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喹啉酸
二氯喹啉酸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55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0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532691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植物保护、安徽农业科学、广东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全国农田杂草抗药性治理技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育科研研讨会暨赵善欢学术思想与研究实践讨论会、2014“杂草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二氯喹啉酸的相关文献由1183位作者贡献,包括柏连阳、刘华山、龚道新等。
二氯喹啉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32691篇
占比:99.94%
总计:533036篇
二氯喹啉酸
-研究学者
- 柏连阳
- 刘华山
- 龚道新
- 万树青
- 韩锦峰
- 徐淑霞
- 陈佛祥
- 陈泽鹏
- 冯莉
- 周挺
- 顾钢
- 尹小根
- 李宏光
- 杨丽华
- 周小毛
- 张顺
- 陈凤平
- 陈德鑫
- 尹显慧
- 张志高
- 杨森
- 毛堂富
- 田兴山
- 刘惠民
- 唐纲岭
- 崔华鹏
- 徐长才
- 曾维爱
- 申昌优
- 范子彦
- 钟秋瓒
- 陈黎
- 黄化刚
- 冷忠国
- 刘鹏
- 左涛
- 张志勇
- 易建华
- 曹君正
- 李斌
- 王强
- 王晓军
- 罗坤
- 蒲文宣
- 郭晓刚
- 郭正元
- 黄国联
- 代园凤
- 余柳青
- 刘开林
-
-
彭梁睿;
郜军艺;
李彩斌;
肖艳松;
肖志鹏;
方松;
刘雪;
张继光;
孔凡玉
-
-
摘要:
为阐明二氯喹啉酸和莠去津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酶学机制,以K326为供试烟草品种,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二氯喹啉酸(0、0.000 3、0.001 2、0.004 8、0.009 6 g/L)和莠去津(0、0.001、0.003、0.009、0.012 g/L)对烟草幼苗根系发育和保护酶系统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苗根系生长受二氯喹啉酸和莠去津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的影响,其中最高浓度的二氯喹啉酸(0.009 6 g/L)和莠去津(0.012 g/L)对烟草根系的胁迫作用最大;且2种除草剂能显著影响烟苗保护酶系统活性,除SOD在除草剂的长时间胁迫下出现酶活性降低情况外,各浓度二氯喹啉酸和莠去津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烟苗的POD和APX活性均不同程度提高,且除草剂浓度越高,各酶活性越高。后续试验将进一步探究二氯喹啉酸和莠去津对田间烟草发育、酶活性及代谢方面的影响,为揭示烟草药害的机制并提高烟草抗药害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
-
徐成辰;
吕霞;
杨淑娴;
吴晗
-
-
摘要:
本研究建立一套鉴别二氯喹啉酸产品中二氯喹啉酸盐的实验室检测方案,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采用“外观鉴别法”“含量鉴别法”和“离子色谱法”对二氯喹啉酸产品中的二氯喹啉酸盐和反离子对进行鉴定,可以区分产品中是否含有二氯喹啉酸盐以及盐的种类。该套鉴别方案成熟、可靠,应用场景多样,结合具体监管措施,可用于规范二氯喹啉酸农药的生产。
-
-
潘婷;
李泽锋;
陈凯;
王中;
杨小年;
朱丽颖;
汪耀富;
蒲文宣;
曹培健;
杨军;
罗朝鹏
-
-
摘要:
二氯喹啉酸药害给烟叶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为明确烟草二氯喹啉酸药害的发生机制,对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ACS)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对二氯喹啉酸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烟草共有26个ACS基因。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23个ACS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3个定位在scaffold上。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ACS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进化分析表明,ACS蛋白进化形成3个类别。序列比对显示,ACS氨基酸序列含有家族保守结构域和活性位点。启动子分析发现,ACS基因启动子区含有脱落酸、茉莉酸、水杨酸、生长素和赤霉素5种激素反应共10种类型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分析显示,大部分ACS家族成员均受二氯喹啉酸诱导而上调表达。
-
-
邢国珍;
李海霞;
孟南;
郭盘盘;
贾然然;
吕春芳;
刘华山
