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暖湿气流

暖湿气流

暖湿气流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植物保护、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25950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浙江气象、中国国家地理、气象知识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广西省气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2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暖湿气流的相关文献由444位作者贡献,包括何玉科、万雪丽、侯春梅等。

暖湿气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0.63%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25950 占比:99.14%

总计:26176篇

暖湿气流—发文趋势图

暖湿气流

-研究学者

  • 何玉科
  • 万雪丽
  • 侯春梅
  • 侯海婷
  • 刘和平
  • 刘爽
  • 吴亚平
  • 吴振玲
  • 吴筱
  • 周学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明学; 李圣鑫; 余梦; 皇甫立志; 容彬; 熊光耀
    • 摘要: 利用轮轨滚动试验机模拟了-40°C环境工况下不同湿度(10%~99%)暖湿气流对高速轮轨界面黏着与车轮表面损伤的响应行为。低温环境下轮轨界面遭遇暖湿气流时,黏着系数会迅速减小,且随着气流湿度的增大,黏着系数减小的幅度和恢复时间均增加;同时,与未遭遇暖湿的轮轨界面相比,黏着系数、磨损量、塑性变形层厚度均明显增大,且随着气流湿度的增大,平均黏着系数减小,磨损量和塑性变形层厚度增大。在低温无湿气作用工况下,车轮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剖面裂纹以表层裂纹为主;低温间歇暖湿气流作用下,车轮磨损机制主要以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为主,磨损表面出现氧化磨屑堆积而成的第三体层,剖面裂纹出现了多层裂纹和次表层裂纹。低温环境下,暖湿气流对列车的轮轨界面黏着和车轮损伤影响显著,主要体现在黏着系数的瞬时大幅减小以及车轮材料更为严重的磨耗和疲劳损伤。因此,高寒地区应特别注意暖湿气流对列车轮轨损伤和黏着的影响,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 王奇; 张厚荣; 宗莲; 苏浩辉; 杨元建; 高志球
    • 摘要: 广西区是我国南方电网西电东送输电的重要通道,2015年1月26日—2月8日期间广西区北部桂林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范围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连续覆冰事件,其最大覆冰厚度可达24.83 mm。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温湿垂直层结、局地气象要素以及大气环流指数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此次电线覆冰的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东亚大槽偏强,阻塞高压引导脊前偏北气流南下,冷空气入境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暖湿气流汇合,在北方寒潮与南方水汽的共同作用下,地处高海拔的输电线塔杆易出现覆冰。冷暖气团在桂林北部山区上空相互对峙形成准静止锋时出现两种覆冰变化特征:当冷空气强盛且水汽充沛时,过冷却雨滴冻结或者雾滴凝华形成电线积冰;而在暖气团主导下电线覆冰则自然融化。准静止锋的锋区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线的覆冰增长过程,特别地,冷暖空气的交替主导是电线反复积冰的主要原因。
    • 闵涛; 吴筱; 高文良; 周学云; 吴亚平
    • 摘要: 针对2018年7月14日雅安市发生的一次暖区强降水过程,该文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发生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的发展传播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回波的发展及维持主要是由于上游对流系统的移入以及对流系统内部的再触发机制;②当回波走向与环境平均风较一致时,可判断未来回波将沿环境平均风方向发展传播。③通过分析地面气象要素气压和气温的变化可判断冷池是否形成,气压陡升和气温骤降表明地面冷池已经形成,而两者变化趋势重叠的时间段表明冷池持续出现。此时若雷达低层风场显示不断有暖湿气流输送过来,有利于对流系统内部不断触发新的对流单体,这种对流系统内部的再触发机制有利于强回波的长时间维持。
    • 闵涛; 吴筱; 高文良; 周学云; 吴亚平
