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预报模式
数值预报模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73712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干旱气象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数值预报模式的相关文献由33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叶红、赵玉春、王雨等。
数值预报模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3712篇
占比:99.80%
总计:73859篇
数值预报模式
-研究学者
- 王叶红
- 赵玉春
- 王雨
-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 刘亚玲
- 刘俊铖
- 刘军建
- 刘宗会
- 吴燊先
- 周晓珊
- 孙沈清
- 寿绍文
- 尤凤春
- 崔锦
- 张杰
- 张海亮
- 张爱忠
- 彭涛
- 李国平
- 李昀英
- 李火青
- 杨春成
- 杨森
- 王宗山
- 王恩眷
- 程展
- 章芳
- 范水勇
- 蓝俊
- 赖安伟
- 郑君迪
- 郭洁
- 郭肖容
- 闫之辉
- 阎琦
- 陈力强
- 陈德辉
- 陈瑾
- 鲍振华
- 黄瑞芳
- HAO Xueming
- J.M.Slingo
- K.A.Browning
- LAI Anwei
- LI Yunying
- LI Zongtao
- LIU QuanHua
- M.TREMANT
- TAO Hengrui
- WANG Yehong
-
-
胡利娟
-
-
摘要:
频频因火灾登上新闻的四川凉山,地处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峰有20多座,迎风坡、背风坡、峡谷随时都可能引起气流变化,出现风向突变这仅是横断山脉群气象变化的一个缩影横断山脉群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包括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多列南北走向山脉及其附近地区,其是地球上最壮观、最密集的高山峡谷区,也是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区域,更是世界范围内公认数值预报模式结果不确定性最突出的区域。
-
-
张抒;
唐辉明;
龚文平;
邹宗兴
-
-
摘要:
滑坡预测预报是地质灾害防治领域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当前的研究框架专注于滑坡的变形行为特征与外动力因素,面临着普适性不强与预报精准度不高的双重瓶颈问题。基于目前研究现状,系统梳理了滑带流变力学行为与强度弱化效应的内涵,阐述了滑坡渐进破坏演化机制,总结了滑坡预测预报模型所包含的类型,并介绍了其中的典型模型,指出当前研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滑坡演化物理力学模型尚需扩展;②预测预报模型未能充分结合滑坡演化过程和物理力学模型;③物理力学模型预测与多场监测数据间的兼容性问题未能实际解决。针对上述问题,阐述了基于物理力学过程的滑坡预测预报所面临的挑战,并立足多学科融合与交叉,提出了开展滑坡预测预报研究的新思路。新思路要求从滑坡滑带介质特性与流变力学行为出发,建立滑坡演化过程物理力学模型,紧密结合实时多场监测数据,建立滑坡数值预报模式,实现滑坡物理力学过程实时动态更新,以期实现理论与技术的突破。
-
-
孙尚瑜
-
-
摘要: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自动站实测资料,从动力条件、水汽条件、持续时间、地形作用、雷达探空资料、数值模式预报等方面对2015年4月1—2日发生在内蒙古干旱区巴彦淖尔市春季一次罕见大到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是由高空槽东移南压,配合低空冷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倒槽共同作用产生。4月1日上午的短时强降水,主要由南支槽前不断生成且形成列车效应的对流云团活动所致,后期转为稳定性降水。稳定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高空强烈的辐散,抽吸作用引起了低层的强烈的辐合,激发气流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500hPa以上大气处于对流稳定状态,阻挡了暖湿气流向上扩散,使不稳定能量在低层不断积累,为后期强降水提供了较好不稳定能量条件。西南暖湿气流受阴山山脉阻挡抬升,对降水量有明显的增幅作用。
-
-
朱斌;
钟鸣
-
-
摘要:
通过对比EC数值预报模式、华东区域模式中尺度系统、华东区域模式快速同化更新系统、JXMESO模式4家模式系统预报与2019年7月18日至8月13日每日14:00—20:00午后热对流降水实况.结果表明:EC对午后热对流落区预报有较好的准确性,但降水强度预报偏差;华东区域模式中尺度系统和JXMESO在落区和强度预报上则都缺乏一定的准确性,JXMESO更是多次空报;华东区域模式快速同化更新系统则有较好的准确性,其预报的雷达反射率和低层风向产品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
-
汪跃;
魏葳
-
-
摘要:
气象要素模拟是战场环境仿真中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天气学、统计学和数值预报3种天气预报模式及其原理,分析了常用开源数值预报模式,讨论了气象要素仿真与天气预报的区别,总结了常见气象要素仿真模型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多模式的气象要素模拟器,给出了主要功能组成和工作流程,对模拟数据筛选、数据结构设计以及数据服务响应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
