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效
防效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729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33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551283篇;相关期刊500种,包括中国植保导刊、农药科学与管理、杂草科学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五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天津青年科技论坛、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等;防效的相关文献由1537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王会福、刘怀阿等。
防效—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51283篇
占比:98.70%
总计:558547篇
防效
-研究学者
- 刘刚
- 王会福
- 刘怀阿
- 张勇
- 石磊
- 姬小雪
- 郑庆伟
- 刘琴
- 周小军
- 陆致平
- 谌江华
- 张夕林
- 马艳
- 周益民
- 胡冠芳
- 陈海波
- 冯永斌
- 李保同
- 李玮
- 李红阳
- 王红春
- 陆玉荣
- 张俊喜
- 张春梅
- 柴伟纲
- 邱士芬
- 陆爽
- 顾慧玲
- 黄贤夫
- 吉春明
- 张海燕
- 张顾旭
- 翁华
- 董涛海
- 赵伟
- 赵敏
- 郭良芝
- 郭青云
- 魏有海
- 乔康
- 余山红
- 刘福海
- 刘麦丰
- 周加春
- 姜伟丽
- 孙梅梅
- 张伟
- 朱文达
- 李颖
- 王金信
-
-
阮赞誉;
居梦婷;
沈秋兰;
尤滨乾;
陈国祥;
林蔚红
-
-
摘要:
选取6种化学农药和3种生物农药进行玉米地草地贪夜蛾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 d,20亿PIB·mL-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50 g·L-1虱螨脲乳油、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对玉米的保叶率在86.9%~100.0%,虫口防效在86.1%~100.0%;药后9 d,对玉米的保叶率在86.7%~98.5%,虫口防效在82.1%~95.2%,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可作为防控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首选药剂.
-
-
陈将赞;
戴以太;
杨廉伟;
陈婵娟
-
-
摘要:
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封闭+茎叶除草、茎叶除草3种麦田除草方式和不同除草剂组合除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封闭为首选除草方式,33%吡氟·氟噻·呋悬浮剂80 mL土壤封闭处理90 d对杂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为93.1%、98.2%;茎叶处理除草中,20%啶磺·氟氯酯水分散粒剂6.7 g、4%啶磺草胺油分散剂25 mL、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2.5 g、快达麦草星1号悬浮剂220 g、5%唑啉草酯乳油80 mL+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6.5 g、5%唑啉草酯乳油80 mL+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6 mL除草剂组合对杂草综合防效达到92%以上。综合分析,上述药剂配方在小麦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或小麦6叶期前(杂草6叶期前)时进行一封或一杀除草方式,能较好控制小麦田杂草危害。
-
-
程静雯;
李阿根;
陈瑞;
张斌
-
-
摘要:
研究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悬浮剂525 mL·hm^(-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800 mL·hm^(-2)、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675 mL·hm^(-2)、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75 mL·hm^(-2)4种杀菌剂,不同时期和施药次数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盛花期施药效果优于初花期,其中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盛花期防治效果比初花期提升31.7百分点;2次施药效果优于单次,以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的差异最大,达到29.6百分点。
-
-
胡亚峰;
陈小花;
李继明;
武汉军
-
-
摘要:
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大,重茬地块多,土壤连作障碍和病害发生重。试验选用不同药剂对马铃薯进行拌种,验证不同处理方法对马铃薯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碧护可湿性粉剂45 g/hm^(2)+22.4%阿马士悬浮剂450 mL/hm^(2)+4%春雷霉素水剂600 g/hm^(2)处理防治马铃薯环腐病、黑痣病、疮痂病较其他处理效果好,其产量也最高,为49363 kg/hm^(2),较70%甲基硫菌灵100 g/hm^(2)+6%春雷霉素30 g/hm^(2)+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 g/hm^(2)+滑石粉2000 g/hm^(2)处理高7048 kg/hm^(2),增产率16.7%,较当地常规处理高8692 kg/hm^(2),增产率21.4%,较空白对照处理高13773 kg/hm^(2),增产率38.7%。因此,在生产中可采用碧护可湿性粉剂45 g/hm^(2)+22.4%阿马士悬浮剂450 mL/hm^(2)+4%春雷霉素水剂600 g/hm^(2)处理对马铃薯进行拌种,以减少病害发生。
-
-
范建;
杜红莲;
马玉梅;
杨继琼
-
-
摘要:
为验证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的防治效果,在大棚和露天种植的甘蓝上开展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大棚试验中,3次施药7 d后,1%苦参碱水剂对菜青虫的防效分别为2.52%、63.12%、86.53%,对蚜虫的防效分别为30.76%、51.94%、52.64%;露天试验中,3次施药7 d后,1%苦参碱水剂对菜青虫的防效分别为3.87%、53.74%、67.70%,对蚜虫的防效分别为24.80%、55.02%、63.49%。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的药效较慢、速效性较差,适宜用于大棚种植的甘蓝防治菜青虫,适宜与化学药剂搭配防治露天种植的甘蓝菜青虫。
-
-
董宇奎
-
-
摘要:
为筛选防治玉米螟的高效低毒药剂,以甲维盐、乙酰甲胺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药剂为对照,通过调查为害株数、蛀秆率和产量进行氯虫苯甲酰胺200 g/L悬浮剂对玉米螟的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期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亩用量10 g防治玉米螟的效果最好、持效期长,增产明显,与3种对照药剂相比差异显著。
-
-
秦娜;
朱灿灿;
李君霞;
王春义;
宋迎辉
-
-
摘要:
