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番茄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57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4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8989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2014年益生菌产品研发应用、功能性研究、营养与安全专题研讨会、2014年功能食品制备关键技术与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及研究、检验分析专题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番茄灰霉病的相关文献由132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文桥、马志强、俞晓平等。

番茄灰霉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4 占比:4.38%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8989 占比:95.13%

总计:9449篇

番茄灰霉病—发文趋势图

番茄灰霉病

-研究学者

  • 王文桥
  • 马志强
  • 俞晓平
  • 王傲雪
  • 申屠旭萍
  • 郭庆港
  • 陈秀玲
  • 韩秀英
  • 马平
  • 鹿秀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佳奕
    • 摘要: 1番茄简介及主要病害1.1番茄简介番茄人工种植历史长,是中国重要果蔬。番茄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和抗氧化成分,中国番茄年产量为1.21亿t。中国蔬菜生产面积较大,种类较多,番茄产量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34.7%。番茄含有大量维生素,其中蕃茄红素抗氧化性较好,可以降低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1.2番茄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是灰葡萄孢菌侵袭植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危害蔬菜、果树和花卉。
    • 刘晓萌; 苏振贺; 宣立峰; 王培培; 董丽红; 郭庆港; 马平
    • 摘要: 枯草芽胞杆菌HMB19198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为快速、准确检测HMB19198在叶面的定殖能力,本研究通过对HMB19198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获得该菌株102 bp功能未知的独有基因序列,设计出针对HMB19198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引物和探针对HMB19198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有番茄叶片DNA干扰下,体系检测阈值为10^(2)拷贝/μL。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菌落计数法检测了HMB19198在叶片上定殖动态。叶片喷施1×10^(8) cfu/mL的菌体悬浮液,0 d后菌体数量分别为1.7×10^(8)拷贝/g叶片和8.9×10^(7) cfu/g叶片,2、4、6和8 d后菌株HMB19198在叶面的定殖数量逐渐降低,8 d后定殖数量分别为1.0×10^(7)拷贝/g叶片和1.2×10^(7) cfu/g叶片。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菌株HMB19198悬浮液2 d后防效在80%以上,8 d后防效降为37.9%。
    • 左娇; 胡荣娟; 夏爱萍; 王文桥; 张瑞萍
    •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新型生物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对杀菌剂25%啶菌噁唑乳油(EC)、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WG)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25%啶菌噁唑EC 1605 mL·hm^(-2)(560倍液)+3%卵磷脂·维生素E 180 mL·hm^(-2)(5000倍液)和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 750 g·hm^(-2)(1200倍液)+3%卵磷脂·维生素E 180 mL·hm^(-2)(5000倍液)处理对番茄叶部、果实灰霉病的最终防效显著高于相应杀菌剂单独处理,番茄产量也显著增加;两种杀菌剂各减量20%后加入3%卵磷脂·维生素E,对番茄叶部、果实灰霉病的防效以及番茄产量与各杀菌剂单独全量处理差异不显著,且没有任何药害现象,使用安全。
    • 赵建江; 韩秀英; 马雪梅; 路粉; 吴杰; 王文桥; 毕秋艳; 赵鹏翔; 张涛;
    • 摘要: 本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部行业专项及河北省财政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针对番茄灰霉病菌缺乏精准高效的抗药性检测技术,无法及时进行早期预警,最终导致生产上"用药多、防效差、农残高、污染重"等重大问题,历时15年,首创了灰霉病菌多抗性高通量检测技术,明确了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多抗性类型及群体分布,筛选获得克抗单剂及增效组合,集成创新了番茄灰霉病精准减量绿色防控技术1套,授权发明专利3件,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3篇。
    • 高荣华; 冯璐; 张月; 原继东; 吴华瑞; 顾静秋
    • 摘要: 植物病害的自动早期检测对于作物精确保护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光谱序列(multi-dimensional spectral series,MDSS)和加权随机森林(weighted random forest,WRF)的番茄灰霉病早期诊断与鉴别方法。目的是利用叶片多个观测维度的光谱曲线整体变化趋势建立作物病害检测模型,以期在肉眼明显可见叶面病斑前对作物病害实现诊断。将健康叶片接种灰霉病菌第3天作为叶片成功染病第1天。试验首先采集番茄健康叶片和染病叶片7天内每天的高光谱图像,提取感兴趣区域并计算平均光谱作为初始光谱数据,经筛选共得到(156×7)组有效样本。将样本数据按时间顺序拆分成分别包含1~7个维度的光谱数据形成多维原始光谱序列,为增加维度间差异性,相邻原始光谱序列相减构成多维关联光谱序列。分别采用符号聚合近似估计(symbolic aggregate approximation,SAX)和符号傅里叶近似估计(symbolic Fourier approximation,SFA)两种符号化方法将光谱序列离散成局部辨别性特征。基于多维光谱序列的局部辨别性特征建立加权随机森林(MDSS-SAX-SFA-WRF)分类模型,实现病害早期检测。相应地,基于单维光谱序列(single-dimensional spectral series,SDSS)的番茄灰霉病识别模型被作为基准模型与MDSS-SAX-SFA-WRF模型比较。试验结果显示,MDSS-SAX-SFA-WRF检测模型在包含2至7个光谱序列维度的56个测试样本数据中均获得90%以上识别准确率,在包含5个光谱序列维度测试集中得到最高99%的识别准确率,较SDSS-SAX-SFA-MRF检测模型在染病第5天的识别率高8.2个百分点。另外受随机干扰的影响,SDSS-SAX-SFA-MRF模型准确率在染病5~7 d出现大幅度回落至最低84%,MDSS-SAX-SFA-WRF模型识别率在肉眼可见病斑阶段依然保持超过98%的较高检测水准,未过度回落。因此,提出的基于多维光谱曲线整体变化趋势和加权随机森林(MDSS-SAX-SFA-WRF)的分类模型能够有效实现番茄灰霉病早期检测,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为染病初期的番茄灰霉病鉴别提供新思路。
