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力条件

动力条件

动力条件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04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水利工程、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6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169933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干旱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贵州气象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河南省气象学会2013年年会等;动力条件的相关文献由775位作者贡献,包括董艳艳、严登华、俞茜等。

动力条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6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69933 占比:99.84%

总计:170211篇

动力条件—发文趋势图

动力条件

-研究学者

  • 董艳艳
  • 严登华
  • 俞茜
  • 倪红珍
  • 刘昭伟
  • 史婉丽
  • 姜伏伟
  • 宋海军
  • 张建海
  • 张春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铭鉴; 宋佳; 刘雨桐; 曲骅倩
    • 摘要: 利用自动站降水资料、MICAPS天气图、物理量场等资料,通过天气学和物理量特征分析方法对2020年11月17日至11月19日发生在辽宁地区的一次雨雪混合降水及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此次降水中伴随雨雪转换、大风、降温等天气过程,除丹东南部外,其他地区均出现雨转雨夹雪转雪。强雨雪过程并伴有8~11级瞬时大风和全省性寒潮天气。此次降水过程,副热带高压显著西伸北抬,位置接近常年6月中旬,气旋爆发性发展。天气系统配置类似于夏季,在冬季非常罕见。过程主要受江淮气旋北上、阶梯槽、低空切边影响,高低层配置较好,低空不断有暖湿气流提供水汽补充,同时高空不断有冷空气补充,使得系统持续影响辽宁地区,给辽宁地区带来了时间较长的雨雪天气。此过程中动力、水汽等因子均对降水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 冯阵东; 李令喜; 吴伟; 王光绪; 王运所; 于静
    • 摘要: 沉积后尚未固结的砂体在外部动力的干扰下容易发生液化,形成沙火山、液化砂岩脉等沉积构造,地震是触发液化的最常见动力。在河床现代沉积中发现大量的沙火山构造,其产生过程虽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条件却在盆地特殊构造部位可以满足,分析其特征、演化及动力可以为震积岩及其他成因软沉积变形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规模及对应特征的沙火山处于演化的不同阶段,规模较小、火山口较小、无溢流通道、火山口涌出水流浑浊的沙火山处于生长阶段,水体变清、溢流通道产生是沙火山进入消亡阶段的标志;沙火山产生之后,逐步具备体积规模增大、涌出水流变清、溢流通道产生、沙火山口增大、沙火山改造后再沉积等特征;提出地震、断层活动时,当母岩单元与地表压力存在压力差、足够突破上覆岩层薄弱带的条件下,便可以形成沙火山构造,而低压力差形成的沙火山存在可能更具有普遍性。
    • 刘红武; 胡燕; 张海; 唐明晖; 蔡瑾婕; 陈红专
    • 摘要: 2020年6月8—9日湖南出现一次大范围的致灾暴雨天气过程(以下简称“6.9”过程),导致山体滑坡、重度洪涝等次生灾害,造成8人死亡(或失踪)。此次过程主、客观降雨量预报暴雨落区及强度均出现较大偏差。该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通过引入HYSPLIT4.0模式模拟,从环流背景、水汽特征、环境场条件等进行了偏差及成因探讨。结果表明:强降雨中心较分散,各模式对暴雨量级以上降雨空报漏报严重。高低空急流与低空涡旋的有利配置是导致“6.9”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高空西风急流显著加强、低空两支暖湿气流汇合时段与降雨加强时段一致。暴雨区中低层水汽以少见的气旋式涡旋路径传输,这支以涡旋形式输送的偏东气流主流模式均未能捕捉到,这可能是导致“6.9”暴雨落区漏报的直接原因。暴雨区中低层均存在四支水汽传输通道,水汽源地主要为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输入主要来自南边界,西边界次之,暴雨区域内水汽收入为正;南边界、西边界水汽输入呈同位相特征,波峰时段与暴雨时段相对应,水平水汽通量辐合是“6.9”暴雨区水汽来源的主要方式。强的上升运动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配置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垂直螺旋度中心轴线随高度向南倾斜,位涡及对流不稳定参数大值区与暴雨落区存在偏差。大暴雨中心单站物理量特征表明,暴雨发生时有大的对流潜势,大气为下暖湿上干冷的不稳定层结,湿层高度下降至对流层低层,垂直风切变也较小。
    • 肖云; 努尔夏提; 马博涵; 李欢欢; 马中元
