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测定

生物测定

生物测定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林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9篇、会议论文106篇、专利文献421487篇;相关期刊339种,包括昆虫学报、药物分析杂志、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84种,包括第九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三次委员会议暨全国第11届学术会议——低碳环境与遗传损害研讨会、2008年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等;生物测定的相关文献由2842位作者贡献,包括宫亚军、罗伯特·K·罗、魏书军等。

生物测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9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0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21487 占比:99.80%

总计:422322篇

生物测定—发文趋势图

生物测定

-研究学者

  • 宫亚军
  • 罗伯特·K·罗
  • 魏书军
  • 肖小河
  • 高希武
  • 王泽华
  • 鄢丹
  • 康总江
  • 董金皋
  • 克里斯汀·A·尼克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符伟; 唐涛; 王培; 王勇; 尹丽; 马明勇; 张政兵
    • 摘要: 使用苏云金芽胞杆菌库斯塔克亚种(Btk)可湿性粉剂对小菜蛾进行继代汰选获得F80代和F100代抗性品系。通过分别测定Cry1Ab、Cry1Ac、Cry1Ah和Cry1Ca四种杀虫晶体蛋白对小菜蛾Btk抗性品系F80代和F100代的室内毒力,明确了小菜蛾Btk抗性品系对四种Bt杀虫晶体蛋白抗性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汰选至F80代时,Cry1Ca对小菜蛾的毒力最高,LC_(50)约12.1 mg/L,其次为Cry1Ac,LC_(50)约47.7 mg/L;而汰选至F100代时,仍以Cry1Ca对小菜蛾的毒力最高,LC_(50)约21.4 mg/L,其次为Cry1Ab,LC_(50)约72.2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小菜蛾抗性品系对Cry1Ac的抗性发展较快(抗性倍数高达67.3~106.8倍),对Cry1Ab的次之(抗性倍数高达60.0~66.1倍),而对Cry1Ca和Cry1Ah的抗性发展较慢(抗性倍数分别为3.4~6.0倍和1.6~2.5倍)。以上结果说明,在主效杀虫基因为Cry1Ac的Btk药剂选择压力下,小菜蛾对四种Bt杀虫晶体蛋白的抗性发展速度差异较大,且Cry1Ac和Cry1Ab存在交互抗性风险。
    • 王海霞; 郑成忠; 东保柱; 孟焕文; 周洪友; 孙瑞锋; 郑红丽
    • 摘要: 植物内生菌是重要的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表面灭菌、稀释涂布法分离燕麦内生菌,并对得到的内生细菌进行生物测定。从来自52个燕麦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了512株微生物,其中9株细菌对燕麦叶斑病菌和炭疽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YN-J3菌株抑菌效果最强,离体和田间条件下,对燕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分别为75.27%、74.53%和63.57%;菌株YN-J3能够产生IAA,同时具有解磷、解钾功能,对于燕麦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经鉴定,菌株YN-J3为解淀粉芽胞杆菌。以上结果表明,内生菌YN-J3能够有效防治燕麦炭疽病,并对燕麦有促生效果,是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防治资源。
    • 摘要: 浙江农林大学绿色农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6年8月,是浙江农林大学法人授权机构,农业农村部农药田间药效登记试验资质单位,具有独立从事农药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和大区药效示范能力。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测定关键技术,新农药开发、松材线虫病绿色防控、亚热带经济林病虫害综合防控和病虫害生物防治等。
    • 曾丽琼; 罗明永; 林曦碧; 陈志平; 罗建松; 陈红梅; 蔡守平; 魏美才; 何学友
    • 摘要: 【目的】黄氏枝膜叶蜂Cladiucha huangbki是新发现的叶蜂科(Tenthredinidae)枝膜叶蜂属Cladiucha种类,以幼虫取食危害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叶片,虫口密度大,严重影响乳源木莲的生长。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对该虫具有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为高效治理该虫提供理论基础和生物防治资源。【方法】以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观察黄氏枝膜叶蜂的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分布和生活史);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筛选高致病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结果】林间和室内观察结果表明,黄氏枝膜叶蜂幼虫取食木兰科木莲属植物,在福建永安市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预蛹)在土室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旬化蛹,3月下旬成虫羽化,4月上旬为雌虫产卵高峰期,4月中旬幼虫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幼虫危害高峰期,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做土室,入土深度30~150 mm。室内金龟子绿僵菌不同菌株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以1×10^(7)孢子/mL悬浮液喷雾11 d后,不同菌株对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85%,其中MaQZ-01,MaYTTR-04-05,Ma3和MaFZ-134个菌株感染的叶蜂幼虫校正死亡率为100%。菌株MaFZ-08感染引起的黄氏枝膜叶蜂僵虫率最高,为60%;其次是MaYTTR-04-05,引起的僵虫率为50%。金龟子绿僵菌各菌株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相差不大,在6 d左右,其中MaYTTR-04-05菌株的LT50最短,为5.090 d。【结论】黄氏枝膜叶蜂在福建永安一年发生1代,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化为预蛹越夏越冬。本研究筛选出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致病力强的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05菌株,在其防治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杨雪婷; 杨紫薇; 丁晓帆
