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暴雪

暴雪

暴雪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轻工业、手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4篇、会议论文88篇、专利文献13篇;相关期刊406种,包括气象与环境科学、气象、沙漠与绿洲气象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2011年第八届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等;暴雪的相关文献由2288位作者贡献,包括谷秀杰、杨成芳、赵桂香等。

暴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4 占比:92.49%

会议论文>

论文:88 占比:6.54%

专利文献>

论文:13 占比:0.97%

总计:1345篇

暴雪—发文趋势图

暴雪

-研究学者

  • 谷秀杰
  • 杨成芳
  • 赵桂香
  • 孟雪峰
  • 李如琦
  • 寿绍文
  • 李建华
  • 孙永刚
  • 庄晓翠
  • 张迎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艳青; 张昆; 王起唤; 陈红专
    • 摘要: 为提高对暴雪的预报能力,减少暴雪灾害损失,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与NCEP(分辨率: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2月29日至30日发生在怀化地区的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层850 hPa至地面的冷垫使得充沛的水汽在中高层积累和凝结从而触发此次暴雪过程;700 hPa西南低空急流的维持和加强为暴雪过程提供充沛的水汽条件;500 hPa南支槽维持、东移和加深导致的大尺度强迫,是暴雪所需上升运动的主要来源之一;准静止锋稳定维持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发展;高空急流促进并加强了辐合上升运动,对暴雪有增幅作用;地面气压升至1040 hPa以上,850 hPa、700 hPa和500 hPa温度分别降至-9°C、-3°C和-14°C,是怀化出现暴雪天气的有利层结条件。
    • 刘梦迪; 王一冰
    • 摘要: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3月20—21日出现在通辽市地区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进行了分析诊断。结果表明:高空横槽转竖与低空水汽辐合区相互配合以及江淮气旋东移北上产生的倒槽是产生此次强降雪过程的原因。
    • 王淑彩; 平凡; 孟雪峰; 李玉鹏
    • 摘要: 本文以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场,利用WRF(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2020年4月19~20日的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式采用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进行敏感性试验,并与实测数据(自动站降水数据、雷达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此次暴雪天气过程不同阶段的降水、雷达反射率、动热力和水凝物的时空演变和三维细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Morrison方案更好的模拟出了本次暴雪天气过程,表现在模拟的雷达回波强度、范围及形态更与实况一致,模拟出的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都优于其他方案;其微物理细致结构表现为强上升运动和低层正涡度的长时间维持,以及7 km以上高层较多的冰晶、中低层较少的霰粒子和雨水粒子。从热动力场上看,bin(SBM fast)方案在600 hPa高度以下存在明显的涡度波列,这主要是因为bin方案将粒子群分档处理,没有捆绑不同粒子类型运动,更能细致描述出不同粒子的下沉拖曳作用。从云微物理特征上看,不同方案模拟的雪、霰、云水以及雨水粒子的比质量都较为接近,而对冰晶比质量的模拟不管在量级还是在分布范围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微物理方案模拟的雷达回波和降水量级和相态的差异。
    • 胡媚; 尹亮彬; 唐明晖
    • 摘要: 针对2021年12月25—26日湖南长沙暴雪天气过程,以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为主,分析此次过程回波强度、径向速度、雷达风廓线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本次暴雪过程受冷空气、短波槽过境、700 hPa急流的共同影响;深厚的湿层、大气整层低于0°C、中层强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强冷垫上爬升导致长沙出现暴雪。2)长沙暴雪时段,持续不断有25—30 dBz反射率因子生成,同时,垂直液态水含量和回波顶高偏低。3)降雪时段,径向速度表现出风场辐合、急流核增强、零速度线成直线等特征;预示着动力条件增强,为降雪的维持和增强提供了临近预报信息。4)垂直风廓线产品上,3.4—4.9 km高度风场由西北风为主转为偏西风再转为西南风,表征短波槽过境,动力条件有所增强;随着西南风强度和厚度的持续增加,降雪强度增强;后期风场再次转为西北风为主,对应的降雪逐渐减弱。
    • 范天红; 路平平; 于翠红; 王春杰