-
-
-
-
汪跃1;
魏葳2
-
-
摘要:
气象要素模拟是战场环境仿真中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天气学、统计学和数值预报3种天气预报模式及其原理,分析了常用开源数值预报模式,讨论了气象要素仿真与天气预报的区别,总结了常见气象要素仿真模型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多模式的气象要素模拟器,给出了主要功能组成和工作流程,对模拟数据筛选、数据结构设计以及数据服务响应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
-
-
-
-
摘要:
8月2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魏彩英表示,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正在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关于卫星应用效益,魏彩英用几个数字进行了介绍。首先,卫星资料应用之一就是数值预报模式应用,在数值预报模式里面同化资料占比接近70%。从1998年风云二号A星投入运行以来,西太平洋生成473个台风,其中登陆或者是影响我国的有181个台风,可以说无一漏网。此外,风云卫星资料还在环境、海洋、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航空、航天和军事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
-
郭俊;
陆佳政;
张杰;
杨莉;
张勇传
-
-
摘要:
水库的优化调度运行需要依赖预报准确率高、预见期长的径流预报结果.现有的柘溪水库流域径流预报系统由于未考虑水库流域未来时段的降水过程,径流预报的预见期和准确率无法满足汛期优化调度的要求.为此,在分析柘溪水库流域的水文和气候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数值预报模式和水文模型的耦合预报框架,设计了基于数值预报模式的柘溪水库流域径流预报系统架构,阐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与逻辑结构.通过系统的应用,可为提高汛期洪水的利用率、减少弃水、提高发电和防洪效益提供重要决策支撑.%Optimal operation of reservoir relies on high accuracy and long lead-time runoff forecasting results.As the basin precipitation process in the future is not considered into the current runoff forecasting system of Zhexi Reservoir,the forecast lead time and accuracy cannot meet its requirements of optimal operation in the flood season.Therefore,according to the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Zhexi Reservoir Basin,the coupling forecast framework of numerical forecast model and hydrological model are proposed,the runoff forecasting system based on numerical forecast model is designed,and several main functional modules and logical structur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Its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optimal operation of Zhexi Reservoir.
-
-
WANG Yehong;
王叶红;
LAI Anwei;
赖安伟;
ZHAO Yuchun;
赵玉春;
Wang Minghuan;
王明欢
- 《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中尺度业务数值预报模式GRAPES-MESO v3.0,以2010年6月1日-30日为例,开展地面降水率1DVAR同化方案在GRAPES-3DVAR同化系统中的应用试验研究(ASSI试验),并以未加降水资料同化的试验为对照试验(CNTL试验),以评估全国1h加密雨量资料在模式中同化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1)在相对湿度背景误差和降水率观测误差范围内,1DVAR同化方案能够对湿度廓线进行有意义的调整,使分析降水向观测降水靠近:ASSI试验对初始温、压、湿、风场的修正主要为正效果;2)对2010年6月17-21日江南、华南连续性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整体而言ASSI试验对逐日及逐时降水强度的预报普遍强于CNTL试验,与实况更加接近;3)ASSI试验对2010年6月1日-30日08时起报的0-24h模式预报的小、中、大、暴雨、大暴雨各个降水量级TS评分及ETS评分相比CNTL试验均有较明显提高,预报偏差也更接近于1;4)ASSI试验较CNTL试验能更好地模拟雨带的分布、雨带演变特征和降水强度的变化:5)对降水所做的典型个例和统计检验分析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地面降水资料1DVAR同化方案在GRAPES-3DVAR系统中的应用改善了GRAPES-MESOv3.0的降水模拟效果.