    • 摘要: 为了筛选对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本文采用浸虫法分别测试了3%阿维菌素微乳剂、41.70%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及20%噻唑膦水乳剂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象耳豆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以及对卵孵化和卵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阿维菌素微乳剂对2龄幼虫致死作用最强,LC_(50)仅为0.017 mg/L,对卵孵化抑制作用最好,0.16 mg/L处理24 h抑制率达到100%;41.70%氟吡菌酰胺悬浮剂次之,对2龄幼虫LC_(50)为0.310 mg/L,2.5 mg/L处理24 h卵孵化抑制率为92.47%;20%噻唑膦水乳剂最差,对2龄幼虫LC_(50)为4.209 mg/L,3.125 mg/L处理24 h卵孵化抑制率仅为65.54%;3种药剂均能影响象耳豆根结线虫卵胚胎发育,随着药剂浓度、处理时间的增加,死亡卵比例逐渐增高,且药剂处理使多数卵胚胎停止在单细胞和1龄幼虫阶段。综上,3种供试药剂对象耳豆根结线虫均有较好的抑杀作用,抑杀效果依次为3%阿维菌素微乳剂>41.70%氟吡菌酰胺悬浮剂>20%噻唑膦水乳剂。研究结果将为更好地防治象耳豆根结线虫提供理论依据。
    • 姜顺邦; 丁章超; 陈通旋; 袁丛军; 周文娟
    • 摘要: 为探讨岩生红豆种子萌发特性及影响种子萌发的限制因子,进行了岩生红豆种子的物理性状和吸水性测定,开展了岩生红豆种子种皮预处理和发芽温度处理2个组合的试验研究,并对其种皮和种胚的甲醇浸提液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岩生红豆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其种皮坚硬致密,透水透气性差,用小刀划伤种子种皮后能有效改善种皮的透性,其96 h累计吸水率达63.63%,比未做处理的种子增加60.56%。去皮处理的岩生红豆种子发芽率最高,达45.5%,比未去皮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高25.7%。岩生红豆萌发受到种皮限制,以去除种皮和变温25°C/20°C处理组合发芽效果最好,发芽率高达61.0%。岩生红豆种皮浸提液和种胚浸提液均对白菜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萌发抑制率逐渐增大,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其中种皮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种胚,与对照组相比,用0.01 g·mL^(−1)、0.05 g·mL^(−1)和0.1 g·mL^(−1)种皮甲醇浸提液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降低了20.0%、42.0%和64.0%,萌发抑制率增加了25.6%、53.9%和84.6%;初步认为,导致岩生红豆种子休眠的原因是种皮透性差,种皮和种胚含有抑制物质。
    • 陈金翠; 曹利军; 马中正; 苑新新; 宫亚军; 沈修婧; 魏书军
    • 摘要: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不同龄期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为该虫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测定10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三龄幼虫的防效,通过生物测定比较一龄、三龄、五龄幼虫对防效高于85%的4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三龄幼虫药后7 d的防效均为100%,虱螨脲的防效为91.67%,溴氰虫酰胺的防效为88.89%,其余5种杀虫剂的防效较低,在44.44%~69.44%之间。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后48 h对一龄、三龄、五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190、0.0234、0.3918 mg/L,氯虫苯甲酰胺药后72 h的LC50分别为0.2167、0.2763、3.3718 mg/L,虫螨腈为1.1286、3.0194、19.2726 mg/L,虱螨脲为1.2213、2.1445、7.8419 mg/L。可见,随着龄期的增加,草地贪夜蛾幼虫对4种药剂的敏感性逐渐降低,五龄幼虫的敏感性显著低于一龄和三龄幼虫。【结论】草地贪夜蛾幼虫为1~3龄时推荐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和虱螨脲进行防治,当幼虫发育至五龄时推荐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氯虫苯甲酰胺。
    • 摘要: 事件:ISO/IEC 24745:202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生物测定信息保护》发布内容:随着成本的下降和技术的提高,生物识别被广泛应用于身份验证,如指纹、语音和面部识别等。虽然生物识别特征更难被复制,但在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最新发布的《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生物测定信息保护》(ISO/IEC 24745:2022)国际标准强调了保护生物识别系统安全和生物识别数据主体隐私的重要性。该标准根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
    • 周明国
    • 摘要: 杀菌剂毒力是化合物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的固有生物学性状,不仅是农药登记部门予以注册登记的前置条件,而且也是反映杀菌剂生物活性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技术参数。本文明确了杀菌剂毒力术语的定义,强调了杀菌剂可能的未知作用方式及通过与病原菌、寄主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病害及流行防控效力在杀菌剂毒力评价中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化合物与受体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异性和精确性及干扰靶标蛋白功能的毒理学机制,揭示了杀菌剂毒力的选择性原理。综述了杀菌剂毒力生物测定及其结果分析方法,分析了可能影响毒力测定结果评价的常见因素。本文所述内容可为从事农药创制、加工、应用、毒理与抗性及分子互作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 谢强; 夏建华; 徐传涛; 王飞; 李慧; 于卫松; 孙惠青
    • 摘要: 为进一步明确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菌株对烟草主要病害的抑制效果,利用半叶法、对峙平板法和抑菌圈法研究了Bm对烟草花叶病毒(TMV)、黑胫病菌和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利用抗生素诱导筛选抗药性标记菌株,研究其在烟草根际土壤和叶面上的定殖规律;同时制备了生防菌发酵液制剂,测定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Bm发酵液和发酵上清液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率分别为88.4%和74.3%;Bm无菌发酵上清液对黑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67.5%,对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0.03 mm。抗药性菌株Bm-rif生长性状与野生型无差异。室内定殖试验结果显示,Bm-rif稳定定殖菌量在非灭菌土壤中为0.04×10^(5)cfu/g,在灭菌土壤中为0.47×10^(5)cfu/g,均显著高于叶面定殖菌量;接种TMV-GFP前24 h叶面喷施发酵液对TMV初侵染的抑制率为44.04%。菌株发酵液稀释后喷淋烟株茎基部,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68.09%和51.02%。因此,Bm具有抑菌活性且能在烟草根际土壤中有效定殖,具有开发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