    • 摘要: 2020年11月18-20日牡丹江全区出现了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文章利用常规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对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探讨了天气形势特征以及物理量场与暴雪落区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850 hPa低涡和地面江淮气旋是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地面气旋北上带来的南来倒槽是产生暴雪的天气特征,这一分析结果对预报暴雪天气具有指示意义。物理量场分析表明:高低空急流,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下暖上冷,下湿上干的不稳定层结是产生强降雪的有利条件。
    • 谢超; 饶晓琴; 尤媛
    • 摘要: 2021年11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显著偏强,欧亚中高纬环流呈纬向多波动型,冷空气活跃,东亚大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均偏西偏强。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3.8 mm,比常年同期(18.8 mm)偏多26.7%;全国平均气温为2.9°C,与常年同期持平。月内气温冷暖起伏较大,出现了2次全国型寒潮过程和3次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其中4—9日的寒潮天气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大风持续时间长、北方暴雪极端性强等特点。
    • 李桉孛; 万瑜; 张俊; 李如琦; 芒苏尔·艾热提; 李娜
    • 摘要: 利用1961—2019年降雪期乌鲁木齐市5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资料、NCEP逐日4次0.25°×0.25°和1°×1°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乌鲁木齐市暴雪特征及大尺度环流形势,归纳出现暴雪的3种典型环流类型,并分别选取典型个例进行诊断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暴雪发生频率以0.3次·(10a)-1趋势上升,具有准20 a振荡周期,发生次数最多为3月(40%),11月次之(32%)。(2)乌鲁木齐市暴雪分为槽前西南气流型、高空槽东移型和强锋区型,强锋区型比例最高但降雪量小,槽前西南气流型持续时间长且降雪量最大,高空槽东移型最少但影响面积更大且雪强更强。(3)乌鲁木齐市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为300 hPa极锋急流、500 hPa偏西或西南气流、700 hPa低空偏北急流和850 hPa西北气流。(4)形成乌鲁木齐市暴雪的机制为低层偏北气流遇山堆积迫使暖湿空气抬升形成“冷垫”,并与500 hPa以上西南气流形成强垂直风切变和深厚的锋生区,但因三类过程强锋生维持时间和锋面斜率与伸展高度的不同使产生暴雪的原因有明显差异。(5)暴雪的水汽输送主要为西南、偏西和西北路径,槽前西南气流型和高空槽东移型在西南气流引导下直接输送至暴雪区上空,强锋区型则由水汽的接力输送形成水汽汇合。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市暴雪天气系统结构特征进行了分类和归纳,为预报服务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葛海燕
    • 摘要: 利用赤峰市14个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和灾情数据对赤峰市近60年雪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赤峰市雪灾主要由暴雪或暴风雪引发,赤峰市初雪多出现在9月—10月,最早的暴雪日在9月上旬;终雪多出现在次年的4月—5月,最晚的暴雪日在5月上旬。赤峰市暴雪日数整体呈现西南向东北递减的特点,暴雪日数大值中心位于赤峰市南部。暴风雪灾害主要集中在赤峰市东南部,白灾多集中在赤峰市西部地区。
    • 施俊杰; 孙鸣婧; 吕新生; 张俊兰; 李火青
    • 摘要: 利用FY2E卫星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常规高空及地面观测数据和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CEP,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3月3—6日南疆西部一场极端暴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中亚低涡是此次极端暴雪天气的影响系统。暴雪的水汽主要有3支输送路径,分别是中高层的偏西、偏南和中低层的偏东路径。本次降雪具有冷季高架对流的部分特征:南疆盆地850~700 hPa冷空气东灌形成的偏东急流将南疆西部相对暖湿的空气抬升到一定高度,起到"冷垫"的作用;在卫星云图上,降雪云带内有黑体亮温(TBB)40 dBZ,回波顶高>6 km;进一步分析地转绝对动量(Mg)和假相当位温(θse)发现,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导致的倾斜对流导致强降雪发生。
    • 费曼
    • 摘要: 全球第二大市值的上市公司,用53%账面现金,买下全球市值最高之一的纯游戏公司动视暴雪,这件事的信息密度是巨大的。这起对价687亿美元的交易案,动视暴雪的视角无足轻重。不客气地说,它只是权力游戏中的一粒棋子。微软痛快地一掷千金,决定开局一盘新棋局,我们最好能够预见,一轮新的列王纷争开场了。从微软个体,到产业广域,我们尝试纸面推演一下个中若干逻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