为筛选谷子田高效安全的除草剂类型和使用剂量,提高谷子生产效率。在河南省新乡地区选取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960 g/L丙甲草胺乳油、40%莠去津水悬浮剂、56%2甲4氯可溶性粉剂、24%乙氧氟草醚乳油、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6种除草剂处理,每个除草剂设低、中、高3个浓度,开展了田间试验不同处理对谷子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谷子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40%莠去津和24%乙氧氟草醚谷子田药害严重,幼苗损伤率较高,不宜施用;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谷子产量和经济系数也随除草剂及其浓度的增加而变化。因此,结合杂草防除效果、幼苗安全性和谷子产量,以施用10%单嘧磺隆1200 g/hm2、56%2甲4氯1500 g/hm2、15%噻吩磺隆450 g/hm2在谷子田的综合施用效应最佳,不仅防效高,而且幼苗损伤率较低,其中后者谷子产量和经济系数分别较对照增加10.0%和9.1%。
-
-
姚熔薇
-
-
摘要:
通过7种药剂配方对水稻安全性、出苗率、恶苗病防效、秧苗素质和产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利农种衣剂对恶苗病防效最好,在苗床和本田上对恶苗病的防效均为100%,比空白对照增产5.16%;其次是世科姆种衣剂,对苗床恶苗病防效为100%,对本田恶苗病防效平均为99.6%,比空白对照增产5.45%。
-
-
卢庭启;
张华;
税红霞;
蒋晓芳;
庞启华;
何丹;
王秀全
-
-
摘要:
针对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习惯用药量偏大,对玉米产量和安全性的兼顾性欠佳等问题,设置了一种常用土壤处理除草剂的3种减量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分析了土壤处理除草剂减量后对玉米田杂草防效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播种前7 d,每亩采用900 g/L乙草胺乳油150 mL和30%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200 mL混合喷施田间进行杂草防除,可使除草剂用量减少18%以上,玉米出苗率较高,幼苗植株生长较正常,安全性和产量综合表现较好,为川北丘区夏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适宜的药剂配置和剂量。
-
-
屈鸿
-
-
摘要:
在山丹县清泉镇开展了马铃薯早、晚疫病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富民1号+富民2号混合药剂浸种的处理产量为46585.5 kg/hm^(2),与清水(CK)相比,增产8533.2 kg/hm^(2),增产率为22.4%,病情指数为6.5%,达到了既增产又防病的效果。
-
-
叶菁华;
张伟明
- 《第五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论述的试验结果表明,10%世高WG 5000倍液、12.5%烯唑醇WP 3 000倍液、80%美生WP 600倍液、12.5%腈菌唑EC 1 500倍液稀释液喷雾,7~10 d后再喷1次,连续喷7~8次,对梨黑星病有较好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农药多菌灵.
-
-
陆致平
- 《第五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论述的试验结果表明,50%翠贝DF2 500倍、3 000倍稀释液喷雾, 10d后再喷1次,连续喷5次,对西瓜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农药达科宁.
-
-
-
陆汉良;
陆致平
- 《第五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番茄早疫病是吴江市保护地蔬菜的主要病害,为害番茄叶片和花果,严重影响番茄的早期产量与品质。本文论述了使用美国默赛技术公司生产的新药80%美生可湿性粉剂,进行了防治番茄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80%美生SC 400、600倍稀释液喷雾,7d后再喷1次,连续喷4次,对番茄早疫病有较好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农药百菌清.
-
-
-
刘峰;
慕卫;
贾忠明;
杨连来
- 《第五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为了比较几种三唑类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控制效果,对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本文论述的试验结果表明,几种供试药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大小为己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戊唑醇>三唑酮>甲基硫菌灵.田间试验结果,药后28d,5%己唑醇微乳剂8.3、16.7g/667m2的防效最高,为83.66%~93.27%,其次是12%腈菌唑乳油8.3、16.7g/667m2,为80.81%~87.67%,再次是25%戊唑醇乳油8.3、16.7g/667m2和25%丙环唑乳油8.3、16.7g/667m2,两者防效相当,在73.20%~80.71%之间,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3、16.7g/667m2的防效为45.93%~55.03%,上述药剂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g/667m2的防效,并且在供试剂量下几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成株期黄瓜均安全,因此是防治保护地黄瓜白粉病的优良药剂.
-
-
陆汉良;
陆致平
- 《第五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番茄早疫病是吴江市保护地蔬菜的主要病害,为害番茄叶片和花果,严重影响番茄的早期产量与品质。本文论述了使用美国默赛技术公司生产的新药80%美生可湿性粉剂,进行了防治番茄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80%美生SC 400、600倍稀释液喷雾,7d后再喷1次,连续喷4次,对番茄早疫病有较好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农药百菌清.
-
-
-
方峰;
李盾;
罗雪桃
- 《第五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在节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施50%翠贝DF、25%阿米西达SC、15%三唑酮WP进行防治,共施药2次,每次药后7d调查病情.本文论述的试验结果表明,50%翠贝DF 3 000倍和5 000倍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与其他药剂处理.两次施药后50%翠贝3 000倍、5 000倍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8.0%、90.2%.春秋两季的试验结果基本上一致.同时观察到喷施翠贝和阿米西达的节瓜叶片比喷施三唑酮和清水的叶片嫩绿,节瓜生育期延长1星期.
-
-
方峰;
李盾;
罗雪桃
- 《第五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在节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施50%翠贝DF、25%阿米西达SC、15%三唑酮WP进行防治,共施药2次,每次药后7d调查病情.本文论述的试验结果表明,50%翠贝DF 3 000倍和5 000倍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与其他药剂处理.两次施药后50%翠贝3 000倍、5 000倍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8.0%、90.2%.春秋两季的试验结果基本上一致.同时观察到喷施翠贝和阿米西达的节瓜叶片比喷施三唑酮和清水的叶片嫩绿,节瓜生育期延长1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