-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复合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的土壤中根际酶的修复作用,以‘K326’烟草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测定并比较了施用不同复合菌肥时土壤中根际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有效含量0.085 mg/kg二氯喹啉酸的受害土壤(T1)中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对照土壤相比,在处理20 d后,活性分别降低35.45%、64.35%、54.88%、54.88%和60.12%;3种复合菌肥修复处理比上述受害土壤处理在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方面增加了21.15%、11.93%和31.68%,在脲酶活性方面提高了43.21%、62.25%和136.49%,在纤维素酶活性方面分别升高24.24%、46.64%和87.51%,在蛋白酶活性方面增加了34.42%、51.76%和97.71%,在过氧化氢酶活性方面提升了81.82%、145.45%和181.82%;复合菌肥处理对土壤除蔗糖酶外的其他酶活性的修复效果整体表现为复合菌肥3>复合菌肥2>复合菌肥1。以上结果表明复合菌肥能提高对受二氯喹啉酸危害土壤的酶活性,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对二氯喹啉酸污染的土壤具有缓解修复作用。
-
-
张智超;
高明;
赵昊;
王晓雅;
曹子敬;
吴坤;
徐淑霞
-
-
摘要:
为明确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EM1降解菌对土壤二氯喹啉酸污染的修复效果,通过向人工模拟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中定量添加降解菌EM1,设置无污染对照(CK)、二氯喹啉酸污染处理(QNC)、二氯喹啉酸污染EM1修复处理(QNC+EM1)3种处理,研究降解菌EM1添加前后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多样性3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QNC+EM1处理在培养结束时相比CK和QNC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36.5%和15.6%;放线菌数量相比CK和QNC处理分别增加6.7%和29.4%;真菌数量相较于CK增加7.6%,相比QNC处理降低14.1%。QNC+EM1处理在培养结束时脲酶活性相比CK无明显变化,相比QNC处理下降6.8%;培养结束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相比CK分别提升135.8%和224.4%,相比QNC处理分别提升149.7%和199.9%,均有明显提高。培养结束时,QNC+EM1处理土壤中二氯喹啉酸质量浓度比QNC处理下降76.7%。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分析表明,添加降解菌EM1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富度增加15.1个百分点,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降低10.7、5.5个百分点,优势菌门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消失。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降解菌EM1后,细菌群落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细菌之间呈现的相关关系数量在减少。总体来看,添加降解菌EM1可有效修复土壤二氯喹啉酸污染,改善土壤菌群,提高土壤酶活性,为土壤二氯喹啉酸污染的修复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
-
李冰洁;
王李先秋;
宋青松;
徐沛雯;
吕婧;
崔萌萌;
孙玉合;
代常波
-
-
摘要:
为获得抗二氯喹啉酸的烟草育种材料,本研究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二氯喹啉酸,研究受药害烟株叶面积变化规律和烟草药害等级情况,确定喷施二氯喹啉酸对烟草苗期药害的临界浓度及适宜观测时间,并对烟草EMS突变体材料进行规模化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喷施处理引起烟草药害的临界浓度为0.5 mg/L,超出临界值浓度,烟草叶片会出现明显药害症状;为获得较高抗性的突变体材料,以1 mg/L为最适施药浓度,在药害症状明显时(施药后14 d)进行观测,获得了多个对二氯喹啉酸高抗、中抗及敏感的突变体材料。对高抗材料QR-19的杂交一代株系抗性分析显示,该材料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可能受隐性基因控制。本研究为解析烟草对二氯喹啉酸等激素型除草剂的抗药性机理及除草剂抗性育种奠定了材料基础。
-
-
范金平;
张盈;
魏进;
罗世霞;
段婷婷
-
-
摘要:
