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冰雹

冰雹

冰雹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2783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植物保护、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6篇、会议论文159篇、专利文献428篇;相关期刊630种,包括干旱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贵州气象等; 相关会议71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冰雹的相关文献由5274位作者贡献,包括尤志芳、薛澄岐、史占彪等。

冰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6 占比:78.91%

会议论文>

论文:159 占比:5.71%

专利文献>

论文:428 占比:15.38%

总计:2783篇

冰雹—发文趋势图

冰雹

-研究学者

  • 尤志芳
  • 薛澄岐
  • 史占彪
  • 易红
  • 樊晓春
  • 王兴菊
  • 马殿斌
  • 魏勇
  • 刘娜
  • 周筠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窦慧敏; 曹楚; 潘雯菁
    • 摘要: 采用NCEP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温州双偏振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19年4月24日(简称“4·24”)发生在温州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在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弱冷空气影响配合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造成了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发生;午后对流条件良好,冰雹发生前,低层有高能舌伸向温州地区,中层有北方干冷空气南下,二者叠加造成强烈的不稳定层结,同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上升运动强烈,为冰雹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中β尺度的强对流单体内部形成-60°C的对流核,冷中心位于整个云团TBB梯度最大的地方,位置与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区域有较好的对应;利用VIL、Z、ZDR和KDP可以综合分析冰雹,其回波特征为:降雹前VIL值均有明显的跃增现象;>60 dBZ的强回波区对应的ZDR有明显的负值区,ZDR一般为-4~0 dB;对于较大的冰雹,>60 dBZ的强回波区对应KDP出现“空洞”区。
    • 阮悦; 黄慧琳; 魏鸣; 潘佳文; 陈秋萍
    • 摘要: 为了深入认识冰雹云中闪电的演变特征及云物理机制,利用VLF/LF三维闪电监测资料,结合S波段双偏振雷达、地面观测等资料,采用统计、对比方法,对福建2017—2020年31个冰雹单体闪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前闪电频数峰值约有2/3在50次·(6 min)^(-1)以上,80%冰雹云地面降雹出现在闪电峰值后的3~25 min;降雹前总闪电频数出现跃增,70%雹暴单体频数平均递增率达4次·min^(-1)以上,闪电快速跃增提前于降雹前6~40 min;云闪频数在成熟阶段最多,发展阶段最少;冰雹单体三个阶段云闪集中分布在2~6 km高度层;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相关系数(CC)等参数及粒子相态识别分析表明雹云降雹前融化层以上由冰雹和霰组成,融化层下由干、湿冰雹和雨粒子组成,低层则主要由湿冰雹和中大雨粒子组成;闪电频数、正地闪或正云闪占比率与回波强度、最强回波高度、强回波伸展高度呈正相关。结合了闪电资料与双偏振雷达参量,为识别冰雹云体演变及雷电预警提供参考。
    • 祝小梅; 范宏云; 白婷
    • 摘要: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统计分析了1961-2018年伊犁地区10个国家站冰雹日数的气候特征,同时利用2000-2018年伊宁站探空资料分析冰雹的环境场特点。结果表明:(1)伊犁地区冰雹日数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冰雹日数也迅速增加;年冰雹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413次·a^(-1);降雹季节性显著,最早发生在3月,最晚在11月初,5-7月是冰雹的高发期,日降雹主要集中在16-20时;冰雹日数从1981年开始减少,突变点出现在1999年,之后冰雹日数显著减少。(2)大多数过程T-ln P图温湿廓线表现为干绝热型,即整层湿度较小,温度露点差>5°C,并总结出各月冰雹发生前关键环境参数阈值。
    • 宋雄; 马中元; 王璇; 洪丽霞; 辛玮琪; 范小军
    • 摘要: 为提高县级台站对冰雹天气的识别和预警能力,使用常规天气图和宜春SA雷达数据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方法,对2021年3月30—31日江西宜春北部罕见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急流、地面倒槽、切变线、暖脊、“上干下湿”不稳定层结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属于典型暖区强对流天气形势;)在雷达拼图上,30日冰雹是超级单体,呈孤立椭圆状;31日冰雹是回波带上的超级单体,呈带上强单体形态;3)在雷达PPI产品上:超级单体风暴组合反射率CR达65 dBZ,回波顶高ET达17 km,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为55~60 kg/m^(2),能够识别出中气旋M和龙卷涡旋结构TVS;4)在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RCS上:30日孤立超级单体存在明显的有界弱回波区(BWER)、回波悬垂和中气旋特征;31日回波带上超级单体存在明显的悬挂结构回波和虚假旁瓣回波顶;5)在径向速度垂直剖面VCS上:超级单体存有中气旋结构和上正下负速度层。研究结果为江西宜春北部冰雹天气的预警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 邓福兴; 赖旭强; 高必通
