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监测能力

监测能力

监测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496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4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297213篇;相关期刊237种,包括防灾减灾学报、四川地震、中国地震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等;监测能力的相关文献由101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燕、唐伟、杜瑶等。

监测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4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97213 占比:99.85%

总计:297652篇

监测能力—发文趋势图

监测能力

-研究学者

  • 王燕
  • 唐伟
  • 杜瑶
  • 王晓明
  • 乔丹·N·雅各布斯
  • 仇中阳
  • 克里斯多夫·威尔逊
  • 刘哲函
  • 刘芳
  • 向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雷明军; 赵彦龙; 尚春林; 胡晶; 张一弛
    • 摘要: 本文分析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期流域监测工作的新要求,指出目前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监测数据质量仍有待提高,流域监测网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地表水监测机动性、精准性不够等问题。从流域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出发,立足“十四五”流域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提出需补齐流域监测工作短板,具体而言,需完善流域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组建跨部门的监测网络,全面开展水生态监测工作,增强监督性监测力度,加强监测新技术推广应用,构建流域监测大数据平台等对策建议。
    • 廖庆龙
    • 摘要: 卫星降水产品可实现对台风运动所引起暴雨事件的准实时监测。以2021年17号台风“狮子山”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全球降雨测量计划GPM两种准实时产品IMERG_E和IMERG_L对该台风过境海南岛时的暴雨监测能力,并基于综合表现指数(CPI),评价了卫星降雨产品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2种准实时产品基本能呈现台风“狮子山”过境海南岛时降雨的分布情况,但存在比较明显的暴雨量低估现象。2种产品的台风降雨探测能力随着降雨阈值增加而变弱,但在3~5 mm/h区间时保持相对稳定。IMERG_L相对于IMERG_E在部分站点保持更高的相对偏差,在5 mm/h降雨阈值下,其在部分站点的探测能力弱于IMERG_E。
    • 李凌婧; 姚鑫; 周振凯; 王德富
    • 摘要: Sentinel卫星凭借其超高的辐射分辨率、稳定的轨道系统、较大的覆盖能力、较短的重返时间、可免费下载的数据,在斜坡灾害识别监测方向上有广泛的应用。自1963年意大利瓦伊昂特大滑坡发生以来,岸坡地质灾害一直是峡谷区水库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以金沙江上游溪洛渡水库区为例,结合PALSAR-2、TerraSAR-X数据,评价Sentinel-1 SAR数据在西南山区水库变形斜坡InSAR监测中的适用性,以理论结合实际结果分析Sentinel-1数据是否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替代其他商业数据,为今后相关行业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Sentinel-1数据在研究区可解译的变形斜坡约200处,类型有滑坡、危岩体和塌岸;经现场核查,Sentinel-1数据解译的最小变形斜坡投影面积约为2400 m^(2),约35 m(长)×77 m(宽)大小,共16个变形像元聚集。高山峡谷区叠掩、阴影现象严重,通过对雷达常用观测模式下的SAR数据的比较,在SAR数据交集区域,有效观测面积为Sentinel-1升轨70.3%,Sentinel-1降轨68.9%,PALSAR-2升轨70.4%,PALSAR-2降轨67.6%,TerraSAR-X降轨52.5%,在不考虑分辨率的情况下,在库区Sentinel-1数据与其他两种SAR数据观测能力相比持平或更优秀。6月至11月初是溪洛渡水库的水位上升期,周边植被发育较好,造成数据相干性较差,2017年后Sentinel-1A(1B)双星拍摄获取的SAR数据量增加,高频观测可使相干性提高,利用2017年后该卫星数据可有效识别水库蓄—排水周期内的区域性变形斜坡发育变化情况。当长时间缺失SAR数据时,会造成最近一对SAR数据间的某些像元测量的变形超过其InSAR最大量程,解缠时丢失相位周期。Sentinel-1数据由于连续性较好,监测斜坡的变形趋势较为连续,因此更适合连续小变形的趋势识别。
    • 张曦; 黄兴友; 刘新安; 陆建兵; 耿利宁; 黄浩; 甄广炬
    • 摘要: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相控阵雷达性能先进,可实现对灾害性飞行天气的高效监测。对比该雷达和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在2020年6月18日和25日两次强对流过程探测能力表明:2020年6月18日相控阵雷达探测到雷暴清晰的外流边界等弱回波,直到弱回波触发新对流单体并加强后,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才探测到该弱回波,时间上比相控阵雷达晚24 min;2020年6月25日的强对流雹暴过程,相控阵雷达探测的径向速度涡旋结构比S波段雷达清晰,垂直气流悬垂回波及雷暴形态与强雷暴的理论模型更吻合,S波段雷达垂直结构不典型;相控阵雷达的回波强度空间变化层次丰富,S波段雷达空间分布显得粗糙;相控阵雷达探测的冰雹三体散射回波及旁瓣回波比S波段雷达显著。因此相控阵雷达具有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空间覆盖率、弱回波探测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更适合监测冰雹、外流边界等中小尺度灾害性飞行天气。
