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寒潮

寒潮

寒潮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1254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植物保护、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9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20篇;相关期刊474种,包括山西气象、气象知识、广东气象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2016年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农业与气象论坛、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河南省气象学会2013年年会等;寒潮的相关文献由2361位作者贡献,包括丁一汇、王莹、王静等。

寒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9 占比:94.02%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4.39%

专利文献>

论文:20 占比:1.59%

总计:1254篇

寒潮—发文趋势图

寒潮

-研究学者

  • 丁一汇
  • 王莹
  • 王静
  • 陈豫英
  • 冯晓玲
  • 刘兰
  • 刘银峰
  • 吴晶璐
  • 周翠芳
  • 尤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池莉
    • 摘要: 网络性子急,带动一切急,时光更加飞飞快。就连天气预报,也前所未有地急切,三天两头预警,又是大风预警,又是寒潮预警。寒潮预警还分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叫人心慌意乱,赶紧去买充绒量更高的羽绒服。随后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冷,路边连冰碴都没有。真是活久见——这是又急又快又戳心的网络语言,当作感叹词用在这里,倒也不错。
    • 池莉
    • 摘要: 网络性子急,带动一切急,时光更加飞飞快。就连天气预报,也前所未有地急切,三天两头预警,又是大风预警,又是寒潮预警。寒潮预警还分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叫人心慌意乱,赶紧去买充绒量更高的羽绒服。随后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冷,路边连冰碴都没有。真是活久见——这是又急又快又戳心的网络语言,当作感叹词用在这里,倒也不错。
    • 摘要: 2月20日以来的寒潮来势汹汹,具有影响范围广、覆冰速度快等显著特点。南方电网公司持续启动应急机制,科学防冰抗冰,开展科技融冰、智能巡视等工作,在24 h内基本恢复受灾用户供电,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灾害影响。
    • 何秀恋; 赖积强; 沈龙喜
    • 摘要: 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1月14日受强冷空气影响,诏安县出现了两次寒潮天气过程,全县大部分乡镇均连续三天有霜或霜冻,部分有结冰。主要通过海温背景、高空环流形势和地面资料等多种资料,对两次寒潮天气过程成因进行浅析,重点针对诏安两次寒潮过程中最低气温明显差异的情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不同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寒潮天气过程在农业生产服务提供依据。
    • 尤媛; 马学款; 李思腾; 关良
    • 摘要: 2021年12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东亚大槽偏西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接近常年同期。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7 mm,比常年同期(10.5 mm)偏少17.1%;全国平均气温为-2.3°C,比常年同期(-3.2°C)偏高0.9°C。月内出现了3次冷空气过程和1次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此外超强台风雷伊正面袭击南沙群岛。
    • 王妍
    • 摘要: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2021年11月4—8日阳泉地区出现的寒潮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寒潮过程,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温幅度大,阳泉地区达强寒潮级,伴有暴雪、大风灾害性天气。高纬有强冷空气在乌拉尔山高压脊堆积,脊前小槽发展为横槽,旋转转竖与强锋区促使寒潮暴发沿西路南下侵袭。在此暴雪过程中对流层低层维持强劲的东北风,高空维持西南风,构成华北地区典型的回流降水形势,锋生与回流“冷垫”是主要动力机制。雷达图表现为层状—积云混合降水回波,雨、雪区的回波强度分界值为30 dBZ。径向速度图呈“S”形,发展为反“S”形时降水减弱结束。出现0°层亮带和对称“牛眼”结构对强降雪的量级预报有指示意义。
    • 白寒冰; 曾刚
    • 摘要: 基于华北区域均一化站点气温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CFS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高分辨率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对比研究了1990年代与2000年代华北寒潮的差异及其与秋、冬季北极海冰的联系。结果表明:影响华北的区域性寒潮事件在1990年代(2000年代)发生的频次为1957~2011年最多(少),但寒潮平均强度偏弱(强),冷空气大多源自格陵兰岛(新地岛)附近,取偏西(偏北)路径进入华北。秋、冬季新地岛附近以及巴芬湾附近海冰在2000年代初显著减少,导致1990年代与2000年代出现显著环流差异:1990年代(2000年代)极区位势高度存在负异常(正异常),欧亚大陆大型槽脊波动较弱(强),绕极区西风较强(弱),东亚大槽较弱(强),西伯利亚高压较弱(强),使得华北寒潮在两段时间出现上述差异。
    • 谢超; 饶晓琴; 尤媛
    • 摘要: 2021年11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显著偏强,欧亚中高纬环流呈纬向多波动型,冷空气活跃,东亚大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均偏西偏强。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3.8 mm,比常年同期(18.8 mm)偏多26.7%;全国平均气温为2.9°C,与常年同期持平。月内气温冷暖起伏较大,出现了2次全国型寒潮过程和3次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其中4—9日的寒潮天气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大风持续时间长、北方暴雪极端性强等特点。
    • 黄强(文/图)
    • 摘要: 广西桂北初冬寒潮来袭,高山岩体地区花岗岩型矿找矿靶区顿时被冰雪包裹,山顶白茫茫一片。但广西三〇五核地质队项目组的小伙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行走在找矿一线的冰冻世界里。近年来,三○五核地质队的工作人员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结合近年来高山岩体找矿勘查取得的新成果、新认识,圈定了矿床深部与外围找矿的重要地段,圈出了找矿靶区。
    • 李红英; 林纾; 王云鹏; 黄鹏程; 于亚楠
    • 摘要: 基于1961—2017年京津冀地区126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最低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该区域寒潮发生频次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的干湿判别指标分析区域性寒潮的干湿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单站寒潮年平均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呈西北多东南少,86%的站点寒潮年发生频次呈减少趋势。(2)1961—2017年寒潮累计发生站次呈显著减少趋势(P<0.001),气候倾向率为-5.7站次·a^(-1),且在1983年发生突变。1961—1971年寒潮累计发生站次出现峰值,从1972年开始锐减,2007—2017年寒潮平均发生站次为历史最少。(3)1961—2017年区域性寒潮发生频次年际变化总体呈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82次·(10 a)^(-1),1960年代冬季区域性寒潮发生频次最多,1970年代秋季和春季最多,2000年代冬季和春季为次高峰期,2011—2017年3个季节最少。区域性寒潮发生频次季节分布中以秋季出现最多、其次是冬季、春季最少;10月、11月寒潮最为活跃。(4)京津冀地区区域性寒潮过程干过程发生频次最多,2011—2017年区域性寒潮过程干湿特征趋向于干过程和湿过程两极化分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