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试验
药效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501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97篇、会议论文391篇、专利文献183006篇;相关期刊602种,包括农药科学与管理、湖北植保、广西植保等;
相关会议125种,包括第30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第十一届全国农药交流会、第二十四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等;药效试验的相关文献由10017位作者贡献,包括等、陈道茂、张夕林等。
药效试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3006篇
占比:97.35%
总计:187994篇
药效试验
-研究学者
- 等
- 陈道茂
- 张夕林
- 王洪祥
- 刘刚
- 林荷芳
- 张勇
- 吉训聪
- 彭埃天
- 张权炳
- 陈卫民
- 雷邦海
- 李鸿筠
- 王诚
- 冉春
- 宋晓兵
- 徐伟松
- 曹春田
- 李晓军
- 陆致平
- 刘景梅
- 张戈壁
- 陈永兵
- 陈霞
- 周振标
- 张素英
- 曾明森
- 王强
- 童英富
- 肖敏
- 薛德乾
- 邓明学
- 陈伟
- 雷慧德
- 马勇
- 黄振东
- 于红妍
- 仇广灿
- 侯秀敏
- 刘峰
- 刘福海
- 叶曙光
- 吴志忠
- 周玉梅
- 夏海
- 庄占兴
- 张纯胄
- 成晓松
- 曲健禄
- 李强
-
-
马军辉;
赵珠蒙;
朱彩虹;
吴东涛;
雷永宏
-
-
摘要:
茶橙瘿螨和茶跗线螨是世界性害螨,也是茶树上为害较重的害螨,爆发时会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田间防治方法大多采用的水溶性农药,考虑到抗药性等问题,因此亟需推广一种替代农药防治茶树害螨。本研究对比浙西南地区茶树害螨替代农药在田间的药效,结果表明虫螨腈和哒螨灵对茶橙瘿螨均有控制效果,防治效果随施用时间均逐渐上升,用药后14天达到最佳防治效果,最高防治效果分别为86.40%与57.07%。虫螨腈防治效果最好,喷药后三周,校正防效仍在80%以上。
-
-
韩伟君;
马莉莉;
高伟;
李燕;
罗嵘;
黄新动;
刘树芳
-
-
摘要:
在云南省文山州三七主产区,采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 mg·kg^(-1),1330 mg·kg^(-1),2000 mg·kg^(-1)对三七叶片均匀喷雾,防治三七黑斑病,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三七黑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效,最佳使用剂量为2000 mg·kg^(-1),防效最好为90.2%,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相比差异显著。
-
-
李洋
-
-
摘要:
生物农药大多具有环境相容性好和安全性高的特点,是绿色农业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碳中和”“碳平衡”的背景下,研发和使用生物农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政策层面上,2017年修订的《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缩短了生物农药试验和登记用时,新生物农药可在一年内完成多地药效试验;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部分生物化学农药可以减免残留试验。
-
-
张汝净
-
-
摘要: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广西昭平县茶区的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嫩叶汁液为害茶树,受害叶尖和叶缘呈红褐色且枯焦,芽梢生长缓慢,轻者使芽叶失绿、老化,影响茶叶产量、品质,重者使芽叶呈枯焦状,茶芽不发,无茶可采。目前,昭平茶园面积达24.2万亩,2020年产干茶产量1.51万t,干茶产值17.48亿元,茶叶面积、茶叶产量、产值位居广西第一。近年来,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呈现虫量大、世代多、范围广、危害重等特点,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及品质。本实验选用德国巴斯夫生产的240克/升帕力特悬浮剂和当前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常规农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便生产上轮换用药,延缓茶假眼小绿叶蝉对农药抗性的产生,提高防治效果。
-
-
-
-
摘要:
浙江农林大学绿色农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6年8月,是浙江农林大学法人授权机构,农业农村部农药田间药效登记试验资质单位,具有独立从事农药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和大区药效示范能力。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测定关键技术,新农药开发、松材线虫病绿色防控、亚热带经济林病虫害综合防控和病虫害生物防治等。
-
-
王雪晗;
卢晓虹;
季宇超;
王美琴
-
-
摘要:
果树锈病近年来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是果树的重要病害之一。锈病主要危害果树叶片,也危害嫩枝、幼果和果柄等幼嫩组织,造成早期落叶和树势衰弱,从而降低果树产量。为了明确花红锈病的发生规律、寻找防治花红锈病的高效药剂以提高花红果树的产量和品质,试验对山西农业大学校园内花红果树和桧柏树进行为期3 a的研究以探寻花红锈病的发生规律,同时选择5种杀菌剂采用喷雾法在花红果树上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桧柏上冬孢子角在每年的2月底形成,5月初花红果树叶片出现病斑,到6月底几乎无新病斑的形成,病害传播高峰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5种杀菌剂对花红锈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30%肟菌脂·戊唑醇乳油(2000倍液)、250 g/L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末次防治效果分别达到100%、95.56%、100%;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末次防治效果分别为70.11%和70.67%,显著低于其他3种药剂。建议在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下旬在担孢子传播的高峰期施药,每隔10 d左右施药一次,连续喷施2~3次,可选择30%肟菌脂·戊唑醇乳油(2000倍液)或250 g/L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药剂3次,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