-
-
-
刘飞;
施春红;
黄宁立;
肖鹏
-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大气风场随高度的垂直分布和变化,对天气过程有明显的作用,风廓线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可以连续地测得测站上空每几分钟、几十米层距的高分辨率的垂直风廓线资料,对各种降水形态的显示直观明晰。台风暴雨是上海地区遭受台风影响时高发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其中台风倒槽暴雨在台风暴雨中次数最多、影响最大。台风倒槽暴雨因在台风距离本地较远时发生,常易放松警惕。2010 年“狮子山”台风倒槽造成的上海9 月1 日大暴雨所有模式均漏报。本文运用风廓线探测资料结合华东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STI-WARMS)产品分析了“狮子山”台风倒槽暴雨和2010 年全球最强台风“鲇鱼”带来的上海10 月23 日暴雨这两次台风倒槽暴雨的差异,寻找强信号的前兆。分析发现:“狮子山”台风倒槽降水表现为“倾盆大雨”式暴雨,过程局地性明显、突发性强、强度极大且雨量分布极不均匀。“鲇鱼”台风倒槽降水表现为“细水长流”态势,降水稳定且分布较均匀、强度较弱但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风廓线仪高时空分辨率的测风资料的使用, 有助于监测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和发展,结合地面风场的变化,对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倾盆大雨”式台风倒槽暴雨在强降水开始前地面风场辐合,能分析出地面辐合线,降水开始时辐合(切变)层向上发展,切变层的高度越高,降水强度越强,当风随高度整层顺转的高度达到最高时,上升运动达到最强,随后切变层高度将逐渐降低,这与降水的拖曳效应有关,当3000 米转为北风后,降水明显减弱趋于结束。“细水长流”式台风倒槽暴雨发生前风廓线仪能监测到有低空急流出现,急流增强阶段对应降水明显时段,当风向顺转且急流减弱后降水也明显减弱。华东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STI-WARMS)风廓线预报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能弥补海上测站稀少的不足,可以直观的反映局地的风随高度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变,对强降水起止时间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订正使用STI-WARMS 风廓线预报时,要考虑系统发动的时间偏移和强度偏差和系统自身的演变,在临近预报时要结合运用地面风场的演变及探空和风廓线仪实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报。
-
-
王叶红;
赖安伟;
赵玉春
-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利用暴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AREM和GRAPES-3DVAR同化系统及LAPS(Local Analysis Prediction System)资料同化系统,以2009年6月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为例,首先开展了不同资料同化系统数值试验研究,然后重点开展了降水资料一维变分同化方法在GRAPES-3DVAR同化系统中集成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GRAPES-3DVAR系统同化探空资料的数值试验,其降水预报效果不如不同化任何资料的数值试验结果,而采用LAPS资料同化系统同化探空资料的数值试验,其降水预报效果优于不同化任何资料的数值试验结果.也即,对本个例而言,GRAPES-3DVAR同化系统对背景场的修正为负效果,LAPS同化系统对背景场的修正为正效果;2)降水资料1DVAR方法在GRAPES-3DVAR同化系统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降水模拟效果,其模拟的1h、6h、24h累积降水量位置、强度、中尺度结构特征都有较明显改善;3)降水资料同化对物理量场有重要影响,使雨带上空变得更暖更湿,天气系统的配置更利于降水发生,中尺度系统的演变更有利于模拟出与实况更加接近的雨带位置、强度、中尺度结构特征.