建立二氯喹啉酸及其代谢物二氯喹啉酸甲酯残留的QuEChERS-UHPLC-MS/MS(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分析方法,并研究室内培养条件下二氯喹啉酸的消解动态。样品经1%乙酸乙腈提取,C18净化剂净化,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分析。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及其代谢物溶剂标准曲线和基质标准曲线在1.5~1500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分析可决系数(R^(2))为0.9993~1.0000。在0.001、0.03、0.3和3.0 mg·kg^(-1)添加浓度下,二氯喹啉酸及二氯喹啉酸甲酯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8.20%~110.58%,相对标准偏差为1.43%~8.98%。二氯喹啉酸及其代谢物二氯喹啉酸甲酯测定方法的定量限为0.001 mg·kg^(-1);在温度25°C、60%湿度的室内条件下,初始加入量为0.3 mg·kg^(-1)时旱地土二氯喹啉酸的半衰期为256.9 d,水稻土的半衰期为96.9 d;初始加入量为3.0 mg·kg^(-1)时旱地土的半衰期为702.8 d,水稻土的半衰期为113.2 d。水稻土中60 d后才有二氯喹啉酸甲酯生成,旱地土中7 d后就有二氯喹啉酸甲酯生成。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快速,能满足检测二氯喹啉酸及其代谢物在土壤中残留的要求。明确二氯喹啉酸的降解情况为二氯喹啉酸的生态风险评价和二氯喹啉酸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
-
-
-
摘要:
2022年7月,由安徽金土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000吨生物农药及环境友好型新制剂装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该项目位于蚌埠市淮上区蚌埠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总投资8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年产1000吨20%氰氟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生产线1条、年产1000吨30%二氯喹啉酸悬浮剂生产线1条、年产500吨5%唑啉草酯乳油生产线1条、年产1000吨75%2甲4氯二甲胺盐可溶液剂生产线1条、年产1000吨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生产线1条和年产500吨75%氟啶·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生产线1条,综合仓库、生产车间和材料库等及其他配套设施。
-
-
张路生;
王子强;
常慧红;
巴秀成;
金宗亭;
刘俊展;
王小梦
-
-
摘要:
筛选适合高粱田除草的药剂品种及组合,为杂草防除提供依据。本研究在田间条件下开展了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单剂及其与38%莠去津悬浮剂混用对高粱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对高粱幼苗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单用可有效防除高粱田稗草等禾本科杂草,与38%莠去津悬浮剂混用后增效显著。其中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38%莠去津悬浮剂300+570g a.i./hm^(2)组合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8.7%、86.7%,且对高粱幼苗安全。但生产中应严格控制用量,以免对下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
-
李登辉;
赵强;
聂运魏;
宋璐璐;
葛安康
-
-
摘要:
目前国内市场高粱田专用除草剂较少,为解决高粱田杂草问题,开展了高粱田专用除草剂39.8%氯吡酸·二氯喹·莠去津悬浮剂的配方研制。采用湿法研磨工艺,通过筛选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增效剂、pH调节剂、高分子缓释剂等助剂种类及其用量,确定了39.8%氯吡酸·二氯喹·莠去津悬浮剂产品的优选配方:氯氟吡氧乙酸5.8%(折百)、二氯喹啉酸9%(折百)、莠去津25%(折百)、润湿分散剂烷基醇聚氧乙烯醚W-6001%、木质素磺酸钠MNS/901%、多聚芳基醚硫酸酯FD 3%、防冻剂乙二醇5%、pH调节剂柠檬酸0.2%、增效剂异构醇聚氧乙烯醚5%、药害减轻剂聚氨酯树脂5%、消泡剂6300.5%、防腐剂卡松0.2%、增稠剂黄原胶0.15%、硅酸镁铝1%,去离子水补足至100%。该制剂配方悬浮性优,贮存稳定性好,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标准要求。
-
-
-
-
CHEN Guo-qi;
陈国奇;
TIAN Xing-shan;
田兴山;
FENG Li;
冯莉
- 《2014“杂草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除草剂残留药害严重威胁南方稻-菜高效轮作生产模式,其早期诊断和预警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二氯喹啉酸(3,7-二氯-8-喹啉羧酸)是华南稻田最常用的除草剂之一,其残留药害具有很高的潜伏性,轻则使农产品品质下降和减产,重则导致绝收.常规形态学诊断的方法无法对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药害有效进行早期诊断和预警,且容易误诊;而通过土壤含量检测进行药害诊断,操作复杂,成本高而难以推广.因而,在明确植物对二氯喹啉酸敏感性的机制和相关检测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二氯喹啉酸残留药害量化分级指标系统,并定量研究各药害等级所对应的作物生产损失风险评估技术亟待研究解决.