    • 摘要: 针对2018年7月14日雅安市发生的一次暖区强降水过程,该文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发生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的发展传播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①回波的发展及维持主要是由于上游对流系统的移入以及对流系统内部的再触发机制;②当回波走向与环境平均风较一致时,可判断未来回波将沿环境平均风方向发展传播.③通过分析地面气象要素气压和气温的变化可判断冷池是否形成,气压陡升和气温骤降表明地面冷池已经形成,而两者变化趋势重叠的时间段表明冷池持续出现.此时若雷达低层风场显示不断有暖湿气流输送过来,有利于对流系统内部不断触发新的对流单体,这种对流系统内部的再触发机制有利于强回波的长时间维持.
    • 黄彬; 宋晚郊; 刘爽; 孙舒悦; 吴振玲
    • 摘要: 2018年春节期间,琼州海峡持续6 d(2月15—20日)有雾,最低能见度不足200 m。主要从气象卫星监测上分析此次琼州海峡持续性海雾的时间演变特征,并从大气海洋条件分析形成持续性海雾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1)2018年2月华南东侧西太平洋海面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有3个暖海面温度距平中心,为持续性大雾提供暖湿气流;2)此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琼州海峡位于均压场,但西南低涡起着辅助的作用,致使海洋性的南风在边界层抵御了干燥的大陆性气团,利于维持边界层的湿度;3)低层流场为暖湿气流,925 hPa近地面湿层上空有一个干中心维持,“上干下湿”的湿度层结有利于海雾维持和向上发展形成一定厚度的海雾;4)低云增加和弱降水是使18日全天海雾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
    • 黄彬; 宋晚郊; 刘爽; 孙舒悦; 吴振玲
    • 摘要: 2018年春节期间,琼州海峡持续6 d(2月15-20日)有雾,最低能见度不足200 m.主要从气象卫星监测上分析此次琼州海峡持续性海雾的时间演变特征,并从大气海洋条件分析形成持续性海雾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1)2018年2月华南东侧西太平洋海面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有3个暖海面温度距平中心,为持续性大雾提供暖湿气流;2)此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琼州海峡位于均压场,但西南低涡起着辅助的作用,致使海洋性的南风在边界层抵御了干燥的大陆性气团,利于维持边界层的湿度;3)低层流场为暖湿气流,925 hPa近地面湿层上空有一个干中心维持,"上干下湿"的湿度层结有利于海雾维持和向上发展形成一定厚度的海雾;4)低云增加和弱降水是使18日全天海雾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
    • 吉廷艳; 牛迪宇; 秦杰; 夏晓玲; 裴兴云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锋面大雾预报水平,利用天气图资料和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分析了2017年1月3-4日发生在贵州的一次持续性大范围锋面大雾天气成因。结果表明:偏南气流将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向贵州等地输送,850 hPa温度槽携带冷平流入侵及地面静止锋形成,为这次锋面大雾提供了有利天气条件。水汽在贵州上空持续辐合导致低云发展增厚,云底下降接地形成地面大雾;静止锋东退北抬,西南暖湿气流经过冷平流区域致使大雾持续发展;逆温层逐渐减弱消失、云底抬升,大雾也随之减弱消散;低层气流辐合上升、中层气流辐散下沉有利于大雾形成。大雾期间水汽饱和、风速较小,前期气温呈下降趋势,中后期近地层处于较稳定状态,有利于大雾形成和维持。
    • 佟晓明1
    • 摘要: 失分分析从2018年高考试卷两道综合题来看,第36题第(3)问、第(4)问和第37题第(2)问、第(3)问是失分的重灾区,甚至出现很多0分答案,应该引起考生的关注和深思。一、2018年全国卷Ⅱ第36题第36题第(3)问: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 姬雪帅; 黄若男; 石文伯
    • 摘要: 应用MICAPS常规资料和区域站降水资料,对2015年7月27—28日发生在张家口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是由于冷空气东移南下与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交汇产生的,冷涡系统,短波槽、低层切变线以及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地面存在倒槽结构,这些系统为暴雨产生提供大的环流背景.各物理量分析表明,张家口地区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条件配合较好,均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