    • 代宪鹏; 孙君嵩; 吴晓峰; 范文华; 王大伟
    • 摘要: 为分析控制点对区域流动重力测网平差精度的影响,利用江苏测区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从参与平差计算的控制点数量以及空间分布两个角度,分析控制点对平差后的重力测网精度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本区域测网的监测能力。结果显示:采用单个基准点进行平差计算,基准点应当选择尽量靠近测网几何中心或多个闭合环节点的位置;当采用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控制点平差计算时,控制点周边测点与测网中部测点的点值精度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结合江苏区域重力测网的空间分辨率和观测数据平差处理精度,认为江苏重力测网对5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同时对4~5级地震也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结果可为重力数据处理中合理的采用基准点进行平差、提升资料处理精度提供参考依据。
    • 梁向军; 宋美琴; 刘芳; 刘林飞
    • 摘要: 为科学评估山西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采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以山西测震台网产出的地震观测报告为输入,计算了山西测震台网57个台站对周边地震事件的检测概率、测震台网的合成检测概率及最小完整性震级。单台检测概率结果显示:PMC方法相对客观地反映了57个台站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山西中部的5个台站,由于台站密度大且布局合理,对较小震级的地震都有较高的检测能力,位于山西北部和南部省界附近的台站,检测能力较弱。合成检测概率结果表明:检测概率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山西忻州、太原、晋中、临汾以及大同和长治的部分地区一带,是监测能力最强的地区,山西80%的地区能监测到M_(L)1.0及以下的地震;共享了邻省17个台站后,山西北部及南部省界附近区域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_(P)达到1.7,相比中部地区而言,监测能力较弱。为提高山西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需在山西北部及南部边界地区增加台站密度,或从邻省引入更多的台站,进一步优化山西测震台网的台站布局。
    • 张皓; 赵岑; 陈传忠; 于勇; 胡天洋; 丁曦宁
    • 摘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通过研究新发展阶段需求,分析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指出在职能转变、“减污降碳”、“真、准、全”等方面距离深入治污攻坚要求存在的差距,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研究提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实质、重要基础以及关键突破口,为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新发展格局提供参考。
    • 张普及; 曹文杰; 辛瑞瑞; 聂国良; 王勇
    • 摘要: 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后,县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能、定位和事权划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分析制度改革后我国县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提出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县级生态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加快监测机构能力建设进度;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科学规范目标考核导向的建议。
    • 包新荣; 王瑛
    • 摘要: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文章从监测模式、支撑能力、监测数据质量、服务公众水平等方面对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40年的发展中取得成果进行了阐述,按照国家对生态环境监测作出的顶层设计,即实现“大监测”、确保“真准全”、支撑“大保护”的战略目标,从监测格局、监测网络、监测数据质量、数据应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优化策略。
    • 牟剑英; 向巍; 孙学军; 文翔; 李莎
    • 摘要: 依据地方性震级公式,采用台站台基噪声值反推震中距最小震级方法对当前参与地震速报的广西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进行计算,得到当前广西区域地震监测能力基本达到M_(L)1.4,与邻省交界处的监测能力基本达到M_(L)1.6,北部湾区域达到M_(L)1.8;若把广西“十二五”项目新增的测震台站纳入到地震速报工作中,则广西地震监测能力将提升达到M_(L)1.2。采用最小完整性震级(EMR)方法计算广西及邻区2008—2020年地震目录得到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MC值为M_(L)1.7,较同等地震编目台站条件下利用台站噪声值计算得到的监测能力大0.1级,说明通过台基噪声计算得到的区域地震监测能力较能真实体现当前监测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