-
-
-
Ly Unqian;
栗芸茜;
Chen Zepeng;
陈泽鹏;
Guo Qingming;
郭庆明;
Li Lichun;
李丽春;
Wan Shuqing;
万树青
- 《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育科研研讨会暨赵善欢学术思想与研究实践讨论会》
| 2014年
-
摘要:
采用磷酸脂脂肪酸(PLFAs)和微生物平板稀释检测法,分析了采自辽宁阜新、云南易门和云南玉溪三个烟区土壤样品微生物丰度与二氯喹啉酸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关系.结果表明:辽宁阜新、云南易门和云南玉溪3个地区的土壤样品经过灭菌处理和未经灭菌处理,二氯喹啉酸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10.27d、616.76d、751.71d和48.60d、55.70d、66.7d;表明土壤微生物对二氯喹啉酸的降解有显著的影响.rn 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PLFAs的生物标记个数排序:玉溪(12)<辽宁(14)<易门(15);相对含量排序:玉溪(73.33%)>辽宁(67.53%)>易门(65.11%).其细菌含量排序:辽宁阜新>云南易门>云南玉溪;真菌含量排序:云南玉溪>辽宁阜新>云南易门;放线菌含量:云南易门>辽宁阜新=云南玉溪.分析二氯喹啉酸在三个地区的土壤样品中的降解速率与土壤中细菌含量排序趋于一致,其中假单胞杆菌属菌在三个地区的土壤样品中的含量最高,而且与二氯喹啉酸土壤中的降解速率趋于一致性.表明细菌中的假单胞杆菌属菌为二氯喹啉酸在土壤中主要的降解菌之一.
-
-
-
Chen Zepeng;
陈泽鹏;
Ly Unqian;
栗芸茜;
Guo Qingming;
郭庆明;
He Guangsheng;
贺广生;
Wan Shuqing;
万树青
- 《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育科研研讨会暨赵善欢学术思想与研究实践讨论会》
| 2014年
-
摘要:
采用添加法,检测和分析烟田土壤质地、pH值和粘粒含量与二氯喹啉酸降解速率间的关系.rn 当调节土壤pH值为5、7和9时,测得其降解半衰期为65.55、56.09和46.04d,半衰期与pH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8775x+90.036,r=0.9918.土壤质地为壤土的南雄、铁卢湖和阜新的3个土壤样品,pH值为6.12、6.75和8.33,半衰期为53.2、52.5和48.6 d,回归方程为Y=-2.156x+66.67, r=0.9809.质地为粘土的楚雄、红河州和梅州财塘段3个土壤样品,pH值为5.12、6.73和8.24,半衰期为64.5、54.7和53.5d,回归方程为Y=-4.2559x+86.907,r=0.8361.壤土的二氯喹啉酸半衰期与粘粒含量的回归方程为Y=0.8555x+42.907,r=0.6032;粘土则为Y=3.7941x-43.633,r=0.8854.rn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pH值是影响二氯喹啉酸降解的主导因子,粘粒含量对二氯喹啉酸的降解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中粘土的粘粒含量与二氯喹啉酸降解的相关性更大.
-
-
-
贾忠建
- 《第十四届全国农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二氯喹啉酸是防除水稻田稗草的激素型喹啉羧酸类选择性除草剂,氰氟草酯是防除水稻田千金子、稗草的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选择性除草剂,为了探索两者混配的可行性和科学性,2008年在湖南农科院进行二氯喹啉酸、氰氟草酯分别对稗草和千金子进行了混配室内生测,确定了合理配比.研发了25%氰氟·二氯喹可湿性粉剂,在广东、湖北、福建、浙江、江苏等五省,于2010~2011年在水稻直播田进行了药效验证.明确了该配方制剂的安全性、使用时期、使用剂量及使用方法。
-
-
XU Jiang-yan;
徐江艳;
L(U) Bo;
吕波;
DONG Li-yao;
董立尧
- 《第十三届全国农药学教学科研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稗草(Echinochloa spp.)是我国稻田主要恶性杂草之一,西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zelayensis)是华东地区稻田主要稗草种类之一,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是我国过去近二十年稻田主要的除稗剂之一,近几年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日趋严重.本研究以上海松江新浜生物型、江苏常州武进生物型、江苏泰州姜堰生物型、江苏镇江丹阳生物型和江苏农科院西来稗生物型这5个对二氯喹啉酸敏感性不同的西来稗生物型为研究材料,研究了抗氧化酶活性与西来稗抗药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能使敏感生物型与低抗性水平生物型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均先上升后下降,且变化显著,而高抗性水平生物型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较平稳.从而得出抗性生物型活性氧伤害减少,抗氧化胁迫能力增强是西来稗对二氯喹啉酸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