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汽通道

水汽通道

水汽通道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自然地理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82972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旅游、应用气象学报、中国国家地理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3年全国卫星应用技术交流会暨卫星天气应用平台技术研讨会、2012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水汽通道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逸畴、高登义、李渤生等。

水汽通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2972 占比:99.87%

总计:83084篇

水汽通道—发文趋势图

水汽通道

-研究学者

  • 杨逸畴
  • 高登义
  • 李渤生
  • 许健民
  • 俞燎霓
  • 季良达
  • 张继民
  • 邱康睦
  • 崔小平
  • 张其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傅刚; 张雪贝; 孙柏堂; 鄢珅; 陈莅佳
    • 摘要: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提供的0.125(°)×0.125(°)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提供的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可见光云图、气象卫星合作研究所(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tudies,CIMSS)提供的GOES-EAST红外卫星云图等资料以及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数值模式的模拟结果,对2003年3月北大西洋上一个爆发性气旋B“吞并”另一个气旋A后快速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气旋A和B均生成于美国东部,气旋A于2003年3月5日06 UTC生成,气旋B于6日00 UTC生成,且比气旋A向东北方向移动得更快,7日18 UTC达到最大加深率3.27 hPa·h^(-1)。在北大西洋中部地区,从8日00 UTC开始,气旋B吞并气旋A后形成气旋C,8日12 UTC气旋C中心气压达到最低值938.3 hPa。高空急流、低空水汽输送和潜热释放为气旋A和气旋B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场。气旋B吞并气旋A的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前期阶段、吞并阶段、完成阶段。利用WRF模式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气旋A和B之间建立水汽输运通道,水汽从气旋A向气旋B输送。气旋B吞并气旋A后形成气旋C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暖平流的作用。
    • 赖俊彤; 贺伟; 朱龙潜; 吴池力
    • 摘要: 本文针对特定的吸附式制冷设备开展了热力学仿真,并对水汽通道进行了结构设计与分析。探究了不同水汽通道结构对于吸附式制冷设备运行参数的影响。在仿真分析中,应用了工业级流体分析软件FloEFD,在简化后的MCAD模型上开展热仿真计算,极大地简化了分析流程。分析结果显示当水汽通道采用多孔矩形结构时,通道表明温度变化差异不大,比起使用单一的矩形孔状通道结构,其冷凝物质分量更为集中,但会有过多的相变潜热被通道结构吸收从而可能影响水汽在冷凝端的凝结效率。简化的仿真计算定性地对水汽通道结构的进行了热分析,该仿真方案可在未来结合实验进行验证并进一步细化还原设备原始的结构参数,以此在数值上探究该通道结构对吸附式制冷设备性能的关系。
    • 杨天杭; 顾明剑; 胡秀清; 吴春强; 漆成莉; 邵春沅
    • 摘要: 精确的风场数据对提高数值天气预报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对流层风是改进天气预报的要素之一.虽然利用气象卫星成像仪对连续云图追踪特征目标进行导风是一种有效的风场观测方法,且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改善了数值天气预报,但仍存在风场高度分配模糊问题而产生误差.星基红外高光谱探测仪具备大气温湿度廓线垂直探测能力,通过分析各个垂直分层内的大气参数运动得到三维风场,能够提升风场垂直高度的准确性,改进风场高度分配模糊问题.提出了利用跨平台极轨气象卫星FY-3D星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HIRAS和NOAA-20星跨轨红外探测仪CrIS交叉观测对流层三维风场的创新方法,根据两仪器近重叠轨道星下点交叉观测辐射数据匹配水汽通道图像,通过稠密光流法分析目标运动变化并计算风场,对风矢量进行质量控制后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作定量化比较,分析风速均值绝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风向均值绝对偏差.分别对2019年2月20日UTC世界时00:00,06:00,12:00的HIRAS和CrIS交叉数据计算200,300,400,600,650和1000 hPa六组垂直高度风场,结果表明,风速范围的变化趋势与再分析资料表现一致,风速范围随高度降低而减小,高层对20 m·s-1以上风速更敏感,地表附近测得风速集中在10 m·s-1以内.风速均值绝对偏差多数小于3m·s-1,最大不超过4m·s-1,风速均方根误差多数小于3.5 m·s-1,最大不超过4.5m·s-1,风向均值绝对偏差多数小于30°,最大不超过40°.风场误差主要来自仪器自身设计参数不同引入辐射数据的观测偏差,以及因数据空间分辨率不同导致在图像重投影处理过程中引入的定位偏差.
    • 吴林; 陈超; 林青
