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珠江口

珠江口

珠江口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7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3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25篇;相关期刊541种,包括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热带海洋学报、海洋通报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第十届中国水论坛、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首届全国海域论证海洋环评技术论坛等;珠江口的相关文献由2038位作者贡献,包括赖子尼、李适宇、黄小平等。

珠江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3 占比:94.18%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3.95%

专利文献>

论文:25 占比:1.86%

总计:1341篇

珠江口—发文趋势图

珠江口

-研究学者

  • 赖子尼
  • 李适宇
  • 黄小平
  • 黄良民
  • 杨婉玲
  • 庞世勋
  • 李团结
  • 任杰
  • 方宏达
  • 王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凯君; 任晋珂; 李潇濛; 吴怀春; 陈芳; 余少华; 时美楠; 甘华阳
    • 摘要: 伶仃洋地区年代格架的建立对区域古环境的重建及海陆交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磁性地层学和AMS ^(14)C测年对珠江口伶仃洋ZK1钻孔(113°40′E、22°34′N,孔深100.3 m)0~32 m岩心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5个样品的AMS ^(14)C测试年龄为(486±120)~(2268±149)a BP。岩心的岩石磁学测试显示样品的载磁矿物以单畴、多畴的磁铁矿为主。磁性地层学研究显示在取心过程中存在岩心倒置,对岩心倒置深度段的磁性序列进行矫正。将岩心的地磁倾角、强度与东亚地区标准曲线和极光记录相对比,建立了ZK1钻孔岩心(0~32 m)的高分辨率地层年代框架,岩心底界年龄为3.5 ka BP。在该年代格架的控制下,岩心磁学参数具有3~8 a、11 a和21~25 a的周期性变化,推测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太平洋十年际涛动和全球地表气温异常周期、太阳活动有关。
    • 么玉鹏; 姚坚毅; 唐世雄
    • 摘要: 基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大桥等工程的精细化勘察成果,分析了珠江口地区岩土层地质特性,区内岩土层可划分为淤泥质软土层、黏土粉质黏土层、中粗砂层、残积土层、不同程度风化基岩共5大层,结合区内水动力环境、沉积物类型、钻孔对比及地质剖面,将研究区划分为河口砂质沉积区、潮流型泥质沉积区、泥砂混合沉积区、浅海泥砂混合沉积区等4类。珠江口地区岩土层的物性参数特征研究表明,随着深度增大,岩土层含水率降低,快剪黏聚力增大,压缩系数减小,压缩模量增大;原状土十字板抗剪强度C_(u)与软土含水率w呈幂函数相关,与压缩模量E_(s)、快剪黏聚力c呈线性正相关;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比贯入阻力p_(s)与含水率w呈对数相关,与压缩系数a_(1−2)呈幂函数相关,与黏性土、砂类土的快剪黏聚力c呈线性正相关,得到的经验公式可为珠江口地区类似场地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 尹天齐; 王庆; 杨宇峰; 岑竞仪
    • 摘要: 于2019年12月使用4种不同型号网具采集了珠江口浮游动物,进行形态学鉴定和DNA分子鉴定,分析珠江口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并比较不同调查方法对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结果的影响。形态学镜检鉴定浮游动物36种(类),其中浮游幼虫6类。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15±96ind.·m^(–3),平均生物量为0.21±0.14g·m^(–3);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3536±2444ind.·m^(–3),平均生物量为0.56±0.33g·m^(–3);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4314±4172ind.·m^(–3),平均生物量为0.50±0.25g·m^(–3);25;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6741±3826ind.·m^(–3),平均生物量为4.33±3.42g·m^(–3)。研究结果表明网具孔径大小对浮游动物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三个站点水体DNA样品注释出15种浮游动物;使用浅水Ⅱ型网采集的DNA样品注释出19种浮游动物;镜检样品鉴定浮游动物17种。水体DNA样品能检测出更多的微型浮游动物如原生动物等;网采样品能过滤更多的水样,有利于采集更多的大中型浮游动物,更能充分反映优势类群如桡足类的种类和数量。研究结果表明,水体DNA可检出浮游幼虫和原生动物等较难镜检鉴别的种类,采用不同型号网具采集浮游动物可以更全面地反映研究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多种调查方法的结合有助于全面了解研究海域的生态环境状况。
    • 商博文; 吴云超; 江志坚; 刘松林; 黄小平
    • 摘要: 河口沉积物作为承接陆海过程的重要载体,是有机质赋存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研究了珠江口沉积物总有机碳、总氮含量和沉积物可溶性有机物三维荧光特征,以及其在口内区、混合区和口外区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碳稳定同位素(δ^(13)C)估算了珠江口各区域沉积物中不同来源有机质的贡献。结果显示:(1)沉积物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空间变化相似,口内区和混合区域沉积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口外区;主成分分析发现,口内区沉积有机质含量主要受径流输入的影响,口外区主要受Fe^(3+)的影响;(2)MixSIAR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结果显示,口内区和混合区沉积有机质以陆源为主,口外区则以海源为主;(3)珠江口沉积物新生有机质较多,可快速被利用,总体上不利于有机碳存储;而陆源输入导致口内区和混合区沉积有机质腐殖化程度较高,有机碳可存储性相对较高,口外受海源有机质和铁氧化物—有机质复合体的影响,有机碳可存储性相对较低。本研究可为深入认知河口区沉积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有机碳存储提供参考。
