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冲击损伤

冲击损伤

冲击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42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7篇、会议论文61篇、专利文献73649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复合材料学报、无损检测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第七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 、第十四届全国无损检测新技术交流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等;冲击损伤的相关文献由1223位作者贡献,包括沈真、杨胜春、陈普会等。

冲击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7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6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73649 占比:99.54%

总计:73987篇

冲击损伤—发文趋势图

冲击损伤

-研究学者

  • 沈真
  • 杨胜春
  • 陈普会
  • 吴桂荣
  • 王玉清
  • 宁宁
  • 宋迎东
  • 张云然
  • 徐夺花
  • 王怀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世辉; 牛希跃; 唐玉荣; 兰海鹏; 刘扬; 张宏
    • 摘要: 目的为了有效量化库尔勒香梨因冲击载荷造成的损伤,实现库尔勒香梨冲击损伤量化评价。方法以不同成熟度库尔勒香梨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成熟度下冲击高度与香梨损伤程度的关系,构建冲击高度与香梨损伤程度模型,依据电学特性检测系统构建不同测试频率下电学参数并联等效电容(Cp)与冲击损伤程度的量化模型。结果在同一冲击高度下,香梨损伤程度与成熟度成正比关系。当成熟度为H1—H5,冲击高度为30 cm,与瓦楞纸板进行冲击时,香梨表面未发现损伤。当冲击高度达到150 cm时,不同成熟度香梨表皮均已破损,不同成熟度香梨冲击高度与损伤程度量化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849~0.9985,可有效量化评价不同成熟度香梨冲击高度与损伤程度的关系。在同一测试频率下,Cp值随着香梨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测试频率的升高,电学参数Cp值逐渐减小,5种测试频率、不同成熟度下的量化模型决定系数R2的平均值由高到低为1 kHz、1 MHz、10 kHz、100 kHz、100 Hz。结论在测试频率1 kHz下,所构建的电学参数Cp与冲击损伤面积的量化模型检测效果相对最优,能够有效量化评价香梨的损伤程度。该模型的构建为香梨冲击损伤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 梁嘉瑞; 黄金红; 杭宇; 张欣玥; 侯兵; 李玉龙
    • 摘要: 针对一种采用预浸料成型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开展不同撞击物作用下复合材料层合板低能量冲击损伤特性研究.通过对比相同冲击能量(60 J)下,钢球、铝球和聚合物球撞击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落锤/气炮冲击试验结果和冲击后含损伤结构的压缩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撞击因素对复合材料低能量冲击损伤面积和剩余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冲击能量下,同种材质撞击物(不同质量)以不同速度冲击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特性相似;而不同材质撞击物(不同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得到的结果差异显著.结合赫兹接触理论,初步解释了撞击物弹性性能影响接触刚度和冲击损伤程度的规律.
    • 李宗权; 张胜兰; 杨稳
    • 摘要: 蜂窝夹层结构因优异的耐撞性能和吸能能力,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船舶等领域。然而,蜂窝夹层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很容易遭受到各种速度的冲击,这些冲击可能会导致蜂窝夹层结构性能的下降甚至损坏。因此对蜂窝夹层结构进行试验以及仿真分析,研究蜂窝夹层结构的抗冲击性能以及冲击过程十分重要。本文从蜂窝夹层结构冲击试验及仿真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试验研究中总结了低速冲击和高速冲击的试验方案,包括摆锤冲击试验、落锤冲击试验以及空气炮试验。在仿真方面,从蜂窝夹层结构的建模、材料的损伤失效、冲击过程以及结构参数对冲击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汇总分析。最后对蜂窝夹层结构的冲击试验及仿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 宋畅; 岳巍
    • 摘要: 直升机机身蒙皮为薄面板蜂窝夹层结构,蜂窝夹层结构在较低能量的冲击下就会产生损伤,给飞行带来风险。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直升机机身蒙皮的冲击进行了仿真模拟。基于ABAQUS建立薄面板蜂窝夹层结构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由于复合材料面板冲击过程中发生渐进失效,因此开发VUMAT用户子程序,自定义其本构关系,采用Yen失效准则模拟双向编织复合材料面板损伤起始和损伤扩展方式,并根据损伤形式对损伤单元进行刚度折减,以实现材料性能的退化,同时蜂窝芯体采用等效弹塑性模型,并引入Cohesive单元模拟胶层。冲击能量较低时,冲击损伤表现为面板凹坑、少量纤维断裂、基体损伤及分层。对比仿真与试验,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此表明有限元仿真能够有效分析蜂窝的冲击损伤,为直升机机身蒙皮的抗冲击设计提供参考。
    • 王浪; 孙有朝; 周亚东; 杨坤; 曾海军; 陈川
