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环流形势

环流形势

环流形势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6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7篇、会议论文445篇、专利文献10910篇;相关期刊216种,包括山东气象、干旱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101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河南省气象学会2013年年会等;环流形势的相关文献由357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畅、孟祥新、陈瑞敏等。

环流形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7 占比:10.18%

会议论文>

论文:445 占比:3.52%

专利文献>

论文:10910 占比:86.30%

总计:12642篇

环流形势—发文趋势图

环流形势

-研究学者

  • 刘畅
  • 孟祥新
  • 陈瑞敏
  • 杨静
  • 王伟
  • 康桂红
  • 方建刚
  • 迟竹萍
  • 李才媛
  • 李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冰祥; 洪晓湘
    • 摘要: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等相关气象资料,对2020年9月12—13日漳州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发生期间,江南大多数区域属于高压环流,福建处于高压环流东边偏北至东北气流辐散区域,比较适宜于低层对流的发展;地面冷空气和低层切变共同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漳州市上空比湿值为14.0 g/kg,漳州市上空区域的水汽十分丰富,在该地区上空存在显著的水汽辐合,非常适宜于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漳州市K指数达到40°C,处于假相当位温大值区以及上升运动较大值区域,为此次暴雨天气的发生带来了有利的热力以及动力条件。此次暴雨天气的变化趋势对应着降水回波演变趋势;逆风区的出现对暴雨天气的预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 王乐
    • 摘要: 2022年3月16~17日武汉天河机场出现一次强雷雨过程,是2022年的初雷过程。本文利用中央气象台天气图资料、地面及探空资料、华中雷达拼图图像、自动站降水资料、本场观测报文、风廓线雷达资料对该次雷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此次雷雨过程降水强度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匀;高层槽线和中低层低涡东移速度较快,天河机场位于西南急流出口左侧,同时地面有冷空气南下激发动力抬升造成了此次大面积对流天气;中低层切变线与雷暴发展旺盛区、降水大值区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预报服务中对雷暴发生时间的预报需关注中低层低涡移动速度,雷暴发生时间和低涡暖式切变线到达本场的时间基本相同,对中到大的降水发生时间需关注2000米高度西南急流发生的时间,对雷暴结束时间的预报需关注地面南风转北风的时间。
    • 周群; 黄焕卿; 邓小花; 张润宇; 陈越
    • 摘要: 利用设立于珠江口海域具有较高时间分辨率的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逐日数据集ERA-Interim,对珠江口海雾的天气气候特征、环流场及相关的气象和水文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雾日数月际变化显著,海雾盛季为2—4月;日变化特征表现为海雾多生成于夜间—凌晨时段,多消散于早晨—上午时段。珠江口海雾发生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可分为冷锋型、均压场型、低压前部型和高压后部型4类,其中冷锋型海雾属于混合雾,其他均属于平流冷却雾。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层结稳定且适宜的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及海-气温差等气象和水文条件,有利于珠江口海雾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这对做好海雾过程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郭建华
    • 摘要: 基于常规天气图、地面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7年6月5日抚州市一次飑线过程的地面气象要素、环流形势以及天气尺度、不稳定能量、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此次过程在中高纬度“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下,中低层西南急流的形成促成了大气对流不稳定,地面辐合线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触发机制。飑线过境时温、压、湿等气象要素发生了剧烈变化。飑线形成之前,低层增温、增湿为强对流天气发生累积的不稳定能量起到促进的作用。快速东移的弓形回波带、在回波所经之地易出现雷暴大风天气;径向速度图上大片负的速度区前沿出现速度模糊,表明地面雷暴大风即将出现,这种速度场特征对抚州雷暴大风预警预报有指示作用。
    • 王璐思; 张晓涵; 蒋璐西
    • 摘要: 利用2000~2015年广元市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和逐时降雨量、MICAPS资料和ERA-Interim资料,从时空分布特征、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暴雨预报指标等方面对广元市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元市暴雨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时间分布特征为7月上下旬和9月中上旬是暴雨发生的两个峰值;区域性暴雨的夜雨特征明显,03~08时是短时强降雨的高发期;低槽东移型、副高稳定型、东高西低型和两高切变型这4种500hPa西风带环流和副高分型以及700~850hPa影响系统的位置和强度差异会对暴雨落区和强度有明显影响;中低层水汽、热力和动力等物理量的变化能为预报区域性暴雨提供定量参考。
    • 孟照祥
