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84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2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72535篇;相关期刊361种,包括土壤学报、土壤、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九届全国微灌大会、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育科研研讨会暨赵善欢学术思想与研究实践讨论会等;土壤质地的相关文献由2511位作者贡献,包括邵明安、李潮海、郭天财等。

土壤质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2 占比:1.07%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72535 占比:98.88%

总计:73353篇

土壤质地—发文趋势图

土壤质地

-研究学者

  • 邵明安
  • 李潮海
  • 郭天财
  • 刘国顺
  • 王全九
  • 刘松涛
  • 史宏志
  • 吴国梁
  • 徐明岗
  • 杨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俊; 郭金龙; 张永旺; 魏瑶瑶; 郑恩
    • 摘要: 土壤水热因子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尤其是在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自然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的长期监测,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8—10月草地群落的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其他群落,11月辽东栎林群落的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其他群落,随着植被恢复,土壤温度变化的范围和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土壤水分有所减少,但并不影响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温度和水分呈显著负相关,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有一定的时间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吴佩瑶; 秦富仓; 董晓宇; 李艳; 孙成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坡度(5°,10°,20°,30°)条件下,不同质地砒砂岩土壤(灰白色、混合色、紫红色)的水分入渗特征及最优入渗模型。通过室内模拟土柱法对土壤的水分入渗特征和拟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坡面土壤容重在1.513~1.737 g/cm^(3),30°坡面下的灰白色砒砂岩土壤入渗能力较强,5°坡面下的紫红色砒砂岩土壤入渗能力较弱。(2)在砒砂岩土壤一维垂直入渗过程中,初始入渗率为2.000~8.600 cm/min,入渗时间3.500~5.000 min后达到稳定入渗率(0.160~1.800 cm/min)。入渗率、湿润锋运移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递减关系。坡度的大小、砒砂岩的质地均影响砒砂岩土壤入渗能力,坡度越小、颜色越深,入渗率、累计入渗率越低,湿润锋运移越慢;且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初始湿润锋运移速率、稳定湿润锋运移速率的值均随着坡面坡度的减小、砒砂岩土壤颜色的加深呈现减小趋势。(3)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对于砒砂岩区土壤水分入渗结果拟合较好,决定系数均在0.900以上。Kostiakov模型决定系数的平均值0.948拟合效果最优;Philip模型决定系数的平均值0.937拟合效果其次;Horton模型决定系数的平均值0.688拟合效果较差。通过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偏差百分比(PBIAS)、纳什效率系数(NSE)验证Kostiakov模型和Philip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差异性小、两者吻合程度高。
    • 孙玮皓; 申孝军; Mounkaila Hamani Abdoul Kader; 司转运; 高阳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滴灌施肥时序下不同质地土壤水、氮的运移规律和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室内土槽试验,设置3种土壤质地:砂土、壤土、黏土,分别记为S1、S2、S3,4种施肥时序:仅灌水、1/2N-1/2W(前1/2时间施氮肥)、1/4W-1/2N-1/4W(前1/4时间灌水后在中间1/2时间施氮肥)、3/8W-1/2N-1/8W(前3/8时间灌水后在中间1/2时间施氮肥),分别记为T1、T2、T3、T4,分析了土壤湿润锋的运移以及水分、硝态氮在土体内的分布特征。【结果】在灌水量和滴头流量均相同的条件下,3种土壤的湿润锋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湿润锋的最大入渗深度:砂土(29.5 cm)>壤土(21 cm)>黏土(15 cm)。硝态氮在湿润体边缘累积,并且随着施肥次序向前推移,硝态氮向湿润体边缘运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同施肥时序下,硝态氮在3种土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S1T4处理的硝态氮在砂土下层的比例最低;S2T3处理下壤土的硝态氮分布最均匀;S3T2处理可以降低硝态氮在黏土表层堆积。【结论】对于砂土、壤土和黏土,分别采用3/8W-1/2N-1/8W、1/4W-1/2N-1/4W和1/2N-1/2W的施肥时序,有利于降低氮肥淋失的风险,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 赵姗姗
    • 摘要: 为研究小分子诱导剂在茄子上的应用效果,在冷棚茄子关键生育期开展小分子诱导剂的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小分子诱导剂可使植株生长健壮,可显著提高产量,并对提高果实品质及商品率有一定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时间与地点。试验于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6月10日在河北省正定县西权城冷棚内进行。土壤类型:石灰性褐土;土壤质地:中壤土;前茬作物:油菜;前茬作物施肥量:亩施腐熟鸡粪300公斤,复合肥20公斤;前茬作物产量:2000公斤/亩。
    • 程军; 李进; 刘晶晶; 赵新节; 杨阳; 孙玉霞; 管雪强; 丁燕
    • 摘要: 为探讨土壤质地对酿酒葡萄品质及葡萄酒储藏过程中色泽稳定性的影响,以‘赤霞珠’为试材,在蓬莱产区砂壤土和粘壤土葡萄园中进行采样,对葡萄果实中总酚、类黄酮、花色苷以及陈酿过程中颜色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砂壤土产‘赤霞珠’葡萄果实中总酚、类黄酮以及花色苷的含量显著高于粘壤土;砂壤土产葡萄酒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粘壤土,而且陈酿过程中聚合指数更高,颜色氧化衰败速率相对较低,更有利于陈酿期间葡萄酒色泽稳定性的提高。总之,砂壤土土质疏松,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更有利于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以及酚类物质的积累,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相对更好,也更耐储藏。
    • 陈晓东; 姚喜军; 云浩; 徐艳红; 南延民
