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剖面
垂直剖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2864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大气科学、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应用气象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水·生态·绿色”分会场等;垂直剖面的相关文献由48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永华、姜静波、倪佐涛等。
垂直剖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2864篇
占比:99.85%
总计:52944篇
垂直剖面
-研究学者
- 陈永华
- 姜静波
- 倪佐涛
- 刘庆奎
- 李晓龙
- 冯静
- 刘长华
- 师燕娥
- 徐永平
- 李思忍
- 杨龙泉
- 柳文
- 涂登志
- 蔚娜
- 郅慧
- 郭文玲
- 陈燕虎
- 鲁转侠
- 冀功祥
- 刘建平
- 刘立龙
- 包君堂
- 姜斌
- 孙畅
- 张亭禄
- 彭华
- 徐富斌
- 方励
- 曾军财
- 段鹤
- 熊伟
- 王伟
- 王刚
- 胡贺岗
- 许敬浙
- 贾思洋
- 郑立祥
- 郭建峰
- 郭海波
- 陈斌
- 高频
- 黄良珂
- 严华生
- 于非
- 何艳
- 俞慧峰
- 倪军
- 冯仁栋
- 冯雪磊
- 刘之葵
-
-
任治
-
-
摘要:
为促进民用航空领域航空器的运行更加节能和环保,CCO等相关新技术及理念相继出现。为分析CCO运行对航空器的燃油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的提升效果,以B737-800在太原机场离场程序为例,借助BCOP计算机模拟仿真软件,进行CCO爬升与传统阶梯式爬升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CCO爬升的航空器相较传统爬升航空器在燃油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进一步证明全面推行CCO运行对节能减排具有较大作用。
-
-
王晓君;
郑媛媛
-
-
摘要:
利用探空资料、CIND3830-CC天气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以2013—2020年云南普洱市21次冰雹天气过程为样本,将冰雹直径≥20 mm的风暴单体定义为大冰雹风暴单体,5 mm≤直径<20 mm的风暴单体定义为中冰雹风暴单体,直径<5 mm的风暴单体定义为小冰雹风暴单体(GB/T27957—2011),对比分析小冰雹、中冰雹、大冰雹风暴单体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冰雹风暴单体的共同特征是:高顶高底结构、风暴的高质心伸展高度≥5 km、回波梯度较大、组合反射率CR≥55 dBz、垂直液态水含量VIL≥23 kg·m^(-2)、45 dBz顶高H_(45 dBz)≥7.5 km、H_(45 dBz)-H 0°C≥2.8 km。67%的冰雹风暴单体在降雹前5~10 min出现VIL跃增现象,跃增幅度越大,相应VIL越大。冰雹风暴单体均存在明显的辐合特征,大冰雹风暴单体往往具有中气旋特征。大冰雹风暴单体的VIL/H、H_(50 dBz)-H-20°C和成熟阶段持续时间均显著大于中、小冰雹风暴单体的相同指标。大冰雹风暴单体的回波悬垂结构、DVIL(VIL/ET)和旋转速度往往多(大)于中、小冰雹风暴单体的相同指标。回波顶高(ET)、VIL跃增特征、TBSS和V形缺口都不能作为识别不同等级冰雹的指标。
-
-
易雪杨;
王伟
-
-
摘要:
利用日本气象厅所提供的台风最佳路径及强度数据、欧洲气象资料中心的第五代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18号台风“圆规”的路径与强度以及其在菲律宾和中国海南岛登陆的两次过程中的降水、环流形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台风“圆规”于10月8日13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先向东北移动,后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下减弱,台风转向一路西行,先后于11日09时登陆菲律宾,13日09时登陆海南岛;2) 台风发展移动过程中,中心最大风速与最低气压呈反位相结构;在两次登录过程中,登陆前的降水范围逐渐扩大,降水强度随着登陆达到最大值,随后在登陆后逐步减小;3) 西太副高对台风“圆规”的移动路径有着重要的调制作用,稳定维持的中高纬槽脊结构输送的冷空气与低纬度赤道附近西北暖湿气流的交汇,为台风强度的发展及台风降水提供了稳定的三维结构和水汽条件。
-
-
陈启军;
李振嵩;
李宁新
-
-
摘要:
基于裸露型岩溶山区河谷三期演化过程,获得覆盖型岩溶区河谷三期演化启示,即现状覆盖型岩溶盆地是经过峡谷期、宽谷期岩溶演化而来。峡谷期向盆地期演化的过程,是岩溶作用水头变小即岩溶化作用深度变浅的过程,伴随着河谷浅部岩溶被叠加强化的过程。把河谷岩溶的多期叠加成层模型简化为河谷地下岩溶的三期叠加强化分层模型,即覆盖型岩溶区地下岩溶发育在垂直剖面上可分为深层孤立洞隙层、中层强化岩溶层和现代岩溶影响层分层模型,其中现代岩溶影响层受到峡谷期、宽谷期、盆地期岩溶水动力叠加作用,岩溶愈发强烈,洞隙充填性状差,渗透性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换强烈的岩溶化层是覆盖型岩溶区大坝坝基渗控工程重点研究目标层。
-
-
黄良珂;
朱葛;
彭华;
陈华;
刘立龙;
姜卫平
-
-
摘要:
对流层延迟是GNSS导航定位的主要误差源之一.针对已有对流层天顶湿延迟(ZWD)垂直剖面模型存在建模仅采用单一格网点数据以及使用月均剖面数据等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ZWD垂直剖面格网模型构建方法,建立了一种顾及精细季节变化的高精度全球ZWD垂直剖面模型(GZWD-H模型).同时,联合2017年全球321个探空站资料,对GZWD-H模型的垂直插值及其在全球大地观测系统(GGOS)大气格网ZWD空间插值中的应用进行了精度检验,并与全球性能优异的GPT2w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 以全球探空站数据积分计算的ZWD分层剖面信息为参考值,GZWD-H模型在全球ZWD的垂直插值中均表现出了最优的精度和稳定性,相对于GPT2w-1和GPT2w-5模型分别提升了4% 和7%;②以全球探空站数据计算的地表ZWD信息为参考值,GZWD-H模型在GGOS大气格网ZWD产品空间插值中的精度相对于GPT2w-1和GPT2w-5模型分别提升了17% 和35%;③相对于GPT2w-1模型,GZWD-H模型进一步减少和优化了模型参数.因此,GZWD-H模型在全球GNSS大气探测和GNSS精密定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