    • 摘要: 为了研究复合材料风扇叶片鸟撞损伤情况,对鸟弹在4个入射角度下撞击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合板靶板模型;分析复合材料层合板与鸟弹碰撞后的受力以及复合材料层合板水平、垂直应变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真实风扇叶片模型用于模拟被鸟弹撞击的风扇叶片。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层合板鸟撞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综合比较鸟弹的残余速度和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情况发现,在鸟弹入射角为30°时,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抗鸟撞效果最好;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数值模拟应变最大值与试验应变最大值的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当风扇转速为6000 r/min时,鸟弹入射角度越大,鸟弹与风扇叶片接触的时间越短,接触碰撞后鸟弹的速度减小越多,残余速度越小。
    • 鲁静华; 汪嘉珩
    • 摘要: 数值计算分析是一种研究高速碎片特性的有效方法。利用硼硅酸玻璃作为基材,在真空环境下接受高速碎片冲击,模拟爆轰试验场景,根据硼硅酸玻璃表面的损伤形貌,通过数值计算得到高速碎片的质量与速度分布情况。研究表明,高能内爆产生的碎片质量为10^(-7)~10^(3)mg,速度为5.2×10^(3)~10.0×10^(3)m/s。计算结果可为高能内爆碎片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 汪世广; 何卫锋; 黄达; 李才智; 蔡振兵; 王学德; 张一豪
    • 摘要: 目的探讨环境温度对陶瓷-金属多层涂层冲击损伤的影响,获得不同温度条件下涂层的冲击损伤特征,揭示陶瓷-金属涂层在温度与循环冲击共同作用下的失效机理,为多层涂层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使用可调温度的速度控制型单颗粒循环冲击设备,对陶瓷-金属多层涂层在不同温度(35、200、350、500°C)下进行垂直冲击试验。采用白光干涉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冲击坑的形貌和微观结构,结合不同温度时涂层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来分析其损伤机理。结果温度较低(35、200°C)时,圆周裂纹是涂层的主要损伤形式,涂层冲击坑深度在达到稳定后增长缓慢;温度较高(350、500°C)时,涂层损伤特征由圆周裂纹向径向裂纹和剥落转化,冲击坑深度的增长速度较快。当温度从35°C提高到500°C时,涂层纳米硬度从31.22 GPa下降到11.18 GPa,H^(3)/E^(2)从38.38×10^(‒2) GPa下降到2.85×10^(‒2) GPa,涂层的峰值冲击力和能量吸收率分别从167.8 N和72.44%增长到184.6 N和82.37%,加剧涂层的损伤,使涂层冲击坑深度从4.74μm增长到11.58μm。结论陶瓷-金属多层涂层的冲击损伤特征和性能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使得涂层的纳米硬度和韧性H^(3)/E^(2)同时降低,循环冲击条件下的峰值冲击力和能量吸收率均增大,相同循环次数时,将增大涂层的冲击损伤深度。
    • 董文利; 宋高峰; 郑杨艳
    • 摘要: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的低速冲击行为,建立了冲击损伤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冲击能量和气瓶内压载荷对冲击峰值载荷、损伤面积、损伤尺度以及凹坑深度的影响,探讨了冲击损伤临界值以及分层扩展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内压小于30 MPa时,冲击峰值载荷呈缓慢下降,而内压超过30 MPa后会急速下降,内压作用下的冲击峰值载荷取决于纤维缠绕层的损伤程度;冲击能量增大,凹坑深度近似呈指数上升趋势,内压增大,凹坑深度显著降低;在内压作用下,低速冲击更易产生纤维拉伸损伤,压缩损伤主要分布在冲击表层区域,纤维损伤发生后,凹坑深度将会迅速增大;内压增高,冲击损伤临界值处于25~35 J之间;随着气瓶内压增加,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分层扩展阻力值均降低,且降低速度逐渐减小。
    • 王威力; 武海鹏; 魏程; 王宝瑞; 孙远君; 张金波
    • 摘要: 采用落锤法对增强相为碳纤维和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的复合材料层板分别进行了冲击试验。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材料板冲击损伤处的表面状态,采用超声扫描分析了内部的损伤情况,测试复合材料层板冲击后的力学性能,对比两种复合材料层板的损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受到冲击损伤时,冲击能量首先被树脂基体吸收形成孔洞缺陷,然后冲击能量被纤维吸收,纤维束断裂,最后复合材料内部出现小面积分层缺陷。以实验参数为基础,对层板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计算了贯穿破坏的层板的强度保留率。最终结果表明,碳玻正交板的性能优于碳正交板。
    • 袁丽华; 洪康; 朱言瑧; 习腾彦; 李喆
    • 摘要: 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基于脉冲红外图像的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的缺陷表征问题。首先依据试块脉冲红外试验的先验知识和缺陷与非缺陷之间的温差特性为红外序列图像选取合适的区间段;然后对构建的数据矩阵进行中心化与白化预处理,采用梯度下降法进行独立成分分析,由重构矩阵可得到独立成分特征图像;最后,选择合适的图像分割方法可以获得最大损伤长径和损伤短径的缺陷表征量。以两块不同厚度的碳纤维增强型复合层合板分别在30 J和40 J的冲击能量下的损伤缺陷为例,成功提取了冲击损伤的最大损伤长径和损伤短径,并与超声F扫描的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尤其是厚度为2 mm的层合板,误差在5%以内。研究结果表明,独立成分分析能够有效区分噪声与缺陷,并且获得的特征图像比原始图像的信噪比更高、对比度更大以及图像质量更好,有利于缺陷的提取和表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