    • 滕越; 邹斌; 叶小敏
    • 摘要: 叶绿素a作为最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和初级生产力状况的主要因素。我国海洋一号C(HY-1C)卫星海岸带成像仪(CZI)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优势。本文基于东海和南海现场实测数据建立了HY-1C卫星CZI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并在实测水域进行反演,与MODIS叶绿素a浓度反演产品进行了对比验证,应用CZI叶绿素a浓度模型在珠江口、长江口、渤海湾水域进行了叶绿素a浓度反演示例试验。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模型估算浓度与实测浓度相关系数为0.7743,平均相对误差为24.58%,利用实测叶绿素a浓度对模型进行精度验证,相关系数达到0.9939,平均相对误差为18.49%。模型在实测水域反演得到的叶绿素a浓度分布与MODIS叶绿素a浓度产品分布大体一致。在珠江口水域反演得到叶绿素a浓度空间分布为由西北向东南逐级递减,峰值出现在珠江口西沿岸。在长江口、渤海湾反演叶绿素a浓度空间分布均符合地理实情。研究表明HY-1C卫星CZI数据可应用于中国近海水色定量化研究。
    • 于润泽
    • 摘要: 为研究珠江口流域河流径流对深圳湾水位的影响,以2018年8月份的气象水文资料为依托,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型,模拟并计算珠江口流域各条河流对深圳湾水位变化的影响程度。本文定义了水位影响系数的概念,在模型所模拟和研究的时间范围与空间区域内,通过比对各径流的影响系数的数值,表明珠江口东四口门径流是对深圳湾水位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径流,而深圳湾的入湾河流对深圳湾水位变化的影响非常微弱。
    • 周群; 黄焕卿; 邓小花; 张润宇; 陈越
    • 摘要: 利用设立于珠江口海域具有较高时间分辨率的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逐日数据集ERA-Interim,对珠江口海雾的天气气候特征、环流场及相关的气象和水文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雾日数月际变化显著,海雾盛季为2—4月;日变化特征表现为海雾多生成于夜间—凌晨时段,多消散于早晨—上午时段。珠江口海雾发生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可分为冷锋型、均压场型、低压前部型和高压后部型4类,其中冷锋型海雾属于混合雾,其他均属于平流冷却雾。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层结稳定且适宜的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及海-气温差等气象和水文条件,有利于珠江口海雾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这对做好海雾过程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黄靖雯; 孟钊; 冯青郁; 马伟伟; 万修全; 周巍; 李佳俊; 冯洋
    • 摘要: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珠江流域人口增长十分迅速,食品和能源需求急剧增加,导致流域上游省份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下游省份城市化进程加速,随之导致含农业化肥的农田灌溉用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大幅度增加。流域的面源污染物进入珠江河口,导致河口海域赤潮发生频率明显增高。此外,全球变暖加剧了南海和西太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大量的台风在珠江口附近登陆,对人类活动产生的营养盐在海水中再分布产生较大影响。现场及卫星观测表明,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4个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水的垂直混合、流域的降水增加、河流淡水及营养盐的大量输入及风场变化。但是,尚未对这些因子如何影响叶绿素分布进行过清晰阐释。研究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陆海气集成模拟系统,一方面通过控制实验来对模式敏感性进行测试,另一方面以台风“天鸽”过境珠江口为例,来对台风过境期间海表叶绿素时空变化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陆地模式径流分辨率的提高对模拟结果有很大影响,台风“天鸽”过境时,向岸的风抑制了珠江冲淡水排出,促进外海水涌入,提高海表盐度,降低叶绿素浓度。而台风所致的陆地降水在过境后四天(8月27日)通过径流输出至河口,此次剧烈的增水向珠江口输入大量的营养盐,促进浮游植物持续生长,使叶绿素浓度在台风过境两周(9月1日)后仍在增加。研究所构建的集成模拟系统可适于其它受河口面源污染影响的海湾及近海系统。为未来实现赤潮、缺氧等生态灾害预报提供可能性。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十三五”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渤海、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邻近海域(以下简称“三大重点海域”)等重点海域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但仍处在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高峰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仍是“十四五”时期的艰巨任务。
    • 钟仕杨; 李强; 刘锦秀
    • 摘要: 本文通过对珠江口渔港经济区的发展基础调查分析,认为珠江口渔港经济区存在渔港基础设施落后、配套陆域少、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短缺等不适宜发展传统渔业的问题,并提出升级基础设施、优化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协调各级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建设规划对策,希望对相关决策部门在拟定珠江口渔港经济区相关战略时有参考作用,对粤港澳大湾区渔业经济发展研究做出贡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