    • 摘要: 利用Micaps、广东省天气雷达拼图资料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20年6月5-9日龙舟水期间持续大暴雨过程的降水特点、环流特征和环境条件、雷达演变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各主要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6月5-9日广东省出现了强降水过程,多地降水突破当地历史纪录.过程期间南亚高压稳定,广东上空辐散强,孟加拉湾水汽通道长时间维持,西南低涡生成加强,短波槽东移和切变线南压,使强降水区主要产生于沿海和中北部.过程期间不稳定能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维持强降水天气.各种模式预报中,ECMWF模式对过程降水落区预报具有较好参考价值,但各种模式对短波槽和南风大值辐合区域预报不准确,导致降水落区和强度产生偏差.
    • 邰明姝(文/摄影)
    • 摘要: 地点:易贡藏布大峡谷坐标:30°23''38"N 94°20''42"E海拔:2200-2900米穿越时间:最佳季节为每年的5月和9月,应注意避开雨季。气温:10°C-15°C穿越里程:约85公里,非铺装路面68公里。路线特点:全程于易贡藏布沿岸向东南行进,该峡谷为青藏高原水汽通道之一,两岸谷坡陡峻,中间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崇山峻岭中冰川高悬,原始森林广布,植被茂密,孕育多种珍稀植物。开阔河谷地带聚民成乡,遍植青稞。易贡藏布大峡谷是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还建有易贡国家地质公园。
    • 索朗卓嘎
    • 摘要: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EC再分析资料,对2017—2020年出现在初夏的三次“孟湾风暴”从移动路径、副高形态和演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次“孟湾风暴”的移动路径、副高形态和演变的不同,导致林芝降水的分布和强度不同,当“孟湾风暴”在90°E以东位置活动时对林芝东南部的影响更为明显,在90°E以西位置活动时对林芝东南部的影响较弱;由于副高形态和演变的不同,移动路径也出现不同的偏折,“安攀”“莫拉”的副高在不断西伸东退的过程中,使得风暴的路径也由北转为向东南和西南方向,从而影响林芝东南部一带,而“法尼”的副高和伊高相连阻挡了水汽的输送,对林芝的降水影响较弱。通过分析孟湾风暴未来的移动路径,对林芝藏东南降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邰明姝(文/摄影)
    • 摘要: 念青唐古拉山脉位于昌都、林芝和那曲交界的地区,全长700公里。山脉东部犹如一条奔腾的巨龙横越整个藏东南;山脉北部的怒江上游和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支流在山脉间侵蚀出幽深的河谷,为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形成了水汽通道。大量的降水降雪在念青东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性冰川、雪山,和散落于山间纯净无瑕的海子群。
    • 许文舟
    • 摘要: 从通麦小镇逆易贡藏布而上,不多时便会看见"西藏第一块茶田"的牌子,立在大峡谷水汽通道的当口部位,不等你恍过神,便听见茶园里采茶的卓玛与空气一样清新甘甜的民歌。这就是西藏第一块茶园,牌子上清楚地记录着,创建日期:1962年;面积:1300亩;种植品种:中小叶群体品种;种植单位:军垦易贡五团九连。
    • 王勇; 毛志锋; 曾昭扬
    • 摘要: 河北省地形复杂,夏季多发生短时强降水和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有必要利用GNSS水汽开展短时天气预报研究.该文首先利用河北省CORS网2013年5-8月GNSS站点数据和气象数据开展了GNSS水汽与实际降水的比较,然后依据6次降水过程中GNSS PWV及GNSS△PWV的变化来探测河北省夏季水汽通道.研究发现:接近60%的GNSS水汽序列峰值超前于实际降水,可利用测站GNSS水汽变化进行降水预报.GNSS PWV的空间变化趋势与水汽通道的方向一致,证实了河北省夏季存在西北-东南方向和西南-东北方向两条水汽通道.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短时强降雨的预报提供参考和借鉴.
    • 邢雯慧; 王坚红; 张方伟; 苗春生
    • 摘要: 为给汉江流域秋汛预报提供一定参考,基于1961~2016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2.5° ×2.5°)分析东亚季风区9~10月水汽输送通量分布情况,并结合对水汽通量散度的分析,得出了秋汛期(9~10月)影响汉江流域主要有3条水汽通道,分别为:① 来自西太平洋偏东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道;② 来自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的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道;③ 来自副热带地区经青藏高原西北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道,第③条水汽通道强度明显强于其余2个水汽通道.通过分析3条水汽通道强度与汉江流域降水的相关关系发现:秋汛期(9~10月),②③两条水汽通道对汉江流域降雨均有较大影响,而第①条水汽通道对汉江流域降雨的影响较小.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6~10月逐月环流指数资料,初步探讨6~8月及9~10月副热带高压的各项指数及印缅槽强度指数与3条水汽通道的关联,得出:6~8月、9~10月,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及面积仅与第①条水汽通道呈现明显负相关,而印缅槽强度与3条水汽通道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当6~8月、9~10月印缅槽强度偏弱时,均有利于9~10月3条水汽通道强度偏强,因此有利于9~10月汉江流域降雨偏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