    • 摘要: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卫星、雷达等相关气象资料,分析2018年8月中旬周口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由台风“温比亚”登陆后减弱的低压和倒槽的共同作用造成的。降水期间,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以及不稳定能量条件均较好,这些条件共同促进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卫星云图上台风外围螺旋云带多次经过周口市及其附近区域,对应雷达图上回波强度较强的弧状回波消散后,又生成反复经过周口一带产生强回波“列车效应”,导致此次降水天气的持续时间较长。基于此,以2018年8月中旬周口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为例,重点分析了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物理量,以期掌握暴雨天气的形成机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指导。
    • 肖卓靖
    • 摘要: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等,分析了2016年9月3—4日出现在安多县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200 hPa高空处西藏大部分地区被南亚高压控制,安多县出现在闭合高压中心处,同时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后方的强辐散区内,受到高空辐散流场抽吸作用的影响,安多县境内的上升运动强度上升。另外,在变压、变温和温度露点差等地面气象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安多县出现了暴雨天气过程;那曲地区中东部地区的温度露点差低于4°C,说明该区域是强湿区域,而安多县的温度露点差不足1°C,上空空气趋于饱和,说明暴雨天气出现时有充足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流场与高层辐散流场的配置,为上升运动的加强和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强降水天气的产生和持续。
    • 彭鹏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卫星、雷达资料等相关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5日发生在满洲里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天气发生前,亚欧大陆中高纬区域的大气环流形势呈“两槽一脊”型。高空槽、低层切变促进地面冷空气南下,在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形势下,大气层结变得非常不稳定,非常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在此次天气发生期间,满洲里市850 hPa比湿值大于12.0 g/kg,925 hPa处比湿值达14.0 g/kg,低层湿度条件非常好,并且水汽通量大值中心处于满洲里市南部,这些都为此次天气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满洲里市存在高层辐散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势,促进强烈的上升运动的发生,为强对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与此同时,近地层存在逆温层,K值达到35.0°C以上,不能稳定能量条件好,非常适宜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卫星云图与雷达资料均能够反映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张玉婷; 陈瑞敏; 刘炳杰; 吴雁; 李月英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风廓线雷达、气溶胶激光雷达等非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借助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潜在源贡献分析法(PSCF),对比分析衡水市2021年3月15日与4月15日2次沙尘天气。结果表明:2次过程均受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的影响,旋移动路径均为偏东路径,沙尘爆发前期200 hPa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左侧,辐合下沉运动有利于能量积累。315过程系统比415过程更强,但减弱更快、更偏北,并以回流形势影响河北省中南部,415过程无回流形势。2个过程高低层均存在逆温,415过程高层逆温层存在时间更长,导致沙尘天气维持时间较长,315过程低层逆温更强、维持时间更长。315过程沙源地降水和温度距平比415过程更大,其沙源地为蒙古大部地区、内蒙古中西部、河北省南部—山西—河南,415过程沙源地为蒙古大部地区、内蒙古中西部。315过程沙尘输送分为2个阶段并伴有沙尘回流,其输送高度较高,415过程输送高度较低并无沙尘回流。
    • 张泽瑾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NCAR(2.5°×2.5°)逐6 h再分析资料等,运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法,对2020年2月13—15日宁夏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及系统发展演变、大风降温成因等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寒潮前气温回升,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上空堆积并爆发南下,造成此次寒潮天气。冷空气取西北路径入侵,横槽转竖南压,地面冷高压完整有规律地向东南方向移动。前期升温,强冷空气入侵后,温度变化剧烈,气温骤降主要是由强冷平流所引起。正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加,有利于上升产生绝热冷却,使冷舌增强,强冷平流促使低层锋区加强,气压梯度增大,负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加,伴随有较强的下沉运动,高空动量下传及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地面大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