    • 魏林
    • 摘要: 番茄灰霉病在湖南省发生频率高、危害越来越严重。因该病易引起烂果,会给菜农(尤其是设施栽培的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这一病害的主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 肖辉; 程文娟; 张鹏; 张慧; 焦汝民; 王立艳; 赵杰; 潘洁
    • 摘要: 为明确木醋液对番茄枯萎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在杀菌剂减量施用方面的作用,通过抑菌圈法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木醋液及其与苯甲·多菌灵、腐霉利等杀菌剂配施对番茄枯萎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醋液小于500倍的稀释液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倍稀释液抑菌率分别达85.82%、90.97%;木醋液对番茄枯萎病菌的EC50、EC90分别为4.07、12.22 μg/mL,对番茄灰霉病病菌的EC50、EC90分别为3.87、10.62 μg/mL,木醋液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效果好于对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木醋液小于300倍的稀释液对盆栽番茄枯萎病、灰霉病均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木醋液与农药配施可提高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所选杀菌剂减量20%与木醋液300倍液配合使用,对番茄枯萎病菌、灰霉病菌抑菌率分别达91.43%、70.65%,对番茄枯萎病、灰霉病的预防性防治效果分别为69.62%、74.38%,治疗效果分别为64.67%、69.33%,均与农药不减量处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木醋液对番茄枯萎病、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且与农药配施可降低农药使用量.
    • 刘刚
    • 摘要: 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是在可食用的白羽扇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特定时期提取的,由天然贮存蛋白水解而成的一种多肽,属于新型广谱保护性生物杀菌剂,2017年在我国获得临时登记,2019年转为正式登记。制剂为20%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可溶液剂,低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草莓灰霉病、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和葡萄白粉病。
    • 吴海霞; 袁梦蕾; 江娜; 马桂珍; 孙漫红; 李世东
    • 摘要: 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生防真菌.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地理来源的42株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的寄生能力,以及菌株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同时测定了不同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作用以及对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 表明,不同来源的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对核盘菌菌核均有一定的寄生能力,45.2%的菌株寄生能力达到4级,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与其寄生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抑制率最高可达78.4%;HN-56、STG-21-1、GS6-1等菌株对离体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效达到75%以上,显示出良好的生防潜力.本研究为丰富植物真菌病害生防资源和高效粉红螺旋聚孢霉生防制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 潘晓梅; 李昭煜; 张晓梦; 张建强; 吴康莉; 李佳佳; 石晓玲; 田永强
    • 摘要: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番茄灰霉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施用生防菌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以灰葡萄孢菌为指示菌,生物量和抑菌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优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蜡质芽胞杆菌XF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从而提高菌株XF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并于室内盆栽条件下探讨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今后该菌剂生产工艺条件的进一步确定及其防治应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蜡质芽胞杆菌XF株发酵最适培养基(质量分数):葡萄糖1.00%,蛋白胨1.00%,酵母粉0.50%,NaCl 1.00%,MgSO4·7H2 O 0.10%,色氨酸100 mg/L;最佳发酵条件:初始pH 6.0,温度30°C,发酵周期60 h,摇床转速200 r/min,接种量5%.菌株XF稀释10倍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98.19%,对番茄离体叶片、盆栽的防效分别可达66.58%、83.97%.菌株XF具有很强的生防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