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影响
灾害影响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12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灾害及其防治、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3436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致富天地、灾害学、气象知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石油学会第12届三省一市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交流年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等;灾害影响的相关文献由37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秋萍、卢耀华、吴永才等。
灾害影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436篇
占比:98.76%
总计:23730篇
灾害影响
-研究学者
- 王秋萍
- 卢耀华
- 吴永才
- 姚正兰
- 常康
- 徐泰山
- 王昊昊
- 赵明
- 郁琛
- 黄燕
- 乔立
- 付云鸿
- 付鑫
- 余琛
- 侯涛
- 刘旭斐
- 刘涤尘
- 吕夏合
- 吴琛
- 周文俊
- 宁杉
- 宋士康
- 张双成
- 张成龙
- 张金魁
- 本刊编辑部
- 朱卫兵
- 朱武
- 李振洪
- 杜建涛
- 熊立
- 王君军
- 王建伟
- 王晓振
- 王林
- 王波
- 王胜利
- 王骏
- 简洲
- 罗晓松
- 胡羽丰
- 胡菊芳
- 董近兴
- 许家林
- 谢刚
- 谢建林
- 赵洁
- 赵红生
- 赵语
- 邓玉清
-
-
-
-
摘要:
2月20日以来的寒潮来势汹汹,具有影响范围广、覆冰速度快等显著特点。南方电网公司持续启动应急机制,科学防冰抗冰,开展科技融冰、智能巡视等工作,在24 h内基本恢复受灾用户供电,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灾害影响。
-
-
宋雨佳;
盘晓东;
康建红
-
-
摘要:
汤加火山概况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一声巨响伴随着巨大的蘑菇云升起--洪阿哈阿帕伊岛(Hunga Tonga-Hunga Ha'apai)海底火山(南纬20.57度,西经175.38度)发生大规模爆炸式喷发,火山灰、气体和蒸汽组成的火山喷发柱喷射到20千米高空,引发的海啸波及环太平洋沿岸多个国家,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
-
刘南江;
靳文;
张鹏;
张云霞;
王国复
-
-
摘要:
2021年河南“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河南全省角度,对此次灾害事件灾情的极端性和灾害影响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河南此次灾害事件损失远超常年平均水平,灾情的复现概率值约为0.03;对县域的绝对和相对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对新兴县域影响较重,反映出快速城市化进程和灾害防治能力的不匹配。梳理了此次灾害事件中暴露出的灾害防治体系的不足,通过与日、英、美等发达国家大型城市防灾减灾措施的对比,针对如何加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提出了意见建议。
-
-
孙眉
-
-
摘要:
1月14日,农业农村部在京召开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活动暨工作部署视频会,全面部署做好冀晋鲁豫陕五省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科技支撑工作,助力2022年夏粮丰收。会议指出,受2021年罕见秋汛影响,冀晋鲁豫陕五省冬小麦苗情复杂,给2022年夏粮丰产带来不利影响。要充分认识2022年保夏粮丰收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
-
-
余海霞;
李景寿
-
-
摘要:
根据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图表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法等,对宋哲宗朝15年间的自然灾害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该时期自然灾害基本状况、各级政府的救灾措施以及灾害的影响。研究表明:宋哲宗时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率高,年灾害频次趋于平稳、四季灾害频次差异较小;区域上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或国防重地,大致在京师、河北、浙江、江苏、山东等地。该时期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减轻灾害影响、维系人心及巩固统治,宋哲宗政府采取了安抚灾民、赈济、劝分等一系列救灾措施。
-
-
-
-
摘要:
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全球水旱灾害威胁,但灾害影响仍在加大。需要进一步了解水旱灾害影响变化的原因,但由于缺乏经验数据,阻碍了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鉴于此,对全球45组水旱灾害(26次洪灾、19次旱灾)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险管理通常能降低水旱灾害的影响,但对于前所未见的超历史水旱灾害,风险管理难以降低灾害影响;当某次灾害的严重程度远超前一次灾害,则其影响通常更大。这是未制定超历史水旱灾害(如超水库、堤防设计水位等)极端事件的风险管理措施所致。
-
-
于福江;
张志华
-
-
摘要:
本刊开设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专栏,展现各级各地和国际社会在灾害监测预警领域的实践和探索,推广体系建设、理论应用和技术方案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以期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学习借鉴。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海岸线漫长,沿海海洋灾害频发,灾害影响范围广,对我国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是筑牢海洋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本文介绍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在开展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核心业务基础上,探索智能化海洋预警预报新方向、加强自主可控海洋预警关键数据产品研发等一系列创新实践。
-
-
-
-
摘要:
今年8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动态信息刊登了《关于加强本市涉化地区化工安全事故灾害应急管理的建议》。刘新宇代表工作小组在对“6·18上海石化乙二醇装置火灾事故”调研后,针对目前存在的“对化工集聚区突发事故造成的灾害影响预判不足”“化工集聚区同当地政府、社区联动应对准备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调研、预判、谋划”“加强组织、协调、联动”等4条具体建议。
-
-
马霜霜
-
-
摘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基础建设已相对完善,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场暴雨或一段时间持续强降雨,可能使城市内部部分功能处于瘫痪状态,且民众也会因内涝灾害承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降水量超过城市排水能力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分析灾害影响因素,阐述城市内涝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对策,以提升城市内涝灾害防御能力.
-
-
魏小军
-
-
摘要:
近些年,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经济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对于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就比如,矿产的开发会对于地质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造成地质灾害事故频发.这就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需要加强对于地质结构和水文参数的检测,掌握结构的相关状态,判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另外在开展治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治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加强生态工程在治理当中的应用,更好地恢复当地原始的生态环境.本文在此基础上就矿山地质灾害与治理的相关问题做了一定研究.
-
-
-
冯久鸿
- 《中国石油学会第12届三省一市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交流年会》
| 2007年
-
摘要:
"南风北冰"一直是制约中国海上石油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北冰"主要指的是渤海的海冰,辽东湾北部是冬季渤海冰情最严重的地区。作为浅海石油开发区的辽河滩海区域涵盖了从海图水深5m到岸边的广阔区域,导致海冰的形态、海冰和结构物之间作用的形式等更为复杂。本研究分析了辽东湾北部浅水区海冰对海上石油开发的危害,根据海冰在浅水区域(通过遥感资料分析表明海冰在沿岸海滩和离岸浅滩具有同样的存在特征)海冰的存在和变化方式,首次针对浅水区海冰区划研究。针对不同区域内海冰灾害影响的特点,给出了辽东湾北部海域浅水水域降低海冰灾害影响、降低海工结构物的海冰灾害影响及减轻海冰对航行影响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