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卫星观测

卫星观测

卫星观测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354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航天(宇宙航行)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79篇、专利文献51709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地球物理学报、气象、气象科技进展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2014年子午工程数据处理与科学分析专题研讨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十五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等;卫星观测的相关文献由925位作者贡献,包括姚锋、贺仁杰、张鹏等。

卫星观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79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51709 占比:99.49%

总计:51972篇

卫星观测—发文趋势图

卫星观测

-研究学者

  • 姚锋
  • 贺仁杰
  • 张鹏
  • 李菊芳
  • 胡笑旋
  • 邢立宁
  • 蒋尚城
  • 谢松
  • 陈英武
  • 陈金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艳芳(摘)
    • 摘要: 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由法国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借助卫星观测对全球所有冰川(近22万个)的厚度及质量变化进行了首次完整而精确的测绘分析。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冰川都在变薄并失去质量,每年平均损失2 670亿吨冰,且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法国计划至2030年相对1990年减排40%,至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该目标,法国着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力争成为氢能与核能的全球领军者。
    • 陈飚
    • 摘要: 2021年12月26日,资源一号02E星(又称5米光学卫星02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资源一号02E星由自然资源部牵头负责项目建设,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资源一号系列第9颗卫星,与2019年发射的资源一号02D星组网运行,重访周期将缩短至2天,构成我国中分宽幅卫星和高光谱业务卫星观测星座。卫星设计寿命为8年。
    • 殷青青; 任璐; 田文寿; 王涛; 杨景怡; 张健恺
    • 摘要: 对流激发的重力波能够向中层大气输送动量和能量,准确获取重力波主要特征对于研究中层大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非常重要。本文利用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 and climate)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对2010年8月4日发生在华北地区上空的一次对流激发的重力波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事件激发的重力波在平流层以中低频重力波为主,且在平流层中垂直波长、水平波长分别为9~11 km和650~800 km,约62%的动量聚集在15~25 km高度的低平流层。在对流活动发生期间,低平流层重力波势能密度一直维持较大数值,而上平流层重力波势能密度则在对流减弱后迅速减小,且伴随着下一次对流活动的出现再次迅速增大。平流层不同高度上重力波势能密度对对流活动的响应主要与对流发展高度和背景风场有关,当对流发展较浅时,其激发的重力波在低层西风中易耗散;当对流发展较深到16 km甚至更高时,其激发的重力波接近零风层,并在东风中迅速上传,使得高层重力波势能密度增加较快。
    • 黎微微; 施红蓉; 陈洪滨; 唐熠; 何文英
    • 摘要: 浅对流云(Shallow Convective Cloud,SCC)对于认识和预报深对流强雷暴、辐射平衡以及气候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和意义。然而浅对流云水平、垂直尺度较小,并且生命尺度短,对其观测技术有限,目前针对浅对流云的观测研究仍然较少。本文采用2009~2010年CloudSat、CALIPSO(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 satellite)和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卫星融合产品2B-CLDCLASS-LIDAR和2B-GEOPRO对SCC进行研究,研究分析表明内蒙古草原区域SCC出现频率有明显季节变化,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其出现频率水平分布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与海拔梯度变化密切相关。SCC平均云底高度,8月最高,12月最低,呈现明显的冬夏差异。通过比较不同地区SCC云底高度发现,随着观测区域海拔高度增加,SCC云底高度有上升趋势。除此以外,海拔越高SCC云底高度变化幅度越大。
    • 马东锋
    • 摘要: 针对卫星对地观测任务需求分析方法研究的复杂性和迫切需要,文章通过把文本化的卫星观测需求编码成数值向量的形式,提出需求之间的相似度度量方法.进而基于无监督学习的相关理论和算法,给出向量化表示的需求聚类算法.同时为了能在二维平面直观展示分析高维需求数据,在引入需求之间距离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高维数据的降维算法,并且通过测试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把繁杂的需求信息转换成高维空间向量,能大大降低分析人员对领域专业知识的依赖,提升需求分析的效率和科学性.
    • 贺亚楠; 朱洪海
    • 摘要: 文章结合国内外海水温度的观测技术发展历史,从海基、天基、岸基3个角度对海温的观测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海温观测的发展趋势。通过将海基、天基、岸基紧密结合,利用卫星、浮标、船舶、岸基海洋站建立起立体、实时监测网,有效、连续获取大面积海温数据,产生高分辨力、高精度的海表温度数据,使海洋观测进入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全天候的新时代,促进国家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 贺亚楠; 朱洪海
    • 摘要: 文章结合国内外海水温度的观测技术发展历史,从海基、天基、岸基3个角度对海温的观测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海温观测的发展趋势.通过将海基、天基、岸基紧密结合,利用卫星、浮标、船舶、岸基海洋站建立起立体、实时监测网,有效、连续获取大面积海温数据,产生高分辨力、高精度的海表温度数据,使海洋观测进入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全天候的新时代,促进国家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 张淼; 邱红; 覃丹宇; 寿亦宣
    • 摘要: 热带气旋(TC)快速增强(RI)对我国影响大且预报难度较大,在常规观测资料稀少的海洋上,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RI TC内部结构变化的有效信息,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TC强度的变化规律.文中总结了静止轨道及极地轨道卫星上搭载的可见/红外扫描仪、微波成像仪、降水测量雷达、风场测量仪器、闪电成像仪和云雷达资料在TC RI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发展小卫星星座及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加强RI TC内部的降水、云微物理和风场等重要信息的时间演变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TC RI的物理机制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王峰; 汪健伟; 翟菁; 侯灿
    • 摘要: 本文以INTEX-B(Intercontinental Chemical Transport Experiment-Phase B)人为源、FINNv1(Fire Inventory from NCAR version 1)生物质燃烧源、MEGAN(Model of Emissions of Gases and Aerosols from Nature)生物源作为基准源,用2005~2007年3a的OMI观测资料作为参考,使用WRF-chem模式,建立了卫星观测数据与地面排放VOCs源数据的回归方程,通过OMI观测资料的约束,人为源在目前污染最为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城市群区域分别增加了1.51倍、1.87倍和1.93倍,生物质燃烧源在3个区域分别增加了12.2倍、6.15倍和2.27倍,生物源在3个区域分别增加了1.66、1.31和1.21倍,增加后的浓度分布与前人研究结论有较好的一致性.使用改进后的源清单模拟结果来看,不同季节,3个区域O3浓度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各季节增幅较大的区域均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与我国大型城市区基本都是VOCs敏感区的结论一致.整体而言,VOCs源强改进后,NOx敏感区O3浓度增加幅度不大,不超过4×10-9,而部分VOCs敏感区增幅超过20×10-9.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可进一步改进后在大气污染相关研究中,特别是模式源清单研究中广泛使用.
    • 摘要: 2021年7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送入预定轨道。星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据悉,E星是我国第二代低轨气象卫星中首颗运行于晨昏轨道的卫星,将填补全球数值天气预报6 h同化窗内卫星观测资料的空白。通过上午、下午、晨昏卫星三星组网,我国将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