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咯菌腈

咯菌腈

咯菌腈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36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7088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植物保护、农药科学与管理、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等;咯菌腈的相关文献由79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张志伟、朱刚等。

咯菌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7088 占比:99.81%

总计:97273篇

咯菌腈—发文趋势图

咯菌腈

-研究学者

  • 刘刚
  • 张志伟
  • 朱刚
  • 王礼文
  • 陈佛祥
  • 吴泽伟
  • 冷忠国
  • 叶宇平
  • 杨建江
  • 王文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嫚; SIHOMCHANH Bounpheng; 何琼; 谭辉华; 李雪生; 吴海燕
    •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96.8%咪鲜胺(10 mg·L^(-1))和99.2%咯菌腈(10 mg·L^(-1))复配剂(2 V∶8 V)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药剂残留情况。结果表明:施用复配剂50 d后,番茄植株茎部病斑长度为0.2 cm,显著小于咯菌腈单剂处理和清水对照;株高为32.1 cm,与未接种枯萎病菌的健康植株间无显著差异;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71.67%,明显优于2个单剂处理;茎和叶片中均未检测出咪鲜胺及其最终代谢物2,4,6-三氯苯酚,咯菌腈的最终残留量分别小于0.06 mg·kg^(-1)和0.01 mg·kg^(-1),使用安全。
    • 李文静; 王秋霞; 李园; 颜冬冬; 郭美霞; 徐进; 靳茜; 曹坳程
    • 摘要: 近些年来,土传病害在我国的发生越来越严重,由于具有很强的暴发性和传染性,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与土传病害的长期斗争过程中,化学农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经过科研人员多年坚持不懈的创新与研发,目前登记在册且在有效日期内的杀菌剂单剂有近7000种,其中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嘧菌酯、咯菌腈以及铜制剂等是使用较为广泛的杀菌剂,它们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广泛,深受欢迎。
    • 高皓杰; 张兰云; 李桐桐; 赵时峰; 李北兴; 慕卫; 刘峰
    • 摘要: 为筛选适合制备安全、高效防治韭菜上灰霉病烟剂的杀菌剂品种,从原药抑菌活性、烟雾毒力作用、成烟率、安全性和田间防效5个方面,对9种常用杀菌剂制备成韭菜灰霉病防治烟剂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胺、咯菌腈和啶菌噁唑抑制韭菜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分别为0.13、0.05和0.12 mg/L;吡唑萘菌胺、氟吡菌酰胺和啶酰菌胺抑制其孢子萌发的EC_(50)值分别为0.84、0.68和1.16 mg/L。在0.108 m3的密闭装置中,分别检测了0.01 g各杀菌剂有效成分受热成烟后烟雾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烟雾可完全抑制韭菜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吡唑萘菌胺、氟吡菌酰胺和啶酰菌胺烟雾可完全抑制其孢子萌发,而腐霉利烟雾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仅分别为54.39%和43.27%。咯菌腈、啶酰菌胺和氟吡菌酰胺的成烟率分别为85.93%、91.35%和82.86%,基本满足烟剂的制备要求。经咯菌腈和啶酰菌胺烟雾处理后7 d,韭菜株高和茎粗的增加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2019年和2020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成分120 g/hm^(2)剂量的咯菌腈烟剂对韭菜灰霉病的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72.31%和79.78%,375 g/hm^(2)剂量啶酰菌胺烟剂对韭菜灰霉病的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81.17%和83.81%,均高于已登记药剂腐霉利烟剂在最高登记剂量(有效成分450 g/hm^(2))下对韭菜灰霉病的治疗作用防效(59.86%和63.71%);上述剂量下,3种烟剂对韭菜灰霉病的田间保护作用防效均在90%以上。咯菌腈和啶酰菌胺烟剂在韭菜植株上沉积分布均匀,其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均为3~4 d。推荐可将咯菌腈和啶酰菌胺加工成烟剂并登记用于韭菜灰霉病的防治。
    • 摘要: 021年12月18日下午,浙江省技术市场促进会在长兴组织召开了关于对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省级新产品的鉴定会,与会专家听取了公司技术研发部门的汇报,从技术路线、产品检测、科技创新、经济效益、投产条件等方面,对25%噻虫嗪·精甲霜灵·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SC两个新产品的作用、技术特点和创新点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并现场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讨论,评审专家一致认为上述2个新产品的研发是成功的,原则同意通过2个新产品的鉴定,并建议企业进一步加大生产规模,拓宽市场销售,为实现公司经济增效和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陈亚伟; 徐建强; 王硕; 许道超; 马世闯; 黄宇龙; 侯颖
    • 摘要: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成为重要的土传病害,并且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明确中国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9年从河南省6个地市分离的105株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的敏感性,通过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和SPSS聚类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分析了咯菌腈与这两种杀菌剂毒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2400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EC_(50)值范围在0.0027~0.0470μg/mL,敏感性差异达17.41倍;敏感性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平均EC_(50)值为(0.0263±0.0101)μg/mL,可作为假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县市的小麦假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_(50)值变化范围为0.0150~0.0335μg/mL,其中咯菌腈对郑州中牟的敏感性最低和最高菌株的EC_(50)值相差16.78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菌菌株对咯菌腈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关联性。多菌灵和戊唑醇对病菌的平均EC_(50)值分别为(0.7881±0.3153)μg/mL和(0.0886±0.1453)μg/mL。病菌对咯菌腈与其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温室防效结果显示,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进行拌种处理,2020年(咯菌腈有效成分为75.0μg/g)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58.00%,2021年(咯菌腈有效成分为50.0μg/g)的防治效果可达到63.69%。本研究结果可为咯菌腈在小麦茎基腐病防治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为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监测提供参考。