    • 摘要: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格点再分析资料和HYSPLIT模式对袁河流域5次极端降水天气过程的平均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以及降水发生过程中的120 h气块后向轨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极端降水发生时,高层袁河流域处于南亚高压东侧辐散气流中,中层副热带高压位置适中,受584 dagpm线附近的西南气流控制,低层正好处于切变线上,且有强盛的西南气流向降水区输送能量和水汽。(2)物理量场上,袁河流域附近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垂直速度场、水汽分布、水汽通量散度场都有利于该区域出现暴雨天气。(3)与袁河流域一般性暴雨的平均t-lnp图对比分析可见,极端暴雨的能量条件更好,降水对流性更强,水汽条件也更为充沛。(4)袁河流域极端降水上空的水汽路径总体上可以归纳为5条。来源于孟加拉湾附近、中南半岛南部和云南南部的西南水汽路径最多,占轨迹总数的59.5%;其次是来源于我国南海的南方路径,主要位于1500 m以下,占轨迹总数的15.0%。
    • 白新飞; 宋津宇; 张军; 杨时骄; 于超; 翟立民; 张松林
    • 摘要: 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大孙庄已发现两眼地热氡泉井,地热流体中氡含量高达332.6~625.7 Bq/L,属于稀缺的天然理疗热矿水资源。采用土壤面积测氡、土壤剖面测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测量、水氡测试等方法,研究其形成机理。通过分析氡的物源条件、空间条件、动力条件,结合地热田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构造条件、水化学特征,建立了大孙庄地热氡泉形成机理模型,为在具有类似地质背景条件的地区勘查开发地热氡泉提供借鉴。
    • 黄鹏; 胡洁; 边琼; 卓永
    • 摘要: 利用昌都市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7月6日20:00~7月9日20:00西藏昌都市发生的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通过分析大尺度大气环流作用、热力作用以及动力作用揭示此次持续强降水过程的发生和持续机制,分析发现:大尺度环流背景有利于冷暖空气在昌都市上空汇合,利于产生强降水;此次降水具备充分的水汽条件与强烈的上升运动,配合着中低层明显辐合与高层明显辐散。
    • 丁可
    • 摘要: 以2021年3月14—15日阿拉善盟一次区域性大风沙尘暴天气为例,从地面气象要素演变、环流特征、动力条件等方面对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此次阿拉善盟大风沙尘暴最强时段为14日夜间—15日清晨,沙尘暴发生时,地面气象要素发生显著变化;(2)影响该区域大风、沙尘暴的因素主要包括500 hPa冷平流触发作用、700 hPa大气斜压性作用、变压梯度风、锋生作用以及必要的大气层结条件等;(3)阿拉善盟北部前期受冷锋后西北大风的影响,发生扬沙、沙尘暴,而在冷锋过境之后,阿拉善盟大部分地区又受地面冷高压影响,沙尘粒子自蒙古国随偏东、东北大风向西南方向传输,与阿拉善盟本地沙源汇合,从而造成全盟大部分地区强沙尘暴天气。
    • 张金良; 鲁俊; 韦诗涛; 罗秋实; 万占伟
    • 摘要: 小浪底水库是现状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核心,为完善黄河水沙调控机制,需研究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增强对策.以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实践为基础,分析入库水沙条件和库区排沙规律、调水调沙动力不足的特征和原因;研究增强小浪底水库后续动力的要求,包括降低水位冲刷、保持有效库容、协调下游水沙关系等,需要中游水库塑造适宜的洪水过程,实现水沙有效对接、合理搭配;结合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工程现状和规划,提出了增强调水调沙后续动力的措施,认为现状工程在增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方面存在较大制约,建设古贤水库是解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的首选措施,可使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得到有效补充.
    • 吴冰菁
    • 摘要: 利用NCEP/NCAR 2.5°×2.5°逐6h的再分析资料、湛江机场逐1h自动气象观测资料对湛江机场2021年1月24日的大雾过程,从天气背景、水汽和风力条件、动力条件、层结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暖下冷”的高低空环流形势以及有利的水汽、风力条件对大雾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大雾发生时机场近地层的温度递减率有所减小,因此可以利用数值预报数据计算温度递减率来预报大气的层结状态,并将其作为大雾预报的参考因素之一;适度的风速(2-5m/s)可以使稳定层结加厚,而风速过小就不能形成较深厚的冷却层,难以保证大雾的维持。
    • 吴冰菁
    • 摘要: 利用NCEP/NCAR 2.5°×2.5°逐6h的再分析资料、湛江机场逐1h自动气象观测资料对湛江机场2021年1月24日的大雾过程,从天气背景、水汽和风力条件、动力条件、层结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暖下冷"的高低空环流形势以及有利的水汽、风力条件对大雾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大雾发生时机场近地层的温度递减率有所减小,因此可以利用数值预报数据计算温度递减率来预报大气的层结状态,并将其作为大雾预报的参考因素之一;适度的风速(2-5m/s)可以使稳定层结加厚,而风速过小就不能形成较深厚的冷却层,难以保证大雾的维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