    • 摘要: 为了解粤西北对流天气的特点,对2015—2020年粤西北发生的60个大风和冰雹天气个例的物理参数、雷达产品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粤西北对流性大风的物理参数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其中在春季K指数为27~40°C,出现冰雹时普遍≥32°C,TT为30~55°C,t_(700)-t_(500)>14°C、t_(850)-t_(500)>22°C,IQ为2800~5000 g·hPa·kg^(-1);夏季K指数为35~42°C,TT为42~46°C,IQ为4200~6600 g·hPa·kg^(-1)。沙氏指数、垂直风切变、特殊高度层等物理参数在对流性大风、冰雹的潜势预报指示意义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流性大风的雷达回波春季多为带状和块状,夏季以点状、块状发展为主,径向速度>12 m/s、ET为10~13 km、VIL值30 kg/㎡以上并有急增或急降现象;出现冰雹时多为超级单体,有三体散射现象、V形缺口等特征,回波强度>60 dBz、径向速度>18 m/s、Z_(DR)>2.4、K_(DP)>2.8 dBz。
    • 何清芳; 江帆; 林梦凡
    • 摘要: 文章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及闪电定位资料对2019-04-26发生于闽西南连续两次降雹过程的闪电活动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介绍了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对天气环流背景进行了说明;然后对闪电活动特征中的时空分布特征、闪电与雷达回波之间的关系和闪电频数、强度随时间变化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以期为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提供参考。
    • 万红燕; 马中元; 陈鲍发; 朱丽霞; 王立志
    • 摘要: 为了提高武宁县对冰雹天气的监测预警业务能力,文章使用常规天气图、探空资料、卫星云图和江西WebGIS雷达拼图等资料,对2020-03-21武宁县境内大冰雹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天气实况阐述了天气背景和环境条件,同时详细分析了受外来飑线回波系统影响造成的大冰雹过程,所得研究结果为开展武宁冰雹天气的监测预警和短临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 张曦; 黄兴友; 刘新安; 陆建兵; 耿利宁; 黄浩; 甄广炬
    • 摘要: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相控阵雷达性能先进,可实现对灾害性飞行天气的高效监测。对比该雷达和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在2020年6月18日和25日两次强对流过程探测能力表明:2020年6月18日相控阵雷达探测到雷暴清晰的外流边界等弱回波,直到弱回波触发新对流单体并加强后,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才探测到该弱回波,时间上比相控阵雷达晚24 min;2020年6月25日的强对流雹暴过程,相控阵雷达探测的径向速度涡旋结构比S波段雷达清晰,垂直气流悬垂回波及雷暴形态与强雷暴的理论模型更吻合,S波段雷达垂直结构不典型;相控阵雷达的回波强度空间变化层次丰富,S波段雷达空间分布显得粗糙;相控阵雷达探测的冰雹三体散射回波及旁瓣回波比S波段雷达显著。因此相控阵雷达具有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空间覆盖率、弱回波探测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更适合监测冰雹、外流边界等中小尺度灾害性飞行天气。
    • 王欢; 孙科; 任博扬; 宋江涛
    • 摘要: 为掌握冰雹颗粒抛射运动过程规律,以支撑冰雹抛射装置设计,需进行冰雹颗粒气力输运过程计算。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双向耦合进行冰雹等大颗粒气力输运问题的模拟仿真。通过进行不同气源压力、不同抛射管径、不同抛射管长、不同冰雹流量条件下的计算及对比,得到随着气源压力的增大,冰雹抛射速度逐渐增大,气流流量逐渐增大;随着抛射管径的增大,冰雹速度逐渐增大,气流流量平方级增长;随着抛射管长的增大,冰雹速度基本保持不变,气流流量略有减小;随着冰雹流量的增大,冰雹速度逐渐减小,气流流量逐渐减小。
    • 陈欣悦; 波比(图); 谢佩玲(指导)
    • 摘要: 这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天上有很多长方形的东西正在快速往下掉。难道是下冰雹了?可冰雹没那么大呀!很快,那些东西就落了下来。它们一点儿也没有砸到行人,因为在接近地面的时候,它们的下落速度变得很慢,最后是像气球一样缓缓落下的。我捡起一个不明物体,发现它还套着保护膜呢。从外观来看,我猜这应该是一本杂志。我好奇地把保护膜拆开,哇!是“小创”!我再仔细一看,2023年5月号!是未来的“小创”!我忙不迭地把掉在地上的杂志一本一本地捡起来,发现既有未来的“小创”,也有过去的“小创”,有好几本都是在我出生前出版的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