    • 张岱良; 李山山
    • 摘要: 以胡椒环为起始物料,通过氯化、氟化、锂化-甲酰化、克脑文盖尔缩合、曼尼希反应、冯布劳恩酰胺脱水反应、闭环,共7个分步合成了咯菌腈。优化了咯菌腈的合成工艺,提高了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分析了各步的反应机理及工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张江兆; 徐重新; 沈燕; 高美静; 卢莉娜; 卢飞; 刘贤金
    • 摘要: 为探究腐霉利和咯菌腈混用对黄瓜灰霉病病原菌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进而通过减少用药量及施药后残留动态分析,提升黄瓜中这两种农药的风险防控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得腐霉利和咯菌腈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69 mg/L和0.103 mg/L;而将两种农药以质量比1∶1混用时,EC_(50)值为0.016 mg/L,增效系数(synergistic ratio,SR)达到5.0,表现为强增效作用。腐霉利和咯菌腈单独处理3 d后的灰霉病菌菌丝经电镜扫描观察,分别表现为菌丝干瘪和胞内物质溢出;而经两种农药以质量比1∶1混合处理后,灰霉病菌同时出现了菌丝干瘪和胞内物质溢出现象,混用对菌丝的损伤符合叠加增强特征。为进一步分析腐霉利和咯菌腈混配施用后的动态残留情况,对可同时检测这两种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进行了优化。所用方法下,腐霉利和咯菌腈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100%~102%和94%~96%,相对标准偏差(R S D)为1.7%~5.3%和2.8%~3.4%,定量限(LOQ)为0.01 mg/kg,符合残留检测要求。两种农药以质量比1∶1混配用于田间试验,施药21 d后在黄瓜上的最终残留量比单独使用腐霉利和咯菌腈分别降低了59%和86%;混配施药后腐霉利和咯菌腈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从5.38 d和6.93 d缩短至4.39 d和4.33 d。研究表明,腐霉利和咯菌腈混用切实增强了对黄瓜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为农药合理减量增效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可有效降低黄瓜中的农药残留风险。
    • 邢小霞; 于鑫; 张清明; 李平亮
    • 摘要: 种衣剂有效成分的残留分布和降解行为可影响其使用方法、作用效果和适用范围,也是了解药剂持效期和残留风险的数据基础。本研究建立了大豆植株和根围土壤中精甲霜灵和咯菌腈的HPLC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中的2种有效成分精甲霜灵和咯菌腈在大豆种子、根、叶和根围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分布。结果显示,在0.35~50.0 mg/L(精甲霜灵)和0.15~50.0 mg/L(咯菌腈)范围内,2种有效成分的质量浓度与其各自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在0.10~5.00 mg/kg添加水平下,精甲霜灵在大豆和土壤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97%;咯菌腈在大豆和土壤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95%,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7%。两者的降解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或一级累积-消解动力学模型,半衰期为1.097~103.2 d。在种植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的大豆种子后,2种有效成分初期主要累积于根部和种子,随后可被传导或扩散至叶部,咯菌腈在根部和叶片的占比低于精甲霜灵;也可被扩散至根围土壤中,咯菌腈的扩散性能优于精甲霜灵。综上所述,2种有效成分均可被大豆植株吸收、传导或扩散来发挥保护作用。本研究可为该药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 杨青青; 王青丽; 段继伟; 李欢; 李倩; 翟妮平
    • 摘要: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病害,随着草莓产业的发展,对草莓为害日益严重。大棚栽培的草莓发生最重,一般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目前我国在草莓上登记的化学农药有克菌丹、啶酰菌胺、嘧霉胺、抑霉·咯菌腈、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嘧霉胺、唑醚·氟酰胺、唑醚·啶酰菌等。本试验选择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 周锋; 周焕焕; 崔叶贤; 胡海燕; 刘起丽; 刘润强; 吴艳兵; 李成伟
    • 摘要: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世界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真菌病害。为了进一步明确禾谷镰刀菌对苯基吡咯类杀菌剂咯菌腈产生抗性的机制,本文以前期室内通过药剂驯化方式得到的4株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高水平抗性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在318.2~782.9之间)为主要研究材料,采用生物测定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开展了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禾谷镰刀菌抗咯菌腈突变体对小麦幼穗的致病力降低了约50%,部分菌株(2XZ-4R)甚至完全丧失了对小麦的致病能力;抗性突变体对渗透胁迫(0.5 mol/L NaCl,1.0 mol/L MgCl_(2),1.0 mol/L葡萄糖或1.0 mol/L甘露醇)高度敏感,且菌丝生长抑制率较敏感菌株降低约50%以上,表明其环境适合度显著下降。同时,抗性突变体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较敏感菌株均升高2倍以上。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供试抗性突变体中候选靶标基因(FgOs1和FgOs5)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推测FgOs1和FgOs5可能参与了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抗性的形成过程。总之,该研究探究了禾谷镰刀菌抗咯菌腈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并为深入揭示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抗性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