    • 摘要: 土壤质地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之一,快速准确并且无损地检测土壤质地,对于土地勘探和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土壤质地的快速检测,本文选择内蒙古达拉特旗与土默特左旗作为研究区域,实地采集野外砂土、砂壤土的数据,并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雷达图像,发现土壤图像的高斯白噪声与土壤含砂率具有直接相关性。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的探地雷达图像进行分析,得到土壤图像的最小特征值与方差的比值K,然后基于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出比值K与图像块数量K的幂函数关系,最后利用实验的方法获取土壤含砂率与土壤图像真实噪声均方差估计值的大量数据。当真实噪声均方差的值为0~3000时,使用最小二次曲线拟合出真实噪声均方差与含砂量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出判断土壤质地的方法,快速、准确、无损地检测土壤质地
    • 王东旭; 贾志红; 周文辉; 薛子钟; 刘浩; 曾超; 张波; 叶协锋; 武云杰
    • 摘要: 【背景和目的】针对河南烟叶氯含量偏高的问题,开展氯离子在不同质地土壤中的迁移及烟株中积累的研究。【方法】选取砂壤和黏土两种质地土壤,分别在耕层补充不同量的氯,分析烟株大田各时期不同土层氯含量和烟株氯积累量。【结果】(1)氯离子在0~40 cm土层迁移速率最快,在深层土壤中迁移速率变缓,砂壤土氯离子向深层土壤迁移的能力高于黏土。(2)随移栽天数的增加,烟株氯积累量线性增加,根中氯积累量占全株氯积累量的比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叶中氯积累规律与根相反。(3)在移栽后100 d时,砂壤土和黏土烟株氯积累量均表现为叶>茎>根,其中叶片各部位氯积累量表现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底脚叶。【结论】黏土对氯离子的吸附能力强于砂壤土,能够促使烟株积累较多的氯;叶片氯的积累量远高于根和茎的积累量,且叶片对氯的积累能力随土壤氯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黏土更能促使氯向烟株顶端聚积;选择砂壤土更有利于降低烟叶氯含量。
    • 周颖; 李朝桢; 郑听; 王永; 熊鹏飞; 李婧; 张家春
    • 摘要: 【目的】研究贵州不同产地野生白及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特征,为实现白及人工栽培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采集于贵州省内8个野生白及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物理和酶活性指标特性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比重范围为2.06~2.55 g/cm^(3),且变异性弱;土壤质地以粘壤土和砂质壤土为主;大部分土壤中>0.25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所占比例均达70%;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粒级分布差异性较大,4个取样地土壤以2~5 mm粒径为优势粒级,3个取样地土壤<0.25 mm粒径为优势粒级;土壤微团聚体以0.25~0.05 mm粒级为优势粒级;土壤中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强变异,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则差异较小,属于弱变异;土壤比重、土壤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脲酶和酸性磷酸酶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能够相互促进。【结论】贵州野生白及对土壤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主要生长在土壤粘粒含量小于25%的砂土或粘土中,部分野生白及也可生长于土壤粘粒含量大于30%的粘土中;土壤比重、土壤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是影响白及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适宜生长的土壤比重为2.06~2.55 g/cm^(3),优势粒径为2~5 mm或<0.25 mm,土壤质地以壤土为最佳;脲酶和酸性磷酸酶间能够起相互促进作用。
    • 郑爱泉
    • 摘要: 【目的】探明不同土壤质地无作物垄沟灌溉对水氮分布特征的影响,为指导垄沟间(套)作种植田间灌水技术和合理设计灌溉系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土箱进行垄沟灌溉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黏土、砂土和壤土无作物垄沟灌溉的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分布特征。【结果】不同土壤质地无作物垄沟灌溉对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再分布特征的影响类似。黏土的下渗作用最明显,在垂直方向50 cm处含水量可达20.96%,其侧渗作用不明显;壤土在垂直方向50 cm处含水量为16.84%,水平方向距沟中45 cm处含水量为12.04%;砂土在垂直方向50 cm处和水平方向在距沟中50 cm处的土壤含水量均为11.55%。其中,在灌水48 h内,黏土和壤土水分未能渗透至垄中,而砂土已渗透至垄中。土壤硝态氮主要通过对流作用随土壤中水分的运移而扩散,黏土和壤土硝态氮在深层土壤中大量累积,而砂土硝态氮淋溶不明显,呈同心圆分布,且更均匀。【结论】土壤质地越重,黏粒质量分数越高,土壤水分入渗能力越小。入渗水量相同时,湿润距离随土壤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孔隙率增大而增加。
    • 温云杰; 刁风伟; 高敏; 王秀红; 史向远
    • 摘要: 研究有机物料类型和土壤质地对土壤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可对合理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生产力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借助核磁共振与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研究分别添加猪粪有机肥、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后3种不同黏粒含量的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氮、球囊霉素含量以及磷脂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有机物料的理化性质有较大差异,猪粪有机肥的碳/氮较低(9.7),含有较多的烷基碳(27.1%)和含氮烷基碳(10.8%),可显著提高土壤球囊霉素、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以及细菌、真菌和总磷脂脂肪酸含量。玉米秸秆则含有较多的木质素(39.8%),腐解较为缓慢,其土壤球囊霉素、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以及细菌、真菌和总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有机物料处理。土壤黏粒含量较低的处理微生物量碳和氮以及总磷脂脂肪酸含量较低,微生物活性较弱,导致土壤球囊霉素含量显著低于黏粒含量较高的处理;但是,土壤黏粒含量太高会降低真菌的磷脂脂肪酸含量。综上,猪粪有机肥可快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球囊霉素的含量,且与土壤黏粒含量密切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