-
任俊
-
-
摘要:
为明确0.05%茚虫威杀蚁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采用撒施和整个蚁巢中下部周围环状撒毒饵方法,用目测法和诱集法进行调查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施药21 d后,红火蚁工蚁的平均防效最高达到92.24%,施药42 d后,平均防效仍然能达到74.68%。
-
-
张忠池;
王保娜;
李明通;
罗曼
-
-
摘要:
黄瓜白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常见病害,对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筛选对黄瓜白粉病防效较好的生物源药剂,作者以3个生物源制剂,即1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80%硫磺水分散粒剂、0.5%几丁聚糖可湿性粉剂,和化学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作试验对象开展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药剂对黄瓜生长安全,各参试生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显著低于化学制剂,但也达到60%左右,下一步需对生物药剂的施用方法和使用剂量等进行试验研究。
-
-
田启航;
李永红;
刘国俭;
王召元;
常瑞丰;
陈湖
-
-
摘要:
为筛选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有效药剂,对3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0%噻唑锌悬浮剂750倍液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效果是供试药剂中最好的,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差,33.5%喹啉铜悬浮剂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差。
-
-
曹新峰
-
-
摘要:
梨木虱是为害砀山酥梨最普遍、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在安徽砀山一年发生5代,以成、若虫刺吸芽、叶、嫩枝汁液进行直接为害,同时分泌黏液,招致杂菌,使叶片出现褐斑而造成早期落叶,污染果实,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有效药剂,2021年5月13日和5月28日,分别在砀山开展了防治梨木虱的药效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供果农在生产中参考。
-
-
-
江小冬;
龙秀珍;
曾宪儒;
韦德卫;
高旭渊
- 《广西甘蔗学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为明确20%呋虫胺SG用于大田防治甘蔗螟虫和绵蚜的防治效果,开展了该药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下种时每公顷施用20%呋虫胺SG180~240g,对苗期甘蔗螟虫的防效最高可达100%,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均达95%以上,且持效期长,与25%噻虫嗪WG的防效无显著差异,是防治甘蔗螟虫和绵蚜的高效低毒的理想药剂.
-
-
王付彬;
曹健;
段成鼎;
马井玉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为了有效控制韭蛆为害和筛选安全、高效的农药,笔者对6种环境友好型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施药后7天,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和25%灭幼脲悬浮剂1000倍液对韭蛆的防治效果达到了80.17%、84.2%、80.3%;施药后14天,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到83.8%和79.4%.从防效、药效持续期及生态环境角度综合分析,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25%灭幼脲悬浮剂可作为防治韭蛆的环境友好型农药,1.8%阿维菌素乳油可作为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在韭菜田大面积推广应用.
-
-
赵林;
张琼;
何平;
李悦娜;
习伟
- 《第三十四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会暨农药械交易会》
| 2018年
-
摘要:
稻飞虱属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以口针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是国际水稻重大的迁飞性害虫之一,具有迁飞距离远、发生区域大、落地成灾、毁灭性和突发性等特点.曲靖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33万hm2,产量36960万kg,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平均年发生面积3.26万hm2,造成稻谷损失1467.4万kg.多年来,老百姓习惯用吡虫啉、噻嗪酮、乙酰甲胺磷等进行防治,防治药剂单一,部分药剂已产生一定抗药性.25%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具有高效、广谱、持效期长、低毒、低残留、对天敌安全等特点,为进一步明确其效果和对水稻的安全性,开展田间药效试验,为防治提供更多药剂选择.