-
-
-
董文晓;
苗爱梅;
闫慧;
王洪霞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以及WRF模式,对发生在2009年11月9日-12日山西境内的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对暴雪影响.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暴雪过程发生在高空中高纬度环流平直的环流背景下,中低空三支急流强盛且风向随高度顺转,冷空气与暖湿水汽交汇于山西东部地区,是一次典型的地面回流降雪过程;选取合理的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有重要作用,模式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对模拟降水落区和量级影响较小,微物理化方案对降水极值中心位置的模拟有明显变化,模式边界层方案对降水的范围有所改变;物理参数化方案的不同对风场、高度场的分布形势影响较小;通过检验模式预报能力表明,不同模式物理过程的集合预报相对于单一方案的预报结果更加稳定,模式预报评分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提高,尤其对大雪、暴雪和大暴雪的预报效果更加明显,对极值预报仍有待研究.
-
-
董文晓;
苗爱梅;
闫慧;
王洪霞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以及WRF模式,对发生在2009年11月9日-12日山西境内的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对暴雪影响.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暴雪过程发生在高空中高纬度环流平直的环流背景下,中低空三支急流强盛且风向随高度顺转,冷空气与暖湿水汽交汇于山西东部地区,是一次典型的地面回流降雪过程;选取合理的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有重要作用,模式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对模拟降水落区和量级影响较小,微物理化方案对降水极值中心位置的模拟有明显变化,模式边界层方案对降水的范围有所改变;物理参数化方案的不同对风场、高度场的分布形势影响较小;通过检验模式预报能力表明,不同模式物理过程的集合预报相对于单一方案的预报结果更加稳定,模式预报评分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提高,尤其对大雪、暴雪和大暴雪的预报效果更加明显,对极值预报仍有待研究.
-
-
董文晓;
苗爱梅;
闫慧;
王洪霞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以及WRF模式,对发生在2009年11月9日-12日山西境内的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对暴雪影响.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暴雪过程发生在高空中高纬度环流平直的环流背景下,中低空三支急流强盛且风向随高度顺转,冷空气与暖湿水汽交汇于山西东部地区,是一次典型的地面回流降雪过程;选取合理的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有重要作用,模式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对模拟降水落区和量级影响较小,微物理化方案对降水极值中心位置的模拟有明显变化,模式边界层方案对降水的范围有所改变;物理参数化方案的不同对风场、高度场的分布形势影响较小;通过检验模式预报能力表明,不同模式物理过程的集合预报相对于单一方案的预报结果更加稳定,模式预报评分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提高,尤其对大雪、暴雪和大暴雪的预报效果更加明显,对极值预报仍有待研究.
-
-
董文晓;
苗爱梅;
闫慧;
王洪霞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以及WRF模式,对发生在2009年11月9日-12日山西境内的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对暴雪影响.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暴雪过程发生在高空中高纬度环流平直的环流背景下,中低空三支急流强盛且风向随高度顺转,冷空气与暖湿水汽交汇于山西东部地区,是一次典型的地面回流降雪过程;选取合理的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有重要作用,模式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对模拟降水落区和量级影响较小,微物理化方案对降水极值中心位置的模拟有明显变化,模式边界层方案对降水的范围有所改变;物理参数化方案的不同对风场、高度场的分布形势影响较小;通过检验模式预报能力表明,不同模式物理过程的集合预报相对于单一方案的预报结果更加稳定,模式预报评分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提高,尤其对大雪、暴雪和大暴雪的预报效果更加明显,对极值预报仍有待研究.
-
-
董文晓;
苗爱梅;
闫慧;
王洪霞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以及WRF模式,对发生在2009年11月9日-12日山西境内的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对暴雪影响.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暴雪过程发生在高空中高纬度环流平直的环流背景下,中低空三支急流强盛且风向随高度顺转,冷空气与暖湿水汽交汇于山西东部地区,是一次典型的地面回流降雪过程;选取合理的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有重要作用,模式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对模拟降水落区和量级影响较小,微物理化方案对降水极值中心位置的模拟有明显变化,模式边界层方案对降水的范围有所改变;物理参数化方案的不同对风场、高度场的分布形势影响较小;通过检验模式预报能力表明,不同模式物理过程的集合预报相对于单一方案的预报结果更加稳定,模式预报评分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提高,尤其对大雪、暴雪和大暴雪的预报效果更加明显,对极值预报仍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