-
蔡雄飞;
赵帅;
王济;
宣斌;
赵士杰;
张帅
-
-
摘要:
分析了贵阳市白云区某铝厂周边耕地土壤的两个垂直剖面中8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垂向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虽然有波动,但还是表现出递减的趋势,并逐渐趋近于或低于贵阳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2)As、Cd、Cr、Cu、Hg、Ni、Pb和Zn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33、0.39、116.37、43.40、0.52、56.57、48.45、72.29 mg/kg,Cd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的农用地重金属风险筛选值,Hg、Cr、Ni、Cd和Pb累积较为严重;(3)风险评价结果表明,Hg的平均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都最高,为最主要的污染重金属,研究区总体处于中等或较强生态危害.
-
-
-
-
摘要:
1青藏高原气象1.5台站建设2021年4月,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新建方舱式风廓线雷达(型号CFL-03,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观测站,位于墨脱县气象局观测场旁,海拔1305 m,地理环境为郊外山腰,可实现0~6 km风廓线的探测。2021年7月,于云南贡山新建微波辐射计(型号MP-3000A,Radiometer)观测站,位于贡山县气象局楼顶,海拔1590 m,地理环境为郊外山腰,测量从地面至天空10 km高度垂直剖面上的温度、湿度廓线,液态水含量,云参数及有无降水等大气信息。
-
-
郑鹏飞;
张晓黎;
龚骏
-
-
摘要:
[背景]海草床是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对全球碳汇有重要贡献.海草床沉积物剖面的垂直梯度特征显著,表层呈现氧化态,富含活性有机质,而深层呈还原态,以惰性有机质为主.[目的]探究这种垂直特征如何影响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分布.[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等手段,测定了山东荣成天鹅湖大叶藻海草床不同深度(5、10、15、20、25和30 cm)沉积物中细菌和古菌丰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沉积物5 cm深处,细菌的16S rRNA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20 cm和30 cm层(ANOVA,P<0.05).深度对细菌和古菌α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细菌中相对丰度最高的是变形菌门,其次是绿弯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等,其中δ-变形菌和浮霉菌的相对丰度随深度显著增加(P<0.05).古菌群落中深古菌门比例最高,在25 cm深处达到70%以上;其次是乌斯菌门、洛基古菌门、广古菌门和奇古菌门等.奇古菌门比例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其他古菌类群在不同深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海草床沉积物细菌和古菌的丰度、多样性和群落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特征,这种特征可能受沉积物有机质组成和氧化还原状况影响.
-
-
尼玛卓玛;
德例归吉
-
-
摘要:
针对气象多要素数据的应用格式、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结合改进的双线性插值、等值线快速追踪、多要素剖面可视化等内容,通过研究气象多要素数据适应性、检测方法、人员配置等经验,旨在提升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为后续气象决策的拟定提供数据参考.
-
-
孔晓娟;
刘秉义;
杨倩;
李忠平
-
-
摘要:
激光雷达能够高效获取海洋光学特性的垂直剖面信息,是海洋光学探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基于Gordon(1982)的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水体光学参数模型,研究了船载激光雷达在水中的传输过程和水中光场分布.特别研究考虑了接收视场角和望远镜半径等参数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船载海洋激光雷达的模拟系统.在激光雷达的传输等效为太阳光传输后,该模拟系统与常用的HydroLight的模拟进行了比对印证并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得到的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分析了不同激光雷达测量模式及典型水体条件下激光雷达消光系数α和海水光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船载激光雷达结果表明,在窄接收视场角情况下,激光雷达消光系数α趋向于水体光束衰减系数c;在宽接收视场角情况下,α趋近于水体的向下辐照度漫射衰减系数Kdo.相比机载观测,船载观测的α趋近Kd的速度变缓.在垂直分层水体中,激光雷达在下层水体中测量的α值会向上层水体的α值偏移.该结果为研究海洋激光雷达测量参数与海洋光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进一步的认知.