-
-
赵利民
- 《第三十四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会暨农药械交易会》
| 2018年
-
摘要:
小麦赤霉病是长江流域小麦上的主要病害,造成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等症状,导致小麦减产,品质下降.近年,随着气候变化和秸秆还田力度的加大,小麦赤霉病在河南发生频率加快、危害程度加重,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实粒(20%氰烯菌酯·己唑醇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锈病等的兼治作用,评价其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增产作用,笔者特于2017-2018年在小麦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为以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
-
陈德西;
何忠全;
黄腾飞;
王明富;
向运佳;
刘欢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采用宁南霉素、低聚糖素、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氨基寡糖素·盐酸吗啉胍、几丁聚糖和香菇多糖6种药剂,分别在烟草移栽后团棵期进行田间药效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种病毒抑制剂对烟草花叶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宁南霉素水剂250倍液、6%低聚糖素水剂600倍液和65%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300倍液防效相对较好,施用3次后防效分别为61.31%、70.83%、62.50%,且防效较稳定,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
苏瑞霭;
冯希杰
- 《第十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英腾42%苯菌酮悬浮剂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在中国第一个登记的二苯菌酮类杀菌剂.其具有优异的预防和保护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瓜果类白粉病,通过作用于病菌细胞骨架——肌动蛋白,造成细胞不稳定,干扰其形成及分解,具有抑制病菌的菌丝生长,孢子形成的作用.通过田间对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和苦瓜白粉病的试验结果表现,英腾1500倍液处理3次药后7d对草莓白粉病的预防效果优秀,达到97.4%,与对照药剂硝苯菌酯36%EC1500倍液和乙嘧酚25%SC750倍液的防效相当;英腾1875倍液和1500倍液对甜瓜上部叶片白粉病的预防效果优秀,三次药后7d防效分别达到91.9%和95.7%,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处理的效果;英腾2500倍液、1875倍液和1500倍液对苦瓜白粉病的预防效果优秀,持效期长,3次药后11d防效分别达到94.1%、95.4%和97.8%,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处理.推荐在白粉病发生前或发生极早期(发病率0~1%)时开始用药,连续用药3次,间隔期7d.
-
-
金丽华;
冯希杰;
王绍敏;
王培松;
范坤;
时春喜
- 《第十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健攻是巴斯夫开发的新一代SDHI类杀菌剂,由氟唑菌酰胺和苯醚甲环唑混配而成,为125g/L悬浮剂,兼有保护和治疗活性,并且非常适于抗性管理和病害综合治理.健攻应用作物种类多,杀菌谱广,与苯醚甲环唑单剂相比,两种成分相互协同的增效作用使其杀菌谱更广、药效更突出,是出色的抗性管理工具.复配制剂对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如白粉病、锈病、早疫病、蔓枯病、斑点落叶病、黑星病均有很好的防效,在生产上适用于各种蔬菜、果树的病害防治.健攻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使用适期长,持效期长,更适用于白粉病反复侵染的葫芦科作物和各种病害混合发生的果树.健攻渗透性和向顶传导性好,对新叶保护能力强.而且得益于其超高的表面活性,耐雨水冲刷能力好.
-
-
许焕明;
周泽秀;
吴雪芳
- 《广西甘蔗学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试验结果表明:0.5%吡虫啉·杀虫单缓释粒剂(BRG)对绵蚜虫、蓟马、金龟子等甘蔗害虫有较好的防控作用,其剂量为3000g/hm2,对绵蚜虫、蓟马、金龟子的防效分别为88.71%、86.34%、86.05%,对预防枯心苗、螟害株和螟害节的防效分别为83.50%、65.22%和55.26%以上,总体效果明显优于3个对照药剂,且该药剂只需在种植或破垄松蔸时1次施用,省工省力,值得在今后甘蔗生产中推广,推荐使用剂量为3000~3750g/hm2.
-
-
陈志鹏;
高旭渊;
顾冰;
陈伟;
于永浩
- 《广西甘蔗学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等5种常用农药推荐剂量对甘蔗螟虫的防效和使用技术,在广西甘蔗主产区的不同地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个试验地点20%氣虫苯甲醜胺300ml/ha对甘蔗螟虫的防效分别为91.06%和90.23%;30%氯虫·噻虫嗪600ml/ha对甘蔗螟虫的防效分别为90.46%和91.05%,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的防效,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