蔓延使整个花序干腐、枯死。发病果实初呈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褐色,导致组织软腐。在潮湿条件下,果面上覆盖一层灰色霉层,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草莓品质和产量。本地设施草莓大量上市时间集中在12月至翌年4月,部分早熟草莓品种如日本进口的隋珠10月开始陆续成熟,冬春季寡照及阴雨天气较多,设施内相对湿度较大,极易造成灰霉病菌的侵染,一般发生期病果率在16%左右,严重的可达40%以上,农户种植效益下降,因此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很有必要。
    • 郑庆伟
    • 摘要: 近日,由南京农大植物保护学院牛冬冬课题组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Hailing Jin团队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合作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比较致病真菌、卵菌和非致病真菌对双链核糖核酸(dsRNA)吸收效率,发现灰霉病菌、核盘菌、立枯丝核菌、黑曲霉菌和大丽轮枝菌能够有效吸收dsRNA,有益真菌绿木霉菌吸收dsRNA效率较低,而胶孢炭谊菌却不能吸收dsRNA。
    • 李鸿浩; 肖顺; 徐超; 林智慧; 顾钢; 周挺; 梁颁捷; 陈承亮; 石妍; 刘国坤
    • 摘要: 从福建省6个烟区的烟草灰霉病叶上分离得到30株菌株,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腐霉利、异菌脲及嘧霉胺对这些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计算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进而评价分离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的30株烟草灰霉病菌菌株均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其对供试的3种药剂均敏感.其中,异菌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平均值为0.71μg·mL-1;腐霉利和嘧霉胺对菌丝生长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91和0.96μg·mL-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