-
-
张淘沙;
鲁艺;
崔超雄;
吕跃;
张亮
- 《第二届全国图象图形联合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针对航迹规划初期进行快速规划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满足无人机基本飞行特性的垂直剖面航迹规划方法,重点在于基于真实地形数据和复杂航迹采用图像解析方法生成垂直剖面地形图像,提出垂直剖面航迹简化约束条件并应用数学形态学相关算法进行了图像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易于实现,为航迹规划算法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
-
賴進興;
吳義林;
林清和;
葉淑杏;
葉旗福
- 《第十一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本研究针对台湾中南部区域选择具代表性之观测地点,规划春秋两季进行实场密集之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大气垂直剖面空气污染物臭氧浓度之量测及光化指标物种特性之量测,探讨观测区域境内之污染物浓度与形成原因。研究结果发现:观测区域受来自西北方之污染相当显着,而臭氧逐时浓度出现峰值春秋两季有不同之现象,春季常有双峰现象,秋季主要以单峰状态为主,显示光化反应为秋季臭氧之主要来源,与春季观测则有传输造成现象不同。垂直剖面臭氧浓度之量测结果,海风层对于近地面臭氧浓度影响相当明显,层内浓度约为80ppb,但层外可达140ppb;且于春季观测时夜间与清晨皆可发现受到点源排放NOx的影响,有臭氧消耗之现象。另外,光化采样分析结果显示:NO2光解系数(JNO2)秋季最大值为4.8×10-3 (1/s),此区域于秋季光化反应比春季更为强烈,使得臭氧形成多以光化反应为主。H2O2量测结果显示:秋季明显高於春季,且当区域性臭氧污染较为严重时,同时可以发现夜间浓度大都在2~3ppb;再由光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主要为VOCs-limited,而秋季则为NOx-limited,显示在台湾中南部区域之臭氧管制策略,应依季节考量NOx与VOCs之控制。
-
-
秦玮;
张翔伦
- 《2012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本文对飞行管理系统中垂直剖面的轨迹预测和导引算法给出了详细的介绍,包括爬升段、巡航段、下降段及各阶段之间转换的轨迹预测算法,各个飞行阶段的自动转换及导引指令,各控制模态的调用逻辑,最后给出了与自动驾驶仪调试后飞机实际的垂直剖面曲线与轨迹预测曲线的对比结果.
-
-
-
杨波;
项杰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利用CloudSat和TRMM卫星的同步观测资料,研究了CPR和PR雷达的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剖面和垂直廓线,分析了两者在探测云结构方面差异.结果表明,CPR探测到的云顶高度要比PR探测到的云顶高度高约6km,且其探测到的云系的范围要远大于后者,但其反射率因子的值要比后者小,对降水云系的强回波中心的探测能力远不如后者.结果还表明,在4.8km高度以下,两者平均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变化有相同的趋势,均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两者均在4.8km达到极大值,但4.8km高度以上9km高度以下,两者由于波长的差异,两者呈现出不同趋势,CPR随高度先减小在增大,PR却一直在减小.因此,CPR更擅长探测云系的范围,而PR擅长探测云系的回波中心.本文利用CloudSat和TRMM PR雷达反射率因子的资料,通过对比两者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剖面和垂直廓线,研究了两者在探测云结构方面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在对比CPR和PR的垂直剖面图中发现,前者探测到的云顶高度要比后者探测到的云顶高度高约6km,且其探测到的云系的范围要远大于后者,但其反射率因子的值要比后者小,对降水云系的强回波中心的探测能力远不如后者。2.在对比CPR和PR的平均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变化图中发现,两者在4.8高度以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均随高度增加,在4.8km高度达到极大值,分别为8dBZ和30dBZ。在4.8km高度以上,两者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前者表现出先减小在增大的趋势,而后者却表现出只减小的趋势。3.由于两者波长的差异,导致两者在探测云结构方面各有擅长。总的来说,CPR更擅长探测云系的范围,而阳擅长探测降水云的回波中心。
-
-
-
韩震;
霍文娟
-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印度洋是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的热带海洋.海水温度是最基本的海洋环境参数之一,能够直接反应全球海洋的整体热量分布状况,准确获取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对于海洋动力研究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海水温度测量提供了有效途径.rn 本文利用搭载于Aqua卫星上的MODIS和AMSR-E两个传感器的遥感数据,定量反演得到了印度洋西北部海域的海水表面温度,分别从地理位置、温度曲线和反演精度三个方面对Aqua卫星上的MODIS和AMSR-E反演的海水温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以AMSR-E亮温数据为主,将MODIS SST作为初始温度场,综合应用两种不同的遥感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分段函数形式的SST反演模型.然后针对印度洋北部海域的海水温度结构特征,利用2010年的ARGO剖面温度数据进行了海水温度垂直剖面结构特征分析及参数模型研究,进行了印度洋西北部海域的垂直剖面温度反演,并将反演结果与ARGO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剖面温度的总体均方根误差为0.510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